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雨水增多,天氣變得潮溼悶熱,人體內的溼氣也會加重。溼氣是一種中醫理論概念,中醫認為自然界中氣候潮溼、食肉等是溼氣的來源。那麼,怎麼判斷一個人是否溼氣重呢?
溼氣重的人通常會出現以下幾種症狀:
食慾差,沒胃口,胃脹,吃飯過程中會產生噁心感,這種情況通常在夏季出現。
溼氣重的人通常還會出現胸悶,易疲憊,頭暈腦脹,記憶力減退,精神乏力等症狀。另外,眼睛浮腫,或者眼袋明顯,舌頭出現齒痕,臉色暗黃,如廁的時候大便不成形、黏膩,口臭,頭髮容易油等症狀都是體內溼氣較重的表現。
那麼,怎樣趕走渾身溼氣呢?
1、赤小豆薏仁粥
將赤小豆、薏米仁、芡實、馬齒莧、淡竹葉、槐米、綠茶等七味食材進行調配熬粥喝。需要注意的是,薏米祛溼雖好,但寒性太重,直接煮來吃,會傷脾。所以要祛溼,需要同時健脾。這一點尤其重要。為什麼有些人喝了紅豆薏米粥,還是有溼氣,很大的原因在於,本身溼氣已經很重,傷及到脾了,或者說本身是脾虛溼盛,建議可以用葛奕湯調理,可起到很好的健脾祛溼作用。
2. 動起來
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溼氣方法。溼氣重的人常常會覺得沉重,四肢無力,而且變得懶惰,不愛活動。但是越不運動,體內的溼氣就會越重。
而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試試看跑步、健走、遊泳、瑜珈、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3.健康飲食
溼氣過重的人最害怕健康飲食,因為通過飲食調節也能夠將體內多餘的溼氣排洩掉。
很多人長時間飲食方法不正確,愛吃一些生冷、寒涼性質的食物,都有可能會降低臟腑功能,身體溼氣過重表現可能會越發明顯。而通過健康飲食,多吃祛溼食物的方式來趕走體內溼氣,效果是比較良好的,好的生活習慣堅持溼氣也會儘快排洩掉。
4. 避免潮溼環境
溼氣可能是自身產生的,稱為內溼,也有因為環境而產生的,稱為外溼。溼氣重的人應該避免長時間待在溼度高,陰冷的地方,否則溼氣容易入侵體內,尤其對溼氣敏感的人,更要注意。建議大家沒事可以多選擇太陽光可以照射到的地方轉轉。溼氣嚴重的人士也可配合針灸,拔罐等方式配合祛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