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幾十億年的演化進程中,總共出現了五次物種大滅絕過程,在這些進程中地球遵循著自然規律,隨著地球的律動演變而不斷淘汰、進化。
五次物種大滅絕
然而,自從人類誕生後的20萬年時間裡,特別是在智人階段之後,地球物種流失的速度遠超以往,人類對自然萬物的影響變得十分巨大,尤其是近200年來,工業革命以後,人類科技迅速進步,經濟發展的代價就是物種的滅絕速度比自然選擇加快了1000倍,有最新研究發現, 在未來二十年內,也許將有500多種野生動物瀕臨滅絕。《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報告稱,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的野生動物棲息地破壞、過度狩獵、有毒汙染物、外來物種入侵及氣候變遷等因素,在整個20世紀,已經造成了至少543種陸地脊椎動物滅絕。而在接下來的二十年中,幾乎相同數量的物種很可能滅絕。
我們總愛說來日方長,然而現實情況是,很多滅絕的野生動物我們人類從未遇見,再聽聞的時候已是永別。2018年3月19日,全球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接受安樂死;2019年年末長江白鱘滅絕;中華穿山甲6年前就被定為「極危」;一種又一種可愛的生物從地球上消失,很多時候我們還沒有機會看到它們,就已經再也看不到了。
然而,人類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人類的的保護下,有一些瀕危的野生動物也逐步恢復了種群,今天我們就盤點一下,在我國,有哪些瀕危動物在人類的保護下逐漸恢復了過來。
第一名,當之無愧,是我們的國寶,大熊貓。
大熊貓在地球上生存時間超過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是中國特有物種,主要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中,平均海拔在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裡,那裡常年空氣稀薄,雲霧繚繞,氣溫低於20℃,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
由於在大熊貓棲息地範圍內人口數量暴增,人類農業生產活動,擠佔了大熊貓的生存空間,加上大熊貓食物來源單一,大熊貓的數量在近一百年內迅速減少,接近滅絕,後來,國家出臺了嚴格的大熊貓保護措施,在全國多地建立大熊貓保護及繁育中心。
截止2011年底,全世界圈養單位共圈養熊貓333隻;截至2013年底,全國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達到1864隻;截至2019年11月,全球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達到600隻。
在人為的保護下,大熊貓的種群逐步得到了恢復。
第二名,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國的國寶,金絲猴。
金絲猴,曾廣泛分布在中國的華南、西南、東南和中部地區,以及西北的陝西、甘肅等省,在國外,越南也有部分群體的分布,金絲猴最大的群體可達600餘只。金絲猴分為三種:川金絲猴、滇金絲猴和黔金絲猴,是森林樹棲動物,常年棲息於海拔1500~3300米的森林中,是雜食性動物,以漿果、竹筍、苔蘚為食,亦吃食鳥蛋等肉類。
然而,長期以來的獵殺讓金絲猴變得瀕危,1963-1974年僅四川省境內就超過了300隻被捕殺。另外人類活動造成的森林砍伐破壞了金絲猴的棲息地,一些棲息地被分割,變得不連續,造成了種群的隔絕,數量急劇下降。
後來,我國加大了對金絲猴的人為保護,目前種群數量已恢復到2000隻左右,中國已經建立西安周至金絲猴保護區、白河川金絲猴保護區、沿渡河金絲猴保護區、紅拉山滇金絲猴保護區、巴東縣沿渡河金絲猴自然保護區、芒康滇金絲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安金絲猴自然保護區等對金絲猴實施保護。
在越南,由於沒有得力的保護措施,加上人口數量的劇增,目前僅存200隻左右。
第三名,華南虎
華南虎是中國特有的虎,曾經廣泛生存在中國南方森林。華南虎喜歡單獨行動,多在夜間活動,善於遊泳,但不善於爬樹。以草食性動物如野豬、鹿、狍等為食。
通常情況下,一隻老虎存活下來,至少需要70平方公裡的森林作為領地,至少應該有200隻梅花鹿、300隻羚羊和150隻野豬作為獵物。
然而,進入工業革命以後,經濟迅速發展,人口數量的增長侵佔了華南虎的棲息地範圍,同時,大量獵殺以及作為華南虎食物的野生動物的數量銳減,如今,華南虎已經在野外滅絕了。
在人為的幹預下,目前的華南虎全部生存在全國各地的動物園中,2017年底,華南虎數量已升至165隻,全部為人工豢養,分布在16個飼養單位。
目前華南虎種群最大的問題是,在中國已經超過40年沒有發現野生華南虎。現在這165隻華南虎全部是最初捕捉的6隻華南虎的後代。近親繁殖是華南虎最大的威脅。
第四名,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稱為國雞的褐馬雞
我國特產珍稀鳥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生活在山西呂梁山、河北西北部,高約60釐米,體長1米到1.2米,體重5公斤,全身呈濃褐色,尾巴羽毛非常引人注目,被稱為「馬雞翎」,整個尾羽向後翹起、形似豎琴,十分美觀。
由於生態環境的改變,棲息地的破壞,褐馬雞數量急劇減少,數量不足100隻,2001年,陝西韓城市建立了黃龍山褐馬雞省級自然保護區,建成褐馬雞搶救飼養研究中心,經過人為的培育和保護,目前褐馬雞的數量已增加近2000隻。
第五名,揚子鱷
揚子鱷是我國特有的一種鱷魚,是世界上最小的鱷魚品種之一,生存於我國的長江流域,被稱為「活化石」。目前是我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揚子鱷的自然保護區和人工養殖場。
在上個世紀,由於人類活動侵佔揚子鱷的棲息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的水體汙染和人為捕殺等原因,揚子鱷接近滅絕,後來經過人為保護,目前我國野生揚子鱷已超過200條,種群數量有所恢復,同時在保護區繁育基地人工圈養的揚子鱷達到1.6萬條,每年都會有一部分揚子鱷被放歸長江中。
第六名,藏族傳說中格薩爾王的牧馬者--黑頸鶴
黑頸鶴,生存於中國西藏、青海、甘肅和四川北部一帶,在印度東北部越冬,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在高原生長、繁殖的鶴。
由於棲息地的破壞和偷獵活動,黑頸鶴接近滅絕,後來,我國建立了自然保護區,加大了對黑頸鶴的保護力度,目前已經超過萬隻,種群數量恢復的很好。
第七名,可可西裡的驕傲—藏羚羊
青藏高原動物的典型代表, 生存於西藏、青海、甘肅、新疆等地區,最長壽命只有8年左右,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由於人類活動範圍擴大,侵佔了藏羚羊的棲息地,加上上世紀初期的盜獵活動猖獗,被稱為「軟黃金」藏羚羊絨有著巨大的利潤,致使藏羚羊幾乎被滅絕。1983年起,國家成立了多個自然保護區,採取嚴厲措施,保護藏羚羊的生存環境,目前藏羚羊的種群數量已達到近20萬隻。
不難看出,人類活動是野生動物面臨瀕危及滅絕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們已經充分認識到保護自然環境,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更加需要全民團結起來,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內,有這樣一座特殊的墓地—世界滅絕動物墓地,那裡成列著已經滅絕的物種種類。
希望我們引以為戒,保護現有物種,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