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只有點過龍鳳花燭,才算正式夫妻,所以,人們把拜過堂、成過親,明媒正娶的夫妻稱為「花燭夫妻」,這也是洞房花燭的來源。在此次文博會上,來自重慶秀山的陳建友帶著自己做的花燭來參展,最重的一對多達78斤。
作為秀山花燭非遺傳承人,陳建友帶上「傢伙」,展會現場秀工藝。下月,他還將帶著這些花燭亮相法國羅浮宮,參加世界非遺展。
作為秀山花燭非遺傳承人,陳建友帶上「傢伙」,展會現場秀工藝
一對蠟,78斤
秀山展廳,龍燭上雕刻的龍頭栩栩如生,龍身貼著一片片薄如蟬翼的龍鱗,龍爪張牙舞爪,宛如一條龍盤旋著紅燭之上。陳建友帶來的巨大花燭無疑吸引了眾多市民驚嘆。「從雕刻圖紋來看,有的是結婚時用,有的是祭祀時用,還有的是做壽時。」48歲的陳建友,熱情的給大家解釋花燭的種類。
陳建友現場製作秀山花燭吸引市民駐足觀看
精美的花燭讓市民嘆為觀止
陳建友說,花燭是秀山傳統婚嫁禮俗中的必備品。作為花燭中更精美、更講究的龍鳳花燭,更因其「龍鳳呈祥」的寓意歷來為人們所廣泛使用。
陳建友製作的78斤龍鳳花燭
不用鐵絲支撐,不需紙片替代,從燭身到盤旋而上的龍鳳,再到點綴其中的花紋,都只用蠟材完成。在現場,記者看到,花燭種類較多。其中最重的一對達78斤。
製作花燭的雕刻工具
「我家的龍鳳花燭是全國第一家用純蠟製作的哦!這樣的蠟燭才是真正的蠟燭,它通體燃燒完後不會有其他的東西剩下。」光說難以讓人信服,在現場,陳建友開啟電磁爐,熱蠟,30多種模具浸泡水裡,20多把雕刻刀擺身旁,開始給大家現場製作起來。
製作花燭用的木質模具
熔點中,找竅門
電磁爐上,三四個小杯容器裡,各種顏色的蠟燭融化。模具蘸蠟,再蘸點水,迅速在蠟燭底座上「繡花」。一片一片,頗為耗時。
花燭上的雕花十分精美
「蠟的熔點極有講究,要保證每一個小部件都能有形,就要在各自形狀的特點上,結合適宜的加工環境,從熔點那裡找竅門,適合雕刻的溫度,最好掌握在30度左右。」陳建友一邊嫻熟的雕燭,一邊告訴我們,整個製作過程並不簡單。他說,由於純蠟製作的苛刻性,大到使獨立製作的龍頭與燭身「結合」,小到貼附一片片薄如蟬翼的龍鱗,都得費不少心思。
精美的蠟燭要慢工出細活
「師傅,你這個刻得有點慢哦,要刻好久才刻得完哦?」好奇的市民問陳建友,「雕刻龍頭,眉眼、嘴、鬍鬚等部位的工作十分細緻,經常一坐就是大半天,慢工出細活兒,做好是要等一陣子。」陳建友不緊不慢。
陳建友現場製作花燭上的蠟花
世代相傳的技藝
「17歲時,放棄了出門打工掙錢的機會,跟著爺爺學做蠟燭,繼承家業。」陳建友說,他們家從清朝時代就開始製作花燭,這門手藝,算是世代相傳,而他是第三代傳人。
據他回憶,當時蠟燭雖不愁銷路,但是卻賺不了什麼錢。學會了全部手藝後,又因為生計,他不得不外出打工。1992年,在外地修路的陳建友,依舊惦記著祖傳的手藝,最終決定回家繼續發展花燭手藝。
精美的花燭
「剛開始,龍鳳花燭並非現在的樣子,只是一根紅蠟燭上,多了一個『龍頭』而已。」陳建友說,鄰居的一句話——「龍頭像馬頭」,讓他觸動很深。
備受打擊,雖哭笑不得,但仔細一看,確實如此。從此後,陳建友開始思考創新。把自己關在屋子裡「閉關修煉」幾天後,再次見到親朋四鄰,第一句話便是:「像不像?」
「你們看到現在的這個立體龍鳳花燭,就是琢磨很久後最終形成的版本。」陳建友告訴記者,2007年,他的龍鳳花燭通過申請成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陳建友將手工製作的花燭在文博會上展示
陳健友介紹,完成一對龍鳳花燭需要三天時間,這種純手工製作的本土藝術品重達78斤,曾在國內許多大賽中獲獎。其他的花燭雖然看似簡單,但也需要幾十道工序製作,價格一般在300元到800元不等。
據了解,在30年來的從藝生涯中,陳建友的花燭賣到湖北、貴州等地,甚至還賣到了泰國。「當時賣到泰國是6800元一對。」陳建友回憶,他還做過最重的花燭,重達1000多斤,價格賣到1.2萬。
「龍鳳花燭在全國的銷路都還可以,我現在有4個徒弟,我想一直把這個手工藝延續下去,但是徒弟們目前只有花燭做得好,龍鳳燭比較欠缺,今後我會鞭策他們將龍鳳燭做好並且傳承下去。」如今,陳建友還與秀山當地一所小學合作,開設了花燭製作課程,希望能培養更多年輕人對傳統手藝的愛好。值得驕傲的是,下個月,他將帶著他的花燭亮相法國羅浮宮,參加第24屆法國羅浮宮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重慶晚報·慢新聞全國爆料熱線:(023)966988,爆料郵箱:3359339320@qq.com
——END——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周小平 實習生 陳珊/文 首席記者 冉文 /圖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