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法典實施為契機 完善社會信用體系

2021-01-13 中國法院網
 

  建設現代化的社會治理體系需要充分發揮社會信用體系的功能。應抓住民法典實施這個契機,建設更加科學、規範、有序的社會信用體系。

  隨著2020年接近尾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即將收官。 「十三五」規劃專章所規定的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經過五年努力成效突出,我國信用制度與監管體系建設全面展開,信用立法與制度建設成效顯著,信用信息平臺建設取得跨越式發展,信用體系建設向縱深推進。2021年將迎來「十四五」規劃開局,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出了進一步要求:激發人才創新活力,要求堅守學術誠信;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要求堅持誠信守法;提高社會文明程度,要求弘揚誠信文化、推進誠信建設等。社會信用體系功能的充分發揮需要法治建設與道德建設的協力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實施是一個重要契機,將助力我們建設更加科學、規範、有序的社會信用體系。

  以民法典實施為契機,推動建成更加科學的社會信用體系。近幾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延伸到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各部門、各領域在各項工作推進中對於借力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也特別關注。社會信用體系不斷完善,信用手段泛化現象也隨之而來。信用信息的範圍界限不明,信息公開的社會效果難以保證,信息的應用場景隨意擴大,可能影響被評價者或其他主體合法權益的實現。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條將對民事主體的信用評價與品德、聲望、才能等社會評價一起作為名譽權的內容,該項人格權益在民法典中得到確認,為權力行使劃定了邊界。

  公共信用信息的範圍與納入程序要科學設定。將特定行為納入信用信息,應嚴格依法設定,注重權益保護,保持審慎適度,採取清單管理。12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失信約束制度構建誠信建設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亦要求通過法律、法規等進行規定,並採取目錄管理,向社會公開,從而確保實施信用評價建立在有法授權的基礎上,確保被評價者可以知悉自己需要接受或配合哪些信用評價行為。

  以民法典實施為契機,推動建成更加規範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更加科學、規範、有序的社會信用體系,不僅要以社會信用體系的科學化為基礎,還要求社會信用體系規範化運轉,以達到使社會活動更加有序的效果。在現有的社會治理方式中,信用手段應當是法治手段的補充、道德手段的補強,這三種手段在民法典中都有體現。進行規範設計,在法律法規能夠有效調整的範圍內,在道德能夠約束的情況下,不一定同時採取信用手段;在法律手段調整的效果不能滿足需求、道德手段調整收效甚微的領域,應依法施以信用手段,以剝奪或賦予相應社會權益的方式,進行調整或重構。與之相對,被評價者的權利保障需要依法強化。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九條明確了民事主體可以依法查詢自己的信用評價;發現信用評價不當的,有權提出異議並請求採取更正、刪除等必要措施。信用評價人應當及時核查,經核查屬實的,應當及時採取必要措施。

  相應地,要求更加規範信用治理手段,保障民事主體權利。國辦指導意見要求進一步提高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治化、規範化水平。實踐中,首先要規範失信行為的認定依據。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書不得隨意貼上失信標籤;特別是要規範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的認定標準,按照有關規定嚴格限定為嚴重危害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嚴重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和社會正常秩序、拒不履行法定義務嚴重影響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公信力、拒不履行國防義務等嚴重違法失信行為的責任主體,不能擅自增加或擴展。在具體認定中,要嚴格履行程序。其次要進一步規範信用信息共享公開範圍和程序。以合法、必要為原則,確定信用信息是否公開,如果公開要經過的程序,在何種範圍、什麼時間段共享和公開,並在編制信用信息目錄時一併明確。第三要制定有利於自我糾錯的信用修復規範,逐步形成以立法形式科學界定信用修復的條件和範圍。除法律法規等另有規定外,失信主體能夠按照要求糾正失信行為、消除不良影響的均可申請信用修復。對符合修復條件的,相關部門和單位要按規定及時將其移出失信名單。

  以民法典實施為契機,推動建設更加有序的社會信用體系。社會信用體系的有序既體現在其自身的有序運轉,也體現在社會機體的健康有序運行,一般要經歷從無序或失序到有序的過程。無序或失序可能存在於社會機體中,也可能在運用信用手段調整過程中出現。無論哪種,向有序轉化都離不開懲戒手段,也離不開權益保障。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條規定了民事主體與信用信息處理者之間關係的法律適用,為權利義務關係的調整點明了依據。

