人到中年,最通透的活法,就這兩個字

2020-12-03 葉飛飛yff

佛曰:「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的修養不夠。」

一個人最通透的活法,就這兩個字:「修心」。

心量狹小,則多煩惱,心量廣大,智慧豐饒。

學會修心養性,原諒自己,不為過往的得失成敗而悔恨。

學會寬恕他人,不論別人有多壞,都需要懂得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懂得原諒世間萬物,是修為,活得通透,是修心最高的悟力。

01.

尊重他人,不揭人短

《我們不是天使》裡說:「一個成熟的人往往發覺可以責怪的人越來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難處。」

可是,現實中真正成熟的人卻不多,有些人總喜歡揭人短處,不懂得尊重別人,不給別人留面子。

前些時間,有記者採訪李子柒的一段視頻,引發網友吐槽。

視頻中,這位記者顯得很沒有修養,所問李子柒的問題不僅尷尬,還直戳別人短處,讓人看了特別不適。

比如,記者問李子柒:「你也老大不小了,奶奶催你相親嗎?」

此話一出,即便再有素質的李子柒也被氣得直接懟回去,李子柒直言她把天聊死了。

現實中,類似這樣的事真的不少,很多人都不懂得給別人留面子。

給人面子,是一種教養,不論他人對你親近還是疏遠,都無須去戳別人短處。

一味依仗自己的強勢去揭人傷疤,把對方難言之隱的痛處擺到檯面上來,都是很沒有修養的行為。

那些以貶低別人,以此來彰顯自己「與眾不同」的高貴感,都是無法得到別人真正認同的。

讓別人難堪,最終損益的也是自己,沒有德行,也難有真正的成功。

鏡面裡照出的是自己的臉,內心反映出來的品質,才是自己的為人。

所以,尊重他人,給別人面子,是一個人生而為人必不可少的教養。

02.

理解對方,留人自尊

《巴黎聖母院》裡寫:「寬宏大量,是惟一能夠照亮偉大靈魂的光芒。」

人生在世,誰都有難處的時候,多理解對方,學會換位思考,留人自尊,心胸才能豁達大度。

我叔有個朋友,很多年前做生意時,因為是同行,他搶了叔叔的客戶,背地裡使了很多拌子,想一家獨大。

後來,這個朋友生意經營困難,虧空了所有錢,生活緊迫,於是找我叔幫忙。當時,叔叔念著十多年的友情,不計前嫌,毫無保留地幫了這個朋友,讓他重新東山再起。

我曾經很不解,問叔叔:「他那麼對你,為什麼還要幫他?」

叔叔說:「做人寬容一些,有些事不必計較,對方感恩就多個朋友,沒有也沒覺得少了什麼。再說,他已經很慘了,還是給他留點尊嚴吧。我若是像他一樣小心眼,或者踩他一下,豈不是和他當初對我一樣麼?何必呢?」

當時一聽,好豁達啊,真心為叔叔有這樣的心胸而感動。

所以,與人相處,要將心比心,要懂得理解別人難處,同時留人自尊,才是最崇高的修為。

現實中,人們常常以自己的想法,去凌駕在他人身上,沒有真正做到理解,也沒有給對方留自尊,即便伸出幫助的小手,結果可能也會適得其反。

真正做到理解別人,悟透換位思考,是人這一生必備的修行。

03.

原諒自己,修心養性

村上春樹說:「後來回頭看去,覺得我們的人生委實匪夷所思,充滿難以置信的荒唐的偶然和無法預測的曲折進程。」

人這一生,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都經歷過風風雨雨,有過成敗得失。

原諒曾經所犯的錯,一切的功名利祿,都不過是過眼雲煙。當老了的那一刻,終究不過是塵歸塵,土歸土。

人生中,幸福從來都是得之不易,與其拼命索取,不妨用一顆平常心,知足、知福。

有,則幸,沒有,也不必抱怨。

所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人到中年,懂得簡單做事,簡單為人,餘生反而順遂。因為,思慮簡單,一生便簡單。

不管遇到什麼,都要有一份泰然處之的心境,豁達地面對世事,也是一份人生的成熟和人情的練達。

《直至海枯石爛》裡有句話,深以為然:

「做人凡事要靜,靜靜地來,靜靜地去,靜靜努力,靜靜收穫,切忌喧譁。」

餘生,最通透的活法,就是「修心」,修個人之修為,修心境之從容。

尊重他人,不揭人短,是教養;理解對方,留人自尊,是修行;原諒自己,修心養性,是境界。

願餘生,每個人都能修心養性,活得通透,靜靜地綻放屬於自己的光彩!

