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敢當"的傳說已經非常久遠了。在黃帝時代,這一日,蚩尤來到泰山,用八隻腳登上山頂,放開六眼望去,天下盡收眼底:「我欲鎮天下,天下誰敢當?」
蚩尤殘暴好戰,百姓憂苦,女媧娘娘要制其暴,於是投下鍊石,在上面刻了五個大字"泰山石敢當",蚩尤一見怒不可擋,上前想要毀壞這塊大石頭,無耐卻怎麼也損壞不了,只好悵然逃之。
"石敢當"是避邪之物,如果建築於垃圾場、醫院太平間、墓場等不潔之地,可用"石敢當鎮壓避兇。
鎮宅石上出現"石敢當"字樣應該是在唐朝末年。宋代王象之的《輿地碑目記》中記載,慶曆年間,福建莆田縣令張緯維修縣治,出土一塊石碑,上刻「石敢當,鎮百鬼,厭災殃,官吏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昌。」
傳說泰山石敢當降妖
泰安城南有一人家,老兩口膝下有一女兒,女兒二八年齡,貌美如花,忽一日太陽快要下山時,就見從東南方刮來一股旋風,遮天蔽日,吹開姑娘的屋門,之後門窗就緊閉,無論怎樣都是打不開這緊閉的門窗。一連數日,這個姑娘變得面黃肌瘦,非常虛弱。
老兩口商量一定是妖氣纏身,聽說泰山上有個石敢當,能除妖請他來看看,於是就找到了石敢當,石敢當便答應了老兩口的請求一同前來。到了家裡石敢當吩咐,找十二對童男童女,每人手拿一面鑼,還要一盆香油,要一斤棉花搓成粗燈芯,要一口大鐵鍋,一把椅子,老兩口一一備齊。在太陽快要落山時,石敢當把燈芯放在香油盆裡,點燃了燈芯,再用鍋把盆子扣住,坐在椅子上旁邊,用腳墊著鍋沿。一切準備就緒,就見東南方向刮來一股妖風,等那妖風颳近,石敢當一腳踢飛那口鍋,油燈立刻放出了耀眼的光芒。十二對童男童女同時敲響了鑼。那妖怪突地見到了耀眼的光亮,又聽見咣咣的山響,不知道是什麼陣勢,慌忙逃串,一路向南逃到了福建,在福建又開始興風作浪,殘害良家婦女。 後來有人說,泰山有個石敢當能驅除妖怪 ,就去人把石敢當請到了福建。老妖怪聽說石敢當來了,就又一股風颳到了東北。石敢當就又去東北。
後來石敢當就用泰山的石頭刻上:「泰山石敢當」送與那些鬧妖風的家裡,把刻有石敢當的石頭立於門外,妖怪就不敢進去了。
泰山石敢當降妖的事越傳越遠,為了避邪人們在蓋房子的時候,總是把刻有"泰山石敢當"的石頭砌在牆上或放在門口,擋煞闢邪。
設置"石敢當"是用來化煞。凡是宅第路衝、水衝,屋主為求平安,都在道路旁或牆上置"石敢當"。
石敢當習俗經歷了"石敢當"到"泰山石敢當"的發展,除了西藏和新疆,泰山石敢當習俗遍布全國各地,並且流傳到東南亞各國以及朝鮮、日本、韓國、歐洲和美國的唐人街。石敢當的職能從降妖演變到鎮宅、化煞、治箔、門神、闢邪、防風等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