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巨頭6年暗戰民用市場,卻遭遇華為小米截殺!

2021-01-18 和訊科技

  看點:一場關於安防巨頭的民用市場爭奪戰已經進行六年,誰才能笑到最後?

  安防巨頭們的危險已經到來,變革是唯一的出路!

  根據2018年海康威視(002415)與浙江大華的最新年報顯示,國內安防的兩大代表性巨頭,在過去的一年裡雙雙跌入八年多來的營收增速最低點。

  其中,海康威視的營收增速從2017年的31.2%跌至2018年的18.9%,而大華的營收增速則從2017年的41.38%暴跌至2018年的25.58%。

  淨利潤方面,海康威視陷入了上市以來的利潤增速最低點——20.6%,而大華則遇到了2014年以來的最低淨利潤增速,從前一年的30.33%驟然縮水至僅剩6.34%。

  傳統的安防市場,天花板已然肉眼可見。主動求變已經成為了擺在傳統安防巨頭們面前,一條不得不走之路。

  這時候,擺在他們眼前的出路只有兩條:

  縱向,打破以往公共安全的天花板,以AI、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帶動行業的升級,邁向智慧城市建設、智慧交通等高層建設;

  橫向,拓寬現有產品的市場,為其找到新的業務場景,從G端與B端分出精力,進軍家用攝像頭、智能門鎖、甚至汽車電子等民用市場。

  如今,縱向的變革如今已經打得火熱,甚至引來了一眾以華為、AI獨角獸企業為代表的新型玩家入場;同時,橫向的變革也早已打響六年,傳統的安防巨頭們紛紛下場互博,無論從產品的功能設計還是服務的定價標準都針鋒相對,勢要分出個你死我活。

  這廂,海康推出了包年120的雲存儲套餐,那廂大華立刻定價110,從價格上形成絕地反殺。

  但與競爭一同伴隨而來的還有質疑。

  掩蓋在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的光環之下,這些安防巨頭們究竟是怎樣做民用市場的?他們的打法究竟如何?

  在競爭最激烈的民用攝像頭市場,面對華為、小米等ICT、手機巨頭的半路伏擊,他們的這場遭遇戰將如何打響?

  這個市場未來會走向何方?

  通過走訪調查,我們試圖還原一個關於安防巨頭進擊民用市場的真相,以及他們在坐享18年市場紅利後艱辛變革之路,以及掩蓋在G端項目光環之下,民用市場靜默而又喧囂的市場崛起之戰。

  大幕已經拉開,一場好戲正在上演。

  海康、大華的第二戰場,鏖戰民用市場

  2018年的中國安防市場,喧囂與沉默交錯其中,熱鬧與失落同時並存,

  這一年,熱鬧是屬於華為、阿里與一眾AI企業的,作為這個行業的新興玩家,他們足夠耀眼,也足夠能引發這個行業的恐慌;失落是屬於這個行業中一度光環披身了18年的傳統巨頭們,這一年裡,增長下滑成為了他們共同的困局。

  作為行業龍頭,海康威視2018年營收增速從31.2%下滑到18.9%,淨利潤增速則從26.8%下降至20.6%的歷年最低點。

  緊隨海康之後,大華的業績也並不搶眼,2018年,大華的營收增長從2017年的41.38%暴跌至2018年的25.58%,為上市十年來的歷史最低點。淨利潤方面,大華則遇到了2014年以來的最低淨利潤增速,2018年全年增速從前一年的30.33%,驟然縮水至僅剩6.34%。

  增長放緩已經透過財報赤裸裸的展示,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成為了巨頭們保持前行動力的新目標。

  通過海康與大華2018年的財報我們也同時發現,「持續加大對創新業務的投入,培育新的增長點」已經成為了這兩家企業一個統一的長期發展目標。

  那麼什麼是創新業務?

