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說,在我的醫生生涯中,病人們問得最多的是什麼,那一定是這句話趙醫生,這個手術有風險嗎?
畢竟是在眼科手術中,患者有顧慮是不可避免的。我要和大家談談不同眼科手術的風險。
我們來談談各種操作的常見風險。
從視野來看
中、低風險
1操作錯誤
有一些個性化眼科手術,對手術的程度和準確性有要求,可能是由於術前測量誤差,或術中操作失誤,導致術後結果不準確。
例如白內障手術中的晶狀體置換,由於計算不準確或操作錯誤,可能導致術後視力下降,相當於配眼鏡小時內出現錯誤;例如矯正斜視手術中有錯誤,如果有錯誤,可能超過矯或矯;例如,雙側眼瞼手術後雙側不對稱等……
當手術出現較大誤差時,患者會感到不適,通常有機會修復,可能需要再次手術。
2目標尚未實現
也有一些案例,從手術目的來看,是否實現了手術的初衷。
例如,有些患者可能無法阻止眼軸和後鞏膜葡萄球菌瘤的生長;在青光眼手術後,眼壓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後再次升高,且無法降低;有些兒童戴角整形,度數仍在增長,且換片後無法控制;白內障手術後可能發現眼底病變,視力尚未恢復;角膜移植手術後可能導致排斥反應,剛恢復的視力將失去……
在這種情況下,手術可能是徒勞的,有些可能有再次手術的機會,有時他們可能不得不放棄。
高風險
一些風險會導致手術後效果不如術前,而且,他可能很難治療,或者可能有後遺症,一旦後果嚴重,我們將其列為高風險。
1眼部感染
如果需要進行眼部手術,如晶狀體手術、青光眼手術、玻璃體視網膜手術等,則有發生眼內感染的風險。
眼內感染一旦發生,治療難度大,可能留下後遺症,是眼科醫師高度重視的敵人。在手術室裡,各種繁瑣的消毒、各種極其嚴格的管理規定,甚至有時病人在手術過程中只是用手劃破鼻子,溫文儒雅的醫生突然跑開大聲罵他們,實際上,這是為了確保無菌的操作環境。
即使醫生更加謹慎,感染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只是被抑制到很低的水平。以白內障手術為例,根據國際文獻,高水平醫療隊感染率為0.03%,普通醫療隊為0.2%。
2術中大出血
手術中小出血一般是沒什麼的事情,但關鍵部位大出血,如脈絡膜暴髮型出血,是非常可怕的,一旦發生,對病人和醫生來說絕對是一場噩夢。
前段時間,一位著名眼科醫生割傷的殺人犯在前一次手術中發生了這併發症,但被邀請幫助他治療這併發症的醫生被他割傷了,真是可恨可悲。你知道嗎,這個國家能治療大出血的醫生不多。
雖然暴發性出血是可怕的,但隨著手術方法的改進、醫生手術技能的提高和手術設備的進步,超顯微切口現在被廣泛應用,這是極為罕見的。
3嚴重操作併發症
每一次操作可以列出十種事故可能性,併發症的一小部分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例如在白內障手術中,如果後囊膜破裂,核塊沉入眼底,患者必須接受擴大手術,才能完全摘除白內障;如果不小心斷開了懸韌帶,可能會影響晶狀體植入的位置;如果多焦晶狀體的位置不正確,會明顯影響視力預後。
其中一些手術事故可以通過經驗預判來學習,而另一些則無法預測,只有在手術過程中才能看到,其實,這些都是醫生在執業過程中必須一一克服的問題,他們可以預防各種意外,這是醫生經驗價值的體現。
冒了這麼多風險,手術還能做嗎?
我們換出了問題,開車可能會造成事故,那麼敢開車嗎?
對於新手司機來說,這一定很讓人擔心,我記得幾年前當他們學會開車時,他們會在點火前默念,線的合併依賴於反光鏡,在交叉點有更多張望。當我成為一名老司機後,我不敢說沒有撞車的可能,但我不會再背誦駕駛要領,也不會因為可能發生碰撞而停止駕駛。
手術的所有風險都存在於概率之中。就像開車一樣,雖然也有事故隱患,但只要標準駕駛,駕駛員的技術越好,發生事故的概率就越低。手術也是如此,有些風險與患者自身的眼部狀況有關,但影響手術風險的較大因素是操作者的操作水平。
手術的風險取決於疾病
在臨床實踐中,病人經常問我,趙大夫,我和前面的病人會在同一天做手術,我剛才聽到你對他說了很多,還說手術後眼睛的恢復會很慢,我怎麼能不說一句話就讓我籤字呢?
