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丁原,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在大將軍何進的密令下領軍前來洛陽僅出場兩次就領了盒飯退出三國歷史舞臺的滑稽形象。提到他的死想到的便是呂布因為赤兔馬就殺了丁原。《三國演義》的董卓收買呂布了丁原,而真實歷史中丁原的死確是疑點重重。
呂布被稱為「三姓家奴」,那麼這個三姓都是哪三姓呢?首先肯定是自己的姓了,呂;第二個性是他的第一義父丁原的丁;最後一個則是他殺掉丁原後認董卓為義父的董了。
三國演義中董卓欲要廢掉少帝劉辯、擁立他的兄弟劉協,也就是後來的末代皇帝漢獻帝,董卓的這一舉動和丁原發生了衝突,董卓以赤兔馬一匹、黃金千兩、明珠數十顆、玉帶一條收買了丁原頭號大將,也是丁原義子的呂布,呂布夜間衝進丁原營帳殺了丁原,投奔了董卓。從此呂布的「三姓家奴」的名頭算是響徹中原了。
丁原在正史《三國志後漢書》中並沒有單獨列傳,所有關於丁原的正史資料十分少,分布在了《董卓傳》、《呂布傳》、《公孫瓚傳》等章節中,而在《三國演義》中丁原出現了兩個情節,一次是董卓與丁原在關於少帝廢立問題上發生激烈衝突,另一段是呂布被董卓收買後殺死丁原的情節。
由於正史資料十分稀少,因此歷史上的丁原之死有很多謎團,後死學者通過蛛絲馬跡拼湊出來了丁原大致的人生軌跡,通過他的人生軌跡我們也可以從中發現他死亡的必然性。雖然在《三國演義》中丁原只出場了兩場就領盒飯了,但相關描述仍是讓人印象深刻,呂布在殺死丁原的時候,丁原正在營帳夜裡看書。縱觀這部三國演義,出現夜裡挑燈看書的人物只有三位,分別是劉備、關羽還有就是丁原了。丁原可以和諸侯級別的劉備、統軍大將關羽並列,在羅貫中的筆下丁原是一位統軍秀雅將領。
然而正史中的丁原雖然做到了并州刺史,但出身寒微,武勇善騎射,其實是個大老粗。丁原雖在作為并州刺史時在地方上拉起了一支精銳部隊,但他的政治能力一般,甚至可以說比較差。在大將軍何進被殺的亂局中丁原棋差一招被董卓佔了先機,何進召集天下的軍閥領軍進京,希望以此為契機殺死十長侍,董卓帶著西涼兵馬、丁原帶著并州兵馬在觀望京內形式,董卓在何進被殺以後搶先一步進入京城,把持住了朝堂,並逐步把自己的官位提高至了太尉,而董卓為了安撫外圍的丁原僅給了他執金吾的官職,而這個執金吾是名義上洛陽附近的軍事長官,但其實就是個虛職。
丁原卻被這種虛職晃了眼睛,行動緩慢。作為董卓忌憚的軍事集團的掌控者這個行為是致命的,丁原甚至在呂布已經被收買時還沒有反應過來,直接被呂布殺死了。丁原之死的最大的教訓就是行動太慢。呂布在丁原帳下是主簿,屬於親信中的親信。而董卓和丁原屬於兩個不同的軍事集團,而董卓是靠什麼讓呂布直接殺死丁原投靠自己的呢?在正史中董卓是靠利誘打動了呂布,至於具體是什麼現在無法考證。
在三國演義中董卓是用赤兔馬行賄,來源於《三國志平話》,後經羅貫中的文學加工形成的。其實利誘也只是外部的一把火,殺死丁原的內因其實正是丁原手下以呂布為首的并州軍的野心。也就是說丁原和他手下的并州軍團存在利益上的衝突,也是因為按照當時異地任職的原則,一地的最高長官不能是本地人,這就說丁原不是并州本地人。丁原在并州拉起一支強橫的部隊,靠的是他個人的武勇以及他從并州招納的一批驍勇善戰的軍人,其實真正負責指揮并州軍的時本土的呂布、張遼和張揚等人,其中呂布是主簿,張遼、張揚是從事,丁原正是靠著這些桀驁不馴的并州本土將領發展、擴張的并州軍。
這些人不是大漢朝廷任命的官員,而是丁原自己任命的刺史史官,這對丁原效忠。丁原靠著籠絡呂布、張遼、張揚等人來控制并州軍,也就是說丁原其實僅僅為并州軍的代言人,呂布張遼等人才是并州軍真正的核心,并州軍這次來洛陽是謀求富貴、利益的。而丁原在這次事件中行動緩慢並沒有為并州軍爭取到利益,在這種情況下董卓這個當時最有前途的頭目拋來了橄欖枝,并州軍作出殺掉不能給自身帶來利益的舊頭目,接受更有前途的新頭目也就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了,更別說不會讓并州軍核心力量受損了。
這種跳槽的選擇題的答案就顯而易見了,而且董卓這個新頭目在呂布殺掉丁原後的官職是丁原原來的騎都尉,這就相當於宣布呂布取代了丁原,成為并州軍的頭腦。丁原拉起來的并州軍就相當於養了一隻老虎,當丁原再也無法給老虎弄來肉食時老虎嗜主也就必然會發生,轉身投向了有肉食的董卓,如果有一天董卓也無法給這隻老虎帶來肉食,那麼結果就顯而易見了。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款三國殺的遊戲,喜歡的朋友可以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