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八方支援 雷火神山背後的中國製造硬核力量
中國青年報 作者:張藝 2020-12-31
最多的時候超過6000萬人同時在線,雷神山醫院亦然。
「雷火神山」和它們的硬核「朋友」
從來沒有如此多的人如此關注過一家醫院的建設過程。2020年春節假期,每天全網都有上千萬人通過視頻直播觀看火神山醫院現場施工進展,最多的時候超過6000萬人同時在線,雷神山醫院亦然。
網友們看到的是,五湖四海匯聚而來的7000多名建設者日夜奮戰,鋼筋鐵骨拔地而起。10天,1000張床位,一個現代化的傳染病收治醫院建成,「中國速度」令人驚嘆。而這個速度的背後,是來自雷火神山「朋友們」的八方支援,來自中國製造的硬核力量。
在12月26日舉行的「聚力新徵程,築夢十四五」——第五屆「中國製造日」網絡傳播活動上,當雷火神山的建設者們回憶起那段日子時,現場和線上的觀眾們似乎又回到了那個雲監工的現場。
不計代價
2020年年初的武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床位頻頻告急,雷火神山醫院的建設者們挺身而出,拔地而起的兩家醫院迅速填補了病床的短缺。除了床位、口罩、防護服外,年初疫情最短缺的還有一種急需的醫療物資——氧氣。
2月7日,在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疫工作第十七次新聞發布會上,武漢肺科醫院院長彭鵬表示,目前醫院的用氧量超過日常用量峰值10倍以上。武漢市多家收治醫院都表示面臨「缺氧」困境。2月16日,武鋼有限氣體公司又緊急採購5000隻氧氣鋼瓶,全力支援武漢市醫用氧氣供應。
氧氣是生命存續的希望。華潤武鋼總醫院呼吸科主任李欣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發熱、乾咳、乏力為主要表現,多數患者在1周後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快速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氧氣吸入對於減少由於缺氧導致的重要臟器損害有很大幫助。
「不講條件,不計代價,不計成本。」
第五屆「中國製造日」網絡傳播活動上,中國寶鋼股份武漢鋼鐵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黃浩東在演講中說,「疫情期間,武鋼停不得,不能停。我們寧可高爐缺氧,也不能讓病人缺氧。」
武鋼緊急成立了一支供氧突擊隊,中國寶武總部下屬涉及氧氣製備、氧氣運輸、氧氣銷售、建設施工及設備安裝等單位參與其中。
5個晝夜、6個批次、130餘人次持續馳援火神山、雷神山;24小時開足馬力,供應醫用液態氧約2000立方米;為34家醫院供應各類氧氣瓶8281個,液氧槽車94輛,保障全市醫用氧氣一半以上用量。
網友們很難觀察得如此細緻,在雷火神山醫院醫用氧氣建設施工現場,供氧抗疫突擊隊冒著寒風,24小時連續工作,保障氧氣供應。
黃浩東還表示,鋼筋鐵骨壓腕,全體員工緊盯生產計劃一步一個臺階,生產精品鋼材按期交付,才能保證國家重點項目和關鍵國防建設,超額完成了全員的生產目標。近期的數字顯示,中國寶武2020年產量突破1億噸。
秘密武器
儘管有2003年非典時期北京小湯山醫院的設計經驗在前,10天建起一座傳染病醫院依然「看似是不可能完成的」。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建築師樊則森說,這不僅需要調配大量的人員和物資,部門之間還要默契配合,共同完成一項零失誤、零感染的任務。
而建築面積3.39萬平方米、1000張床位的火神山醫院10天完成建設,建築面積7.99萬平方米、容納1600張床位的雷神山醫院,僅用了15天便交付使用。
有網友把火神山和雷神山兩座醫院的火速建造稱作「基建狂魔」。這一速度的最大秘密武器,是工業化裝配式建築建造技術。也就是說,組成裝配式建築的大部分構件是在裝配工廠、「雲監工」看不到的地方完成,再在火神山醫院拼裝。
原來,恰逢春節,許多建築下遊工廠早已休工,工人和材料儲備不足,短時間內許多裝配式構件工廠很難大量出貨。因此,建設方需要先統籌武漢周邊構件工廠,統計市場上現有的裝配式貨櫃的規格型號、數量,再納入設計中去,最大限度採用拼裝式工業化成品。
中國建築集團在收到建設火神山醫院的指令後,以中建三局為先鋒,整合武漢市政等多家單位參與,組成聯合「戰隊」。設計、採購、施工並行,並根據實際情況優化調整。
樊則森說,利用這種智能建造的方法,結合裝配的靈活性,幾十道工序齊頭並進,精確每一步施工計劃所需時間,有序對接,使得前線「將士」能夠迅速把模塊化的廂式房在現場拼起來,像搭積木一樣蓋房子。
為確保工程高效有序,建造方繪製「小時制」作戰地圖,給每個施工單位按照小時為單位進行工程進度的通報考核:24小時整平了5萬平方米場地;3天1600多套貨櫃安裝到位;4天完成6個護理單元和水電改造設計;10天,火神山醫院落成!
