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當我們追星的時候,會花很多時間去研究明星的「周邊」,但是當我們閱讀一本書,卻極少有人像追星一樣去細緻入微地研究其作者。令人遺憾的是,現代追星,追到最後發現都是人設,但是,當我們讀完一部好的作品,再去了解其作者的時候,你會發現,這些作者才是真正的寶藏。他們有的人會在作品裡坦露一點點傳奇經歷,但是更多的,卻成為了作品的底色,仿佛夕陽中七彩霞光下的那一輪太陽。
這是我讀過《永遠的波特——彼得兔的媽媽》這本書之後的感悟,比阿特麗克絲·波特,這位創作出彼得兔、提棘·溫可太太等經典動物形象的作家,用她靈動的文筆,細膩而精緻的水彩,將文字和圖畫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成為後代人創作的靈感來源,當然,也為孩子們留下了美好的童年記憶。
《永遠的波特——彼得兔的媽媽》一書的作者,是英國作家朱迪·泰勒,她是一個兒童讀物的編輯,在出版比阿特麗克絲·波特的過程中,越來越著迷於這位作家的生平,她查閱了當年出版波特作品的弗雷德裡克·沃恩出版公司的檔案資料以及比阿特麗克絲·波特與該公司五十年來的往來信件,真實地還原了彼得兔的媽媽——比阿特麗克絲·波特的一生。錢鍾書曾經勸告勸告一位想要見他的女士說,吃雞蛋就可以了,不要非得來看看下蛋的母雞,但是我們通過楊絳先生的筆端還是了解這位大師對生活的稚拙和赤子之心。現在我們就通過傳記作家之手,去了解一下這位一生愛著小動物的作家是如何生活,如何創作的吧!
一、大時代下的大女人,小世界裡的小動物
比阿特麗克絲·波特出生於1866年7月30日。這時候的英國,大機器生產代替了工場手工業,生產力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英國走進了赫赫有名的工業革命時代。敢想敢幹的波特一家跟上了時代的腳步,波特的曾祖父就是一名棉紡織商人,祖父則開了一個棉布印染廠,後來,她的祖父開設的「艾德蒙·波特公司」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棉布印染企業。祖父的事業做得越來越大,不管是在商界還是在政界,都非常受歡迎。但是他的二兒子魯珀特並沒有按照家人的安排,去經營家族企業,而是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成為了一名出庭律師。
這位脫離家族產業自謀出路的年輕人,就是比阿特麗克絲·波特的父親。
比阿特麗克絲·波特的出身,用今天的話講,大約可以理解為「富三代」,但是父親離開了祖父的家族產業,成為一名律師,事業也是做得蒸蒸日上,並且迎娶了一位富商的女兒。阿特麗克絲·波特是他們的第一個孩子,當波特出生的那天,《泰晤士報》刊登了這樣一條消息:
本月二十八日星期六,出庭律師魯珀特·波特先生之妻,於南肯辛頓博爾頓花園2號宅邸誕下一女。
出生就見報的波特顯示了波特家族的社會地位,良好的經濟狀況讓波特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不過,對波特影響更大的,卻是來自父親的美術方面的天賦遺傳。魯珀特波特是一個對繪畫很感興趣的人,他的素描本裡面都是鳥類和動物的精美寫生畫,還有詼諧幽默的人物、動物諷刺畫。不僅如此,魯珀特還非常喜歡攝影,在那個照相機還沒有普及的年代,攝影是一件奢侈的愛好,照一次照片需要僱人來搬運笨重的設備,但是辛苦並不白費,這些珍貴的鏡頭被保存了下來,成為後代人珍貴的史料,而比阿特麗克絲·波特的媽媽,也是一個水彩畫高手,作品也常常被人稱讚,比阿特麗克絲·波特很好地「接住」了父母的藝術天賦,很小的時候就對各種插畫愛不釋手,百看不厭。
如果說閱讀圖書和藝術欣賞讓比阿特麗克絲·波特在平面的世界裡接觸繪畫,那麼她所生活的環境向她展示了大自然最真實的一面。
