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子上有這數字會致癌 千萬別用

2020-11-23 騰訊大渝網

  近日網上瘋傳熱飲瓶蓋「6號」可以致癌,專家解釋6號塑料材料是聚苯乙烯,在高溫下會放毒,所以最好不要用。今天小編就帶你了解一下瓶蓋數字暗藏的健康大學問,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杯子上有這數字千萬別用

  健康生活

  「6號杯蓋」致癌市場普遍使用

  「很多熱飲的杯蓋上都有一個寫著數字6的三角符號。6號塑料材料是聚苯乙烯,高溫下會『放毒』,喝熱飲最好不帶蓋喝。」一條關於杯蓋的消息引起網友關注。 杯蓋上的數字代表什麼含義,很多銷售員並不知道。「應該是使用塑料的等級吧,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塑料。」CoCo飲料店的店員說。不過他再三強調,無論是什麼材料,能使用肯定是安全的。

  數字「6」代表什麼含義到底有沒有毒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告訴法制晚報記者:「6」代表製作這種杯蓋的材料是聚苯乙烯(PS)。正常情況下,生產質量合格的聚苯乙烯製品是無毒的。只有在使用不當的情況下才會釋放苯乙烯。

  不過,6號杯蓋使用不當,會釋放苯乙烯,有一項就是接觸溫度在90℃以上的熱飲。但是據記者了解,市面上大部分飲料都很難達到溫度90℃以上的。

  除了這個數字6,在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會接觸到塑料製品,如果仔細觀察,也可能能在塑料瓶瓶底或瓶蓋中找到一個數字,那這個數字也會蘊藏著「健康安全學問」呢!

  生活飲品瓶蓋藏「健康安全學問」

  數字1生產材質: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脂

  多用於生產礦泉水瓶、碳酸飲料瓶等。耐熱至70℃易變形,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融出。1號塑料品用了10個月後,可能釋放出致癌物DEHP。不能放在汽車內曬太陽;不要裝酒、油等物質。

  數字2生產材質:HDPE高密度聚乙烯

  多用於生產裝飾白色藥瓶、清潔用品、沐浴產品。不要再用來做為水杯,或者用來做儲物容器裝其他物品。清潔不徹底,不要循環使用。

  數字3生產材質:PVC聚氯乙烯

  多用於生產雨衣、建材、塑料膜、塑料盒等。可塑性優良,價錢便宜,故使用很普遍,只能耐熱81℃.高溫時容易有不好的物質產生,很少被用於食品包裝。難清洗易殘留,不要循環使用。若裝飲品不要購買。

  數字4生產材質:CPE聚乙烯

  多用於生產保鮮膜、塑料膜等。高溫時有有害物質產生,有毒物隨食物進入人體後,可能引起乳腺癌、新生兒先天缺陷等疾病。保鮮膜別進微波爐。

  數字5生產材質:PP聚丙烯

  多用於生產豆漿瓶、優酪乳瓶、果汁飲料瓶、微波爐餐盒。熔點高達167℃,是唯一可以放進微波爐的塑料盒,可在小心清潔後重複使用。需要注意,有些微波爐餐盒,盒體以5號PP製造,但瓶蓋卻以1號PE製造,由於PE不能抵受高溫,故不能與盒體一併放進微波爐。

  數字6生產材質:PS聚苯乙烯

  多用於生產碗裝泡麵盒、快餐盒。不能放進微波爐中,以免因溫度過高而釋出化學物。裝酸(如柳橙汁)、鹼性物質後,會分解出致癌物質。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滾燙的食物。別用微波爐煮碗裝方便麵。

