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的修養不夠。」
一個人最通透的活法,就這兩個字:「修心」。
心量狹小,則多煩惱,心量廣大,智慧豐饒。
學會修心養性,原諒自己,不為過往的得失成敗而悔恨。
學會寬恕他人,不論別人有多壞,都需要懂得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懂得原諒世間萬物,是修為,活得通透,是修心最高的悟力。
01.
尊重他人,不揭人短
《我們不是天使》裡說:「一個成熟的人往往發覺可以責怪的人越來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難處。」
可是,現實中真正成熟的人卻不多,有些人總喜歡揭人短處,不懂得尊重別人,不給別人留面子。
前些時間,有記者採訪李子柒的一段視頻,引發網友吐槽。
視頻中,這位記者顯得很沒有修養,所問李子柒的問題不僅尷尬,還直戳別人短處,讓人看了特別不適。
比如,記者問李子柒:「你也老大不小了,奶奶催你相親嗎?」
此話一出,即便再有素質的李子柒也被氣得直接懟回去,李子柒直言她把天聊死了。
現實中,類似這樣的事真的不少,很多人都不懂得給別人留面子。
給人面子,是一種教養,不論他人對你親近還是疏遠,都無須去戳別人短處。
一味依仗自己的強勢去揭人傷疤,把對方難言之隱的痛處擺到檯面上來,都是很沒有修養的行為。
那些以貶低別人,以此來彰顯自己「與眾不同」的高貴感,都是無法得到別人真正認同的。
讓別人難堪,最終損益的也是自己,沒有德行,也難有真正的成功。
鏡面裡照出的是自己的臉,內心反映出來的品質,才是自己的為人。
所以,尊重他人,給別人面子,是一個人生而為人必不可少的教養。
02.
理解對方,留人自尊
《巴黎聖母院》裡寫:「寬宏大量,是惟一能夠照亮偉大靈魂的光芒。」
人生在世,誰都有難處的時候,多理解對方,學會換位思考,留人自尊,心胸才能豁達大度。
我叔有個朋友,很多年前做生意時,因為是同行,他搶了叔叔的客戶,背地裡使了很多拌子,想一家獨大。
後來,這個朋友生意經營困難,虧空了所有錢,生活緊迫,於是找我叔幫忙。當時,叔叔念著十多年的友情,不計前嫌,毫無保留地幫了這個朋友,讓他重新東山再起。
我曾經很不解,問叔叔:「他那麼對你,為什麼還要幫他?」
叔叔說:「做人寬容一些,有些事不必計較,對方感恩就多個朋友,沒有也沒覺得少了什麼。再說,他已經很慘了,還是給他留點尊嚴吧。我若是像他一樣小心眼,或者踩他一下,豈不是和他當初對我一樣麼?何必呢?」
當時一聽,好豁達啊,真心為叔叔有這樣的心胸而感動。
所以,與人相處,要將心比心,要懂得理解別人難處,同時留人自尊,才是最崇高的修為。
現實中,人們常常以自己的想法,去凌駕在他人身上,沒有真正做到理解,也沒有給對方留自尊,即便伸出幫助的小手,結果可能也會適得其反。
真正做到理解別人,悟透換位思考,是人這一生必備的修行。
03.
原諒自己,修心養性
村上春樹說:「後來回頭看去,覺得我們的人生委實匪夷所思,充滿難以置信的荒唐的偶然和無法預測的曲折進程。」
人這一生,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都經歷過風風雨雨,有過成敗得失。
原諒曾經所犯的錯,一切的功名利祿,都不過是過眼雲煙。當老了的那一刻,終究不過是塵歸塵,土歸土。
人生中,幸福從來都是得之不易,與其拼命索取,不妨用一顆平常心,知足、知福。
有,則幸,沒有,也不必抱怨。
所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人到中年,懂得簡單做事,簡單為人,餘生反而順遂。因為,思慮簡單,一生便簡單。
不管遇到什麼,都要有一份泰然處之的心境,豁達地面對世事,也是一份人生的成熟和人情的練達。
《直至海枯石爛》裡有句話,深以為然:
「做人凡事要靜,靜靜地來,靜靜地去,靜靜努力,靜靜收穫,切忌喧譁。」
餘生,最通透的活法,就是「修心」,修個人之修為,修心境之從容。
尊重他人,不揭人短,是教養;理解對方,留人自尊,是修行;原諒自己,修心養性,是境界。
願餘生,每個人都能修心養性,活得通透,靜靜地綻放屬於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