祖父母居住的坎姆菲爾德莊園,用比阿特麗克絲·波特的話說就是「全世界都找不出更讓我喜愛的地方……」常年生活在城市裡的孩子,第一次見到風景如畫的鄉村,都會被那裡的山林草木驚呆。馬棚、乾草、北風、橡樹、新鮮的牛奶和雞蛋。這裡美景以及來自祖母的愛護,給比阿特麗克絲·波特帶來甜蜜的童年回憶。
比阿特麗克絲·波特還有一個小她六歲的弟弟,每年7月末到10月,父親都會帶著家人到蘇格蘭避暑度假。避暑之地那蘇格蘭田園風物更是對姐弟倆的思想認知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他們帶著滿身的喜悅探索著野性的世界,他們採摘野花帶回家一筆一划地臨摹,他們幾乎是看見什麼就畫什麼。姐弟倆抓住野兔之後,作為臨摹的對象,有時候兔子死了,就把兔皮剝下來,兔肉扔到鍋裡煮,一直到骨肉分離,然後把骨胳拿出來做研究,經過臨摹再收藏起來,而這一切也竟然得到了父母的鼓勵。再後來比阿特麗克絲·波特還養過田鼠、蝙蝠、蜥蜴、知更鳥等各種奇怪的動物,並且對它們展現出了極大的耐心和愛心。
作為插畫作家,比阿特麗克絲·波特表現出了過人的觀察和臨摹天賦,那麼兔子、刺蝟等故事的創作靈感來自於哪裡?就像魯迅先生有一個阿長給他講美女蛇山海經的故事一樣,比阿特麗克絲·波特也有一個陪伴著她並且給她講各種精靈故事的保姆。而且她從很小就開始閱讀各種各樣的圖書,其中甚至包括《印染入門》這樣枯燥乏味的書。直到後來正式接受家庭教育。父母還專門請人來一位叫卡梅隆的小姐來專門教授畫畫,在這裡,比阿特麗克絲·波特學會了各種畫畫的技巧,其中畫得最拿手的還是小動物們。
比阿特麗克絲·波特的家庭教育帶給了她文化知識和繪畫的知識,一路上跟著父親參加畫展和美術展,又讓她看到了一個更大的世界,而且也開始漸漸關心政治。作為一個聰慧又有主見的女孩,她一如既往地關心著周圍的環境和外面時局的變化,這給她後來參與社會事務打下了人生基礎。
後來有一次,比阿特麗克絲·波特買到了一隻與眾不同的兔子,給它起名字叫班傑明,不論她走到哪裡都要把兔子帶在身邊。這隻兔子的一舉一動都成為了她描摹的對象,其實在兔子之前,她還曾經養過一直叫「扎理法」的小田鼠。並且這個形象就保留在《精靈的大篷車》裡。那隻叫班傑明的兔子,被比阿特麗克絲·波特搬到了一張長畫片上,並且這些畫片被賣給了出版社,從那時候起,小兔子班傑明走進了人們的生活,而他的作者比阿特麗克絲·波特也邁出了職業畫家的第一步。
二、生活給了她很多難題,包括各種困難和愛情的夭亡
作為一個女兒,儘管波特生活在一個衣食無憂的富庶之家,成長中也受到了父親以及各種文化、政界名人的指導,但是她始終和自己的媽媽有深深的隔閡。可能是媽媽對她強勢的管理,讓母女二人很難走進對方的內心,小時候的波特,為了防止媽媽偷看她的日記,還發明了一套密碼文字,上了年紀的波特後來看到這些文字,也已經完全讀不懂了。直到後來波特喜歡上為他出版圖書的編輯沃恩 ,也切切實實地遭到媽媽的反對。母親老了之後,更是對她的生活橫加幹涉,間接地導致波特在三十多歲的時候還未能成上家。
其實每個人的生活都不會像她表面那樣光鮮,如果說有區別,大概是,每個人面對困難時的態度不同。從人生經歷可以看出,波特是個天賦極高的人,你仔細觀察身邊的人會發現,人活得有沒有意義或者有沒有意思,和這個人發現有趣事物的天賦有關,能把平淡的日子過成詩的人,才是真正聰明的人。波特從小身體就不好,小時候經常生病。長大之後,因為一心想要畫畫,自己買下了一座田莊,當了老闆反而更忙了,又要管理田園,又要照顧老母親,還有拿出時間來把兔子畫完,所以她的生活並沒有很愜意。
不過,因為波特是真的熱愛動物,喜歡莊園生活,所以,那些栩栩如生的畫,就從她的筆端流出。但是即便是從小就臨摹的功底深厚的她,也曾有過拿著作品挨家挨戶問出版社,然後吃閉門羹,而且還是被好幾家出版社拒絕。出版社在回信中這樣寫道:「稿子派不上用場……如果能把故事和圖畫結合,以書籍的形式出版,我們隨時願意予以考慮。」