  數字7生產材質:PC其它類

  多用於生產水壺、太空杯、奶瓶。百貨公司常用這樣材質的水杯當贈品。很容易釋放出有毒的物質雙酚A,對人體有害。使用時不要加熱,不要在陽光下直曬。

  健康小常識小小瓶蓋暗藏不小隱患

  飲料瓶大多是旋蓋式

  6月12日,記者走訪萊西市多家大中型超市,發現超市所銷售的瓶裝飲料,大部分都是旋蓋式的。

  在煙臺路上一家大型超市,記者看到飲料銷售專區的貨架上擺放了各種品牌和各種口味的瓶裝飲料,大部分瓶裝飲料都是旋蓋式的。當記者諮詢銷售人員劉女士這種旋蓋式的飲料瓶口會不會存在衛生隱患時,劉女士告訴記者:「這些飲料瓶蓋都是密封的、經過檢驗的,一般不會存在衛生隱患。」

  當記者告訴劉女士,最近關於旋蓋式飲料瓶蓋存在衛生隱患的質疑非常多時,劉女士表示並不清楚。

  在煙臺路上另一家大型超市,記者問了銷售人員同樣的問題。「我一直認為飲料瓶蓋不會存在衛生隱患,但是最近網上關於飲料瓶蓋存在衛生隱患說法很多,也有新聞報導了有人打開瓶裝飲料的瓶蓋後發現有異物或者沒邊的現象。」該銷售人員陳女士告訴記者,她看到一些報導還拿墨水浸泡旋蓋式瓶裝飲料做試驗,她自己也把三瓶新買的瓶裝飲料放在墨水裡浸泡了10分鐘,結果發現打開瓶蓋發現瓶蓋內有墨水滲入。

  多數人未關注瓶蓋衛生問題

  飲料瓶蓋存在衛生隱患,市民是否關注過這個問題?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些市民,多數市民表示平時喝瓶裝飲料時都是打開就喝,幾乎不看瓶口乾不乾淨。「我每次買了飲料隨手打開瓶蓋就喝了,還真沒有看瓶蓋的習慣,我一直認為瓶蓋是非常衛生的,不會存在衛生隱患。」在商業街附近一家超市正在選購瓶裝飲料的市民秦先生告訴記者,夏天天氣熱,他喜歡喝飲料消暑解渴,但從沒有在意過瓶蓋是否衛生。

  在威海路上一家超市的門口,記者看到市民張先生拿著一瓶瓶裝飲料,看也沒看,打開瓶蓋就喝了起來,瓶蓋隨手就扔到垃圾箱裡了。「太渴了,哪還顧得上看飲料瓶蓋。即使平時不是很渴的時候喝飲料也不注意看瓶蓋。」張先生對記者說,除非買到可以兌獎「再來一瓶」的時候,才看看瓶蓋有沒有獎,平時很少注意到瓶蓋的衛生問題。

  目前暫無監管標準

  飲料瓶蓋有沒有相應的監管標準?就此問題,記者諮詢了萊西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相關工作人員。「瓶蓋和瓶口間的空隙,目前暫無監管標準。」該工作人員向記者說,目前國家對於飲料飲品出臺了很多相應的衛生標準,包括聚酯(PET)飲料瓶衛生標準、飲料瓶蓋墊片密封衛生標準以及飲料內溶物衛生標準。但並沒有關於飲料瓶口與瓶嘴螺紋處的衛生標準。

  使用塑料杯喝水的危害

  塑料杯是很多白領的首選,人們飲水量增大,塑料杯的使用頻率也就更高,但使用塑料杯喝水的危害你知道嗎?

  1、塑料杯受熱後會析出一些化學物質

  雖然塑料表面看似光滑,但實際上有許多空隙,易藏汙納垢。而辦公室裡,人們對杯子的清洗大多只有用清水衝,杯子得不到徹底清洗和消毒。

  2、塑料杯還極易滋生細菌

  杯子受到電腦、機箱等靜電的影響,會吸附更多的灰塵、細菌、病菌,久了會影響健康。專家建議,最好給杯子配個蓋兒,並且不要靠近電腦等電器,平時還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開窗通風,讓灰塵隨風而去。

