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 阿伯呆坐在馬路上,陳女士覺得這樣很危險,便拍下照片,以方便民警能夠順利找到阿伯。受訪者陳女士供圖
圖二 民警將阿伯(中)送到救助站暫時安頓。茂名晚報通訊員楊振文攝
茂名晚報訊記者劉鋒蘭通訊員楊振文「這真的只是很小的事,不必報導,不必寫我名字……」前天,一位阿伯因精神不好呆坐在茂名街頭,車來車往十分危險,市民陳女士停車施援手,又送麵包又送水,還報警幫助阿伯平安歸家,但事後記者找到陳女士採訪時,她卻一再稱她所做的事不足掛齒,並請記者不要報導她的名字。
阿伯坐馬路上「休息」路過女子「惦記」了半天
昨天中午,記者從站前派出所處獲悉,10月22日在市區西粵路轉入雙山七路的轉彎處發生了一件暖心事,一名女子熱情幫助了一位呆坐路上的阿伯。記者隨後聯繫了這名好心的女士,發現她竟是是茂名晚報的同事——編輯陳女士。她得知記者意圖後便稱:「這只是很小的事,不需要宣揚。」在記者的一再請求下,陳女士才同意接受採訪。
據陳女士講述,當天上午10時多,她駕車途經西粵路與雙山路十字路口,看到一位60歲左右的阿伯坐在西粵路轉入雙山七路的機動車道上。當時阿伯戴著草帽,衣衫有點髒,挨著欄杆靜靜地坐著,任由日曬和車來車往。
陳女士以為他可能只是走路累了,所以就地休息。但離開路口後,陳女士仍然惦記著,覺得阿伯坐在馬路上休息很危險。下午2時多,陳女士從家裡出發去上班,再次經過該路口時,發現阿伯竟還在那裡。她覺得很蹊蹺,便掉頭來到阿伯身旁,停車路邊打雙閃燈做好安全措施,然後上前向阿伯親切詢問。
但阿伯神情有點呆滯,看似比較虛弱。陳女士勸阿伯到人行道上休息,但阿伯不為所動。陳女士又問他要不要礦泉水,他點了點頭。陳女士便趕緊從車上拿來礦泉水和買來麵包給他,並再次勸他坐到陰涼處。阿伯終於聽從了陳女士的勸告,挪了一下位置,但接下來面對陳女士的詢問他卻一言不發。
陳女士特意用手機拍下了這位阿伯,想著待會如果要報警,可以讓警方更快地找到阿伯。因為該路段不方便停車,而且又趕著上班,陳女士便先回單位了。下午,她時不時想起那位阿伯,擔心他會否遇到什麼困難。
思慮再三報警求助最終助他平安歸家
下午5時多下班後,陳女士就想著等下一定要再留意阿伯還在不在。驅車經過路口,果然看到阿伯還是坐在那個地方。陳女士思慮再三,決定報警求助。
下午5時40分,站前派出所接到報警,立即指派當班民警和輔警驅車趕往現場。與陳女士對接後,民警便將阿伯帶回派出所安頓,打來飯菜讓他吃飽。隨後,經過耐心交談,民警得知阿伯姓曾,系茂南區公館鎮人。
接著,民警與阿伯在外地工作的女兒聯繫上。因當晚他女兒沒法趕來派出所接人,考慮到老人的安全,民警便將他送到救助站住宿。當晚,陳女士還惦記阿伯的事,致電民警得知他已被妥善安置才放下心來。昨天,阿伯家人已將他安全接回家。
不願被「曝光」名字同事說她經常做好事
據了解,曾阿伯22日早上從家裡騎自行車出發,打算到河西市場買完東西就回家,不料沒找到市場,便在街頭漫無目的地騎行,至上午10時許,來到西粵路轉入雙山七路的轉彎路段時覺得累了,便索性坐在路上休息,結果一呆就是半天。曾阿伯的女兒得知是好心市民陳女士伸手援助其父,一再表示感謝。對民警的熱情服務,她也非常感動。
昨天下午,記者致電曾阿伯的家人,得知曾阿伯已恢復精神。據他女兒稱,他並無病症,當日是精神不好導致呆坐馬路上。
採訪結束後,出手援助曾阿伯的陳女士再次要求記者不要報導她的名字。陳女士的一名同事對記者說,陳女士心腸很好,經常做好事,但為人很低調。有一次,他目睹了這樣一幕:陳女士騎共享單車路過一處紅綠燈時,看到一名行動緩慢的老人想過馬路,她馬上停車去扶老人過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