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機場海關物流監控處航空器監管關員在首都機場N209機位對歸國文物進行現場監卸。攝影:方星
北京海關所屬中關村海關關員在對68件歸國文物中的青花羅漢紋爐進行現場查驗。攝影:王曉龍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2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何春中)國家文物局日前舉行發布會,介紹了我國68件流失英國文物成功追索回國的相關情況。記者今天從北京海關獲悉,在北京海關所屬首都機場海關關員的現場監管下,這批流失海外多年的文物被緩緩卸下,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為讓這批文物以最安全的方式、最快捷的速度「回家」,首都機場海關各部門密切配合,航監現場關員在航班抵達的第一時間對貨物進行監卸。監管場所關員對貨物外包裝進行監督消毒,僅用時25分鐘便完成對該批文物的口岸監管通關工作。
首都機場海關物流監控處副處長申曉力說,為確保這批文物順利歸國,首都機場海關與文物主管部門密切配合,提前制定相應的通關流程方案,並積極與國航以及地面代理企業溝通協調,確保文物在境外全部裝機後艙單數據準確傳輸。
北京海關所屬中關村海關關員對此批68件歸國文物中的明代磁州窯白地褐彩罐進行現場監管。攝影:王曉龍
首都機場海關還指導報關企業對該批貨物進行提前申報,做到航班落地後貨物即刻放行,並事先協調具備恆溫、恆溼功能的文物專用運輸車進入貨棧提運區,最大限度保證文物安全。
「獲悉這批回流文物即將辦理減免稅手續,我關立即採取多項針對性便利舉措。」北京海關所屬中關村海關關長邢巍說,「我們一方面特事特辦,開闢減免稅綠色通道,設置專人專崗,加急辦理減免稅手續,做到當日申報、當日辦理、當日完成;另一方面持續跟進,在文物入境入庫後的第一時間前往魯迅博物館開展後續監管,有效落實減免稅全流程監管,確保文物萬無一失!」
此前,對北京海關的高效監管,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在發布會上表示,在此次文物追索返還行動中,文物、外交、海關等部門通力合作,出色履責。中關村海關加急辦理免稅證明,機場海關特別開通綠色通道,最大限度壓縮了通關時間。
據了解,該批流失文物全部為英國倫敦大都會警察局近年查扣,是首批英國官方返還我國的流失文物。經鑑定,這批文物時間跨度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清代;產地分布在江西、安徽、福建、河南等多地;器型種類多樣,包括新石器時代紅陶雙耳罐、漢代彩繪女立俑、宋代青白釉碗、元代磁州窯白地褐彩罐等,其中不乏珍貴的國家二級和三級文物,具有較高的考古學和歷史價值。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