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手藝人剪紙玩出新花樣 傳承「非遺」文化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劉泥巴在德國漢堡G20峰會上的參展作品 蘭豔 攝

中新網武漢1月4日電 (蘭豔)「傳承剪紙非遺文化,必須要在傳統技藝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不能固步自封。」武漢民間手工藝人劉泥巴4日向記者展示他的剪紙創新作品。

剪紙作品《虎威》 蘭豔 攝

今年73歲的劉泥巴被譽為湖北民間手工藝第一人。2002年,他獲得「湖北省首屆絕技活金獎」。2003年,赴法國進行文化交流。迄今為止,他的作品已被20多個國家收藏。

剪紙作品《福》 蘭豔 攝

與傳統剪紙不同,劉泥巴的剪紙技法分為剪、刻、撕、燒、立體和刺繡六大技法。出生於手工藝世家的劉泥巴,自幼就善於思考和樂於動手,並將傳承手工藝作為一生的追求,將剪紙技法煉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在劉泥巴的工作室,他展示了在德國漢堡G20峰會上的參展作品。他將掐絲工藝和景泰藍工藝運用到剪紙上,用不同的元素表現出來,讓傳統剪紙煥發出新意。

在劉泥巴首創的立體剪紙中,昆蟲的觸角、背部的紋路、樹葉的經絡都被清晰地表現出來。其作品已被湖北省檔案館永久收藏。

「我的剪紙有自己的特色,我會根據需要按照不同的技法表現畫面。」在劉泥巴的作品《虎威》中,運用剪、刻、撕三種技法,將老虎的整體和局部表現出來。在放大鏡下,虎背上的絨毛清晰可見,生動傳神。

談及多年創作經歷,劉泥巴表示,剪紙創作需要文學積澱才能避免創作枯燥,每個剪紙背後都是一個故事。為了製作精品,他的剪紙都是幾經易稿,直至滿意為止。

目前,劉泥巴正在為武漢軍運會系列剪紙進行創作準備。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剪紙展示武漢軍運會特色。(完)

