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快手@辛巴又火了,前幾天 2 次登上熱搜榜首。
微博話題閱讀量超 8 億,10 萬多人參與討論。
起因源於有網友爆料,在直播間購買的燕窩是糖水,而辛巴在聽到消息後,立刻在直播間反擊,並當場演示用漏勺過濾出燕窩,還拿出產品質檢報告證明自己的產品是沒有問題的。
然後又在直播間裡放出狠話:
自己花多少錢都可以,傾家蕩產告他們誹謗!要和黑粉奉陪到底!
正當網友們開始困惑誰是誰非時,11 月 19 日,職業打假人王海的一條微博,直接結束了這場比賽,確定直播間售賣的燕窩是糖水。
在直播帶貨這火爆的半年內,有不少主播被曝出賣假貨,但是熱度遠遠都沒有這次高,最為尷尬的是,前段時間,快手剛剛發出招股書尋求上市。
快手被「家族」綁架
在快手,一個新人主播想要快速成長,就需要找到山頭站隊,拜師大主播。
然後大主播會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和新人互動,在直播間號召自己粉絲關注徒弟。或者像辛巴一樣簡單粗暴,提供資金,讓徒弟們去其他直播間刷榜吸粉。
2018 年,辛巴遊走於各大快手網紅的直播間,通過搶榜的方式引流,比如最初在初瑞雪的直播間豪擲數百萬,圈下大批原始粉絲。
這種方式屢試不爽,就算頭部主播不號召,大量的刷榜也會引起圍觀者的注意。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周杰倫第一次在快手上直播時,獲得的打賞收入超過 2000 w,僅辛巴團隊就貢獻了近 6 成。
在快手上除了辛巴家族,還有二驢、散打、牌牌琦、張二嫂、方丈五大家族。
每一個家族都和辛巴家族類似,通過師徒關係相互導粉、輔助帶貨,營銷的套路也都差不多。
他們自稱「某家軍」,形成高度密切的利益共同體。
各家族都有眾多矩陣和龐大粉絲,即便有大量粉絲重疊,但恐怕也至少佔據快手用戶的半壁江山。
有海量粉絲的加持,再加上專業化主播團隊的運營,這些家族的粉絲黏性和變現能力都極強的,每一個都是能做出單場 GMV 過億的帶貨成績。
截止到今年 6 月份,快手電商 GMV 已達 1096 億元,但是令人尷尬的是自己卻沒有賺到多少,根據快手招股書公布的數據,快手上半年的主要收入中「其他(包含電商)」部分僅 8 億元。
高 GMV 產出的直播間還是來源於快手的六大家族,在快手中只有關注了主播的人才能在關注頁收到提示進入直播間,所以粉絲對主播的認同度高。
這也意味著,快手對主播的管控力不強,無法有效幹預流量流入哪類視頻,哪個直播間。
快手要如何突圍?
近日,快手進行了版本升級,其中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在首頁「關注、發現、同城「三大Tab基礎上,增加了底部導航欄和「精選」Tab,同時支持「單列上下滑」與「雙列點選」並存的瀏覽模式。
一直以來,快手遵循「公平、普惠」的流量分發機制,「雙列點選」的交互模式給了用戶自由選擇的權利,同時,這種模式也符合快手的初衷,平臺希望讓每一個普通人都被看到。
不過,這種流量分配模式,也為「家族式」模式不斷擴大提供了溫床,同時也導致發生平臺話語權漸弱的事情。
比如,今年四月份,辛巴和散打哥在快手上起了爭執,被迫退網。
退網後,辛巴發布視頻公開喊話:
快手,我希望你們把眼睛擦亮一點,我辛有志在大部分類目當中,可以調動整個國內的資源,請運用好我身上的本事和資源......
之前,快手老員工朱藍天曾在《談談我司的病》一文中指出:「雙列下kol的私域流量粘性太高太強勢,很不利於我們把用戶的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持續做高(直播電商雖然現在勢頭很好,但本質是KOL的私域流量太強,所以我們公域的短視頻推小店效果不好)。」
所以,快手做出了改變,逐漸向抖音看齊。此次升級中「精選、推薦、上下滑」的模式和抖音別無二致。
不得不說,抖音的單列推薦邏輯具有高度的隨機性與強烈的沉浸感,能讓用戶看到更多的內容,也更容易留住用戶,延長APP使用時間,流量變現的空間也更大。
快手和抖音一直是短視頻領域內的競爭對手,之前抖音宣布截止到 8 月底,其日活躍用戶數超過 6億,而截至今年 6 月底,快手的平均日活躍用戶數才為 3.02 億。
在雙方流量的比拼中,快手逐漸成為了追趕者。
在流量紅利逐漸消失的今天,快手不得不做出改變,再加上之前的流量分發機制很容易導致頭部達人憑藉流量優勢集結成一個個獨立的「山頭」。新一輪的升級改版也有助於加強快手對流量的整體把控。
在經歷新一輪產品升級和用戶拉新策略的快手,能否突破流量增長瓶頸,能否爭取到更多的流量變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