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來說,遊戲就是工作
我覺得一些遊戲都是可以把遊戲生活化的,不需要藉助道具只需要動用我們的肢體動作,語言,想像,和孩子互動就可以,這也是非常好的高質量陪伴方式。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親子遊戲,幫助孩子更好的去建立自信,遊戲名字叫:孩子說了算
遊戲說明:讓孩子來分配一個場景、場景裡的人物分別都是什麼角色。在整個遊戲的過程中,孩子就像是導演一樣掌控著這個局面,對孩子來講,能控制此時此地的情境,就有能控制全世界的感覺。比如,讓孩子來安排在幼園的生活,給爸爸、媽媽分配角色然後一起來演一演。在你們遊戲的過程中,孩子可能就說了很多在事情發生時沒有說岀的話,媽媽一定要投入、很即興地去跟隨,請注意重點還是跟隨,不要打斷孩子的流動,這樣一來孩子的情緒和不滿不僅能被表達,他是感覺到,他是控制了局面的最後在戲結束後,孩子和媽媽別忘記要抖掉角色哦,大聲說:「我不是那個被老批評的孩子啦,我是某某某!
這個遊戲我最初是在去年夏天,我女兒幼兒園畢業後去玩過。我女兒讓我陪她玩過家家,我就起個名字叫:彩虹珊瑚飯店
具體過程是這樣的。
我:老闆,你家有什麼好吃的,飯菜有什麼特點,給推薦下
孩子:我們店只有彩虹珊瑚飯
我:彩虹珊瑚蛋?!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先給我來一份
孩子開始開始做飯,做好後遞過來給我。
我假裝吃飯然後用誇張的表情說:哇~,老闆這飯太好吃了,好吃的我差點連舌頭都吞肚子裡。
我看到這樣說的時候孩子很自豪開心的笑臉。我接著說:老闆,再,再給我來一份。
孩子又開始做,然後遞過來
我:這是什麼啊?
孩子:彩虹珊瑚湯
我拿水來喝:嗯,嗯 ~,嗯 ,太好喝了,好喝的我舌頭都快化掉了。我還是第一次吃這麼好吃的飯,這麼好喝的湯。
我:老闆多少錢一份?
孩子:十塊
我:這麼好吃,才十塊啊,真是即美味又便宜。
孩子:嗯
我:那再給我一份打包,這麼好吃我要帶回去給我女兒嘗嘗。
孩子繼續滿足的做,然後打包給我。
我:一共多少錢
孩子:20塊
我:真是太便宜了,給你錢
孩子:謝謝。
故事沒有結束,過了一會我們繼續進行。
叮鈴鈴。。。我模仿電話鈴響。
孩子假裝接通電話
我:喂,老闆,你什麼時候在店裡啊,我都來了好幾次你都沒開門,我都想死你的彩虹珊瑚飯了。
孩子:我在東門了。
我:東門在哪兒,我現在就過去
孩子:往右,前面有一個路口,右拐再有一個路口然後往前15米,你看到一個牌子寫著彩虹珊瑚飯店就是啦。
我:好的,我現在就過去。
接下來基本又是重複上面的對話。
我的感受:當我們這樣去陪孩子玩的時候,孩子很有成就感,很開心。她也會纏著你反覆玩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個乾貨:
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記住三句話1、「我相信你能做得很好。「如果你的眼睛裡只有孩子的缺點,那麼就會對他產生消極的影響,孩子容易洩氣。2、」這件事你可以試著獨立去做 「與其不斷地指導孩子如何去做,不如給他勇氣,讓他自己去做,讓他看到自己的能力。3、」我原諒了你這次犯的錯「嘗試、錯誤、再嘗試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正常的反覆,所以我們也應該不斷地提醒自己:接受孩子的錯誤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不要總是打擊孩子。
另外不拿「很危險」制止孩子,除非你想讓他怯懦,在許多父母的眼裡,孩子是弱小的,因此常常擔心孩子什麼都做不了,總是以強者的姿態幫助孩子,對孩子呵護有加。
不放心孩子一個人睡,就把他留在身邊,孩子到哪裡都陪看。
害怕孩子被同伴欺負,不讓他出去與別的小朋友玩,遇到孩子與同伴之間出現問題就急於參與解決。這些本來也無可厚非,然而這種過度保護往往會阻礙孩子的健康成長使孩子變得自私、懶惰、消極、膽怯,沒有責任心和愛心,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
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要分清責任,在可控,安全的範圍內允許孩子去嘗試,體驗,經歷,我們越是替孩子,越是在替孩子承擔責任。
我們養育的最終目標就是讓孩子能夠為自己自我負責。
大魚,靜遠爸爸,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7年帶娃親身經歷,7年親子共讀踐行,3年在線育兒指導,從一個啥也不懂的小白成長為一個育兒有方法的寶爸。
歡迎關注大魚育兒,陪孩子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