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承——張哲:特雷莎修女 · 微笑是最好的慈善

2021-01-18 上海愛與承慈善基金會

緣起——

關注「愛與承」,是因為多年好友投身其中。看著基金會從無到有,看著好友滿腔熱忱的投入以及臉上洋溢的光芒,心中有暖流在流淌。

2019年中時,好友約我寫稿,那時,有些猶豫。在年末的幾天裡,她再次邀請我給愛與承基金會公眾號寫專欄,這次看似隨口答應下來。但是內心,確實一直湧動著一種責任感,無從拒絕。這個社會,這個時代,比起人們需要的物質幫助,也許更需要愛的奉獻與引領。

所以,我計劃借「愛與承」的公眾號,為大家一起梳理一些真正的慈善人物,走近他們,走近公益,從這些不平凡的人物身上,發現大愛之下平凡的美好!

正文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們可能還是會說你自私和動機不良,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友善;

當你功成名就,你會有一些虛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實的敵人,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取得成功;

即使你是誠實的和率直的,人們可能還是會欺騙你,不管怎樣,你還是要誠實和率直;

你多年來營造的東西有人在一夜之間把它摧毀,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去營造;

如果你找到了平靜和幸福,人們可能會嫉妒你,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快樂;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們往往明天就會忘記,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做善事;

即使把你最好的東西給了這個世界,也許這些東西永遠都不夠;不管怎樣,你還是要把你最好的東西給這個世界。」

——特蕾莎修女

第一次讀到這首詩,就情不自禁被深深打動。這首詩歌文字中蘊藏的高尚的人格,開闊的胸襟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正是作者特雷莎修女一生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特質寫照。

特蕾莎修女,1910出生於阿爾巴尼亞,1928年被派調印度加爾各答洛瑞圖修道院。1948年因深感受印度貧民的苦況,而走出修道院濟世救人。1950年獲教宗特準,成立了「仁愛傳教修女會」。

特蕾莎修女從象牙塔般的修女會中走到窮人們的身邊,和他們吃同樣的食物,忍受同樣的疾苦。她熱愛生命,全身心地救助每一個經受苦難的人。她從下水道和貧民窟裡找到那些身殘腐敗的垂死之人,替他們包紮傷口,清潔身體,給他們擁抱和微笑,讓他們有尊嚴地、溫暖地離開這個世界。她在大街上搜尋被遺棄的兒童,帶回福利院進行照顧,給孩子們家庭的溫暖和悉心的照料,教授他們知識和技能。

她呼籲人們接受麻風病人、愛滋病人,給他們應有的尊嚴、肯定和關切。她說:麻風病不是耶穌給予的懲罰,而是耶穌所經受的苦難。麻風病人和耶穌經歷了同等的苦難,我們應該施以援手。病人向你伸出求援的手,說到:「我渴」時,其實他是主的化身,主在經由病人之口,向你求援。如果不去幫助眼前的受難者,你的信仰就是不虔誠的。

特蕾莎修女說:「要懷著仁愛之心,去幫助和關懷我們的同胞。不管他們是印度教徒、還是基督教徒、或是天主教、佛教徒。我們要為世上最貧苦、最困難的人們做貢獻。愛他們,為他們的苦難感到真切的悲傷。愛,直到成傷。」

特雷莎修女在世界範圍內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慈善機構網,先後在印度和其他國家創辦了50餘所學校、醫院、濟貧所、青年中心和孤兒院;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尊敬。曾獲得印度尼赫魯獎金、美國約瑟夫.甘迺迪基金會獎金和羅馬教皇約翰二十三世和平獎金,並於197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四十年前,特蕾莎修女第一次從印度的加爾各答去往奧斯陸,在頒獎典禮上她樸實無華的演說震驚了世界,她發言所舉事例聽來似平凡之至,然而其中所蘊含的偉大而神聖的愛感人至深。

她說:

「我想,我們算不上真正的社會工作者。在人們的眼中,或許我們是在做社會工作,但實際上,我們真的只是世界中心的修行者。因為,一天24小時,我們都在觸摸基督的聖體。我想,在我們的大家庭時,我們不需要槍枝和炮彈來破壞和平,或帶來和平——我們只需要團結起來,彼此相愛,將和平、歡樂以及每一個家庭成員靈魂的活力都帶回世界。這樣,我們就能戰勝世界上現存的一切邪惡。