  海康對其的定義為「以視頻技術為基礎的螢石網絡、海康機器人、海康汽車電子、海康智慧存儲、海康微影、海康慧影」等業務。

  大華對其的定義則為「機器視覺、機器人、智慧消防、視頻會議系統、專業無人機等」。

  毫無疑問,民用場景已經成為了海康、大華創新業務所重點攻克的一大方向,以及這兩大巨頭在增長博弈中的重要第二戰場所在。

  事實上,作為將要承擔未來幾年新的業績增長動力的新業務,海康與大華早在2013年前後就開始相關的布局與謀劃。

  這一年裡,剛剛上市三年多的海康就已經開始為將來的發展做好了打算——由海康威視副總裁蔣海青帶領,成立面向民用市場的新品牌螢石。

  初期,螢石定位為為家庭和個人的民用業務定位未網際網路業務,亮相不久便推出了攝像機C1、C2、F1,存儲設備N1,網際網路視頻盒子R1及報警盒子A1等一系列引發市場劇烈反響的產品。

  大華則緊隨其後,在2014年成立了子品牌樂橙,由時任華樂橙事業部總經理由梁磊負責,不過這一時期樂橙的主打目標則是親子教育機器人,並未將太多目光放到安防或者傳統意義上的智能家居之上,無論在市場反響還是業務進展上,都並未產生太大的水花。

  回憶起這一段時光,後來的樂橙業務總監王延波表示「前幾年我們犯了一些錯誤,走了不少彎路,但商業就是不斷變化、試錯的過程。在這段時間內,創業公司死了一堆又一批,現在我們能活下來並且對未來定位越來越清晰,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勝利。」

  隻言片語之間,道盡了前些年大華樂橙進軍安防C端市場的辛酸及堅韌。

  到了2018年,大華樂橙從一把手到主要業務方向全數扭轉。這一年前後謝飛接替梁磊成為大華樂橙的總裁,並確立了樂橙新的發展思路,即面向消費級業務,提出「1+N+X」解決方案,以樂橙云為核心,構建智能硬體、智能技術、視頻雲「三位一體」的N類業務生態,以及家庭看護、入戶安全、商鋪安全管理等X種應用方案,為家庭、商鋪、小微企業提供圍繞用戶場景的智慧物聯服務。

  這一期間,大華的創始人曾多次公開為樂橙站臺,並表示「在新的物聯網時代下,樂橙作為大華旗下民用智慧物聯網品牌將……朝著雲安防+智慧物聯的方向持續成長並引領民用安防行業發展,在視頻雲、大數據、人工智慧方面推進產品與技術的創新升級,以視頻技術為基石,致力於成為民用智慧物聯的引導者。」

  與此同時,在剛剛過去的2018,無論是探索已久的海康,還是剛剛扭轉模式的大華,都動作頻頻。

  2018 年,樂橙發布多款結合人工智慧技術的家庭和商鋪產品,包括人臉檢測攝像機、聲光警戒攝像機、 POE 攝像機系列、無線 NVR、消防報警器、視頻智能鎖等。

  2018年,螢石推出「全無線網際網路電池攝像機C3A」、「庭院燈攝像機LC1」、全無線可視對講「電池門鈴攝像機DB2」、「網際網路指紋密碼鎖LT21S」、全屋家居智能控制的「智能牆壁開關P1」、「智能窗簾機MC1」、「兒童陪護機器人-螢寶」等全新產品,並延伸現有的IPC產品線及智能鎖、智能貓眼、智能可視門鈴等智能入戶產品線,形成了以視頻技術為核心的的全屋智能家居系統。

  根據公開數據,螢石業務2018年的營收已經超過16億人民幣,佔比海康2018年全年營收的3.2%,儘管並不算多,但是相較前一年的2.6%而言,依舊是取得了一定的進步。

  安防巨頭的民用市場,遭遇戰從三方面打響

  作為在民用市場打響的新一輪戰事,海康與大華的之間的遭遇戰概括來說主要從三方面打響:產品、服務以及市場佔有率。

  產品層面,機器人、攝像頭、智能門鎖等產品成為了這兩家企業的必爭之地。

  首先關於以智能門鎖等為代表的智能家居產品,這是這幾年大華進軍民用市場的一大招牌產品。通過以安防視頻為切入點,大華將視頻的功能疊加到智能鎖上,從而實現智慧門禁管理,訪客管理等多方面的業務。產品設計上,樂橙視頻雲鎖採用雙供電系統,為鎖體與攝像頭獨立供電,從而進一步延長供電時間,達到18個月以及半年。

