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1日電 「這是臺灣第一顆發之鑽。」家住臺灣省南投縣的宋育維向記者出示一隻零點七五克拉的黃鑽戒指。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繼骨灰製成鑽石紀念親密的人過世,現在也可以採集頭髮甚至寵物毛製成亮晶晶的鑽石。發鑽製程和骨灰鑽石一樣,從訂製到取貨至少半年,最小零點二克拉的黃鑽,新臺幣十二萬九千元起跳。
宋育維說,父母結婚二十三年,兩人感情很好,每年母親節都會送禮物。去年八月,母親赴委內瑞拉幫姐姐坐月子,父親就剪下母親的頭髮,做成全臺首隻「發之鑽」,打算年底返臺時送她。
「這隻戒指花了二十一萬多元。」他說,原規格只有零點二五克拉,因該公司考慮父親是第一個客戶,主動提升至零點七五克拉,原來要價可是四十萬元。
生命寶石臺灣分公司發言人王智玲說,「發之鑽」至少要取三克頭髮(女性約一撮瀏海),精製出碳原子,再以高溫高壓製成鑽石。
她說,臺北市一名結婚八年的婦女,好不容易生下試管嬰兒,即採集三克的胎毛,替孩子訂製一顆黃鑽戒指紀念。新竹市一名黃姓女子的愛貓三月死亡,她訂製一顆藍鑽,「因為貓有著藍色的眼睛」。
王智玲表示,鑽石愈大,製程時間愈長,最大可以壓制超過一點五克拉的生命寶石。臺灣已有近百名客人訂製生命寶石,最大的是一顆一克拉的黃鑽,要價五十萬元。
很多人都有疑問,「委託製作的鑽石真的是所提供的骨灰或毛髮做成嗎?」王智玲說,骨灰或頭髮碳化後,無法驗出來源,因此「這是信任問題」。
不過,一些珠寶業者並不鼓勵以人體的骨灰或頭髮製成鑽石紀念物,認為除了成本太高外,也不具天然鑽石的形色和美感。
有業者說,天然真鑽是經過地層幾百萬年的高溫高壓自然形成,彩鑽價格非常昂貴,遠非人工鑽石可比,專家一看就知道差別。消費者最好到有信譽的珠寶店購買,或請店家利用測鑽機測試。
據悉,頭髮和骨灰作成的鑽石,算是科技加工的原塑化合物,這種加工鑽石在高壓加溫製程中只要有絲毫控制問題,就完全不同。業者表示,這種鑽石應該是基於紀念,如果純粹以寶石價值,合成鑽石不如南非真鑽。
(責任編輯:陳若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