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炎是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壓為基本臨床表現的一組腎小球疾病。慢性腎炎有多種類型,包括隱匿性腎小球腎炎、IgA腎病、膜性腎病、微小病變型腎病等,其中最常見的是IgA腎病和膜性腎病。
IgA腎病又稱 Berger病,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腎小球腎炎,多發於兒童和青年,發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變特點是腎小球繫膜增生,用免疫螢光法檢查可見繫膜區有IgA沉積。據統計,10個原發慢性腎炎患者做腎穿刺,有5個是IgA腎病,多數預後良好,也有部分患者因病情控制不佳,會逐漸發展為尿毒症。
楊彥芳醫生 主任醫師
2020年12月11日,星期五下午,中日友好醫院腎臟病內科楊彥芳主任醫師,在北京中西醫結合腎臟疑難病會診中心專家門診說,IgA腎病多呈慢性進展,約半數患者病變會逐漸發展,可出現慢性腎功能不全。最常見的病因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時身體為了清除「入侵者」,會針對病原產生抗體,同時機體合成異常的免疫球蛋白A(即IgA),這些免疫球蛋白會與其他機體物質形成大分子複合物,沉積在腎臟繫膜區域,造成腎臟損害。
楊彥芳主任醫師提醒,除了感冒外,其他感染如皮膚感染、泌尿系統感染、腸道感染等都可能造成一些免疫的異常,這些免疫異常都可能會誘發IgA腎病的發作。而冬季是感冒和流感的高發季,因此,預防這種腎病一定要防治感冒類病毒感染疾病,尤其新冠肺炎期間,出門要戴口罩。
IgA腎病發病普遍但地區差異很大,病變差異也大
據楊彥芳醫生介紹,IgA腎病是世界範圍內一種常見的腎小球疾病。在不地域、不同國家或在一個國家不同地區的差異很大,如亞洲的日本、新加坡,IgA腎病的發病率佔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的50%,而美國西部的印第安人低發區只佔2%。一般而言,白人、黃種人明顯高於黑人的發病率。我國IgA腎病的發病率佔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的26%-34%。男女之比大約是2:1。
IgA腎病的病理類型多,腎小球受損程度的差異較大。早期病變輕微,呈局灶性,僅少數腎小球有輕度繫膜增寬和階段性增生,局灶性增生性改變可發展為局灶性硬化。有些病變較明顯,可有瀰漫性繫膜增生,偶爾可有新月體形成。最突出的特點是免疫螢光顯示繫膜區有lgA沉積,並同時並有 C3,lgG和IgM較少,電鏡觀察證實繫膜區有電子緻密物沉積。
主要症狀為鏡下或肉眼復發性血尿,可伴有輕度蛋白尿。少數病人出現腎病症候群。臨床上約40%-45%的患者表現為肉眼或顯微鏡下血尿,35%-40%的患者表現為顯微鏡下血尿伴蛋白尿,其餘表現為腎病症候群和腎功能衰竭。
在門診有患者問:「IgA腎病能好嗎?」「如何判斷預後?」
楊彥芳醫生解釋稱,患者通常在呼吸道感染後幾小時或1-3天,突發無痛性肉眼血尿,尿色加深如濃茶色或洗肉水樣,持續時間數小時到數天不等。診斷要做免疫學檢查、尿液檢查、腎活檢等;50%的病人血清IgA水平升高。37%~75%病人測到含有IgA的特異性循環免疫複合物。蛋白尿定量和分型對IgA腎病病情判斷、估計預後很重要。IgA腎病的診斷必須要有免疫螢光或免疫組化的結果支持。
按照病理病變程度,IgA腎病分為五級,一般分級越靠後病理越嚴重。但不是說病理嚴重,病情就越嚴重。而分期是越靠後說明腎功能越差,腎小球濾過率越低,病情相對嚴重。
IgA腎病病理較輕的類型,有一定的自愈性,可以自行緩解。對於發生腎臟細胞實質性損傷的類型,一般不能完全好轉。但相對來說,IgA腎病的發展並不快,屬於緩慢型,在發展過程有很大的治療空間,以保持腎功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臨床數據顯示大約有10%的患者能夠停藥,達到「臨床治癒」。多數患者要堅持長期用藥。
IGA腎病預後與這些因素有關:(1)男性患者,起病年齡較大者預後差;(2)持續性鏡下血尿伴有蛋白尿,預後差;(3)中、重度蛋白尿常提示最終發展到腎功能不全,預後較差。但IgA腎病表現為腎病症候群的患者,若腎組織病理變化輕微,對糖皮質激素治療反應好,預後好;(4)患者有高血壓,特別是難於控制的嚴重高血壓,預後差。(5)無高血壓及腎功能減退的IgA腎病患者,妊娠一般是安全的。
IGA腎病在什麼情況下會腎衰竭?