  海康威視的智能門鎖產品與大華類似,同樣使用的是人臉識別技術與門禁相結合,來進行訪客管理。

  機器人方面,海康機器人在2014年成立了機器視覺業務部,到現在已經有了千人的研發團隊,正式的海康機器人業務部組建則是到了2016年才正式成立,當前,海康的機器人業務主要部署在智能領域下,產品則分了兩大類: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其中,機器視覺主要定位為硬體和通用算法的提供商,產品則分為智能相機、工業相機。移動機器人則又分了潛伏系列、移載系列、叉車系列、複合系列、重載系列等不同類型,主要應聚焦場內物流,結合移動機器人的柔性化,融合物流信息,優化物流配置。

  與海康不同的是,大華的機器人一開始布局的是布局智能母嬰的代表產品,定位為物聯網+網際網路的服務性產品。具體來說,樂橙推出的是一款高度為33cm的育兒機器人產品,自帶顯示屏,成為機器人的」臉」,頭部和身子可以基於三軸轉動,通過語音和觸控屏幕進行交互,可以播放育兒音視頻,也可以進行遠程交互,具備視頻通話、視頻留言等功能。

  服務層面,C端化成重點,雲與軟體層面的服務成為了產品的重要賣點。在民用場景之中,攝像頭的功效一方面在於安防,另一方面其功能還主要在記錄留存,當前許多家庭攝像頭的都在其中加入了抓拍、生活記錄等功能。

  相應的,攝像頭硬體的售出,只是企業為用戶提供的服務的入口或者說第一步,後續的軟體層面的服務以及雲端的存儲,才是業務的大頭。

  當前,螢石採用的是按天收費的模式,最便宜一年120元。

  對標海康同服務水平的產品,大華的雲業務定價不偏不倚,只比海康便宜十元,市場競爭的熱鬧程度,從中可見一斑。

  最後,在成果以及規模方面,截止2018年財報發布時,螢石雲平臺擁有4,000萬量級的設備接入、3,000萬量級的用戶。樂橙方面,大華財報中表示,截止2018年年底,圍繞樂橙雲的開發者數量達到2萬多家。

  進軍民用市場,安防巨頭遇到ICT巨頭伏擊

  作為安防行業企業進軍民用市場最堅固也是最後一道防線,即使是做家用攝像頭,對一眾安防巨頭們來說,也並非易事。

  早在螢石與樂橙成立初期,就已經將這些產品作為主打向外出售了。但即便如此,成本與思路的變化依舊是這些企業不得不邁過的一道坎。

  海康CEO胡楊忠在某次會議上就曾經說:「把攝像機成本壓縮到200以內,我沒法做到。」而現如今,螢石不但有200以內售價的攝像機,甚至還不止有一款。

  與此同時,以ICT巨頭華為、小米生態鏈企業小蟻、360等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玩家的伏擊,也成為了安防巨頭們進軍民用市場的一大勁敵。

  而相比這些半路殺出的ICT、網際網路巨頭,無論是面向C端的渠道還是產品的設計,這些都是一個網際網路企業在日常工作中的一個重點,而對於安防企業來說,想要直接觸達C端用戶幾乎難上加難。

  其中,華為的代表產品為海雀,通過聯合第三方,華為正逐步建立起完整而龐大的產品帝國。

  小蟻的產品則在價格上直接做到了許多安防企業無法想到的價格。定價一百多,二百多的產品比比皆是。

  而360則起家於安全,轉做家庭攝像頭的無論是於品牌認知還是業務拓展都是順勢而為。而在產品定價上,360的家庭攝像頭水滴系列產品,甚至一度賣到了一百以內的低價。

  對於這些網際網路巨頭而言,賠錢換市場也是其一貫作風,如果競爭真的發展到白熱化階段,於安防企業而言,是否能花得起巨資來陪更龐大的對手們一搏也是個未知之謎。

  物聯網增加了市場空間,但安防巨頭們並不好做

  轉戰民用市場,於安防企業而言不僅是應該去做,同時也是不得不做。

  一方面,這是一個機會廣闊的市場,其中僅僅是民用安防這一方面,就有著極高的挖掘潛力。曾有統計數據表明,在中國,民用安防市場僅佔安防市場總產值的6%,而最先發展安防產業的美國,民用市場產值則佔總產值的50%以上。另一方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人均安防產品的支出更是遠落後於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是英國的1/9、美國的1/7,與周邊國家包括韓國相比,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只有韓國的1/5。