  因此,在以信用體系建設推進社會治理過程中,首先要秉承法治思維,依法依規開展失信懲戒,確保過懲相適應。對失信主體採取減損權益或增加義務的懲戒措施,必須基於失信事實、於法於規有據,做到輕重適度。同時,對於之前設立的懲戒性規定應予清理,依照國辦指導意見要求予以保留或廢止;對於要求金融機構等實施懲戒或區別對待的,應當及時比對核查,需要調整的及時調整;對於懲戒不當的,要依法維護其合法權益,恢復名譽。其次要關注個人信息與隱私保護。對於收集信用信息的行為要嚴格前端把控,充分保障民事主體信用信息不被非法收集,在收集信用信息時不隨意涉及公民的其他個人信息等。同時,嚴格信用信息查詢使用的權限和程序,對洩露、篡改、毀損、竊取信用信息或利用信用信息謀私等行為,對收集、買賣信用信息等行為,依法依規嚴肅查處。第三要優化信用信息數據管理。在保障公民個人信息權的基礎上,推動相關信用信息的依法共享,加快相關數據開放與有序利用。

 

相關焦點

  • 民法典來了:共和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正式實施
    202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式實施。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九部法律同步廢止。從生前到身後,從財產到人身,從物質到精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制度載體。實施好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們黨治國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
  • 評論:以《民法典》實施為契機規範數據使用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以《民法典》實施為契機規範數據使用作者: 陳兵(作者系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競爭法研究中心主任,本文是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數字經濟與競爭法治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可以說,數據的權屬劃歸、個人信息保護與數據利用、數據流通共享之間緊張關係的妥善處理直接關係到數字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 「民法典實施背景下依法協調勞動關係的規則與思路」講座邀你參加!
    「民法典實施背景下依法協調勞動關係的規則與思路」講座邀你參加!,從民法和勞動法關係的歷史與規則現狀、用工關係法律調整的規範體系與內部邏輯以及若干勞動法規則的再認識三個方面梳理了民法典背景下用工關係協調以及勞動爭議處理的基本思路和規則,著重分析和思考如何從市場配置勞動力資源的視角,認識民法典對勞動法的影響以及勞動法的規則適用問題。
  • 「理論」實施民法典應與程序規範緊密結合
    實施民法典應與程序規範緊密結合蔣 瑋民法典是迄今我國民事法律體系中最重要的「權利保障書」,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對現存制度的延續,也有結合我國基本國情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重大創新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正確、有效地實施民法典,將會對形塑我國民事主體的生產、生活秩序乃至整個社會秩序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民法典賦予了民事主體廣泛的民事權利,這些實體性權利只有在鮮活的法律實踐中才能充分發揮其預設的功能,實現立法的目的和初衷。而法律實踐首先即表現為特定主體在特定的時空條件下,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驟實施具體的行為或活動。
  • 四川公示社會信用記錄申訴流程 請你提意見
    其中公眾需向信源單位提供相關材料證明,經發改委審核後,將決定是否撤下相關信用不良記錄,撤下信用記錄依據的原信源數據須上傳至省級信用平臺存檔。此欠公開徵求意見時間為2018年1月30日至2月5日,有關單位和社會各界人士可在公告期內,提出意見和建議,電話:028-86702050 (含傳真)。
  • 民法典「第一案」亮「典」
    實施十天來,我省多個法院陸續宣判了適用民法典的案件,涉及遺產繼承、搭乘順風車摔傷索賠、民間借貸糾紛等群眾生活的諸多方面。這些案件是我省首批民法典「第一案」,引發各方關注。「好意同乘」發生事故誰買單?民法典為善意減責1月6日,莆田市城廂區法院宣判了一起「好意同乘」案件,為莆田全市首個適用民法典案例。
  • 2020全國兩會召開熱點解讀:民法典,護航美好生活
    「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編纂過程中,如何完善高空拋物墜物的相關規則引起社會各方的高度關注。」黃薇說,針對高空拋物墜物事件頻發、嚴重侵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狀況,立法工作機構在原侵權責任法規定的基礎上,認真研究國外有關立法規定,召開由有關部門、專家學者、物業服務企業、業主代表等各方參加的座談會,並赴有關地方進行專題調研,最終對草案的相關規定進行了完善,取得了各方的高度認可。
  • 民法典: 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1804年頒布的《法國民法典》,1900年實施的《德國民法典》等,都曾具有深遠的世界影響力。新中國成立後,陸續制定了各種民事單行法,如《婚姻法》《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收養法》《繼承法》《擔保法》等。國家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3次啟動民法典的制定,但均因各種原因未能實現。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編纂民法典這一重大立法任務。
  • 王歌雅: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價值闡釋與制度修為
    3.立法體系選擇關於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體系建構,法學界、立法界等曾有多種立法藍本,可簡稱為七章制、六章制、五章制等。如中國法學會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編纂項目課題組專家建議稿(簡稱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專家建議稿)就將其建構為七章制,即通則、結婚、夫妻關係、離婚、父母子女及其他近親屬關係、收養、監護,共計155條。
  • 2020全國兩會召開熱點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
