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免費講座,贈送禮品藥品,最終都是為了吸引老人購買保健品。
泉州晚報社APP-泉州通客戶端10月17日訊(記者張曉明 文/圖)人至暮年,本應是頤享天年,可如今有些保健品銷售人員,通過不法手段進行「過度促銷」,使得一些老年人上當受騙,拿養老錢換回一堆價格不菲、用處不大的保健品。近日,泉州晚報記者暗訪揭開「保健品」講座騙局,引發市民熱議。昨日,市民王阿伯就來電反映,他幾個月前曾被一個保健品講座吸引,沒想到被誘騙花3000元買了一堆保健品,吃了3個月的「神藥」後,身體沒見好反而差點暈倒。
傳單送禮品誘惑
今年66歲的王阿伯平時總能看到小區裡的老人去聽課,回來時手裡還提著點小禮品,這讓他很好奇。「免費聽課還能免費領取小禮品,有這樣的好事?」他動了心思,就想去看看。
今年6月份的一天,他無意中看到一張傳單,上面寫著「向市民免費發放無油煙鍋」,只需要先撥打申請電話就可以預約報名,還限定了「年滿60周歲以上」的條件。他一看心動了,就按照傳單上的電話打了過去:「你好,請問這裡是免費領禮品的地方嗎?」對方一聽立馬回應說:「叔叔,您可以明天早上來領,還可以免費聽養生的課,現場還會發很多禮品。」
免費的東西誰不想要?本來就好奇的王阿伯次日就早早去聽課了。
每天都有禮物領
次日一早,王阿伯來到了設在市區一家酒店的會場。剛一進門,工作人員就很熱情地迎上來,一口一個叔叔喊得他心裡很舒坦。進去之後,王阿伯看到屋裡已擠滿了上百個老人。
「專家」講的是老人健康的課,講得頭頭是道,老人們都聽得很入神。起初,王阿伯心思並沒有在聽課上,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下課後還真拿到了「說好的」禮品,這讓他覺得沒白來。聽專家稱下午還會免費發更多的禮品,他決定還要參加。
果然到了下午,「專家」一邊講課,一邊介紹某款「價值數百元」的藥品,並當場贈送給老人們。王阿伯和幾位同伴開始喜歡上了這課,感覺沒事去聽聽就能領到免費的小禮品,總比在家待著無聊好。
一個勁喊「爸媽」
聽了兩天的課,也領了不少禮品,王阿伯發現有的老人信了「專家」的話,開始購買保健品。「專家」一個勁對在場100多位老人們喊「爸爸媽媽」,讓老人們都很感動,感覺「專家」真是在為老人們的健康著想。
「專家」開始在課上推銷保健品,還宣稱廠家即將進入泉州,現在向老人們送福利,不僅可以便宜買還可以免費贈。更讓人驚喜的是,老人們前一天用來買禮品的錢,到了第二天有的還會被全數退回。這樣的誘惑讓老人心中一動,但不少老人身上沒有帶錢,沒想到工作人員熱情地把老人送到家,直接在樓下付款。
不買點不好意思
白拿的小禮品多了,發禮品的沒說什麼,王阿伯心裡倒是有點過意不去了。聽「專家」稱那款保健膠囊對老年人的身體特別好,不僅能補充身體所需的微量元素,而且吃了之後一些小毛病也能治好,價格又很優惠,「老是白拿人家的東西不好意思,人家經理對我們又很好,每次去都很熱情,說話比自己子女還要體貼。想想人家也是為了掙錢,碰到合適的東西就買點。」
架不住工作人員的殷勤接待和無微不至的關心,又看到很多老人都買了,王阿伯決定跟著買點試試。就這樣,一個月才2000多元工資的他,當場刷信用卡買了保健品。
吃3個月現副作用
花了3000元買了夠2年吃的藥品後,王阿伯就沒再去聽課。但他後來聽說之後廠家又開了幾次課,因為他手機號換了,廠家沒聯繫上他去聽課。
藥買回家後,王阿伯的老伴聽說他花了一個多月的工資買保健品,起初也擔心他是被騙了,但並未跟子女提及。此後,王阿伯照著「專家」的囑咐,起初是每天吃一顆,後來加到每天2顆。直到一天晚上,他吃完藥後,突然腦袋暈眩差點暈倒過去,氣不過的老伴直接將他的藥全部扔到垃圾桶。此時他已吃了3個月,吃掉4瓶左右。
都是貪小便宜惹的禍
藥停了一個多月後,王阿伯的身體沒了不適現象。如今回想起來,他都覺得「老人就是好騙」。想到當時「專家」還宣稱「中央的領導們都在吃這個,我們是第一次來給泉州的『爸爸媽媽』們送健康」、「這款產品在國外要賣9000多元」,王阿伯都不禁自嘲起來,「專家」還真敢忽悠。
聊天中,王阿伯後悔不該花那麼多錢買藥,不過他跟記者提到不久前他又跟幾位朋友去了另一場保健品講座,那次他又頭腦發熱交了訂金,幸虧朋友提醒他不要被騙,他才及時退了錢。王阿伯覺得,很多老人還是禁不住會被小恩小惠吸引,只要去聽課就很容易被「洗腦」,希望大家引以為戒。
提醒: 認清這些騙術 不要再被誆了
老人們為什麼會沉迷於各種保健品?銷售人員到底有什麼樣的營銷手段?據市消委會介紹,從已掌握的投訴情況來看,很多保健品銷售人員都會運用欺騙手段,總結起來有七招:
招數一:利用贈藥、免費試用等促銷手段吸引老人,或使用免費旅遊、贈送體檢、贈送小禮品等方式獲取老人信任,誘導老人消費。
招數二:誇大宣傳保健品、保健器械的療效,故意模糊藥品與保健食品的概念,迎合患者急於治癒、不想長期服藥的心理。
招數三:打著「進口、專利、高科技、綠色環保」的幌子進行推銷,將普通商品宣傳成高科技或綠色環保商品。
招數四:以「名醫會診」名義,開辦「專家」義診免費講座,捏造或有意誇大老人身體的健康隱患,從而達到推銷藥品及器械的目的。
招數五:利用各種託兒做虛假廣告,即找來所謂的產品受益者現身說法,並利用活動期間產品打折等幌子,蠱惑消費者現場購買。
招數六:鼓吹「買保健品能發財」,廠商以發展會員的形式,教唆老人拉攏更多的人來購買產品,並許諾給以高額提成。
招數七:利用老人渴望親情心理,經常噓寒問暖、給予小恩小惠,誘使老人逐步放鬆警惕。
(泉州晚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