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警告:大象犀牛等大型動物或在100年內滅絕

2020-12-07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參考消息網

(資料圖 視覺中國)

參考消息網5月25日報導 英媒稱,最新研究顯示未來一百年大型動物可能滅絕,比如大象、犀牛及河馬;而適應狹小棲息地生存能力較強的小型動物將興旺繁殖。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5月23日報導,南安普敦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未來一百年,隨著人類不斷侵佔動物的領地,哺乳類動物的體重將總體減輕25%。

報導稱,雖然體重減輕主要是由於大型動物滅絕所致,但是由於一些體型較大的動物被迫棲息在縮小了的生活環境中,它們的體積實際上可能要縮小。

報導稱,專家對全球近15500例哺乳動物和鳥類進行了研究,利用計算機模型預測棲息地喪失可能對動物數量產生哪些影響。

報導稱,雖然亞洲象、爪哇犀牛和長頸鹿這類動物將艱難應對棲息地喪失的困境,但是環境適應力較強的家鼠、蹊鼠和烏鶇這類動物會越來越多。

上述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論文首席作者羅布·庫克說:「鳥類和哺乳動物迄今最大的威脅是人類。由於人類對地球的影響,動物的棲息地被毀,比如毀林、狩獵、精耕農業、城市化以及全球變暖。」

「我們預測的物種大量『減少』將對生態和進化的長期可持續發展產生進一步負面影響。」

「未來,能夠在各種棲息地興旺繁殖的小型、快速生活、繁殖能力強、食蟲類動物將佔據數量優勢。」

現在很多科學家認為地球已進入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科學家曾經警告:目前動物正在以百倍於正常速度的速度滅絕。

報導稱,人類製造了有害的棲息環境:棲息地喪失、汙染和氣候變化。這已導致16世紀以來至少77個哺乳類物種、140種鳥類和34種兩棲類動物滅絕。

其中包括渡渡鳥、施特勒海牛、福克蘭群島狼、白氏斑馬、臺灣雲豹、阿特拉斯棕熊、裏海虎和開普獅。

報導指出,每一萬年,野生動物數量變化通常導致兩種哺乳動物種類滅絕。但是,現在的速度是正常速度的114倍。

南安普敦大學應用空間生態學教授費利克斯·艾根布羅德說:「我們證明了哺乳類動物和鳥類的預計滅絕不會是生態隨機滅絕,而是一種選擇性進程,某些動物將被淘汰,這是由它們的特性和適應生態變化的弱點決定的。」(編譯/鄭國儀)