相關焦點

  • 濱城區三河湖鎮殘疾人蘭福梅:傾心傳承非遺剪紙手藝繪就紙與剪刀和...
    自幼受家人啟蒙,而勤奮鑽研民間剪紙技藝。多年傾心研究發展非遺手藝剪紙,成為了中國剪紙研究會會員、優秀民間藝人,濱州首批優秀民間剪紙藝人。蘭福梅的剪紙作品,繼承、保持並發揚了濱州剪紙結構嚴謹、古樸渾厚、拙中蘊靈的特點。他善於從生活中汲取創作靈感,其剪紙創作既不脫離傳統又自成一體、自創一格。
  • 以非遺剪紙為載體,尋求適合高職學生的文化傳承和服務創新之路
    剪紙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一種古老的"手藝",一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現了中華民族濃厚的文化情懷和獨有的"東方式智慧"。在無錫,有這樣一所高職院校,多年來始終堅持以非遺剪紙為載體,通過大師引領、課程教學、社會服務等各種途徑,尋求適合高職院校學子的文化傳承與創新之路。
  • 縣芙蓉學校:「傳承非遺文化·體驗米塑藝術、剪紙」活動
    安仁米塑,俗稱「琢雞婆糕」,被列為湖南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安仁人們自發形成的一種獨特的鄉土文化習俗。它孕育了安仁一代代藝術家,像著名動物雕塑藝術家周輕鼎與國際陶藝大師周國楨、著名畫家東方人。12月2日下午,安仁縣芙蓉學校邀請了安仁米塑非遺文化傳承人何陸生先生到校開展「傳承非遺文化·體驗米塑藝術」活動。
  • 常鳳靈:傳承非遺傳遞愛心
    日期:[2015年05月22日] -- 菏澤日報 -- 版次:[A8] 常鳳靈:傳承非遺傳遞愛心深入了解之後發現,她不僅靠靈巧的雙手剪出千姿百態的剪紙,還讓剪紙傳遞出滿滿的正能量。   照顧患病丈夫13載   44歲的常鳳靈家住巨野縣柳林鎮張表村,祖母是當地有名的剪紙藝人。早年間,常鳳靈曾經做過裁縫,就是這門手藝維持著常鳳靈一家人的吃喝用度。1993年,常鳳靈與徐長國結婚。婚後第二年,厄運就降臨到這個不幸的家庭。
  • 鏤空光影中的文化傳承
    2011年,旬邑彩貼剪紙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旬邑縣也先後被國家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縣」和「中國民間剪紙之鄉」。 蓬勃發展的傳承隊伍 68歲的何愛葉如今是旬邑彩貼剪紙的「扛旗」之人,也是旬邑彩貼剪紙省級非遺傳承人。
  • 衡東著力傳承剪紙工藝
    觀眾在參觀剪紙展覽。本報記者 文熱心 攝本報7月15日訊(記者 文熱心)今天,衡東縣在衡陽市美術館為5位民間藝人舉辦了剪紙作品展覽。參觀展覽的省文聯副主席、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曾應民認為,這是衡東縣給力傳統民間剪紙工藝,助推這一「小手工」成為文化「大產業」的一個重要舉措。衡東縣民間剪紙工藝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依附民俗,傳承至今,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徵和地方特色的技藝風格。與中國南北剪紙各流派相比,「剪法」有著南派的細膩、秀麗,構圖則又有著北派的粗獷、質樸。
  • 非遺鮮聞丨定西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搶救記錄工程圓滿完成(兩條)
    定西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搶救記錄工程圓滿完成由定西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織開展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定西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搶救記錄工程,前後歷時4個月,經過大量走訪調研、拍攝採訪、採集編撰、後期整理,於近日順利圓滿完成。
  • 非遺文化|走進膠州剪紙,感受指尖上的藝術
    剪紙藝術剪紙藝術猶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長青,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瑰寶。每逢過節,人們便將各式各樣的剪紙圖案,如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等貼在家中窗戶、牆壁、門、燈籠上,以增添節日的氣氛並表達對新年美好的期許。歷經千年的發展,剪紙文化早已遍地生根。而膠州剪紙,迄今為止也有500多年歷史。
  • 探尋非遺文化|第四講 跟我學《剪紙·小熊貓》
    在上節課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張方林向同學們展示了精美絕妙的南京剪紙,豐富的圖案、吉祥的寓意無一不體現出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一把剪刀怎樣在剪紙藝人們的手中變換出無窮的花樣?在本節課中,張方林老師就將現場教學,為同學們演示入門剪紙《小熊貓》的製作方法。「對於初學者,建議在紙上輕輕畫出底樣,然後順著底樣慢慢剪。」
  • 「孝感雕花剪紙傳承示範學校」在黃花小學掛牌