相關焦點

  • 賈平凹:人到中年,最好的活法就是六個字,從這幾件事開始做起
    賈平凹:人到中年,最好的活法就是六個字,從這幾件事開始做起他說:中年之後,最好的活法就是六個字:想開,看開,放開。別再為難自己,人生短短幾十年,保持最好的心情。在散文《五十大話》中,他提到了人到中年,要想活得自在開心,得從這4件事開始做起1.吃飯要講究,胃雖然是有感情的,也不能只記著小時候在鄉下吃的湯麵和土菜,要喝牛奶,讓老婆煲烏雞人參湯,再是吃海鮮和水果。2.早晨去跑步,倒著跑。
  • 人到中年,請收起你的自作多情
    文/七月長安人到中年,在經歷過時間的沉澱,世事的滄桑,越發沉穩,成熟,睿智。然而,有的人,卻在這個時候,自作多情起來,自認為過的橋比別人走過的路還多,在一廂情願的執意下,卻讓自己深受其害。不如收起你的自作多情,好好享受人生的下半場。
  • 人到中年,這三種人要絕交
    文/七月長安人的這一生,會遇到許許多多的人,而人心是難以琢磨的,所謂人心隔肚皮,最難看穿的是人心。人到中年,前半生歷經滄桑,後半生如果不想過得太悽涼,遠離這三種人,你的生活就會充滿生機,充滿陽光。可是有一種人,你在他困難的時候,借他錢,幫他度過難關,等到還錢的時候,他就是大爺,就是祖宗,就是上帝。一拖再拖,一拖就是好幾年,甚至十多年。企圖把債務變成爛帳。人到中年,雖然大多數人都有了積蓄,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但是何曾經得起這樣的人折騰呢?人,要講誠信,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說過什麼時候還就什麼時候兌現,莫要誤了誠信,失了人心。
  • 王陽明:人到中年,要懂得「狡兔三窟」,凡事給自己「留一手」
    人到中年,狡兔三窟為何意?狡兔三窟原意為狡猾的兔子為自己準備了好幾個藏身的窩,那人到中年為何需要狡兔三窟呢?這是源自於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中記載的一個故事,王陽明曾被人陷害貶斥,後因頓悟「心學」後明白了一個道理,兔子尚且知道狡兔三窟,多為自己準備幾個藏身之處,那我們卻不知道給自己「留一手」。人到中年,躲避災禍的最好方法就是凡事給自己「留一手」,有些事情不能夠全盤託出,否則晚年必然會惹禍上身、餘生容易命苦。
  • 老莊:人至中年,換種活法,餘生必有餘慶(深度好文)
    人生百態,各如其面,思想不同,活法也就不一樣。有人嗜酒如命,有人滴酒不沾;有人好賭,好閒;有人潔身自愛,修福修德。有人爭強好勝、死要面子,有人淡泊明志、明心見性、深明事理。活法不同,餘生的因果自然不一樣。
  • 「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說的是什麼意思?人到中年該看看
    而在老百姓中間也流傳著一句俗語:叫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那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古代人跟自然非常貼近,所以人們經常會用自然界的一些動物來形容人的狀態。三十如狼,狼是非常兇猛,非常的貪婪,勇往直前的一個形象。那麼人到三十歲正是人一生體力、精力的一個巔峰狀態,這個時候正是應該像狼一樣勇往直前、拼搏奮鬥的年紀。
  • 70後進來一下:人到五十,最好的活法,是丟掉這四個荒唐「念想」
    人到五十,我們已經進入了人生的下半場,在這樣的一個年齡,我們要為自己的往後餘生好好地思量一番了。那些過多的負擔,我們要及時卸下,那些不切實際的「念想」,我們要懂得及時丟掉。人到五十,我們最好的活法,就是要懂得及時丟掉這四大荒唐的「念想」,很現實,也很有必要。
  • 人到中年,不想工作,日子變得平淡,象徵了五個轉機,抓住了是福
    人到中年,我們每個人都在前半生中看盡了人間繁華,看透了人生百態,品盡了人間五味。也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生活之事,大多不是人能決定的。當人越來越淡漠的時候,其實他的內心想法也就變了。以前,總想賺多一些錢,總想爬上更高的職位。可如今,卻厭惡了爭名奪利的工作,只想一個人好好靜靜,過點簡單的小日子。我們老祖宗有個詞講得好,叫做「福禍相依」。
  • 人到中年,男人對這五種女人最有好感,你是這樣的嗎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就連人的審美也是隨著年齡和外界的影響而變化的。在生活中,男人的審美也是隨著年齡變化的。一般來說,在年輕的時候,男人會喜歡年輕漂亮的女人。但是到了中年的時候,男人卻對這五種女人最有好感,你是這樣的嗎?
