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時的一部《神探亨特》,讓他對警察這個職業有了最初的嚮往;少年時迷上的《名偵探柯南》,令他對刑事推理產生極大的興趣;雙專業「跨界」背景,幫助他一次次從海量數據中成功找到破案關鍵;「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信念,鞭策著他在刑偵領域中不斷取得突破……
13年累計考勤超30年
18歲高中畢業報考警校未果,22歲大學畢業恰逢公安高等專科學校首屆「二專科」招生,儲輝放棄已經到手的央企offer,過五關斬六將,才終於如願以償。從基層派出所治安崗位,到市局數據偵查部門,再到如今成為黃浦公安分局刑偵支隊偵查員,從警13年的他,考勤累計工作時間已經超過了30年。
摸爬滾打一圈下來,儲輝身上有了傳統刑事偵查和現代數據偵查兩方面的「雙專業」背景,他創造性地將刑偵勘察和技術數據進行綜合分析研判,歸納總結出的「儲輝工作法」在案件偵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被公安部五局評為「2016至2017年度全國刑偵情報研判能手」,獲得2017年度「上海十佳刑警」等各類表彰和榮譽稱號20次。不僅總能準確「側寫」,為偵查員精準鎖定嫌疑人,儲輝還能通過對同類型案件的社會學和行為科學研究建立「預警網」,讓「道」比「魔」高上一丈,他也因此被同事們稱為「讀心神探」、「心靈捕手」。
「我就是想多學點東西」
其實儲輝從「二專科」畢業後第一個接觸到的並非刑偵領域。不過很快,他被當時所在的原盧灣公安分局打浦橋派出所抽調到治安隊開始協助辦理案件,「算是跟刑偵有了一些交集」。就這樣,儲輝在「刑偵之路」上邁出了第一步。
在治安隊,凡事總喜歡多問一句「為什麼」的儲輝,迅速成長為隊裡的辦案能手。2006年,轄區裡發生一起入室盜竊案件。作為骨幹,儲輝與同事們全力以赴開展案件偵破工作。通過大量的走訪、偵查,歷時兩個多月,終於明確了嫌疑人的身份。但僅憑這一點,依然不能馬上破案。無奈之下,分局請求市局數據偵查部門支援。
辦案材料是儲輝送過去的。那天是他第一次踏進這個「神奇」的部門。之所以說它神奇,是因為送完材料後不到一周,儲輝就接到了市局同志的一個電話,內容很簡短:「你們可以到xx地點去布控抓人了。」
根據市局數據偵查部門的指引,成功抓獲嫌疑人之後,儲輝對這個部門更加好奇也心生嚮往起來。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因市局一次人才流動的機會,儲輝得以前往那個「神奇」的部門,「我當時就是想要去那裡多學點東西。」
跨界做「畫匠」
數據偵查部門偵辦的案件都是傳統偵查手段無法突破的「疑難雜症」,每一個案件都很有挑戰性。隨著偵破案件的增多,儲輝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傳統的刑事偵查與數據偵查之間,似乎隔著一層膜。那幾年,「跨界」的概念開始流行起來,能不能打破這層「膜」,就跟跨界一樣?
想到這一點,儲輝的思維仿佛醍醐灌頂一般豁然開朗。2012年,儲輝從市局調回黃浦公安刑偵支隊工作,憑藉傳統刑事偵查和現代科技辦案兩方面的「雙專業」背景,他開始在案件偵破中,探索兩者的綜合分析研判。
漸漸地,儲輝僅靠嫌疑人在犯罪現場遺留的痕跡和行為特徵,就能對犯罪嫌疑人的形象和行為進行描繪和重塑,同事們也因此稱他為「畫匠」。
畫像之前先「讀心」
黃浦刑偵支隊的同事們都知道,儲輝最擅長的就是「畫像」。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在動「筆」之前,他早已對嫌疑人性格、生活環境、職業、成長背景進行了系統分析,全方位解讀出對方實施犯罪行為時的心理狀態——「讀心」在前,成竹在胸,「畫像」自然一筆繪就。
(下轉第3版) (上接第1版)
去年3月,徐家匯路某住宅區內發生的一起入室盜竊案件。隨後,偵查員發現長寧、徐匯兩區同期也發生了兩起同類型的案件。
幾天以後,儲輝給出了「畫像」:他們選擇白天作案且所留痕跡甚少,其中必有人懂開鎖;他們不偷大件物品,只偷價值高的小件東西,偷完就走絕不戀戰,應該是異地流竄作案;他們講究快偷快撤,最方便進出的火車站附近必定是他們的落腳點……
儲輝的「畫像」一出來,偵查員就把精力放在排摸火車站附近可疑的流動人口上,再結合上海周邊城市嘉興、蘇州、杭州、嘉善等地的鐵路站點的購票信息。幾個條件一匯總,一個7人盜竊團夥很快就浮出水面。
「神探」的「最佳後援團」
近年來,他先後參與偵破各類重大刑事案件120餘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50餘名。曾榮獲2017年「上海十佳刑警」等光榮稱號,先後榮立三等功4次,嘉獎10次。
數字的背後,是儲輝十多年如一日打擊刑事犯罪的初心,更有著一個熱愛生活的男人忠孝難兩全的愧疚。夜以繼日的工作,讓他錯過了母親的60大壽,父親的65歲生日,還有妻子懷孕期間的每一次產檢……「但只要我有空,我都願意儘自己最大的努力陪伴他們。」
為了更好地照顧父母,他把父母接來一起生活;每次連續幾天加班,回家後他總是要請全家人一起到外面吃頓飯;只要不出差,他總是每天六點起床,和兒子一起吃早飯,再送他去上學;被海量數據「折騰」得精疲力盡時,他會拿出手機看看兒子的奧數網課今天教了點啥……畢竟,在儲輝看來,帶著家人的愛與支持,腳下的這條刑偵路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