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野生走獸動物
【保護類】 No.1【虎】
中文名:虎 、老虎 、大蟲
別稱:於菟 wū tú 英文名:tiger
五房客家方言名稱:老虎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 哺乳綱 目: 食肉目
科: 貓科 屬: 虎屬
五房原生的虎應該全是華南虎(詳見《揭陽縣大事記》相關記錄),大約於解放初絕跡,現在成為村民記憶中的動物,村中未發現有村民被虎所食的傳說。
【保護類】 No.2【貉】
中文學名: 貉
別稱: 貉子,狸
拉丁學名: 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五房方言名稱:田螺狗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哺乳綱 目: 食肉目
科: 犬科 屬: 貉屬
五房個別50後的村民年輕時還有目睹過「田螺狗」,貉生境頗廣,平原、丘陵、河谷、溪流附近均有棲息,穴居,一般利用其他動物的廢棄洞穴或營巢於樹根際和石隙間。白天在洞內睡眠,夜間外出覓食,行動緩慢。主要以魚、蝦、蛇、蟹、小型嚙齒類、鳥類及鳥卵等為食,也吃植物性食物如漿果、真菌、穀物等。因五房的山坑(澗)多田螺,貉喜歡在黃昏在坑邊吮食田螺,五房人將其稱為「田螺狗」。五房的貉應屬於江西貉或閩越貉,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現在在五房基本絕種,珠三角一些大酒樓偶有發現。
【保護類】 No.3【水獺】
中文名:水獺
拉丁學名:Lutralutra
別稱: 獺、獺貓、魚貓、水狗、水毛子、水猴
五房方言名稱:水猴、水鬼
二名法: Common Otter
界: 動物界 門: 脊椎動物門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 哺乳綱
目: 食肉目 科: 鼬科
屬: 水獺屬
水獺是一種很常見的動物,但是生性極為靈敏,一般很難發現,五房有很多人說見過。估計現在即使還有也不多,因為水獺主要以魚蝦為食物,且食量頗大,五房的環境不適合其生活。
【保護類】 No.4【黃鼬】
中文名稱: 黃鼬
外文名稱: Siberian Weasel
別稱: 黃鼠狼
拉丁學名: Mustela sibirica
五房方言名稱:嗦噻,嗦噻仔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哺乳綱 目: 食肉目
科: 鼬科 屬: 鼬屬
黃鼠狼也是比較常見的動物,去年年底去上牛坪還有發現。
【保護類】 No.5【果子狸】
中文學名: 果子狸
別稱: 花面狸、白鼻狗、花面棕櫚貓
五房方言名稱:白額狸
二名法: Paguma larvata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靈貓科 Viverridae
亞科: 棕櫚狸亞科 Paradoxurinae
屬: 花面狸屬 Paguma Gray, 1831
種: 花面狸 P. larvata
分布區域: 華南地區出沒
五房曾經有很多很多,有村民擅長籠捕,我小時候到他家觀看過,現在不知道野外還有沒有。
【保護類】 No.6【豪豬】
動物名稱:豪豬 HAO ZHU
別名:箭豬
五房方言名稱:河豬
綱:哺乳綱 科:豪豬科
拉丁名:Hystrix hodgsoni
英文名:Porcupine
豪豬是齧齒目動物中的一類。身體肥壯,自肩部以後直達尾部密布長刺,刺的顏色黑白相間,粗細不等。豪豬白天躲在穴中睡覺,晚間出來找食,喜食花生、番薯等農作物。受驚時,尾部的刺立即豎起,刷刷作響以警告敵人。其胃和刺等可以入藥。豪豬棲息於低山森林茂密處。穴居,常以天然石洞居住,也自行打洞。夜行性。活動路線較固定。現在五房的獵戶還偶有獵獲。
讀小學時,好像這種小傢伙好像特別多,經常有同學上學時向別人炫耀跟獵戶討來的豪豬刺(我們叫河豬箭),說是可以用來「挑毛路」(給頭髮分界)。
No.7【野豬】
拉丁文學名:Sus scrofa
英文名:wild boar
中文別名:山豬、豕、舒胖子
五房客家方言名稱:山豬
分類:哺乳綱、偶蹄目、豬科、豬屬
山豬是家豬的表親,因為現在五房沒有肉食猛獸,缺少天敵,現在村裡的山豬是很多的,甚至已經成為一種跟農民搶莊稼的禍害。我前不久回家,聽我父親說種在大溪尾的番薯經常被光顧。
成年雄性野豬非常彪悍,客家有俗語道「唔驚龍,唔驚虎,最驚堵到山豬牯」,如果你在五房的山野間碰到了,走為上策吧,呵呵。
【保護類】 No.8【赤麂】
中文學名: 赤麂
別稱:黃猄、吠鹿、印度麂
五房客家方言名稱:黃猄
二名法: Muntiacus muntjak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哺乳綱 目: 偶蹄目
