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瀍河回族區的一對兒老夫婦堅持12年救助流浪小動物,花費超過10萬元。2月29日,晚報以《老夫婦12年花10萬多元餵流浪動物》為題報導了此事。
該報導刊發後,引發眾多讀者關注,大家紛紛稱讚孟素珍和賈瑞科夫婦倆充滿正能量。昨日,洛陽小動物保護協會的負責人等到他們家慰問,在向他們致敬的同時,大家還共同探討了如何更好地保護流浪動物。
慰問:大家一見如故,有說不完的話
在去慰問前,該協會會長李燕和流浪狗收養基地負責人範春蘭等人花800多元為孟素珍和老伴兒買了4袋大米、幾十斤掛麵和食用油等。
「大家在看了晚報後,都很欽佩這對兒老夫婦,還有人捐錢,並讓我把錢帶給他們。」李燕說。
11時許,當看到前來慰問的人往自己家搬慰問品時,孟素珍和老伴兒有點兒不高興:「流浪狗收養基地的食物也很短缺,我們是做善事的,怎麼能收你們的東西呢。」前來慰問的人好說歹說,孟素珍才勉強答應收下慰問品。
除了慰問品,李燕還專門為兩位老人帶來了救治流浪動物所需的常用藥,並教他們如何使用。在落座後,大家就流浪動物保護話題有說不完的話,沒有一點兒陌生感。
看到前來慰問的人大都是年輕人後,賈瑞科和孟素珍很開心:「你們也在堅持救助流浪動物,我們很放心。」
期待:像賈瑞科和孟素珍這樣的愛心市民能有更多
在我市的流浪動物保護志願者中,像賈瑞科和孟素珍這樣長年義務救助和照顧流浪動物的人並不多。飼養寵物的家庭越來越多,流浪動物的數量也在逐漸增加,但流浪動物保護志願者的人手和精力是有限的。孟素珍夫婦和李燕等人希望,市民既然飼養了寵物,那麼就應該負責到底,不要輕易拋棄寵物,更不要去傷害它們。
李燕說,在我國,流浪動物保護工作主要依靠民間力量開展,我市的流浪狗收養基地已搬至洛陽機場東側,交通不是很便利。希望多一些像賈瑞科和孟素珍這樣的愛心市民,這樣大家就能以家為基礎,建立小型收養基地,輻射周邊區域。
「試想一下,如果每個城市區都有這樣的小基地,再加上相關機構的專業指導,相信流浪動物能得到更好的保護。」李燕說。
流浪動物如果無人收養或救助,將會面臨悲慘的處境,還會引發傷人、傳染疾病、無節制繁殖等問題。大家希望,市民能對長年救助流浪動物的人多些寬容和耐心,因為正是他們的善舉才讓我們的社會更加溫暖、和諧。(洛陽晚報記者 徐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