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五毒(文化生物科普)

2021-01-14 共同成長123
馬上就要到端午節了,我國自古就有端午節避五毒的習俗,本文就為大家普及一下五毒的文化和生物知識。

五毒:各地對五毒的解釋不盡相同,五毒一般指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

一:文化習俗:

(1)由來:是古時人們自然知識匱乏,而穀雨以後氣溫升高,病蟲害進入高繁衍期又易咬傷人,加之當時人們的封建思想的影響和醫學條件的落後,才形成此習慣。

(2)表現:

1、在山東、山西、陝西一帶張貼穀雨貼,進行驅兇納吉的祈禱

2、老天津衛吃刻有五種「毒物」的圖案的五毒餅

3、剪五毒紙,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於五毒之上,即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

二:生物知識

(1)五毒特徵:

1、都具有毒素(但不一定是害蟲,害益蟲的區別一般在於是否對農業有幫助,如蟾蜍就是益蟲,這裡的「蟲」不單是昆蟲哦)

2、基本標準:就是為中國民間所用的可入藥的劇毒生物。而蜘蛛不論在古代還是今日,一般都不可入藥。因此將其列入五毒是十分不嚴謹不科學的做法,說蜘蛛是五毒之一是金庸武俠小說中關於「五毒教」的設定才有的,所有的蜘蛛雖然都有毒,但一般毒都不大,毒性大的狼蛛,黑寡婦等毒蜘蛛都在南美地區,中國幾乎見不到

(2)五毒之首:一般來說,正常的五毒中,最厲害的是蟾蜍:

1、其他四毒的毒素對蟾蜍基本造成不了威脅,且蟾蜍的毒一般大於普通的毒蛇、毒蠍

2、實驗證明:蟾蜍對付其他四毒主要採取物理攻擊即抓、吞,直接生吃,沒有一點難度,基本上是「秒殺」其他四毒,一般一打四都不成問題

(3)毒素比較(除蟾蜍)個人觀點:蛇≥蠍>蜈蚣>壁虎

理由如下:蛇——屬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爬行綱蛇目,毒蛇的毒素非常複雜(有血液毒素和神經毒素之分),對人的危害性相對很大,有些蛇的毒素甚至能輕易就致人死亡,而蠍子很難致人重傷更不必說死亡了(像以色列殺人蠍這種對人類危害大的在蠍目的物種比例比同樣危害的蛇在蛇目比例小得多)

蠍——屬動物界節肢動物門螯肢亞門蛛形綱蠍目,所有的蠍子都有毒,其毒腺外面的肌肉收縮時,毒液即自毒針的開孔流出。大多數蠍的毒素足以殺死昆蟲,但對人無致命的危險,只引起灼燒樣的劇烈疼痛。蠍用螯肢把食物慢慢撕開,先吸食捕獲物的體液,再吐出消化液,將其組織於體外消化後再吸入,進食的速度是很慢的。(蠍的尾巴其實是它的腹部即肚子)

蜈蚣——屬動物界節肢動物門多足亞門(也有稱多足綱)。  蜈蚣的腳呈鉤狀,銳利,鉤端有毒腺口,一般稱為顎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傷後,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順顎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毒素不強,被蜇後會造成疼痛但不會致命,毒量較之於蠍也少些

壁虎——屬動物界脊索動物們脊椎動物亞門爬行綱蜥蜴目。一般認為壁虎本身無毒,而且沒有牙齒,一般也不會主動攻擊人類。但是壁虎的尿液是有一定的毒素的,不過毒性並不是很強,沾到人類的皮膚,可能會導致局部紅腫、瘙癢,幾天後就會逐漸消退。

野生的五毒動物一般都是國家保護動物哦,涉嫌非法捕殺的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甚至會受到刑事處罰,我們千萬不要食用野生動物哦。