我只能苦笑,眼前的病人有700個角膜內皮細胞,V硬核,青光眼手術后角膜白斑,瞳孔小,粘連,很多醫生來找我,即使我只能確定,仍然有10%要看天命,當然,我得告訴他更多。這個病人,眼睛狀況沒問題,手術我要9999穩定,為什麼要嚇唬他,讓他覺得這是「小手術」,手術前能踏實睡好的感覺對恢復也有幫助。
手術的風險也取決於醫生
在解釋門診部的手術風險時,我們會根據病人的個人情況和手術經驗,重點關注病人最有可能風險。
我經常從網上得到很多建議,詢問做手術的風險有多大。我很難回答卻。
要談論可能的風險,我必須把手術同意書上的每一個字都讀給你聽,但事實上不同的手術策略和技術,風險發生的概率有很大的不同。以我們前面提到的兩個最可怕的併發症-暴發性出血和感染為例,併發症的發生率可能是2分鐘手術和10分鐘手術、順利手術和後囊破裂手術的10-100倍。因為我不認識你的外科醫生,所以我們一定要避免這種風險,其他醫生的可能性不小,有可能我覺得手術很難,但對其他醫生來說很簡單。
有朋友問起手術的複雜性。同樣,同一種手術在不同醫生身上的複雜程度也不同。以黃斑裂孔手術為例,黃斑裂孔手術屬於玻璃體切割術,手術精度高,風險大,通常需要1小時才能完成,應該說是眼科手術中比較複雜的一種。我院有專門的黃斑部手術,15分鐘一套,比很多醫生做白內障要快,而且病人術後幾乎沒有問題,視力改善率也很高。參觀他的手術室,很難感覺到有多複雜。因此不同的手術技術、策略和理念可能會導致手術程序和結果的顯著差異。
我建議朋友們不要通過微信和網際網路諮詢手術風險。
手術風險會診有兩個條件
1、讓醫生充分了解你的病情;
2、要了解手術的真正風險,請諮詢您的外科醫生。
上圖顯示的是一個高危的角膜變性手術,是在病人的胃部進行的
不同技能和經驗的醫生對手術風險的認知可能不同。面對面諮詢你的外科醫生時,醫生會根據你的具體眼部情況,結合你自己的手術能力,給你最合適、最有價值的風險提示。
如果醫生要求你不說任何話就籤上你的名字,只有兩種情況:
1、你很幸運能遇到一位手術能力很強的醫生,對你的手術有很強的信心,事實上醫生把風險的責任推到了自己的肩上。
2、遇到一個不想和病人交流的醫生,你可不是很幸運。
具體情況還需要我們自己來判斷。
當然,你可能沒有機會與主治醫師充分溝通,由主任醫師的初級醫師(國外護士)對您進行手術風險教育,並根據手術同意書自始至終進行講解。
好吧,說了這麼多,我整理了一些眼科手術的常見風險,這些風險經常被諮詢,你可以按需查看。
白內障手術
乾眼症:由於接受白內障手術的中老年人也是高發乾眼症患者,手術後高達60~70%的患者有乾眼症症狀,可能有乾眼症症狀,如乾眼症、摩擦感、異物感、灼燒感,易被刺激流淚,一般不嚴重,3-6個月內逐漸恢復到術前狀態。很多人在手術前就已經有了乾眼症,需要長期堅持用藥。
晶狀體測量和計算誤差:術前應測量眼的角膜曲率,眼軸的長度和前房深度。如果數據測量和計算過程中出現任何誤差,將影響術後屈光度,這可能需要戴鏡。
夜間炫光:人工晶狀體光學區直徑僅為6mm,夜間瞳孔擴大到接近6mm時,人工晶狀體邊緣可能會暴露,出現炫光和光暈等異常光學現象。
2全飛秒手術Smile
夜間炫光:全飛秒手術後時,由於瞳孔擴張,夜間會出現炫光和光暈等異常光學現象。
3半飛秒手術,smart,準分子手術
乾眼症:半個飛秒或smart和其他表面近視手術後在3個月到半年內,角膜中的神經纖維尚未完全恢復,乾眼症會伴隨一段時間,也可能因為輕微刺激而容易流淚。
晚上炫光:手術後,晚上光線暗時,瞳孔會擴張,當暗瞳孔直徑大於角膜的矯正直徑時,會出現炫光和光暈等異常光學現象。