    2020年11月30日,孝南區文化和旅遊局、孝感雕花剪紙研究所在孝南區臥龍鄉黃花小學舉辦了「孝感雕花剪紙傳承示範學校」授牌儀式。授牌儀式上孝感雕花剪紙所和黃花路小學負責人共同表示:授牌儀式只是一個起點,雙方將攜手共建孝感雕花剪紙特色課堂,通過校內非遺教育常態化,課外延伸教學傳承,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非遺教學,讓孩子們愛上孝感雕花剪紙,讓傳統文化更好的走進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中,讓優秀中華傳統文化蓬勃發展、得以傳承。
  • 非遺文化龍舞-城步吊龍
    中國城步龍舞有好幾個種類,城步吊龍是龍舞種類之一,並且城步吊龍成為湖南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城步吊龍已是我們最值得驕傲的民族特色文化。這個城步吊龍也是有歷史的,吊龍歷史:傳唐朝初年,有年天大旱,玉帝下旨,命龍王降雨。東海老龍耳背,聽錯玉旨,結果田間缺水枯死城內暴雨成災,而觸犯天條。
  • 蔚縣剪紙:演繹指尖上的精彩
    1月16日下午,「冰雪運動迎新春·燕趙民俗過大年」2020年河北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集中走訪團來到了蔚縣剪紙小鎮南張莊,帶您一起感受剪紙風韻。剪紙藝人們正在刻制剪紙作品。記者 張青/攝用刀「刻」出來的剪紙在南張莊「剪紙侯」剪紙體驗中心,剪紙藝人們正在用一雙巧手細緻地刻制剪紙作品。
  • 巧手雕刻時光 「剪紙」傳承文化
    通過幾年的潛心研究,學校出版了《小學生學剪紙》《越鄉剪紙》《民族剪紙》和《紙間奇遇記》等剪紙校本教材,舉辦了10多屆全鎮小學現場剪紙比賽,還創作了越鄉文化系列、民族教育系列、知榮明恥系列、歡慶奧運系列、廉政文化系列、孝敬教育系列、紅色剪紙系列等系列剪紙精品,此外,還在文化廣場舉辦了「奧運風,民族情」大型剪紙展。剪紙,這一項活動已儼然成為石璜鎮中心小學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 青島市非遺傳承人王德蕊:剪紙從娃娃學起 也讓外國朋友來學習
    南北朝時期的《木蘭辭》提到的「花黃」,就是指用金黃色的紙剪成的女性額飾,剪紙也是大家接觸較多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一項民間藝術。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隱珠街道臺興路社區服務中心的「德蕊剪紙藝術培訓室」,有一位72歲的王德蕊老人,她從事剪紙已有40多年,她的剪紙之路從小時候萌芽,但年過百半才開花。作為青島市非遺傳承人,她近年來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傳播剪紙和教學上,「剪紙要從娃娃抓起,提高孩子們的審美和專注力。
  • 徽州剪紙非遺傳承人剪出「小豬佩奇」窗花
    電影的預告海報上,小豬佩奇和傳統剪紙窗花的結合,更是引起很多網友的關注和點讚。據了解,宣傳海報的窗花剪紙,就出自我省黃山市的著名徽州剪紙非遺傳承人吳笑梅之手。中國傳統文化中,剪紙是傳承千年的最為民間喜愛的傳統藝術,每到春節或有喜事時,心靈手巧的女子會剪出各種造型的漂亮窗花,大紅剪紙,透著喜氣祥和,更寄託了人們對生活的嚮往和希望。
  • 海上文創:讓」非遺文化「擁有少年臉,年輕人也流連忘返
    東方網5月30日消息,很多人或許不知道,酸酸甜甜的糖葫蘆也是非遺文化。今天下午,「五五購物節·品質生活直播周」來到「海上文創」七寶非遺手作文創集市。糖畫、糖葫蘆、麵塑、剪紙、龍鳳字5個非遺文化點位上,手工藝人靈巧的雙手快速翻飛,市民遊客都好奇地聚攏過來,邊看邊吃邊學習,糖葫蘆的點位前還排起了長隊,熱鬧極了。
  • 武漢「非遺進校園」:文化課業趣味「變臉」潤澤童心
    還有一些學校將戲曲元素融入校園環境創設,讓學生在濃鬱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全方位體驗非遺戲曲傳承。  在學校老師和非遺傳承人的引導下,學生們在吉慶街擺起了10餘個攤位,現場製作起絹扇、麵塑、剪紙、風箏等近10種民俗手工藝品,進行義賣。這是該校首次將「非遺」學習成果搬上街頭,小學生們的精湛手藝贏得圍觀市民紛紛點讚。  今年,武漢市育才行知小學聘請了雕花、剪紙、風箏、燈籠、泥塑等方面的13位非遺傳承人作為學校客座講師,每周為相應社團的學生上一堂「大師級」手藝課。
  • 「老家河南最年味」「剪紙豬」送祝福 90後孟津剪紙非遺傳承人暢...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 賀志泉)帶著剪紙作品,90後非遺傳承人暢楊楊給大家送祝福啦!從臘月二十三起至大年初一,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大河網推出系列河南文旅拜年視頻。今天,洛陽伏牛山滑雪度假樂園與省級非遺項目孟津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暢楊楊向全國人民拜年了。
  • 一位善於剪裁生活的人——廬陽剪紙「非遺」傳人朱山中先生剪影
    在傳承廬陽民間剪紙的基礎上,綜合南北剪紙的共同特點,形成自己的風格。他的剪紙大刀闊斧,生動傳神,富有情趣。具有渾厚,樸實,自然的藝術特色。其畫面的黑白分布,點,線,面的布局,都匠心獨具。他還獨創了DIY剪紙。為廬陽剪紙的傳承、發展,開闊了新視野,拓展了新思路,名副其實起到了領軍的作用。
  • 「北京剪紙」非遺傳承人徐陽走進滎陽六小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徐陽走進滎陽六小,為高段的學生開展了生動有趣的剪紙藝術講座。     徐陽堅守剪紙民俗藝術已有40餘年,並有堪稱一絕的自創技法「疊彩剪紙」,從內容、題材、手法等方面為剪紙工藝的傳承與發展提出了新思路,曾獲2004年中國文聯民間藝術最高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