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0日,迎來了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全國公安民警用實際行動踐行「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初心使命,在家國堅守中英勇擔當,熱血奉獻,守護著社會的安定有序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安寧幸福。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專訪全國百佳刑警吳微微、洪素蓉、于波、林燕,看她們如何書寫「女警本色 巾幗擔當」。
吳微微:伸張正義的DNA解碼人
吳微微,公安部DNA特長專家、公安部「偵破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放火案件」專家、浙江省刑偵專家。
作為浙江省DNA專業的領頭人,她以DNA為秘鑰,讓死者「開口」陳冤,讓真兇無所遁形。她穿梭於命案現場、刑事技術實驗室……探索利用DNA技術服務偵查破案,在「浙江第一懸案」「湖州織裡1995.11.29特大兇殺案」等5500多起重大疑難案件DNA鑑定、28000多份各類生物檢材處理中都離不開她所發揮的關鍵作用。
1995年從中山醫科大學法醫專業畢業後,吳微微進入浙江公安技術崗位,當時浙江公安在DNA檢驗技術領域幾乎是一片空白。吳微微到崗後,面對20多臺還打著包的進口設備,她摸著石頭過河,每天和同事搞衛生、搬機器、看英文說明書,頂著巨大壓力搭建新型實驗室。
參加工作兩個月,她就接到了第一項挑戰:用DNA技術排查一起姦殺案的嫌疑人。可經吳微微DNA分析檢驗,當時的20名嫌疑人被一一排除。辦案人員擴大排查範圍,先後又送檢136名嫌疑人血樣。當時採用的DNA檢驗方法工作量非常大。吳微微和同事們不分晝夜加班加點,馬不停蹄地檢驗、比對,期間,她一度因體力過度透支而暈倒在實驗室。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逐一分析比對,吳微微終於在136名排查人員中鎖定嫌疑人錢某。吳微微因表現突出被浙江省公安廳記三等功,這也是浙江省公安廳DNA實驗室建成後受理的第一起兇殺命案。
此後,吳微微在DNA技術檢測領域開啟「學霸模式」,多次帶領團隊攻堅克難,取得填補國內重大技術空白性成績。因浙江地區長年氣候潮溼溫熱,極易造成生物物證的腐敗降解,對DNA檢驗無疑設置了更高門檻。吳微微嘗試各種新手段,集中精力攻克疑難樣本的檢驗,慢慢研發出適合浙江特點的DNA檢驗體系。
從警25年,吳微微始終駐守在科研一線,努力推進浙江省DNA資料庫建設、開展科學研究、撰寫專業論文、編寫行業標準,一路見證浙江公安DNA檢驗、DNA專業隊伍從無到有到優的步步突破。
洪素蓉:將追蹤隱於無形的「數據獵手」
洪素蓉,寧波公安大數據偵查實戰中心政委。從警25年,她從指紋卡片建檔開始,在信息偵查數位化道路上獨具慧眼,參與組建寧波指紋自動識別系統建庫並應用,「海淘」案件線索;自主研發「獵蹤」系統上線,平均提升視頻追蹤效率5倍以上。
她是「數據獵手」,隱形於大數據洪流中,時刻敏銳洞察刑偵前沿科技脈動。不在一線,卻勝似一線。
2017年以來,堅持「雙向偵查、全線打擊」,以情報研判為主導,以警種合成作戰為支撐,依託雲警務平臺、「刑專系統」等智能警勤機制,兼以信息戰、科技戰、合成戰的混合打法不斷深化打擊,這一技戰法得到公安部肯定並在全國推廣,打擊成效明顯,僅2019年,洪素蓉就牽頭組織兩次集中收網行動,打掉犯罪團夥15個,抓獲350餘人。
一邊是海量激增的數據,一邊又要大海「撈針」。在越來越複雜激烈的信息實戰中,洪素蓉帶領團隊一路「拼殺」,力爭「數戰數決」。洪素蓉緊跟信息化轉型,不斷深耕數據寶庫,將「類型案件」進行相關聯數據的歸納、梳理,融合經驗進行數字建模,連續開發出了「獵訊」「獵隱」「獵蹤」「獵影」等一系列「數獵」系統。其中,「數獵」系統成功分析推送出夏某可能涉嫌夥同他人實施敲詐勒索等違法犯罪的線索,助力寧波公安成功打掉一涉嫌敲詐勒索犯罪團夥。
