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張姓很少出皇帝?與此人和家訓有關,難怪姓張的如此會做人

2021-01-11 秦哥聊歷史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自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掃平六國自稱皇帝開始,皇帝這一國家象徵就成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炙手可熱的產物,誰有本事,都想坐在那個位子上過一把癮。隨著朝代的更迭,皇帝位置的傳承在家天下和能力者之間交替傳遞,也由此產生了很多姓氏的皇帝。比如贏氏皇帝(秦始皇一族),劉姓皇帝(這個比較多,從漢朝劉邦一脈開始),李姓皇帝(比如唐朝)、趙姓皇帝(宋朝)等不一而足。可是就人口佔比而言,還有一個姓氏,人口眾多,與趙、劉、李這些皇族大姓相比絲毫不遜色,就是很少出皇帝,即便出了幾個稱帝的,要麼是地盤小(比如前涼王朝),要麼是剛稱帝沒多久就被滅了(比如張獻忠),這個姓氏就是張姓,那麼問題來了,為什么姓張的那麼多,當皇帝的卻少的可憐呢?我們先來看看一個關於張姓帝王的傳說。

張姓分布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光嚴妙樂的國家,國王叫淨德,皇后叫寶月光。這對夫婦常行仁政,愛民如子,國家在他們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國泰民安。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淨德國王老來無子,照此情形,皇位肯定要懸空,於是夫婦二人就虔誠的祈禱。國王與皇后的至誠之心感動了元始天尊與黃老帝君,兩位神仙決定賜予他們一個孩子。不久之後,皇后夢見佛祖和其他神仙抱著一個嬰兒從天而降,夢醒之後皇后就有了身孕,沒過多久產下一個孩子取名張堅。這個孩子據說出生就非常有靈性,後來經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最終成為了玉帝,後來民間傳說的玉皇大帝。

張姓圖騰

由此可知,玉皇大帝本姓張,這一點在我國的民間著作中都有相當的體現,在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玉帝的身份是明確的,他老人家姓「張」,說他姓張,也有幾個不同的版本。有人說玉帝名叫張堅,農曆正月初九出生;也有人說,玉帝名叫張自然或張友仁,或者張百忍。總之玉皇大帝姓張,根據這一規則,皇帝在人間自稱天子,不正是可以姓張嗎,怎麼張姓皇帝這麼少呢?其實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套用現在的話,版權啊!至高無上的神佔據一個姓氏,下界的皇帝再與神一個姓氏,這不就是侵權了嗎,再者說像玉皇大帝這種神仙在天界那可是一直存在的,與凡間這些有生老病死的皇帝有著天壤之別,怎能相提並論呢?

張氏家訓

說完了傳說,再來說點實際的。相傳,張姓源於上古黃帝之子揮。據史料記載,揮是重要武器----弓的發明者,並因此而得姓。而從張字結構來分析,由「弓」和「長」左右相合而成,從字義上來看,「弓」在張字處於核心地位,而「弓」字的形狀,則像是一個彎著腰的人,所以說為什麼張姓很少是皇帝不言自明。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種說法,張姓很少出皇帝,據說與張姓的家訓有關,而張姓家訓強調「忍」為貴,小心謹慎做人。比較有名的就是張公藝的《百忍歌》,其中有這麼幾句「忍是大人之氣量,忍是君子之根本;不忍小事變大事,不忍善事終成恨;石崇破了家,只為財不忍;項羽送了命,只為氣不忍;如今犯罪人,都是不知忍;古來創業人,誰個不是忍。人生不怕百個忍,人生只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雪消,一忍萬禍皆灰燼」。有這種家訓教育後代,能出來皇帝那才是奇蹟呢?據說這首被定為《張氏家訓》的《百忍歌》還得到了歷代朝廷的表彰,唐高宗更是親書「百忍義門」四個大字旌表。