「我準備以我所獲得的諾貝爾和平獎獎金為那些無家可歸的人們建立自己的家園。因為我相信,愛源自家庭,如果我們能為窮人建立家園,我想愛便會傳播得更廣。而且,我們將通過這種寬容博大的愛而帶來和平,成為窮人的福音。

首先為我們自己家裡的窮人,其次為我們國家,為全世界的窮人。為了做到這一點,姐妹們,我們的生活就必須與禱告緊緊相連,必須同基督結結一體才能互相體諒,共同分享,因為同基督結合一體就意味著互相體諒,共同分享。因為,今天的世界上仍有如此多的苦難存在……

當我從街上帶回一個飢腸轆轆的人時,給他一盤飯,一片麵包,我就能使他心滿意足了,我就能驅除他的飢餓。但是,如果一個人露宿街頭,感到不為人所要,不為人所愛,惶恐不安,被社會拋棄――這樣的貧困讓人心痛,如此令人無法忍受。

因此,讓我們總是微笑相見,因為微笑就是愛的開端,一旦我們開始彼此自然地相愛,我們就會想著為對方做點什麼了。」

特蕾莎修女「懷大愛心,做小事情」,她讓我們明白:「飢餓並不單指食物,而是指對愛的渴求;赤身並不單指沒有衣服,而是指人的尊嚴受到剝奪;無家可歸併不單指需要一個棲身之所,而是指受到排斥和摒棄。除了貧窮和飢餓,世界上最大的問題是孤獨和冷漠。孤獨也是一種飢餓,是期待溫暖愛心的飢餓。」

