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尾孔雀魚,它們不是生病了,而是天生就這樣

2020-12-04 養魚說

「養魚說」百度獨家專欄:鱂魚族群系列041冠尾孔雀魚

圖文原創作者:瘋瘋人【堅持以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分享最接地氣的養魚經驗】特別聲明:允許轉載,請註明出處;請勿搬運,否則申訴維權

各位百度的魚友們,大家晚上好!這篇文章我們給大家帶來的是,鱂魚家族孔雀魚系列裡面的一種,非常特殊的孔雀魚,冠尾孔雀魚。

這種冠尾孔雀魚,和緞帶孔雀魚,還有燕尾孔雀魚一樣是屬於特殊魚鰭形狀的孔雀魚。這些特殊魚鰭的基因呢,其實也是非常難去保留的。

大家可以仔細看這個圖片上面,其實這個魚如果說還原一下,那就是我們經典的德系黃禮服孔雀魚。但是大家看圖片上面,背鰭還有尾巴,那些魚鰭出現了小裂縫。而且這些裂縫看上去好像是生了病一樣,其實這是一個孔雀魚的魚鰭表現型來的。

說實話,我自己看的時候也以為它是生病,還是說被其他魚咬成這樣子的。實際上後面才發現,原來這是這種孔雀魚特殊魚鰭基因的一個表現型。

和緞帶孔雀魚,還有燕尾孔雀魚一樣,這種魚的公魚一般不拿來繁殖,就是作為觀賞而已。如果是要繁殖出這種表現型的孔雀魚,只能用母魚。因為大家還記得吧?前面我們說過,緞帶的母魚,它們的繁殖能力是正常的。這個冠尾孔雀魚也是一樣的,公魚的繁殖能力比較差,母魚的話就比較好。所以如果培育這個品種一般都是用,同個系列的公魚也就是正常情況下的公魚(尾巴不特殊),加上這個特殊尾巴形狀的母魚配對才可以。