歷代張字

有這麼一個後臺硬的傳說,再加上這麼一個家訓,張姓很少出皇帝,作為讀者的你,應該看明白了吧?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都說張姓是玉皇大帝的後代?張姓的來頭之大,你可能想不到
    對歷史比較感興趣的朋友一定會知道一個神奇的傳說:姓張的人不準做皇帝。理由則是,玉皇大帝姓張,他自己做了天上的皇帝,不能讓天下的張姓還做皇帝,這樣的話對其他姓氏太不公平了。而更令人詫異的是,中國幾千年的皇帝歷史當中,還真就是沒幾個姓張的皇帝——哪怕只是割據政權。
  • 原來姓張的人都大有來頭?張姓的始祖居然是這個人!
    張姓在中國是一個大姓,可能我們每個人的周圍都有那麼一兩個姓張的朋友,說到這個姓氏你會先想到誰呢?據統計張姓也是全國的三大姓氏之一,可見張姓的人是非常多的,這個看似平常的姓氏之後卻蘊藏了不為人知的故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張」字是什麼來頭?張字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施弓弦也。
  • 諸葛亮硬要此人做官, 為什麼對他說曹丕是土龍草狗, 此人是誰?很少...
    鳳雛劇照歸根結底,還是劉備手下的文臣武將太少,當劉備,關羽,張飛去世以後,其他的一些文臣武將也都年事已高,蜀國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都壓在了諸葛亮一個人身上,而且,新的皇帝劉禪又是一個不成器的傢伙,和曹丕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
  • 號稱不能做皇帝的「張姓」,在西北做了兩代涼王,疆域堪比東晉!
    玉皇大帝是天地間最尊貴的神,被張姓的的張友人做了,為了給其他姓氏多留一些機會,張友人規定:從此人間的皇帝張姓的人不能做。這個故事當然是後人編造的,《封神演義》本來就是一本怪力亂神之書,而且還吸收了大量的印度素材,它的說法當然不可信。不過中國自秦始皇以來,真的還很少有張姓做皇帝的。
  • 曾國藩幾句家訓,揭開家族興旺的秘密
    隋唐時期科舉取士,農民子弟就有考中進士的,曾國藩也是如此,祖輩務農為生,雖是地主,但也是農人出身。「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他身上得到了體現。曾國藩在家訓中提到要讀書的地方就有很多,他認為讀書就是止愚。孔子說:「唯上知(智)與下愚不移。」為什麼說「下愚不移」呢?下愚者是指愚蠢者,沒讀過書,不明事理,所以不會改變自己的看法和行為。
  • 清河張氏宗親聯誼會關於某地「三會」「告天下張姓同胞書」的聲明
    清河張氏宗親聯誼會關於某地「三會」「告天下張姓同胞書」的聲明最近,某省市縣三級張姓組織聯合發表系列長文,指名道姓詆毀張姓祖源文化,詆毀我縣張氏群體和特定個人,詆毀各地宗親,影響很不好。
  • 此人原本是狀元,但因拒絕皇帝將其改名,不僅狀元沒了,還被囚禁
    當然,倒不是說本人要改名字,而是皇帝看到這個人的名字後要他改個名字,結果此人沒同意,拒絕了皇帝的提議,結果本來考上狀元了,也丟了,而且還被囚禁起來。 當夜,乾隆帶上四名侍衛,微服私訪祝順昌。
  • 東晉十六國中的前涼,雖偏安西北一隅,卻是歷史上唯一的張姓王朝
    張姓,是中華多源流的姓氏之一,主要源自於姬姓和改姓等,張也是星宿之一,其形狀似弓,起初是擅長製造弓箭的原始氏族圖騰,後來慢慢演化為姓氏。說起中華民族的姓氏,我們首先會想到《百家姓》和其中的「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但事實上「王李張劉」才是當今人口最多的四大姓氏,有句俗話說得好「張王李趙遍地劉」。根據最近一次的人口數據顯示,張姓人口總數已經達到了9540萬,在我國姓氏人數排行中居第3位。
  • 「啥都敢吃」的中國人,為什麼很少吃貓?