所以,平凡中孕育偉大,真情才能動人。愛也是一種信仰,微笑是最好的慈善。

·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特蕾莎修女:微笑是最好的慈善|愛與承
    導語二零一九年春天,我與相識二十六年的好友在上海短暫地相聚,得知她傾心於慈善倍感欣慰。聽她談起「愛與承慈善基金會」從無到有那滿臉的熱忱與洋溢的光芒,深深感動。當時她約我寫稿,我有些猶疑,因為我自身還沒有進入這個領域,不知從何落筆。
  • 活著就是愛——特蕾莎修女
    這個故事的講述者是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特蕾莎修女。她在自述集《活著就是愛》中寫道:有一次我在街上找到一個大約六七歲的小女孩,然後把她帶回施舒瓦,我給她洗了一個澡,並給的衣服及好的食物。當晚這孩子跑掉了。我把她尋回,但是她一而再再而三地逃跑了。她這樣逃跑三次後,我派一位修女跟著地看她往哪裡跑。修女在一棵樹下找到她,她和她的母親、姊妹坐在一起。
  • 特蕾莎修女:我永遠不能遺棄你們
    然而,自她之後,數以萬計的人參與進慈善事業,特蕾莎修女「我永遠不遺棄你們」的名言金句,感召著一代代後繼者。2010年是特蕾莎修女誕辰一百周年,一百年來,她的無數感人話語深俘民心:「讓我們感謝上帝賦予我們這個機會,使我們大家相聚在這裡,是我們共同的語言把我們緊緊地連結一起。我們將共同攜手去幫助全世界的兒童,因為我們的修女已經遍布世界各地。
  • 愛的奇蹟主保——特蕾莎修女|奉獻一生,讓窮人得到愛與尊嚴!
    特蕾莎修女  9月5日是國際慈善日。聯合國選定這一天,是為了紀念1997年9月5日逝世的特蕾莎修女。修女一生獲得過包括諾貝爾和平獎在內的80多項榮譽和獎勵,其所創建的仁愛傳教修女會在全世界127個國家和地區有600多個分支機構。
  • 特蕾莎修女:「聖徒」也曾迷惘
    9月5日,在印度加爾各答,「慈善會」的成員們在特裡薩修女肖像下參加紀念活動。當天是著名慈善活動家、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特裡薩修女逝世10周年紀念日。特裡薩修女1910年出生於巴爾幹半島的斯科普裡(現馬其頓共和國首都),是阿爾巴尼亞族人。她18歲時離開家鄉來到印度,投身於慈善事業。1949年,特裡薩修女在加爾各答創立了慈善機構「慈善會」,在印度和其他國家開展救助孤兒、窮人、老人和麻風病患者的慈善工作。特裡薩修女於197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新華社/路透
  • 特蕾莎修女的愛(上)「轉」
    一九三七年,德蕾莎完成了修會的訓練,正式宣誓成為修女,並被指派到勞來多加爾各答分會擔任校長,在那裡教書將近二十年。1946 年秋,她決心「為窮人中的窮人服務」,並建立了「仁愛傳教修女會」。1952 年夏,在印度加爾各答建立「垂死者之家」,讓窮人找到愛與尊嚴。1979 年獲「諾貝爾和平獎」。1985 年訪問香港、臺灣,並在香港和臺灣設立了「仁愛傳教修女會」。
  • 特蕾莎修女辭世十周年 天使讓人思考「慈善」
    她活著的時候,被世人稱為人世間的天使,當她離去,依然成為一種力量:溫暖,堅定,和平,綿延不絕——9月5日,特蕾莎修女逝世十周年。整整十年,時間給了人們一個理由,悲傷或者幸福,苦難或者寧靜,但無論如何,世間曾有一個特蕾莎姆姆(對年長修女的尊稱)。  她是阿爾巴尼亞人,但終其一生,都在印度加爾各答為窮人服務。
  • 修女也為愛瘋狂《見習修女》
    我們還記得,《修女也瘋狂》中的冒牌修女是如何顛覆天主教的嚴肅面孔,把福音音樂的歡快氣氛帶入沉悶的修道院。電影中,「修女」之所以「瘋狂」的原因,看似是偶然的外力:一名酒吧歌手為了逃避意外的糾紛,決定躲到修道院避風頭,於是把教會搞得天翻地覆。然而,如果我們把這種「修女的瘋狂」放在更廣大的歷史來看,必須追溯到天主教本身的一次改革──六O年代的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簡稱梵二)。
  • 梵蒂岡為特蕾莎修女「封聖」 被譽為「貧民窟的聖徒」
    【環球時報駐義大利特約記者 崔允辰】9月4日是天主教著名慈善人士——特蕾莎修女逝世19周年紀念日的前一天,梵蒂岡教廷當天為她舉行了盛大的封聖典禮,教宗方濟各親自主持儀式。特蕾莎修女生前不知疲倦地在印度加爾各答工作,被譽為「貧民窟的聖徒」。但她的生平功績和所創建的慈善事業也一直飽受外界批評和質疑。法新社4日稱,梵蒂岡聖彼得廣場當天聚集來自世界各地數以十萬計的觀眾。
  • 修女聯手職員賣嬰 特蕾莎修女創辦的慈善組織在印度被查