相關焦點

  • 古錢幣上的「端午節」——「五毒」醒,驅「五毒」!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端午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春秋之前,吳越之地有當日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楚國詩人屈原於這一天投江自盡,就慢慢演變成一個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它與春節、中秋等同屬重要的傳統節日。
  • 端午節戴玉指南:念屈原,避五毒,「五毒」在玉雕中的寓意
    端午節在傳統文化中是個重要的日子,驅兇闢邪是個這個節日的重頭戲,這不馬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大家都知道端午節由來最為主流的傳聞是為了紀念屈原的,五月初五端午節這一天被人們認為是"九毒"之首,所以民間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端午節驅"五毒"~所以端午節這一天不僅要吃粽子
  • 端午節裡的中醫文化
    繼承端午節積極健康的民俗文化傳統,使古老的全民健身節日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進入現代生活。    採百草驅逐毒邪    端午節採集藥草,是最古老的節俗之一。《夏小正》載:「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歲時廣記》卷二十二「採雜藥」引《荊楚歲時記》佚文:「五月五日,競採雜藥,可治百病。」
  • 端午五毒
    端午節跟植物淵源很深,和動物關係也十分密切,那端午動物都有哪些呢?  ●馬 端午又叫重午,指農曆五月五日,古人也稱其為午月午日。午乃十二地支第七位,跟它匹配的動物就是馬。  ●龍 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是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而且,端午起源中有古越民族圖騰說,這種圖騰就是龍。也許有人說了,龍是傳說中的動物,不應忝列其中。那如果硬聯繫的話,端午龍很可能指的是魚或鱷魚。
  • 知道古人是怎麼過端午、驅五毒的嗎?扒一扒端午節那些有趣的事
    剪紙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薄薄的一張紙用剪刀千變萬化就會出來形態各異的造型,它在我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和民俗節日緊密相連,特定的節日有著特定的窗花剪紙內容,它隨著端午節的歷史發展而不斷的增加新的內容。隨著時間推移,朝代更迭,端午節的民俗活動逐漸的豐富多彩起來,到南宋時期,杭州臨安過節時,從初一到初五,家家都會張貼五毒剪紙,祛病驅邪。
  • 敗五毒,保健康 端午節4種傳統美食安排起來
    敗五毒,保健康 端午節4種傳統美食安排起來時間:2020-06-25 11:0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敗五毒,保健康 端午節4種傳統美食安排起來 端午節到了,關於端午節的來由,我們一般以為是因為戰國時期楚國的屈原在五月初五這一日跳江,人們為了紀念他而有了端午節,有了粽子。
  • 端午節馬上到,民間有「躲五毒」的習俗,年輕人已經少有人知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到來,這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各地區都有著濃厚的節日氣氛,到了端午節都要吃粽子,也有的地區在端午節期間會賽龍舟,端午節期間家家戶戶掛艾草與菖蒲,《荊楚歲時記》:「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也有的地方,在端午節期間放紙鳶、用艾草洗澡、身上掛五色的彩線、拜神祭祖等,不同地區的民俗方式有所不同。
  • 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 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 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端午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它有千年的文化沉澱,寓意深遠獨特、習俗別具一格。端午又名端午、端陽、天中、重五等,從這些名稱就可以看出,端午絕非是吃粽子、賽龍舟那般簡單,它在五月初五的講究頗多。
  • 「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文 | 淺弋道歷史「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浣溪沙.端午》端午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它有千年的文化沉澱,寓意深遠獨特、習俗別具一格。端午又名「端午、端陽、天中、重五」等,從這些名稱就可以看出,端午絕非是「吃粽子、賽龍舟」那般簡單,它在五月初五的講究頗多。
  • 端午至,「五毒」醒!五月五的健康線如何防守?