這篇文章,關於冠尾孔雀魚的介紹,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希望大家對特殊尾型的孔雀魚有一個新的認識。感謝大家的支持,歡迎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冠尾孔雀魚有那麼稀奇嗎?2萬一對,只有土豪發燒友才會買吧
    孔雀魚大家都知道吧
  • 新品種孔雀魚,狗啃式殘缺美,賣出土豪價
    攝影丨薛cjx跟普通孔雀魚相比,冠尾孔雀魚最大的特點是:魚鰭破成條狀。這種條狀的感覺,跟獅子魚的鰭棘有點像。而冠尾孔雀魚的鰭條,是人工強硬幹涉的結果,既沒有實用價值,也未必有很高的觀賞效果。如果非要用高端點的詞形容冠尾孔雀魚給人的整體印象,那便是:稀有式殘缺美。冠尾孔雀魚的謎之品相是它脫離熱門觀賞魚行列的一個原因。逼它跟性價比分道揚鑣的原因則是飄忽不定的價格。
  • 孔雀魚的3種生病根源
    ,有一些是孔雀魚打架造成的,有一些是自身原因,有一些是環境原因,找到病因才能解決問題。打架時孔雀魚自身損傷最虧的一個因素,為了求偶、搶食、當缸霸,奮鬥的孔雀魚總有打架的理由~不過孔雀魚群內競爭,雖然會有外表傷,一般是不會對孔雀魚自身帶來很大的傷害,自己就能痊癒。如果魚友的孔雀魚因為打架,造成死亡或者表現為群體毆打某一隻孔雀魚,那可能不是因為打架,而是這隻孔雀魚本身帶病,所以其他孔雀魚才會攻擊它!
  • 孔雀魚生病,先別治病
    魚友在後臺留言總共分為2大類,問懷孕,問生病怎麼治療,每次魚友都很著急問怎麼治,怎麼用藥,今天飼主就來說一說,孔雀魚生病,應該怎麼辦? 判斷魚為什麼生病?
  • 15個孔雀魚品系圖鑑,必須收藏!
    今天,寵派養魚大全小編就為大家簡單介紹其中幾種孔雀魚品系,它們美輪美奐,非常贊!   6、冠尾孔雀魚   寵派養魚大全   冠尾孔雀魚,魚鰭和魚尾呈散開分叉的線狀,一般僅作觀賞。
  • 「收藏」15個孔雀魚品系圖鑑
    眾所周知,孔雀魚嬌小玲瓏、色彩斑斕、好養能生、品系繁多,已有上百年養殖歷史,也是世界著名的熱帶觀賞魚之一。通常情況下,孔雀魚命名需要結合其屬性、顏色、紋路、尾型等等綜合考慮。近年來,高顏值、品相佳的孔雀魚更是雲集於各屆世界級孔雀魚選美比賽,不斷展現出無與倫比的孔雀魚之美。
  • 孔雀魚養不活,不是魚缸水質不好,而是和這不可抗的原因有關
    之前我們都在普及孔雀魚要怎麼養,如何判定孔雀魚母魚生小魚的時間,以及生病如何治療等等這些基本的話題。那麼接下來是時候和大家聊聊更加深入的話題,那就是孔雀魚的價格之謎。在我們的印象裡,包括在前一段時間,我們一直認為孔雀魚的價格在幾塊錢到幾十塊錢這個區間就已經是很大的了。
  • 新手入門-孔雀魚寶貝是怎麼生病的呢?(個人經驗)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孔雀魚當然也一樣,但是造成孔雀魚病的原因有很多,我們是不是因該了解下原因,儘量避免孔雀魚寶貝生病防患於未燃呢。1、買到生病的魚。由於大量繁殖,漁場很難避免會有病魚。這樣批發商和零售商手裡的魚不可避免的會有生病的魚。
  • 孔雀魚的命名
    孔雀魚的品種層出不窮,並不斷的衍生出各種新的表現型來。若是沒有一個命名標準,則無法延續與支撐孔雀魚這個龐大的家族,更無法推廣。所以在此極力呼籲,放棄舊有的俗稱和商品化命名,並按照正規的命名法則去推廣與溝通。
  • 孔雀魚養不好,大概是你沒了解它們是如何來的,由來源倒推養法
    孔雀魚的養法很多,裸缸飼養最省時省力,而是魚缸更好看的,則搭配一些水草,或者是還原孔雀魚祖先的水下景觀,那樣更加貼切自然,更加好看。孔雀魚其實是水族店基本都會有的一種熱帶觀賞魚,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可是現在的孔雀魚確實沒之前的好養,所以很多魚友聽說孔雀魚好養之後去養,發覺其實難度也比較大,一直有在問。今天時間比較趕,也沒思考太多東西,直接按照腦子裡潛在的知識給大家說說孔雀魚的飼養心得和注意事項吧。當然,這裡指的是普通的孔雀魚,而不是培養品系孔雀魚的,因為培養品系孔雀魚它有一套比較嚴謹的基因遺傳邏輯在裡面,過於複雜且玩的人少,就不聊這個。
  • 簡單的過濾,跟孔雀魚生病的原因有關係嗎