04,ICL手術
測量和計算誤差:醫生將根據檢查結果和度數計算並設計ICL人工晶狀體的度數和大小,如果在數據測量和計算過程中出現錯誤或操作不準確,會影響術後視力。
術后角膜內皮損傷:角膜內皮細胞失代償會導致角膜內皮細胞數量減少,無法維持角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導致角膜基質水腫、上皮大泡等症狀。角膜內皮是ICL後的長期隨訪項目。
術後高眼壓:部分患者在ICL植入手術後後,由於粘彈劑殘留等原因,可能會眼壓升高。在無粘彈技術的ICL手術中沒有這種擔心。
斜視手術
矯以上或矯以下:通常由於患者年齡太小,不能配合檢查,根據術前檢查的預測值設計手術,實際值可能偏離預測值,可能出現矯或矯情況。
6視網膜脫離手術
再脫離:術後成功,由於恢復不當或劇烈運動,患者視網膜再次脫落。
高眼壓:視網膜脫離手術後由於雷射或凍結,可能會引起葡萄膜水腫和小梁網狀水腫,術後炎性產物阻塞小梁網,導致房水流出受阻,或氣體膨脹和矽油過充。
7角膜塑形鏡
角膜微生物感染:微生物角膜炎是微生物角膜炎引起的,原因是缺乏培訓和教育,不正確的穿戴和移除方法,護理不當和不及時的隨訪。微生物感染的概率為12次/10000人/年。
近視進展控制不佳:角膜塑形術對控制近視的效果因人而異,可能效果不佳。
8後囊Yag雷射
飛蚊症:後囊膜Yag雷射手術可能會加重飛蚊症症狀,通常數月後吸收。
9翼狀胬肉手術
復發:翼狀胬肉相對容易復發,尤其是單純切除翼狀胬肉的患者,復發率較高,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幹細胞移植或羊膜移植可降低復發率。
10、青光眼手術
術後眼壓再次失控:部分青光眼患者術後控制不好,可能會再次失控。
術後淺前房:濾過手術後,一般前房應在術後2-3天恢復正常,如前房仍很淺5-7天,需積極採取措施。
11、黃斑前磨砂及其他玻璃體手術
視力不改善:由於高度近視或某些眼底疾病,黃斑區光感受器細胞嚴重受損,即使患者周圍有牽拉的黃斑中心凹或黃斑膜,黃斑手術對患者視力改善的效果也不會很明顯。
12、玻璃體內注射
高眼壓:玻璃體內注射藥物後,由於藥物種類、注射劑量、患者年齡、性別、眼軸、玻璃體液化反流等因素的影響,可能出現短期或長期的眼壓升高。
視力沒有改善:眼內注射只能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和水腫、滲漏、出血,也就是說來源可以控制,但不能消除已經形成的危害,治療後,不一定可改善此類患者的視力。
13、瞼板腺囊腫
疤痕:瞼板腺囊腫又稱霰粒腫。如果切口是從眼瞼的結膜表面做的,從切口外側看不到,如果切口是從皮膚表面進行的,則需要縫合,一般來說,疤痕不明顯,但如果是疤痕體質或術前局部皮膚損傷不規則,則更明顯。
復發:因為眼瞼下有很多瞼板腺,一個分支堵塞,其他的往往不健康,有一定的復發率。
14、角膜移植
排斥:人體對「外來物」有一個完美而精確的防禦機制,人體會識別外來角膜,產生免疫細胞,攻擊移植角膜,使移植角膜水腫渾濁。角膜移植手術後需要較長時間的抗排斥藥物,但仍存在一定的排斥風險。
15全麻手術
藥物作用:對兒童來說,全麻藥物可能產生一定的危害,全麻也有極低的危及生命的概率。為了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全身麻醉往往是唯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