    在現代人看來,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同時,我們也賦予了這個節日相當高的文化價值。但是,在古人眼裡,五月初五並不是一個好日子,他們認為,在這一天做的事情都不會順利,而且還會出現很多災禍。事實上,在南方地區,民間流行著「躲五毒」的端午習俗。
  • 中華文化:端午為何稱「天中」?五瑞克五毒,究竟是哪五毒五瑞?
    端午傳情清代厲荃的《事物異名錄·歲時部·五月》記載:「(黃曆)五月五日午時為天中節。」天中的溽暑、溼熱驅動毒蟲,此時正值五毒齊出的開端。什麼是「五毒」、「五瑞」?「五毒」一般指的是蜈蚣、蛇、蠍、蟾蜍、蜘蛛,這些帶有毒性的毒蟲。現代人常用化學藥品去殺五毒,中華古人則有睿智,比現代人更先進,使用純天然「五瑞」植物以克制「五毒」,不會帶給人和環境遺毒的副作用或後遺症。
  • 端午到,五毒醒!端午過後,我們該如何避五毒?五毒中誰比較厲害
    從古代起,我們的老祖宗就認為農曆五月五日,也就是端午這天,是惡月、惡日。老祖宗們還有「不舉五月子」的說法!端午這天除了吃粽子以外,還有些地方在端午節這天有很多避諱,比如說嫁出去的閨女們,在這天會回娘家,來躲避端午之惡。
  • 通道侗寨端午節「避五毒」盛行
    「避五毒」。  紅網通道站6月9日訊(通訊員 李尚引)6月9日,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湖南省通道縣甲田侗寨家家戶戶都在為「避五毒」忙碌著。古老的端午「避五毒」習俗,在侗寨仍十分盛行。    人們將清晨從山上採摘下來的香樟葉、艾蒿、柏葉等各種植物逐一洗淨、切細、攪碎,然後混合起來,拌成漿狀,裝入桶中,再分灑在自家房前屋後,達到驅趕毒蟲、避除邪氣、不讓毒蟲靠近房屋的功效。    在侗族地區,所謂的「五毒」,是指蠍子、蛇、蜈蚣、壁虎、蟾蜍。
  • 農村俗語「端午至,五毒出」啥意思?為何壁虎是五毒而蜘蛛不是?
    眼看馬上就要端午節了,每到端午節的時候,除了吃粽子、划龍舟之外,在農村還有很多有趣的風俗。而每到端午的時候,農村人們總會將其和「無毒」聯繫到一起,還有著「端午至,五毒出」的說法,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咱們來看看!
  • 端午特輯| 射粽配五毒,明清端午節民間獨特習俗
    端陽節早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時值佳節,不妨追溯佳淵源,品察端午盛景。一、端午由來民間傳說中,端午節的起源是美好的:先民們駕乘龍舟趕去救落水的賢臣屈原,無果後拋粽子入江引誘魚蝦食用以保護屈原遺體。然而,端午節作為民間節日早在屈原之前就存在,其形象更是「惡日」而非美好佳節。
  • 端午故宮裡張天師斬的五毒,和《笑傲江湖》裡五毒教有什麼不同?
    文化小測試端午節斬五毒,請問五毒是哪五毒?(多選)A.蛇,B.蠍,C.蟾蜍,D.蜈蚣,E.壁虎,F.蜘蛛【文物】在故宮博物院,有一件「五彩張天師斬五毒紋小盤」,是明萬曆年間景德鎮御窯廠專門為宮廷燒造,用作端午節使用的應景物品。盤中間畫的是「張天師斬五毒圖」,周圍繪製菖蒲葉、折枝石榴花、艾草圖案,寓意「袪毒闢邪」。
  • 端午習俗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8個傳統習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那麼,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吧。
  • 高新區芳草街街道:縫香囊、射五毒 居民濃情過端午
    逛特色文化公益集市,制香囊、拼龍舟、舞民俗,體驗端午傳統習俗活動。6月21日,由成都高新區芳草街街道主辦的「情暖端午·傳承文明」和「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傳統文化活動在紫竹廣場啟動。活動現場,伴隨志願者帶來的精彩文藝表演,居民積極參加到現場「話文明·頌傳承」「舞民俗·迎端午」「棕香濃·傳文明」等多個互動區域體驗活動中。
  • 俗語「端午至,五毒出」啥意思?為何壁虎屬於五毒而蜘蛛卻不是?
    俗語「端午至,五毒出」指的是哪些動物?為何壁虎是五毒之一?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迎來傳統的端午節了,在各地端午節期間的習俗雖然不太一樣,但基本也就是賽龍舟、包粽子、掛艾草和喝雄黃酒這些。在很多地方現在依然保留在端午節當天在門口懸掛艾草的習俗,在民間還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民諺。因為在端午節以後天氣已經開始炎熱了,這個期間蚊蟲也多起來了,而艾草含有一種揮發性的芳香油,其所產生的奇特芳香不僅可以淨化空氣,而且還有驅蚊蠅防蟲蟻的效果,所以這個習俗就一直流傳下來了。其實在端午節以後,出來活動的動物不只有蚊蟲蒼蠅,還有「五毒」。
  • 端午五毒指5種動物: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
    端午節「五毒圖」  □古傲狂生  端午節跟植物淵源很深,和動物關係也十分密切,那端午動物都有哪些呢?  ●馬 端午又叫重午,指農曆五月五日,古人也稱其為午月午日。午乃十二地支第七位,跟它匹配的動物就是馬。  ●龍 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是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而且,端午起源中有古越民族圖騰說,這種圖騰就是龍。也許有人說了,龍是傳說中的動物,不應忝列其中。那如果硬聯繫的話,端午龍很可能指的是魚或鱷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