  3、塑料太空杯、豆漿機危害最大

  專家說,塑料瓶中最有大問題的是太空杯,很多人用太空杯沏茶,溫度高,雙酚A容易釋出,「實際上也應該關注太空杯,這很危險。」至於飲用水桶、礦泉水桶、礦泉水瓶等這些常溫使用的塑料製品則不必擔心,他指出,這些飲用水瓶一般不需要用到雙酚A,而且多數是在常溫下使用。「過於透明的礦泉水瓶也要注意,很可能也會含雙酚A」,如果礦泉水瓶像玻璃一樣透明,就要注意了。

  一些透明的豆漿機材質也是PC料,可能含雙酚A,有些豆漿機還是可以蒸煮,釋出量比較大。所以建議用不鏽鋼材質的豆漿機。至於塑料飯盒、筷子、勺子等產品,一般不含雙酚A。在金屬罐頭內層有一層塗料,也會用到雙酚A,所以不能直接將金屬罐頭加熱食用,要在常溫下食用,或者把罐頭的東西倒出來加熱。

  PC中殘留的雙酚A,溫度愈高,釋放愈多,速度也愈快。因此,不應以PC水瓶盛熱水,以免增加雙酚A釋放的速度及濃度。

  專家表示,如果家長已經為孩子或自己購買了編號為7的塑料用品,可以在第一次使用前,用小蘇打粉加溫水清洗,在室溫中自然烘乾。因為雙酚A會在第一次使用與長期使用時釋出較多。此後在使用時勿加熱,不用洗碗機、烘碗機清洗,不要在陽光下直射。

  4、塑料飯盒不可加熱

  塑料飯盒、筷子、勺子等產品,一般不含雙酚A。專家表示,在金屬罐頭內層有一層塗料,也會用到雙酚A,所以不能直接將金屬罐頭加熱食用,要在常溫下食用,或者把罐頭的東西倒出來加熱。

  5、清潔有方可防毒

  PC中殘留的雙酚A,溫度愈高,釋放愈多,速度也愈快。因此,不應以PC水瓶盛熱水,以免增加雙酚A釋放的速度及濃度。

  專家表示,如果家長已經為孩子或自己購買了編號為7的塑料用品,可以在第一次使用前,用小蘇打粉加溫水清洗,在室溫中自然烘乾。因為雙酚A會在第一次使用與長期使用時釋出較多。此後在使用時勿加熱,不用洗碗機、烘碗機清洗,不要在陽光下直射。

  4種水杯喝水危害身體健康

  生活中喝水是每天必需的工作,但是喝水的水杯你選對了麼?你知道什麼材質的水杯飲水最安全麼?提醒大家,4種水杯喝水危險身體健康,要注意嘍。

  一次性紙杯或暗藏潛在致癌物

  一次性紙杯只是看起來衛生、方便,其實產品合格率無法判斷,是否乾淨、衛生,用肉眼也無法辨識。從環保的角度來講,還是應該儘可能少用一次性紙杯。有的紙杯生產廠家為使杯子看上去更白,加入大量螢光增白劑。而就是這種螢光物質可使細胞產生變異,一旦進入人體就會成為潛在的致癌因素;其次,那些不合格的紙杯一般杯身都很軟,倒入水後容易變形,有的紙杯則密封性差,杯底容易滲水,這都很容易讓熱水燙傷手;更有甚者,當你用手輕輕觸摸紙杯內側,能感覺到上面沾著細細的粉末,手指的觸摸處也會變成白色,這是典型的劣質紙杯。

  塑料水杯最易藏汙納垢

  塑料杯也應該是不受歡迎的一種。因為塑料中常添加有增塑劑,其中含有一些有毒的化學物質,用塑料杯裝熱水或開水的時候,有毒的化學物質就很容易稀釋到水中,並且塑料的內部微觀構造有很多的孔隙,其中隱藏著汙物,清洗不淨就會容易孳生細菌。所以,在選購塑料杯時,一定要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食用級塑料所制的水杯。