IGA腎病多數表現為中度蛋白尿。如果經治療後,尿蛋白能控制在0.5g以內,則進展至尿毒症的可能性較小,理想目標是尿蛋白控制在0.3g以內。但是,如果經過治療不佳或方法不當,尿蛋白持高不下,在1g以上,甚至超過3g,則會在幾年或十幾年後進入尿毒症期。如果合併高血壓,病情進展會加快。
持續性的尿蛋白會造成加重腎小球基底膜的損傷,加速腎小球纖維化的發生。高血壓引起的血流異常,導致腎細胞長期處於缺血缺氧的狀態,無疑會加速腎衰竭的到來。因此這兩項指標是控制病情,延緩腎功能的關鍵。
如何預防IGA腎病發生尿毒症?
不同類型IgA腎病發展到尿毒症的風險也不相同。防止腎衰竭發生,重點是儘量延緩腎功能的進展,做好4件事很關鍵。
1、明確在診斷病理類型。IgA腎病病理類型多樣,對病情預後的影響程度有差別,從小到大依次為新月體病變、繫膜增生性病變、毛細血管內增生性病變、局灶節段性病變。如果IgA腎病到了局灶階段性硬化症,部分腎細胞已受損無法恢復,嚴重損害腎臟供血供氧,會加速腎衰竭。
2、穩定蛋白尿,防止病情復發。蛋白尿是影響腎病預後的重要因素,必須重視蛋白尿的治療及復發。患者24小時尿蛋白定量持續低於1.0g,腎功能惡化風險低,持續低於0.3-0.5g,進展為尿毒症的風險非常小,預後好,反之則不佳。
3、控制血壓,保證腎臟血氧。高血壓是慢性腎臟病進展的獨立危險因素。長期血壓升高,除了是體內水鈉代謝紊亂的表現,還會進一步加重腎臟缺血缺氧的情況,嚴重的會誘發心血管疾病。
4、加速毒素代謝,降低炎症反應。長期大量毒素蓄積體內,腎臟生存環境差,從而加劇腎功能惡化。如果初診時患者血肌酐水平高於115μmol/L或肌酐清除率低於60-80ml/min,則預後較差,其發展為尿毒症的風險增高。
如何中西醫結合治療IgA腎病?
目前來看,以血尿為主的IgA腎病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治療最有效的方法是採用中醫中藥治療。西藥雖然能夠及時控制患者臨床上常出現的炎性反應,但是對引起炎性反應的根本原因,如腎臟內的多種毒性物質,不能進行全面的清理。而中藥中的活性物質會對產生炎性反應的各種毒性物質進行比較徹底的清除,並且更加注重對腎臟功能的修復。因此,臨床上多數採用中醫中藥與西藥相配合治療,效果較好。
IgA腎病治療的重點在於保護修復腎功能、減少蛋白尿、控制高血壓、延緩IgA腎病的進展。常用藥物包括: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激素、免疫抑制劑、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促纖溶藥、魚油等,中藥以病徵論治組方為主,配合中成藥、藥膳食療、飲食調節、生活管理。
採用中醫藥治療IGA腎病具有一定優勢,它通過辨證施治來修復腎組織,改善腎功能,使IgA腎病得到控制。但要想取得好的療效,需要一定的時間。因為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慢性病,不可能短時間內治好。所以,IgA腎病患者及家屬,既要對IgA腎病高度重視,積極治療,又不能過於急躁,要耐心堅持治療,直到徹底康復。
[專家介紹]
楊彥芳,主任醫師,中醫學博士,中日友好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北京中西醫結合腎臟疑難病會診中心專家。中華醫學會老年病分會腎病組委員、北京市中西醫結合學會腎臟病分會委員、北京市中醫藥學會腎臟病分會副主任委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專家組成員等。
從事中西醫腎臟病臨床、教學及實驗研究近30餘年,參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課題研究;參與衛生部重大專項研究;參與科技部課題研究。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
專業特長:在IgA腎病、膜性腎病及慢性腎功能不全的診斷與治療方面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原發性及繼發性腎小球病、腎血管病及慢性腎損傷(慢性腎功能不全、慢性腎衰竭)的中西醫結合治療。近年來致力於代謝性腎臟病(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損害、高尿酸腎病、肥胖相關性腎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
(東方紅星,文/李烈,約3120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