    我們今天所養的家貓,據考證,其實祖先並非國產,其足跡很久很久以前曾經遍布歐洲和北非大陸。目前在東漢的一座墓穴中,人們發現了一張《家貓捕鼠圖》,可能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最早的有關貓的記載。傳說貓活到第九年的時候會再長出一條尾巴,每隔九年長一條,就有了九條尾巴的貓,成了「九命貓妖」的傳說。甚至有傳言說人在出殯時不能聽到貓叫,否則會「屍變」,因此為人們所忌憚。
  • 2018屬狗的張姓男孩名字
    (一)張姓男孩起名技巧01、利用體現氣質的成語起名,中國的很多的成語都是形容人的氣質或者是品質的,那麼父母們可以藉助這些成語來給孩子起名,就比如「一鳴驚人」是一個四字的成語,其實有很多成語也適合用來取名用,只要拆分得好,就是一個簡單大氣的男孩名字
  • 寧波五方面推進家風家訓培育工作 弘揚核心價值觀
    在此基礎上,組織相關新聞媒體到家風家訓遺存較為深厚的村鎮和家風家訓傳承較好的特色村進行深入採訪,並以集中採訪、分批報導的方式,不斷推出優秀家訓和家訓故事。、勤儉刻苦創業、弘揚光大祖訓」,簡簡單單的二十四字家風,凝聚的是做人的哲理。
  • 大將軍嘲笑皇帝:皇帝舒服還是王爺舒服?皇帝微笑道謝,殺心大盛
    臣子功高震主,皇帝就會猜忌疑心。倘若臣子居功自傲,橫行霸道,傲慢無禮,這便會引得皇帝的猜忌和厭惡,欲除之而後快。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人,陳國開國將領侯安都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向絕路。侯安都陳國的皇帝陳霸先有三大開國猛將,候安都便是其中一個。此人跟隨陳霸先多年,戰功赫赫,手握重兵。但是有一缺點,就是性格不好,不但脾氣暴躁,容易衝動壞事,更是不知道進退。
  • ■「我的家訓」主題作文獲獎作品
    一說到家規、家訓,很多人會與豪門貴族、王侯將相之家聯繫在一起。其實,每個家庭都有自家的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嶽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 世傳張一貼家族與羅斯柴爾德家族家訓家規比較
    關於家規家訓家風的認識家庭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單位,沒有家規的家庭,缺乏做人做事的規矩;沒有家訓的家庭,缺乏教育子女做人的標準;沒有家風的家庭,缺乏延續家興業旺的環境。只有傳承家文化(家規、家訓、家風),才能譜澤後世。中國人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家規家訓家風。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世家不同,家規家訓家風廻異。
  • 現代人應該怎樣讀中國傳統家訓?
    先秦時期,雖然沒有家訓的文本傳世,但在孔子、孟子等先賢的有關論述中,有家訓的內容是沒有疑義的,孔子提出的尊禮、處恭、有信、敬事、儉用,孟子強調的仁、義、正、禮、恭、儉等修身要義,無不映現著「修身為本」「修己以敬」的旨規。
  • 讓這篇家訓告訴你答案
    璀璨悠久的歷史文化有的是口耳相傳,然後是一代代傳了下來,然而更多的是通過文字將這些璀璨的華夏文明記錄下來,為後人在修身齊家和治國安邦方面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具有非常重要的學習和借鑑意義。今天與大家分享的這一篇家訓是《顏氏家訓》,它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教育家顏之推所作,這部家訓可以說包羅萬象,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全部囊括在內。
  • 「論文」六百年徽商家訓的財商智慧
    徽商家訓中修身、勤儉、創業是其所蘊含的優秀的財商智慧,分析這些財商智慧,對當今人們財商發展的社會實踐有著有益的啟示和借鑑。關鍵詞:財商智慧,徽商家訓,教誨。現在這個社會,我們常說「富不過三代」。然而真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