  而截至2017年,我國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四地的千人均監控攝像機數量均值約為41臺,為美國均值的43%;二三線城市甚至只有美國均值的十分之一。

  參照美國的市場發展,不難看出我國人均攝像頭數量仍有較好成長空間,而其中最大的一部分組成正式來自於對家庭等民用場景的挖掘。

  此外,AI\物聯網浪潮與安防企業的民用市場探索浪潮同時到來,兩股勢力交錯碰撞,AI將會為普通的智能家居等硬體產品帶來更大的可能,而安防巨頭們的民用市場探索,所面臨的正是這樣一個由技術與時代雙重催化而產生的巨大市場空間。

  不過作為一塊巨大的肥肉,這個市場並不好做。如何轉換C端思維,如何將從前的優勢轉換過來,如何應對網際網路、ict巨頭的狙擊都是他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結語:變革開啟,傳統安防進入物聯網時代

  安防產業的大變革時代到了,一方面傳統安防業務到了天花板,而新玩家卻在加速湧入。另一方面,物聯網與AI的發展又為傳統安防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突破可能可能。

  縱向,將安防產品向等層設計延伸,從而構建起智慧城市的藍圖;橫向,將產品打入不同市場,開啟新的民用安防、智能家居甚至是汽車行業的新變局。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巨頭們已經不得不變了,無論是海康在早年巔峰位置便主動出擊為自身留好一條後路,還是大華在民用市場上從教育機器人調轉槍口朝向視頻物聯網進攻,都是積極求變的體現。

  但無論如何,進軍民用市場,無論是六年以來的業務幾經波折,還是博弈多年依舊只佔總營收的零頭來看,於他們而言並不容易,也不順利。

  思路上,面臨的是B端到C端的轉化;對手上,是擁有龐大體量以及資本優勢的網際網路玩家一路伏擊,甚至價格屠夫的姿態強勢入局。

  但無論誰笑到最後,無論是以怎樣的身份入局,過往在安防巨頭進軍民用市場上所發生的一切,都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安防行業大擴容,以及物聯網\AI技術改變行業的一大見證,透過海康與大華過去六年再民用博弈的PK,折射出的是這個產業在新的時代浪潮下做出的的自我探索與嘗試。

  安防行業變革的大幕拉開,究竟誰走的更快,誰是才是英雄,且聽時間分曉。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智東西。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相關焦點