    【文/觀察者網 郭光昊】特蕾莎修女創立的仁愛傳教修女會本月被指控有修女和工作人員聯手販賣嬰兒,目前印度政府部門已要求在全國範圍內展開調查。英國廣播公司(BBC)7月17日報導,印度婦女與兒童發展部在周二表示「以令各邦對慈愛修女會在全印度開設的福利院展開調查」。
  • 梵蒂岡教廷為特蕾莎修女舉行盛大封聖典禮
    【環球時報駐義大利特約記者崔允辰】9月4日是天主教著名慈善人士——特蕾莎修女逝世19周年紀念日的前一天,梵蒂岡教廷當天為她舉行了盛大的封聖典禮,教宗方濟各親自主持儀式。特蕾莎修女生前不知疲倦地在印度加爾各答工作,被譽為「貧民窟的聖徒」。
  • 特蕾莎修女逝世19周年紀念日 梵蒂岡為其 「封聖」
    ­  9月4日是天主教著名慈善人士——特蕾莎修女逝世19周年紀念日的前一天,梵蒂岡教廷當天為她舉行了盛大的封聖典禮,教宗方濟各親自主持儀式。特蕾莎修女生前不知疲倦地在印度加爾各答工作,被譽為「貧民窟的聖徒」。但她的生平功績和所創建的慈善事業也一直飽受外界批評和質疑。­  法新社4日稱,梵蒂岡聖彼得廣場當天聚集來自世界各地數以十萬計的觀眾。
  • 特蕾莎修女是如何建立仁愛傳教修女會的?
    特蕾莎修女:堅強仁愛,終成立仁愛傳教修女會特蕾莎修女,以仁愛無私聞名於世,但筆者不羨慕她的名聲,反而好奇她是如何一步步從無到有創立仁愛傳教修女會,從而更好地幫助別人的。看了關於她的傳記,筆者認為首先是來自她的家庭的影響。
  • 把愛和微笑傳遞下去:杭州Hello Kitty樂園助力「母親微笑行動」
    為了將這份快樂傳遞給更多需要的人們,在近期的「2020母親微笑行動30周年慈善晚宴」的現場,Hello Kitty樂園為「母親微笑行動」進行了捐款。希望通過這樣有意義的公益活動,能夠讓一些特殊的孩子健康成長,隨心微笑,擁有和普通孩子一樣珍貴的人生。在活動現場,樂園也獲得了「微笑傳遞使者」的稱號。
  • 特蕾莎修女為何能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特蕾莎修女信仰一直以來特蕾莎修女都被公認為是上帝忠實的信徒,但是近年來被公開的書信卻表示她一直都活在痛苦的邊緣。特蕾莎修女信仰問題就是造成她痛苦的最大根源。儘管特蕾莎修女在去世前曾經要求燒毀她所有的書信,但是因為某種原因她的書信一直被保存下來。特蕾莎修女照片2003年,這些信件被公布於世。特蕾莎修女的好友就這些信件編撰了一本書籍。
  • 特蕾莎修女會被爆販賣兒童 多名工作人員被印度警方逮捕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據英國廣播公司(BBC)8日報導稱,因涉嫌販賣多名嬰兒,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特蕾莎修女所創立的慈善機構多名工作人員被印度警方逮捕。據報導,被捕的兩名婦女在印度東部隸屬仁愛傳教修女會的一個收容所工作。該收容所向未婚先孕的女性提供幫助。兩名嫌疑人將一名未婚女子生下的男嬰出售給一對夫婦,後者為此支付了12萬盧比(約2150美元)的費用,最後卻沒有見到孩子。
  • 劍與遠徵:新英雄修女評測解析
    飛凡遊戲,愛遊戲,愛生活。昨天有事,今天補一篇關於新英雄的定位吧。這個英雄出來已經有幾天了,相信也有一些小夥伴已經入手了,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技能簡介修女大招是單體傷害,經過測試,小編發現只要修女能開出大,基本打出滿傷害是沒問題的。
  • 《修女》:厲陰宅宇宙的滑鐵盧?
    《修女》:厲陰宅宇宙的滑鐵盧?   最近期末壓力大,豆子就喜歡看些驚悚片減壓,今天剛好看了《招魂2》的前傳《修女》,所以就和大家來扒一扒這部片子。(排雷:以下內容含大量劇透!)
  • 粉象生活聯動四大品牌「為愛踐行 守護微笑」
    與此同時,粉象生活聯手四家企業,一起與微笑明天慈善基金會發起了「為愛踐行,守護微笑」的救助唇顎裂兒童公益活動。五大品牌聯手,一家公益組織,唇顎裂孩子們的天更藍了。  粉象生活一直以來致力於公益慈善事業的推廣參與,早在 19 年 5 月,粉象生活就已經參與到「兔唇寶寶」的公益救助活動中。
  • 《修女》女主角「惡魔修女」是誰 《招魂2》老修女回歸
    美國新線電影公司出品的恐怖大片《招魂2》外傳《修女》(The Nun),今日確定了女主角「老修女」的扮演者——曾在《招魂2》中扮演此角的邦妮-艾倫斯,將再度在這部外傳中扮演可怕的「惡魔修女」,由此可見,這部外傳裡裡外外都將繼承《招魂》系列的衣缽,說是《招魂3》也並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