亞目: 反芻亞目
科: 鹿科 屬: 麂屬
黃猄是一種極其漂亮的動物,靈巧的軀體和細長四肢能在密林、草叢中活動自如,且能疾走,在密林中疾走時掀起臀部,低垂頭部,巧妙異常。
它主要取食多種植物的枝葉,也喜食果實、幼葉、嫩芽,有時偷食農田作物如大豆、花生等,嗜鹼性植物。黃猄味美,有俗語說「第一鷓鴣香,第二黃猄湯,第三麻雀胗,第四米雞肝……」。
上世紀90年代偶有獵獲,現在在五房已經是瀕臨絕種了吧。
【保護類】 No.9【亞洲野牛】
英文名:(Bos gaurus)Gaur
又稱:印度野牛、白肢野牛
生境:熱帶、亞熱帶山地闊葉林、針闊混交林、林緣草坡
捕食:用嘴啃食樹葉、青草
食物:各種野草、竹葉、竹筍
體型:體長約2米,體高約2米,體重1000~1500千克
習性:結小群在森林中活動。白天在陰涼處休息,清晨、黃昏活動覓食。嗅覺和聽覺極為靈敏,發現有人接近,迅速逃走。只有在被人射殺受傷或被逼走投無路時,才會變得兇狠,對人進行攻擊。亞洲野牛是世界上現生野牛中體型最大的種類。在森林中,除了孟加拉虎,再沒有其它動物可以傷害它。
分類:哺乳綱偶蹄目牛科美洲野牛屬。
保護:中國I級重點保護動物。
目前分布:印度、緬甸與雲南南部。
初中時聽老師講,解放前有人在深山看到類似牛的巨型怪獸,被嚇到後來一直說話不利索,估計是這種動物。
【保護類】 No.10【野山羊】
中文學名: 野山羊
別稱: 努比亞山羊
目: 偶蹄目 科: 牛科
亞科: 羊亞科 屬: 山羊屬
分布區域: 主要棲息在歐洲、亞洲以及非洲東北部的山區。
直至十年前還偶有獵獲,五房的不知道是不是圖中這個品種。
【保護類】 No.11【穿山甲】
中文學名: 穿山甲
拉丁學名: Manis pentadactyla
別稱: 鯪鯉,陵鯉,龍鯉,石鯪魚,穿山甲
五房客家方言名稱:鰱鯉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綱: 哺乳綱Mammalia
亞綱: 真獸亞綱Tberia
目: 鱗甲目Pholidota
科: 鱗鯉科Manidae
穿山甲多在山麓地帶的草叢中或丘陵雜灌叢較潮溼的地方挖穴而居。晝伏夜出,遇敵時則蜷縮成球狀。舌細長,能伸縮,帶有粘性唾液,覓食時,以靈敏的嗅覺尋找蟻穴,用強健的前肢爪掘開蟻洞,將鼻吻深入洞裡,用長舌舐食之。
外出時,幼獸伏於母獸背尾部。以螞蟻和白蟻為食,也食昆蟲的幼蟲等。穿山甲的食量很大,一隻成年穿山甲的胃,最多可以容納500克白蟻。據科學家觀察,在250畝林地中,只要有一隻成年穿山甲,白蟻就不會對森林造成危害,可見穿山甲在保護森林、堤壩,維護生態平衡、人類健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上世紀在五房山間大量存在,現在極為罕見。
【保護類】 No.12【野兔】
中文學名: 草兔
拉丁學名: Lepus capensis
別稱: 海角野兔,阿拉伯野兔,布朗野兔,沙漠野兔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哺乳綱 目: 兔形目
科: 兔科 屬: 兔屬
種: 草兔 亞種: 49亞種
命名者及時間: Linnaeus, 1758
英文名稱: Cape Hare
英文名稱: Arabian Hare
英文名稱: Brown Hare
英文名稱: Desert Hare
五房的野兔不打洞,按生活習性估計是草兔的亞種。但是百度說廣東沒有草兔,所以五房的野兔是什麼品種也有待考證。
【保護類】 No.13 【豺】
中文名稱:豺
拉丁學名:Cuon alpinus
俗名:豺狗,亞洲野狗,紅豺狗,柴狗,赤狗,馬狼,紫豺,彪狗,神狗,馬彪,馬將爺,掏狗、紅豺、斑狗、棒子狗、扒狗、綠衣、馬彪、赤毛狼等稱謂
五房客家方言名稱:海狗
外形與狼、狗等相近,但比狼小,而大於赤狐,體長95-103釐米,尾長45-50釐米,肩高52-56釐米,體重20千克左右。豺的嗅覺靈敏,耐力極好,獵食的基本方式與狼很相似,多採取接力式窮迫不舍和集體圍攻、以多取勝的辦法。
它的爪牙銳利,膽量極大,顯得兇狠、殘暴而貪食,一般先把獵物團團圍住,前後左右一齊進攻,抓瞎眼睛,咬掉耳鼻、嘴唇,撕開皮膚,然後再分食內臟和肉,或者直接對準獵物的肛門發動進攻,連抓帶咬,把內臟掏出,用不了多久,就將獵物瓜分得乾乾淨淨。
它雖然偶爾也吃一些甘蔗、玉米等植物性食物,但主要以各種動物性食物為食,不僅能捕食鼠、兔等小型獸類,也敢於襲擊水牛、馬、鹿、山羊、野豬等體形較大的有蹄類動物,甚至也成群地向狼等猛獸發動挑逗和進攻。據說以前村裡有生產隊的耕牛被豺從後面掏肛門而死。
【保護類】 No.14【「五段」】
學名:不明
五房客家方言名稱:五段
據稱五房還出現過一種叫「五段」的小型獸類(因為尾巴的顏色是一段段間隔開的,故名),據描述,估計是大靈貓或小靈貓。有待考證。
(原創作品--歡迎關注分享朋友圈或推薦給朋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