    【小立觀點】:孔雀魚發病的原因多數和水質有關係,而水質出現問題,則是過濾與水環境有關係,那麼熱帶魚生病的原因,就和過濾有很大的關係,我們想要養好魚,就需要改善水質與過濾,下面我們具體的來聊一聊。溫度的突然變化也會對孔雀魚造成致命的傷害,溫度忽高忽低的變化,容易讓孔雀魚食欲不振,身體狀況不好就容易感染有害細菌,導致孔雀魚發病。
  • 「魚」亂情迷——孔雀魚魅力大發現之一
    那我就在我這裡來吐槽一下,小編是如何為這小小的孔雀魚痴迷一生。關注圖片水印你會看到更多你想知道的答案。而當該魚被引進入亞洲時,由於其尾巴炫麗有如孔雀,於是大家便稱之為孔雀魚。經過長期的人工預種及改良,即為現今的孔雀魚。孔雀魚由於詭譎多變,從古至今一直都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也正因如此,水族就流傳著一句名言:"從養孔雀魚開始,最終又回到孔雀魚",由此可知孔雀魚的魅力遠遠勝過任何種類的魚!
  • 如何挑選高品質孔雀魚?「養魚說」從孔雀魚四大紋路給你提提建議
    這個孔雀魚紋路的基因主要表現在孔雀魚的腰部,也就是孔雀魚身體和尾巴連接的這個地方。這種紋路的辨識度也是非常高啊!看上去就像蛇皮一樣,所以我們管它叫蛇王紋路。那這種紋路的好壞,我們就看它的紋路是否清晰,一般來說越清晰越好。如果比較模糊的,那就說明這個蛇王紋路的基因表現的不是特別明顯。2.禮服紋路。孔雀魚身上的這種紋路嚴格來說它不算是一種紋路,而算是一類紋路怎麼說呢?
  • 農村養的貓什麼都可以吃,並不是因為它們天生身體好!
    農村養的貓在飲食上沒有那麼多講究,它們天天也是活蹦亂跳,還不會生病。貓和貓的待遇差別這麼大,有人還說農村養的貓就是好,它們的身體天生就比寵物貓的身體強壯。農村養的貓什麼都可以吃,難道真的是因為它們天生身體好嗎?其實並不是的。
  • 別以為金魚和孔雀魚混養就是孔雀魚吃虧,它們也有可能襲擊金魚
    昨天養魚老道發表了一篇文章,說的就是我的魚池子裡把金魚和孔雀魚混養,孔雀魚的小魚苗也能夠正常生長,於是很多魚友都在問,為什麼自己的金魚和孔雀魚混養,結果孔雀魚一條也沒有剩下來呢?不是說金魚不吃小魚嗎?一、大魚吃小魚,這個現象很正常事實上哪有不吃小魚的大魚?
  • 【幾十張孔雀魚網絡圖片】個人收集&大家欣賞!
    孔雀魚繁殖能力很強,能耐受受汙染的水體,有「百萬魚」的美稱。孔雀魚性情溫和,能與溫和的中小性型熱帶魚混養,平時活潑好動,壽命約1~2年。純種孔雀魚分成許多品系——草尾、蛇紋、馬賽克、禮服、白金、日本藍、米卡立夫、拉朱利等。很多時候一條魚上能夠表現出許多種品系的特徵。
  • 不要把鬥魚當成猛男,它們在魚缸裡啥也不是,頂多欺負一下孔雀魚
    它們只能是同類間為了搶奪地盤而去戰鬥,這才是它們之所以成為鬥魚的原因。真正的鬥魚愛好者,也不會隨便把國鬥和泰鬥養在一起的,那個不符合邏輯,大部分的鬥魚還是需要單獨飼養為好,這樣子它們的發色和狀態才會比較好。我們是可以使用鬥魚盒或者把它們分缸隔離飼養的,這樣它們的鬥性會更旺盛、狀態更好。
  • 孔雀魚為什麼吃小魚?它們是真的無情,正確飼養方法是公母魚分養
    孔雀魚是熱帶魚,水溫低的時候會致命,可是當水溫適宜的時候,孔雀魚可是能高效地造命啊!好久沒和大家聊孔雀魚了,今天要跟大家聊聊孔雀魚大魚吃魚苗的問題。大家肯定多少有疑惑:不是自己生的小魚嗎,幹嘛還自己吃掉,孔雀魚真是無情啊。
  • 孔雀魚那些秘密(上):為啥孔雀魚養幾天就死了,這原因你可知?
    因為養定了之後非常好養,觀賞性也強,非常好繁殖,更有魅力的是,孔雀魚簡直就像是一個觀賞魚調色盤。雖然個頭不大,也3-6公分大小,不過身上隱藏的基因確實非常繁多,尤其是公魚,身上的顏色和紋路組成可以有非常多種。之前我們都在普及孔雀魚要怎麼養,如何判定孔雀魚母魚生小魚的時間,以及生病如何治療等等這些基本的話題。那麼接下來是時候和大家聊聊更加深入的話題,那就是孔雀魚的價格之迷。
  • 孔雀魚在水族箱中略顯寂寞,適合與它們混養的觀賞魚有哪些呢?
    孔雀魚憑藉它們美麗的外表一直都是深受人們喜愛的,很多朋友為了觀賞到它們的最佳形態專門購買了較大的水族箱,讓孔雀魚可以在裡面自由自在地遊來遊去。不過時間長了,人們也會審美疲勞。,若是挑選混養魚類一定也要能夠適應這樣的水體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