由被動破案到主動查找隱藏的犯罪分子——洪素蓉推動公安工作創新發展的大引擎。「我們總是面臨新挑戰,比如當前突出的電信詐騙、跨境賭博等。犯罪手段總是千變萬化,我們必須馬不停蹄地學習研究,取得新突破和新勝利。」戰果纍纍的洪素蓉,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當前,她正和戰友們一起研究這些類型案件的特性特點,著手開發新的智能化系統工具。新的「數」戰已經開始,新的平安防線正在加速澆築。
于波:十年「力透紙背」 尋覓案件蛛絲
于波現任大連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刑事科學技術處副處長,大連市公安局文件檢驗的學科帶頭人,公安部刑事技術特長專家。
在辦案一線有這樣的困擾:身份證要到省治安總隊、車證要寄到研究所檢驗,或由辦案單位一一取樣本送檢,十分影響辦案效率。于波深入研究了常見證件的防偽措施, 實現了常見證件檢驗的新進展;並且將研究的證件檢驗方法同移動警務技術相結合,開發了用於警務通手機的「證件識別APP」,實現了民警現場稽查快速、準確,打造了常用證件檢驗的「火眼金睛」。
一直以來,文件形成時間檢驗多從文件、文字來尋找線索,但受限較多,檢驗結果可作為呈堂證供的更是寥寥無幾。2008年,于波另闢蹊徑,嘗試從文件載體——紙張著手,在全國率先進行檢驗方法的系統研究。
一張紙的厚度有多少?0.104毫米。在于波眼中,這0.104毫米的紙張中解鎖出的每一個密碼,都會讓一件撲朔迷離的案件無限接近真相。十年間,于波帶領團隊建立了書寫紙實物樣品庫,實現了三個「首次」:首次將現代生物技術引入文件物證檢驗,首次將製漿造紙行業的纖維分析儀應用於法庭科學領域,首次建立紙張種類和形成時間的檢驗方法和資料庫系統。
十年磨一劍,礪得梅花香。參警以來,于波深鑽刑偵檢測技術,為文件形成時間檢驗開闢了新的途徑,奠定了紙張檢驗的信息化基礎,先後檢驗各類案件5000餘起,涉案金額上百億,及時準確地為辦案單位提供了一份份「紙張」上的鐵證。
林燕:屢破大要案的「心靈捕手」
林燕,青島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心理測試專業負責人,全國刑事技術特長專家。她是傳說中的「測謊」專家,將微反應測試技術成功應用於案件偵破,開創了非物理接觸式測謊的新模式。
林燕坦言,「心理測試的過程表面上看配合流暢,平靜無奇,暗地裡卻是劍拔弩張、風起雲湧。」她以豐富的實戰經驗練就了三招絕技,「著眼於情緒刺激的有效的提問、大量學習心理學及微反應知識、以柔克剛暗中發力」。
測謊不僅要有敏感多疑的職業素質,而且需要無比的耐心,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強大韌性。林燕在「微表情」上苦下功夫,反覆研究被測人情緒及肢體反應,從無到有,從暗到明,在一次次較量中成功攻破疑犯心理防線。
2011年,林燕的科研團隊獨創全國首個微反應實驗室,將微表情、微動作、微語義以及眼動、瞳孔、聲音、皮溫等指標全部納入研究體系,確立了非物理接觸式測謊的研究理念。攻克了諸多測試盲區,尤其對於一些不宜測試或抗拒測試人員以及其他特殊情況下的測試,她都能夠靈活利用線索,實戰驗證準確率超過多道測試儀。
2015年,林燕同志在偵辦一起外地的綁架殺人焚屍揚灰案中,更是開創性地將場景到心理測試中去,成功找到了被犯罪嫌疑人拋灑的被害人的骨灰,受到業界的高度評價。
17年的刑警生涯,一線鬥爭的血汗史,每起案件的突破,無不是歷經艱難困苦,林燕累並快樂著。因為,破案的成就感和刑警的使命感始終銘刻在她心裡!她說:「我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我願意為刑警的使命而不辭辛勞,殫精竭慮,為百姓守護平安!」
覺得有收穫就點個讚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