後來,比阿特麗克絲·波特的書稿陸續被出版,能夠自己掙錢謀生之後,她的內心深感安慰,當時她的爸爸身體已經不好,跟媽媽的關係也更加惡劣,所以,能夠自己賺錢,實現人生的獨立,在波特看來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即便是後來她的作品甫一出版就售罄,被孩子們喜歡,比阿特麗克絲·波特也還是被連續拖欠稿費,過上了擔心下個月收入的日子。她只好一次一次地寫信給出版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她的信都猶如碎石入大海,毫無聲響。後來她才知道,她的稿費是被出版社的負責人挪作他用。幸福的作家都是相似的,而對於不幸的作家來說,收不到稿費會讓人憂心忡忡。
當然,波特並不是就靠稿費過日子的人,她有自己的莊園和收入。而且她還會給人們提供工作機會。她一心一意地照料著她莊園裡的動物們,她一邊努力畫畫,創作,一邊照顧家人,而愛情也在這時到來了。
在比阿特麗克絲·波特心中,諾曼是給予她支持和鼓勵最多的人,他從心底深深地敬佩這位性情堅毅、內心火熱,且極具創作天賦的女士。諾曼是負責比阿特麗克絲·波特圖書的出版商,兩人幾乎每天都要互通書信,只是言辭間仍然保持著對彼此的無比尊敬。在長久的書信交往中,兩個人互生愛慕。直到有一天,沃恩向比阿特麗克絲·波特求婚。當時比阿特麗克絲·波特已經是三十九歲了。她接受了沃恩的求婚,但是出於多方面的考慮,對兩人的關係暫時保密。但是時間沒過多久,沃恩就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去世,年僅三十七歲。這對於比阿特麗克絲·波特來說是巨大的打擊,從那之後,她將自己深埋在創作中,通過畫畫傾訴悲傷,並且決定離開倫敦,不再想起這些傷心的事。
比阿特麗克絲·波特真正走入婚姻是在四十七歲的時候,一位幫助他打理田產的律師走入了她的生活。兩個人在一起感情非常融洽,波特終於徵得了父母的同意,走進了婚姻的殿堂。而婚後的生活也並不平靜,管理莊園和照顧父母依然讓波特感到身心俱疲。但是不管生活如何艱難,比阿特麗克絲·波特都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的創作,一部一部的作品在她的筆下流淌,她的名字也被更多的小朋友們熟知。
這本書也讓讀者近距離地了解到這位偉大女性堅毅的性格、高雅的藝術修養和品位、善良的內心世界、敏銳的經商頭腦、富有遠見的文物保護意識和她傳奇的人生。
每一個作家,在成為作家之前,都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他們所要面對的生活困境不會比普通人更少,就拿本書的作者比阿特麗克絲·波特來說,她的一生,前半生順遂,後半生操勞,但是不管生活多麼難,她都在堅持自己喜愛的事業,畫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小動物,並且給他們安排了獨特新穎的故事。從這本傳記中,我們能夠看到彼得兔的媽媽一生的人生履歷,細緻入微的介紹和詳細的史料,讓人們更加了解彼得兔為什麼會是我們所看到的模樣。
推薦大家,多多閱讀比阿特麗克絲·波特的作品,當足夠了解她筆下的那些動物之後,你會對她的傳記人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電影中,當我們看到彼得兔一次次地動腦子解決問題,一次次地和天敵鬥智鬥勇,他似乎永遠都在不畏將來,充滿期待地生活著。作為一個沒有尖牙利齒的動物,他的智慧讓我們看到,無論如何都要樂觀生活的心態。我們就當想見,創作他的這個人,對於兔子這種動物的熟悉以及對於生活的熱愛。作為讀者和觀眾,難免會被深深地觸動。其實,比阿特麗克絲·波特的人生經歷,實在是富饒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