  • 2021年,小米將接替華為成中國市場第一大手機廠商
    相信大家都會說華為,華為加上榮耀這樣的模式一直是國內最強的出貨廠商。其實華為不僅僅是國內第一的智慧型手機出貨廠商,同時在全球排名也第二,遠遠超過了蘋果。而且華為距離三星其實也不遙遠了。如果華為的這種模式能夠繼續下去,今年華為就可能超越三星,但是很可惜。2020年對於華為來說是特別不一樣的一年,在這一年裡,華為遇到了很多。在這一年裡,華為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榮耀已經從華為剝離了。
  • 一周開店189家,小米加速取代華為,OPPO、vivo成為輸家
    一直以來,小米都以網絡品牌的形象,活躍在消費者視野,雖然這樣的定位幫助小米在線上建立了不小的銷售優勢,但同時也導致小米在線下知名度和影響力大打折扣,錯過了不少用戶。基於該情況,小米品牌近幾年不斷於線下市場設立門店。2019年,小米盧偉冰更是直接表示,要讓小米之家開滿全國所有主要縣城。
  • 中國光學巨頭突破壁壘,背靠華為、小米,首次量產1億像素鏡頭
    在國產手機品牌中,華為、小米的表現最為亮眼,2020年Q3季度,兩大品牌的手機銷量,在全球分別排名第二、第三。而得益於華為、小米的穩定發展,相關產業鏈也受益良多,例如背靠華為、小米,成長為中國光學巨頭的歐菲光。
  • 華為助力國產代工巨頭崛起,而它如今卻自食惡果
    ,超越了老對手蘋果,小米、oppo以及vivo也擁有全球前六的實力,因此也催生了手機代工的崛起,一大批巨頭也應運而生。二、偉創力如今自食惡果去年當美國將華為打入「限制名單」之後,偉創力第一個跳了出來,不僅主動中斷了華為的代工合作,而且還擅自將華為代工物資扣留不歸還,給華為造成的損失高達數億元,沒有辦法,只能將偉創力告上法庭,最後自費將所有物資拉回來,其當時安排了150輛貨車排了6公裡遠,最後華為發布公告,將偉創力永久打入黑名單,剔除了供應鏈,可以說非常解氣。
  • 谷歌下狠手,去年封殺華為手機,今年封殺小米雷軍的獵豹
    相信很多網友對谷歌都有一定了解,畢竟所有國產智慧型手機都在使用安卓系統,谷歌是全球第二大網際網路巨頭,這家公司擁有頂尖的廣告服務系統,在網際網路巨頭市值排名第二,僅次於亞馬遜。去年穀歌突然下狠手,宣布徹底封殺華為手機,直接不給華為手機通過安卓系統認證,結果就是華為手機不能安裝GMS服務,不能使用谷歌服務框架,最終不能安裝谷歌商店中的應用。國外用戶基本都在用谷歌郵箱註冊APP,其中很多核心APP也是谷歌由自己開發,結果這就導致華為手機在歐洲等海外市場極速下跌。
  • 安防產業深度分析:技術創新與格局重構,龍頭公司未來潛力如何?
    通過梳理華為與阿里的布局和戰略,我們認為兩家廠商的重點在於省市級的雲計算市場,與傳統安防廠商並不直接發生競爭。這類廠商如果想通過雲計算向前端邊緣計算領域擴展,會面臨諸多困難,較長一段時間內都難以對傳統安防巨頭產生大的威脅。3)我們首次梳理商湯、雲從、曠世、依圖等人工智慧創業公司對安防行業的影響。這些公司的優勢在於算法,但落腳點並不相同。
  • 與華為小米「鬧掰」的背後,終於知道為什麼手機都內置APP中心了
    一、事件爆發: 近日,米哈遊(miHoYo)和莉莉絲今年的新款遊戲產品《原神》和《萬國覺醒》相繼在小米遊戲中心和華為遊戲中心發布公告表示,將無法登錄小米應用中心和華為應用市場。
  • 德國線上手機銷量排名:蘋果落榜,小米第3,華為跌到第4!
    除了中國有這樣的現象外,歐洲市場也是如此,線上手機銷量比重不斷提升,來自權威機構一手機界研究院的報告,2019年8月份德國線上手機市場的銷量排行榜出爐,排名也是讓人感到意外。從上面的幫當可以看出,8月份德國地區線上手機銷量排名第一的是三星,地位無法撼動,三星在歐洲市場已經布局十幾年時間,並且已經連續多年拿到歐洲市場份額第一名的成績,而其在德國線上手機銷量也是遙遙領先對手,得益於三星S10、三星note10的火爆趨勢,德國地區線上銷量也是超過了華為和小米等!
  • 華為斷臂求生,小米趁機上位,佔比13%反超蘋果
    2020年來,在全球公共衛生事件、5G、美國禁令等多種因素共同推動下,智慧型手機市場來了一次洗牌。據IDC給出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我國手機出貨量為8470萬臺。其中,華為憑藉著41.4%的超高佔比,仍然穩坐國產手機老大的位置。
  • 手機市場要重洗牌,小米擠下蘋果成世界第三,全靠踩華為上位?
    2020年已經來到了第四季度,距離這一年的結束也只剩下不到40天的時間了。在過去的第三季度當中,我們看到了全球手機市場的又一次大波動。三星超越華為再次重返世界第一,小米力克蘋果拿下世界第三。相比三星重返第一來說,小米能夠拿下世界第三顯得更加震撼。因為這是小米時隔多年之後重新回到這個位置。