  • 一段100秒的墜樓短片:人終究會死,但可以活很多次
    這兩天無意中看到了一部小短片,正好最近也常在午夜夢回時思考人生,短片看完,挺有感觸,特來分享。這部名為《In The Fall》的動畫短片,時常只有100秒,是鬼才藝術家Steve Cutts的出道之作,就在這僅有的一分多鐘裡,我看到了大多數人的人生。短片講的是,一個中年男人在樓頂上澆花,不小心踩到了一塊香蕉皮從樓上掉了下去。
  • 人到中年的女人,有三種男人不能碰,不要為愛衝動
    如果人到了中年的時期,其實都會有一種莫名的煩惱,或者說是憂愁。如果說在這個階段你還沒有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庭,還沒有結婚,遇到自己心愛的男人,那麼作為中年女人,我們往往會稱其為大齡剩女。這個時候的女人心中就會著急,因為她怕自己年齡一大就對男人失去了魅力。因為引以為傲的外貌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越來越缺乏競爭力。
  • 人到中年,活成這樣的女人,最讓男人心動
    文/雪落無塵時光流逝,歲月催人老。 青春時期的美,讓人覺得稚嫩、脫俗,到了中年,很多女人都怕提到年齡,其實大可不必如此,有的時候歲月的美才深沉,這是一種堅定而富足的美。 很多熱播劇中,三十多歲的女人,即使在離異後,也依舊能夠吸引很多年輕人、中年人,似乎她們的美,沒有因為歲月而流失。 其實,這樣的美更讓人踏實。
  • 賈平凹:五十歲後最好的活法
    不知不覺,已經年過五十,到了中年。還沒來得及一場高空遨遊,毛羽就已經被風雨和荊棘打落得七零八碎。 而人生要看透,委實不容易。看透還能說透,更是不簡單。 下面是賈平凹對於五十歲最好活法的闡述: 我今年五十歲,到了五十,
  • 人到中年,最怕這三個問題!
    人到中年,最怕什麼?有人說:孩子生病.父母生病.自己生病.真是,一語中的。01「女兒原因不明高熱不退,我差點崩潰!」對新手媽媽來說,最讓人擔心崩潰的就是寶寶發高燒、腹瀉、嘔吐、起疹子……總是「莫名其妙」的生病。有次刷到大S的微博:女兒原因不明高燒不退、拉肚子,深夜抱著跑醫院,急的心臟噴血。直到醫生確定原因,繃著的那根弦才松下來,全身癱軟想大哭!大喊,以後玥兒生的病都讓給我吧。一條微博,戳中了所有媽媽的心——「這些我也經歷過!」
  • 人到中年就能發達的面相!
    前幾天寫了篇中年能發達的手相,今天聊聊到中年能發達的面相,在生活中好多人在年輕時運勢平平,過著普通平淡的生活,而到了中年後好運卻突然變得多起來,今天就說說這方面的特徵!
  • 【夜讀】人到中年,這三件事比面子重要
    人到中年,這三件事比面子重要。 01 家人比面子重要 鳳凰衛視主持人竇文濤曾在節目上講述過一段親身經歷。 這件事以後,竇文濤開始「拉下臉」賺錢,接廣告、客串電影、參加綜藝節目,甚至還當起了婚禮主持人。 「因為能多賺點錢,就能延續多幾天母親的命。」 成年人的「面子」,如魚飲水,冷暖自知。「我們的尊嚴不在於我們做什麼,而在於我們懂得什麼。」
  • 人到中年,不要丟了這三樣東西,不然後悔就晚了
    人到中年,處於不上不下的年齡階段,更是背負著這輩子最重的擔子。生活將我們壓得喘不過氣,年輕時剛入社會的激情,也慢慢被殘酷的現實磨沒了。我們沒有了年輕時的青春靚麗,那股子衝勁也慢慢變成了謹小慎微。回首前半生,我們得到過很多東西,同時也失去過不少。
  • 蘇炳添:人到中年,和歲月和解
    儘管已人到中年,但時間的流淌似乎在他身上陷入迷宮,放慢了腳步。三十而立。對不少人來說,當他們與這個年歲扯上關係,仿佛瞬間「年輕」兩個字就不再與他們有關。有句當下時髦的話怎麼說來著?「該到了和歲月和解的時候」。
  • 人到中年,對父母最大的虧欠:心有餘而力不足
    不知不覺,人到中年,肩上挑著三座大山:上有日漸老去的父母,下有嗷嗷待育的小兒,中間是事業攻堅期的自己。而我們,總是自從組成了新的家庭,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未來上,對自己的父母卻總是難以顧以周全,時間、精力靠不上,望著他們日漸老去,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心生愧疚。
  • 狗日的中年!!
    想不到一奔子就挖到中年,才發現中年碎了一地的煙火,中年是個賣笑的年齡,既要討得老人的歡心,也要做好兒女的榜樣,還要時刻關注老婆的臉色,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中年為了生計、臉面、房子、車子、票子不停周旋,後來就發現激情對中年人是一種浪費,夢想對於中年是一個牌坊,守得住忠烈,還要做得好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