高效率啟動各項工程建設,第一步就要求快速完成各項高精度測量工作,而這有賴於北鬥高精度定位和測繪技術。
在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高精度定位設備火速馳援,確保工地大部分放線測量一次完成,為兩座醫院迅速施工爭取了寶貴時間。
在我國重點戰「疫」區域,還有上百架無人機在北鬥衛星的定位導航下,將一線急需的醫療和防疫物資精準投送到醫護人員手中。
有多個國家使用中國的北鬥衛星系統,例如印度尼西亞土地確權、科威特建築施工、烏幹達國土測繪等。這一我國自主研製的衛星定位系統不僅讓中國免於受到GPS的鉗制,也在關鍵時刻發揮了中國製造的作用。
「看見」就是信心
在雷火神山醫院,2.5萬名建設者晝夜勞作。工地上沒有姓名,通行的稱呼是某某「師傅」。有人會在黃色安全帽的一側寫上姓氏,後腦勺位置寫上「武漢加油」。有人說,自己累得「站著都能睡著」。有人說,像這樣「帶有光環」參與援建工程還是人生首次。
網友們可以看到,工人們的晝夜趕工,讓每一天的工地上都在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
屏幕的另一端,網友的評論裡滿是鼓舞和致敬,「熱乾麵加油」「工人們辛苦了」,見證著變化的他們,也一次次感慨著「中國速度」。
而在17年前,非典期間北京小湯山醫院是怎麼建起來的,網友無法共同見證。
技術的突飛猛進讓我們能夠實時「看見」,而「看見」本身就是力量和信心。
在雷火神山建造的同時,中國移動等運營商迅速搭建了5G基站,並提供了5G高清直播的應用場景,億萬網友通過直播共同見證了武漢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的快速建成。
5G網絡的應用不止於此,醫院建成後,5G遠程醫療系統又讓武漢之外的專家跨越千裡,與抗疫前線的臨床醫生實現「面對面」高清救治指導。
雷火神山醫院的建造變化,還有「天眼」見證。航天科技集團中國四維遙感運行事業部疫情期間保障衛星正常運行,記錄下武漢各醫院建設的真實情況,讓全國人民第一時間通過衛星圖看到建造進程,堅定戰「疫」的決心。
從荒草叢生、機器轟鳴、骨架成型到病房密布,雷火神山的施工、通信、供電、加油、供材、運輸、配貨,每一步都離不開「朋友們」的支撐。
這些「朋友」是中國企業,它們趕工期、保質量。
國家電網,3天就完成兩家醫院的電路鋪設;三大電信運營商36小時實現火神山醫院的全面3G/4G/5G網絡覆蓋;華潤集團為醫院提供總價值約300萬元的保障藥品、器械;中鹽集團主動對接醫院指定的輸液供應單位,做好緊急供應醫用氯化鈉準備;三峽集團協調落實4500平方米土工膜,滿足醫院施工需要……
還有數十家企業向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建設提供設備、物資和技術。比如,三一重工的起重機、挖掘機,聯想的IT設備,和遠氣體的醫用氧氣,美的的全部家電,華為的5G網絡設備及技術支持,神州數碼的視頻監控和視頻會議設備,公牛的牆壁插座開關,卓譽的制氧機、微壓氧艙,海潤節能的負壓病房通風系統。
中國製造的意義是什麼?或許在這兩座生命之舟上就能找到答案。
編輯:智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