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在參觀剪紙展覽。本報記者 文熱心 攝
本報7月15日訊(記者 文熱心)今天,衡東縣在衡陽市美術館為5位民間藝人舉辦了剪紙作品展覽。參觀展覽的省文聯副主席、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曾應民認為,這是衡東縣給力傳統民間剪紙工藝,助推這一「小手工」成為文化「大產業」的一個重要舉措。
衡東縣民間剪紙工藝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依附民俗,傳承至今,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徵和地方特色的技藝風格。與中國南北剪紙各流派相比,「剪法」有著南派的細膩、秀麗,構圖則又有著北派的粗獷、質樸。1997年,該縣大橋鄉被命名為「湖南省剪紙藝術之鄉」;2010年,大橋剪紙被列入湖南省「非遺」名錄,目前正在申報國家「非遺」項目。在全縣30多萬女性中,「來得幾剪的」很普遍,而剪紙作品能上市的不下千人。年近八旬的農民劉偉南系中國十大民間藝人之一,還有陳秋平等3人為省剪紙研究會會員。此次參加展覽的5人中,既有李水英這樣的「30後」,也有文雙鳳、陳勃這樣的80後和90後。
近些年來,衡東縣委、縣政府對這一民間工藝著力保護、傳承、開發。撥出經費,成立了老藝人剪紙工作室;舉辦培訓班,免費培訓具有剪紙熱情、天賦的青少年;把農民的剪紙作品進行包裝,作為衡東的重要文化名片,向外推介。下一步,該縣擬投入資金,組建實體,讓「散、小、初」的剪紙工藝走向規模生產、集約經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