相關焦點

  • 廣東、廣西的大象犀牛為什麼滅絕了?
    氣溫下降當然會對大象犀牛等熱帶動物造成傷害,它們在兩廣的逐漸消亡大概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接下來的明清小冰期,對大象犀牛的生存更是致命打擊。正德四年冬,廣東潮州天降大雪,「積雪厚尺許」。明朝正德年間,據《瓊臺志》記載連海南一些地方都發現雨夾雪的現象。海南島可是正宗的熱帶氣候區,連這裡都能下雪,說明這次寒潮的威力之強、範圍之廣。兩廣地區豈能倖免於難?
  • 海南島曾是大型動物的樂園,熊貓、大象、犀牛、華南虎等野獸雲集
    已有化石證據表明海南島史前時期有大象生存,而且不僅有大象,還有老虎、犀牛、猩猩甚至大熊貓。另外,在昌江縣的信衝洞和紅林採石場發現了劍齒象、熊貓(據推測是巴氏大熊貓)、巨猿、猩猩、犀牛、遠古鬣狗、碩豪豬等近20種哺乳動物化石。遺址的年代經中國地震局測定為距今40-60萬年前,因此早在40萬年前巨猿、熊貓、劍齒象、犀牛、猩猩等動物就通過瓊州海峽陸橋抵達了海南島。曾經的海南島遠比現在要熱鬧多了,不僅有大象、犀牛、熊貓,還有老虎、豹、豺。
  • 環保專家發出警告:蘇門答臘犀牛處境堪憂
    中國網9月23日訊 據英國媒體9月22日報導,世界頂級保護機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表示,地球上僅存的蘇門答臘犀牛處境危險,正瀕臨絕境。在印尼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島(屬印尼、馬來西亞和汶萊共有)上,生活在熱帶雨林裡的蘇門答臘犀牛不足100頭。兩年前,人們在婆羅洲島的沙巴地區發現馬來西亞的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
  • 收藏入藥致犀牛走向滅絕 40年內數量減少90%
    12月5日,位於肯亞中部的勒瓦野生動物保護區發表聲明稱,最近一周內,生活在保護區內的4頭犀牛被盜獵分子殘忍殺害,盜獵活動使保護區內的犀牛數量降至71頭。是什麼驅使盜獵者不停獵殺犀牛?為數不多的犀牛如今生存狀態又是怎樣?我們該採取哪些行動來保護它們?
  • 100年數量減少了96%,老虎已成瀕危物種,專家稱10年內可能會滅絕
    「如果我們現在不團結起來,做出行動來保護它們,老虎這個物種可能會在未來10年內滅絕」,最近,英國野生動物慈善組織Born Free的執行長霍華德·瓊斯( Howard Jones)在一個網站上發出警告:「我們很難想像一個沒有老虎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老虎早已是瀕危物種
  • 為什麼體型龐大的犀牛會在中國滅絕?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現存犀牛的種類以及分布犀牛是一種大型的哺乳動物,在陸地上,它是體型第二大的哺乳動物,僅次於大象,但是由於大象是哺乳綱長鼻目動物,所以,犀牛是現存體型最大的奇蹄目動物。犀牛屬於哺乳綱奇蹄目犀科動物,在犀科下又分為4屬5個種,它們分別是:白犀屬下白犀、黑犀屬下的黑犀、獨角犀屬下的印度犀和爪哇犀以及雙角犀屬下的蘇門答臘犀。
  • 大量哺乳動物或將在50年內滅絕
    一個來自丹麥奧爾胡斯大學的研究團隊計算,如果保護行動不變,那麼接下來的50年內將有大量哺乳動物滅絕,而自然要花費300萬到500萬年才能恢復原狀。過去的450萬年中,地球氣候曾發生過5次劇烈變化,造成了大部分植物和動物的滅絕。如今,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正在發生,不同的是,這次的元兇不是自然災害,而是人類活動,且物種滅絕的速度已經超過了進化速率。
  • 恐龍滅絕後,地球出現過其他的大型動物統治地球嗎?專家一席話讓人...
    恐龍能夠出現是因為恐龍形成了以恐龍為主的食物鏈,如果恐龍生活在現在的世界上,因為人類社會的強大和不能形成密閉的食物鏈肯定會滅絕,密閉的食物鏈就是有吃肉的、有吃草的、還有吃恐龍的恐龍的完整的食物鏈
  • 象牙交易猖獗 非洲大象很可能在15年之內滅絕
    非洲大象數量急劇減少,很可能在15年之內滅絕  【搜狐科學消息】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象牙交易日趨猖獗,非法偷獵禁而不止,非洲大象(African Elephant)正以每年38000頭的速度銳減,動物保護專家發出警告:如若長此以往,非洲大象將在
  • 犀牛為什麼會滅絕?
    今天請跟隨小編來了解一下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動物也是大象之後世界第二大陸生動物——犀牛。除了黑犀牛外,所有的犀牛都瀕臨滅絕。導致犀牛目前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正是人類對犀牛無止境的偷獵。」誕生於2010年,由著名的非政府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南非辦公室發起,每年的9月22日都是世界犀牛日。
  • 大象和犀牛沒了象牙和牛角必死嗎?為什麼?