  • 華為應用市場小米商城下載量達4864萬 這屆網友太皮
    在智慧型手機領域,各大廠商可謂是相愛相殺,網友們也會在廠商之間製造各種有趣的梗,現在一個關於華為和小米的新梗來了,只能說這屆網友真的太皮了。打開華為應用市場搜索小米商城,我們發現下載量已經達到4864萬,有1800餘人進行了評分,評分高達4.8,超2700人進行了評論,而且評論簡直能讓人笑一整天。
  • 華為Mate50Pro概念機:97%屏佔比配後置6鏡頭,比小米11強多了
    雖然華為遭受打壓,但是在旗艦機領域表現還是非常驚豔。這兩年發布的P系列和Mate系列旗艦機都大獲成功,反觀友商蘋果,卻成為市場的追隨者,無論是5G手機還是夜景模式,都慢市場半拍。華為除了要跟蘋果競爭外,在國內還需要與小米競爭。
  • 雷軍經常說,小米喜歡交朋友,為何不能跟華為做朋友?
    縱觀當今世界的手機品牌,在中國市場熱度最高的廠商,非華為和小米莫屬。華為之所以熱度高,是因為源源不斷的研發驚喜和無故加之而不怒的淡定應急;而小米熱度高則是因為行事作風與眾不同,用網際網路思維做手機。因此,華為的企業形象,就比較清晰,而小米飽受爭議。這就導致雷軍到底在想啥,就成了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 厲害的何止華為?又一家巨頭企業排名全球第一,半年賺242億
    一提及科技企業,現在大家想到最多的就是華為。畢竟華為的實力是真的厲害。比如說在5G上有更多的必要專利,再比如說就算是被打壓之下,華為在今年的Q2季度上仍然獲得了不錯的好成績,第一次超過了「萬年老大」三星,成為了全球第一。由此可見華為是真的非常厲害。但其實厲害的並不只有華為。
  • 詳細分析小米為什麼被美國列入相關黑名單
    根據這個1999年出臺,2020年才開始實施的法規,這些進入名單的公司將受到美國新的投資禁令約束,該禁令將迫使美國投資者在2021年11月11日之前,剝離其在黑名單實體中的股份。也就是說,包括美國高通在內的企業所持有的小米集團股份,也應該在今年雙十一之前進行剝離。
  • 速評| 華為平板即將亮相MWC,小米筆記本可同臺?
    而對於酷6來說,可是開年「紅」,它又接到了一次摘牌警告。就在這個春天裡,華為和小米要在西班牙巴塞隆納那發布新品了,華為重在平板,而小米拿出的是小米5,那筆記本啥時候亮相呢?  一、任性酷6開年「紅」,再接摘牌警告  事件回顧:2月17日酷6傳媒盤前曾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已收到籤發日期為2月10日的納斯達克證券市場的通知函,稱該公司未能滿足掛牌交易的最低市值達到5000萬美元,以及讓公眾持股最小市值達到1500萬美元的要求,將被摘牌。
  • 小米大獲全勝,華為成陪榜者,安兔兔6月性能榜解析
    1500元-1999元性價比榜:Redmi 10X 5G、Redmi K30 5G極速版、榮耀20、華為Nova 5Z、華為Nova 6 SE、榮耀20S。這個榜單僅有六款機型入圍,Redmi佔兩席,華為佔兩席、榮耀佔兩席。可能是這個價格區間有點小了,本身這個區間的機型就不多,出現這種情況也是正常的。
  • 高德紅外再設子公司發力民用市場 「無光手電筒」價格逾7000元
    已成立多個子公司 發展民用市場這是高德紅外在民用領域的又一動作,近幾年來其在民用市場頻頻發力,推動紅外熱成像產品進入環保、個人視覺、智慧家居、車載夜視等領域。不過目前高德紅外仍然沒有披露過具體的民用市場銷售數據,市場仍以軍工為主,而價格高昂也讓紅外熱成像儀的普及困難重重。
  • 中國晶片沉浮二十年:從一無所有起步到如今華為等均發布自研晶片
    目前,AI晶片的中國市場中,阿里、百度和華為都有了自己的晶片,巨頭們無時不刻不在觀望。從產業變革角度看,集成電路行業的每次迭代,都深刻著改變產業結構和行業格局。在「雲+AI+IOT」模式的帶動下,AI晶片從市場早期走向沉澱期,加速現實場景的應用落地。目前,神經網絡的尺寸越來越大,參數越來越多。
  • |英特爾公司|華為|世界500強|雷軍|安迪·格魯夫|小米
    這種決心的代價的具體金額在2012年是4000萬人民幣。雷軍提到,2012年初,小米設立「紅米計劃」的大眾手機項目,但項目一年後雷軍自己覺得產品和自己設想的差距巨大,由此推倒重來,4000萬的研發費用瞬間「打了水漂」。以至於2013年紅米正式發布時,沒有任何市場費用,只能在金山軟體的一個會議室裡、花費2、3百元做一個背板和一臺電視機的情況下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