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自己的一部分積蓄,用來買些書,並逐步實現自我獨立,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彼得兔是英國百年童話卡通品牌,早在1902年,作家及插畫家碧雅翠思.波特創作的,可以說,彼得兔是只100多歲的「老兔子」了~
看看這兔子的在本地的知名度,「彼得兔」系列是英國皇家鑄幣首次把兒童文學中的角色印到硬幣上,2016年出的第一版紀念幣,面值50便士。
之前看過條新聞,英國一名流浪漢被警察驅趕的時候從兜裡掏出了一枚50便士的硬幣,想讓警察幫著鑑別一下,這枚硬幣非常特別,背面有漂亮的兔子圖案。
警察手機上網搜了一下,結果發現這枚硬幣竟然是「彼得兔紀念幣」,目前網上拍賣價格高達1萬英鎊(約合8.5萬人民幣)。
英國每年都推出特別紀念版「兔子幣」,2020年新的一款又來了,欣賞一下,外一咱也撿到寶呢。
波特小姐的家裡很有錢,爸爸是倫敦律師,媽媽是富家小姐,有個弟弟,是大城市裡的中產階級。
可是她從小患風溼病,經常在家休息,幾乎沒有什麼同齡朋友,姐弟倆是彼此的親人也是摯友。
在那個年代女孩子不能讀書,父母為她請了家庭教師,學習各種語言和學科,而她最喜歡的就是繪畫。
父母每年春、暑兩季節都要帶他們去湖邊度假,這是上流社會顯示身份和社交的方式。
這讓姐弟兩個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大自然,一起觀察動物,一起繪畫風景和動物,這對波特小姐的繪畫造詣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父親經常忙於工作,母親忙於社交,於是度假在各種莊園和村落、農場,成了姐弟兩人打開世界的秘密幽徑。
成年後,他們各自用自己的方式,背離了父母的期望,掙脫了大城市的束縛,奔向田野和農田,鄉村和農場。
人物傳記分為兩種,一種是自傳,一種是他傳。一般人不太愛讀他傳,畢竟有太多作者的個人情感和誇張功績的傾向。但總要有一種方法去了解逝去的偉大人物?
有一本獨特的日記,從14歲記錄到了31歲的青春歷程,也有童年時期回憶的片段。而這本《永遠的波特》傳記主要取自本人日記和手寫信件,最大程度的還原了真實性。
這本書的是由著名的傳記作家朱迪泰勒,英國,她研究波特三十幾年,也是波特作品的收藏家,她的熱愛和專業,讓這本書附著了最大的真實性。
我也看過電影《波特小姐》,完全兩種感受,這本書裡沒有被藝術處理華的波特小姐,似乎更倔強更孤獨。
這本日記,波特小姐寫的十分艱辛,為了躲避母親的窺視,她發明了密碼文字,這些日記直到她去世的1958年,才被忠實研究者和收藏家破譯成功。
她和母親的不合成為一生的羈絆,戲劇的是一家四口中,最後只剩下了波特小姐和八十多歲的母親相依相伴,只是一個住在湖區,一個住在山頂村莊,倔強的相守。
媽媽對波特的學業有嚴格的把控權,媽媽明明知道波特很喜歡繪畫,還是選擇了德文、英文、常識性知識課填滿一天的時間。
波特很惱火母親的專制,在日記裡寫道:「本以為我和媽媽的矛盾已經夠多了,沒想到她又讓人心裡不痛快。」
弟弟也去寄宿學校了,孤獨的波特小姐,把情感全部投入在小動物身上,養了蜥蜴、蠑螈、田鼠、蝙蝠等等,為他們畫了很多素描、速寫。
波特小姐16歲那一年,父母把度假區換到了湖區溫德米爾湖一座莊園。波特怎麼都想不到,這個地方從此和她結下了一生之緣。
如今的彼得兔博物館就建在這裡,23歲的波特小姐在姑父的鼓勵下把六張兔子的畫片寄給出版社,有一家當下就買下做了聖誕卡和新年卡片銷售,開啟了她的職業生涯。
36歲波特小姐才自費出版了處女作《兔子彼得的故事》,其實很多出版社伸出橄欖枝,只是波特小姐堅持小成本製作,一本小小的黑白兒童繪本,她想讓更多的孩子買得起。
最終沃恩出版社依照波特小姐的意圖,價格控制在一先令六便士出售,並可以彩色印刷,使得《兔子彼得的故事》量產,最終銷往全世界。
當時的出版社更傾向於高端製作,銷售給貴族,賺錢又能獲得聲譽,像沃恩出版社這樣能夠欣賞波特小姐的作品、完成她個人意願,為此要付出更多的勇氣。
沃恩出版社對接波特小姐的諾曼·沃恩起到了關鍵作用,此後的幾年時間,波特小姐依舊隨著父母度假旅行,一邊和諾曼書信探討下一本書的故事和細節。
從倫敦到湖區現在都需要4個小時的火車車程,兩個人的書信密集,並在幾年的時間裡出版完成了《格格斯特的裁縫》、《松鼠楞頭金的故事》、彼得兔的續集《小兔班傑明的故事》......兩個人彼此激發靈感、磨合故事細節、出版的最佳方式。
在倫敦,波特經常去沃恩家做客,和諾曼的姐姐成為了閨蜜好友,一直到晚年都保持聯繫。
波特並沒有在日記和信件提及母親的態度,但在一次邀請後,給諾曼寫信:「我現在幾乎沒法出門,媽媽現在非常嚴厲,我連提都不敢提這件事。」
三十幾歲未婚女性,在那個年代並不多見,一位內心豐富的作家,卻在現實裡受到母親苛刻的管制。
波特小姐39歲那一年,諾曼向她在書信中求婚了,然而即便兩情相悅,年齡適中,卻遭到了波特父母的強烈反對。
他們不期待女兒嫁給「合作方」,一個商人。尤其是媽媽,對波特小姐更要嚴加看管。波特偷偷收下了諾曼的求婚戒指,準備等到暑期和家人度假回來就結婚。
然而在威爾斯度假的這些天裡,諾曼因惡性貧血死於家中,從生病到去世,不到一個月時間,連波特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到。
波特的第一段愛情就此埋葬,孤獨立即再次包圍了她,她深知失去的不僅僅是一個愛人,還有這個世界上唯一懂她、並支持她作品的人。
波特和諾曼合作的最後一部作品是《提棘溫可太太的故事》,提著熨鬥的刺蝟夫人,成為了僅次於彼得兔的傳奇角色。
重現陷入精神困境的波特小姐,鼓足勇氣,用所有積蓄買下了索裡村附近的希爾託普農場,養了羊、兔子、牧羊犬、獅子狗、雞鴨、豚鼠等等品種繁多的動物。
她從40歲開始到77歲去世,都生活在索裡村的農場裡,並在47歲時和當地人地產律師威廉結婚,一生無子,相依相伴。
隨後波特在農場的創作非常任性,她把重心放在了生活上,打理農場,養羊種地,遠離生活了半輩子的倫敦都市,歸隱在田園村落中。
她用前半生去創造了一個童話的世界,現實的女孩孤獨寂寞,卻和筆下的無數的小動物傾訴了友情和情愫。
她用後半生去創造了一個現實的童話世界,身處大自然中,與動物為伴,一鳥鳴為歌。
最終沒有活成母親期望的樣子,沒有成為十指不沾陽春水的貴婦,而活成了自己期望的樣子,天然而自由。
波特小姐在湖區擁15座農場,20座農舍,在去世後全部捐給了國家信託社。
想起《無聲告白》的經典句子: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作者介紹:榮榮
關注女性,賦能家庭。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