    在許多新聞中,我們會看到一些不法之徒為了獲取象牙或者是犀牛角殘忍的殺害大象和犀牛的報導,儘管在新聞中,大象和犀牛的屍體都做了一定的處理,但是也隱約能夠看到不法分子狠毒的手段。那麼,是什麼讓人對這些動物痛下殺手呢?取得象牙和犀牛角後大象和犀牛都必死無疑嗎?帶著這兩個疑問,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沉重的問題。
  • 我國西北地區曾有種史前巨獸,體型堪比4頭大象,卻是犀牛的近親
    哺乳動物被認為是如今動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類,海陸空都有它們的身影,如陸地上有獅子、大象、猴子、人類等,海中有海豹、海豚、鯨魚等,會飛的有蝙蝠,這些動物的典型特徵都是胎生哺乳,因此就叫做哺乳動物。,海洋中最大的哺乳動物是藍鯨,同時藍鯨也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哺乳動物,甚至不少生物學家認為藍鯨很可能是地球上出現生命以來體型最大的動物,已有的資料顯示人類目睹過的最大的一頭藍鯨體長超過33米,體重可達177噸,至少相當於30頭大象的重量。
  • 滅絕100年的巨龜再次現身,暗示著什麼?為何專家多次發出警告?
    滅絕100年的巨龜再次現身,暗示著什麼?為何科學家多次發出警告?烏龜,在很多部落中是一種長壽的象徵。坊間更是有「千年王八萬年鱉」的俗語,只是聽起來有點粗鄙。其實烏龜這種生物,比起其他生物而言,壽命的確略長一點。
  • 大量的犀牛接連不斷的飛上天,動物保護組織的人員可忙壞了
    在地球上生存了5000多萬年的犀牛,在瀕臨滅絕的今天,卻發生了讓人意外的稀奇事,犀牛居然飛上了天。:雌性犀牛的繁殖周期可達4-5年左右,每胎只生一個,這樣的繁殖數量決定了犀牛數量的存在。雌性犀牛的孕期很長,通常會接近2年,一般都在18個月左右,但犀牛的壽命還可以,排除了被偷獵的命運外,一般會有40-50年的壽命期。發情期的雌性犀牛可以跟雄性犀牛共度浪漫時光超過4個月,這期間兩頭犀牛卿卿我我地在一起生活,幾乎天天形影不離,直到母犀牛成功懷孕後,兩頭犀牛才分開生活。
  • 大量的犀牛接連不斷的「飛」上天,動物保護組織的人員可忙壞了
    在地球上生存了5000多萬年的犀牛,在瀕臨滅絕的今天,卻發生了讓人意外的稀奇事,犀牛居然飛上了天。:雌性犀牛的繁殖周期可達4-5年左右,每胎只生一個,這樣的繁殖數量決定了犀牛數量的存在。雌性犀牛的孕期很長,通常會接近2年,一般都在18個月左右,但犀牛的壽命還可以,排除了被偷獵的命運外,一般會有40-50年的壽命期。發情期的雌性犀牛可以跟雄性犀牛共度浪漫時光超過4個月,這期間兩頭犀牛卿卿我我地在一起生活,幾乎天天形影不離,直到母犀牛成功懷孕後,兩頭犀牛才分開生活。
  • 沒有天敵的動物;丹頂鶴、大象、犀牛及河馬
    (一隻老鷹被鵝按入水中蹂躪。)三,大象,犀牛,河馬,這三位在陸地草原上沒有天敵。a,一頭成年的非洲象,肩高4.3至4.5米體重5.5至8噸,粗壯的四肢能夠支撐身體快速奔跑,嗅覺和聽覺都非常好,加上長1.5米-2.5米左右的象牙,武力值獨步非洲草原。
  • 中國犀牛消亡史:5000年來,我們都滅絕了什麼?
    隨著氣候轉入寒冷期,中原地區的先人們發現,原來在河南等中原地帶廣泛存在的犀牛、大象等動物逐漸退出黃河流域、開始南遷,對此《呂氏春秋·古樂》和《孟子·滕文公下》將其表述為周武王「驅虎、豹、犀、象而遠之」,但這些大型哺乳動物的南遷,實際上僅僅依靠人力是做不到的,其南遷的背景,是中國5000年文明史上第一個寒冷期的到來。
  • 除了穿山甲,還有超過100萬個物種可能在數十年內滅絕
    除了穿山甲,還有超過100萬個物種可能在數十年內滅絕近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根據近三年的實地調查研究所得數據,公布了中華穿山甲在中國大陸地區已經「功能性滅絕」這一令人吃驚的消息。所謂「功能性滅絕」,是指某個物種不僅不能夠繼續承擔其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功能,其種群數量在自然繁衍的狀態下也很難再次恢復。調查結果顯示,除去中國臺灣地區的1.5萬到2萬隻中華穿山甲外,中國大陸地區僅僅監測到11隻中華穿山甲,且並未獲得野外中華穿山甲種群存在的任何證據。因此,中華穿山甲在中國大陸的生存狀況極其不容樂觀。
  • 八大已滅絕和極瀕危動物,你知道多少?
    八大已滅絕和極瀕危動物,你知道多少?據國外媒體報導,每年都需要了解世界上生物多樣性的狀態,不幸的是,有些動物已經滅絕,而更多的動物物種處於滅絕的邊緣。牡蠣雙殼類軟體動物牡蠣可以過濾水中的雜質,在其自然生態系統中起著重要作用。
  • 在我國,除了白鱘,百年來還有犀牛等十種著名野生動物已經滅絕
    根據2015年5月環保部公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數據顯示,中國境內的脊椎動物共有17種被列為「滅絕」,即4種滅絕、3種野外滅絕、10種區域滅絕。其中較著名的有中國犀牛、高鼻羚羊、白鸛、鐮翅雞、滇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