    總的看,經過多年來努力,我國民事立法是富有成效的,逐步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民事法律規範體系,民事司法實踐積累了豐富經驗,民事法律服務取得顯著進步,民法理論研究也達到較高水平,全社會民事法治觀念普遍增強,為編纂民法典奠定了較好的制度基礎、實踐基礎、理論基礎和社會基礎。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發展和全面依法治國深入推進,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對編纂和出臺民法典寄予很大的期盼。
  • 「信用蘭州」上線,誰敢無信一網打盡
    繼國務院印發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和中央文明委印發《關於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的意見》之後,國務院又印發《關於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部署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構築誠實守信的經濟社會環境。
  • 新時代如何更好完善中國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
    中國已經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符合國際規則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應當總結智慧財產權保護的經驗與教訓,正面應對美國挑戰,進一步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為建設智慧財產權強國戰略提供堅實的制度基礎。現有的保護體系不足以應對國際、國內環境對智慧財產權保護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挑戰。我國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的現狀。首先看立法方面。為實現與國際社會接軌,應對工業經濟轉向知識經濟的世界經濟新形勢,適應國際智慧財產權規則的主旋律,我國有序開展了一系列的智慧財產權立法修法工作,逐漸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智慧財產權法律制度體系。
  • 徐玉長:新華信用願意與城市一道開展信用應用場景產品創新
    中國金融信息網訊(分析師胡俊超)中國經濟信息社董事長、總裁徐玉長11日出席2018中國城市信用建設高峰論壇「信用產品創新與應用」平行分論壇致辭時表示,由中國經濟信息社承建的國家級信用信息平臺「新華信用」,願意根據城市信用建設實際工作需要,與城市一道開展信用應用場景產品創新。
  • 河南發文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意見提出目標為,到2025年,建立健全環境治理領導責任體系、企業責任體系、全民行動體系、監管體系、市場體系、信用體系、法規政策體系,形成導向清晰、決策科學、執行有力、激勵有效、多元參與、良性互動的環境治理體系。突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
    加快建立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適應、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宏觀調控目標體系、政策體系、決策協調體系、監督考評體系和保障體系。健全以國家發展規劃為戰略導向,以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就業優先政策為主要手段,投資、消費、產業、區域等政策協同發力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增強宏觀調控前瞻性、針對性、協同性。完善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制度。
  • 完善黨內法規體系的三個著力點
    原標題:完善黨內法規體系的三個著力點 核心閱讀 黨內法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不斷完善黨內法規體系,既是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
  • 德州市發改委喊你參與信用知識競答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徐良 通訊員 張璐璇2020年10月1日起,《山東省社會信用條例》正式實施,標誌著我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為做好《條例》普法宣傳工作,普及信用知識,持續營造知信、守信、用信的社會氛圍,山東省社會信用中心聯合省網際網路傳媒集團在全省開展主題為「譜信用法制新篇 築誠信社會未來」的《山東省社會信用條例》和信用知識有獎答題活動。根據省通知要求,德州市發改委現面向全市組織開展答題活動。
  • 學習宣傳民法典,貴州律師這樣做
    6.利用集中媒體宣傳優勢通過協會公眾微信號、律所律師個人社交平臺(微信、微博、抖音)、電視臺等媒體傳播方式,向社會多方位多角度普及宣傳《民法典》,掀起社會公益宣傳熱情。遵義市:宣講329場二、亮點做法1.成立民法典宣講團為開展好民法典學習宣講活動,迅速掀起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共同學習民法典、宣傳民法典、推進實施好民法典的普法熱潮,7月3日,遵義市律師協會印發了《關於在全市範圍內大力組織開展民法典學習宣講活動的通知》,市律師協會民法典宣講團也正式宣告成立。
  • 廣元市城區這些地方限制養狗,違法信息要納入社會信用體系
    網絡配圖10月19日,記者從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獲悉,為加強犬只管理,保障公民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維護社會公共秩序,保護市容環境衛生,廣元市制定的《廣元市城區犬只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已於10月10日開始施行。
  • 「廣州雲普法」讓民法典落地生根
    7月8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第151場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新聞發布會,主題為「讓民法典走進群眾心裡」,現場為「廣州雲普法」團隊授旗。在中央政法委第二屆「四個一百」優秀政法新媒體視頻類榜單上,廣州普法抖音號是唯一一個入選的普法號。《民法典》系列目前已更新至66集,8000多萬的播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