  五彩水杯易致重金屬中毒

  五顏六色的杯子很吸引人,但最好別用。因為在那些鮮豔的顏料裡藏著巨大的隱患,尤其內壁塗有釉,當杯子盛入開水或者酸、鹼性偏高的飲料時,這些顏料中的鉛等有毒重金屬元素就容易溶解在液體中,人們飲進帶化學物質的液體,就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金屬材質水杯喝咖啡會溶出

  金屬材質的杯子,如不鏽鋼等,價格較陶瓷杯子要貴。搪瓷杯構成中含有的金屬元素通常狀況下比較穩定,但在酸性環境下,有可能溶出,用於喝咖啡、橙汁等酸性飲料並不安全。

  最安全的喝水杯:無彩釉塗染的陶瓷杯

  喝水首選無彩釉塗染的陶瓷杯,尤其是內壁要無色。不僅材質安全,能耐高溫,還有相對較好的保溫效果,喝熱水或喝茶都是不錯的選擇。

  以上四種水杯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危害,為了自身的健康,請最好選用陶瓷杯,選對水杯,才能避免喝水引起的疾病。

  水杯的選擇

  當我們去商場選購水杯的時候,各種各樣的杯子就會闖入我們的視線,尤其是那些顏色鮮豔、造型獨特的杯子更是引人注目,挑來挑去就挑花了眼。

  那麼,喝水應首選哪種杯子呢?

  玻璃杯不易孳生細菌

  你可能不知道,在所有材質的杯子裡,玻璃杯才是最健康的。重慶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相關專家介紹,因為玻璃杯在燒制的過程中不含有機的化學物質,當人們用玻璃杯喝水或其他飲品時,不必擔心化學物質會被喝進肚裡去,而且它易清洗,細菌和汙垢不容易在杯壁孳生。美中不足的是玻璃杯容易炸裂,比較燙手,除了在挑選時選擇質地較厚重的,使用的時候也要多加小心。

  無彩釉塗染的陶瓷杯既保溫又安全

  喝水首選無彩釉塗染的陶瓷杯,尤其是內壁要無色。不僅材質安全,能耐高溫,還有相對較好的保溫效果,喝熱水或喝茶都是不錯的選擇。

  五顏六色的陶瓷杯雖然討人喜歡,但有毒重金屬元素特別多。因為在那些鮮豔的顏料裡藏著巨大的隱患,尤其內壁塗有釉,當杯子盛入開水或者酸、鹼性偏高的飲料時,這些顏料中的鉛等有毒重金屬元素就容易溶解在液體中,人們飲進帶化學物質的液體,就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別用金屬材質的杯子喝咖啡

  金屬材質的杯子,如不鏽鋼等,價格較陶瓷杯子要貴。搪瓷杯構成中含有的金屬元素通常狀況下比較穩定,但在酸性環境下,有可能溶出,用於喝咖啡、橙汁等酸性飲料並不安全。

  專家也提倡使用搪瓷杯。因為搪瓷杯是經過上千攝氏度的高溫搪化後製成的,不含鉛等有害物質,可以放心使用。

  塑料水杯認準底部的數字

  現在人們最常用的水杯,當屬塑料杯了,從樂扣、茶花、特百惠到街邊叫不出品牌的塑料杯,幾乎已成為人們泡茶喝水的主角。但不是所有塑料杯都適合當水杯,在選購時一定要認準是否有QS標誌,同時在杯子的底部有一個小三角形的符號,這是它們的身份證,三角形裡面有1~7數字,標有數字5和7的塑料杯是可以進微波爐、盛裝100度沸水的,其它的都不適合當水杯使用,因為它們遇熱後溶解出來的化學物質,會被人們喝到肚子裡。

  「儘量不要選擇顏色較重的水杯,防止其加重顏色掩蓋其中的有害雜質。」杯子事業網的客服張麗麗介紹,還要檢查一下瓶壁是否透明、純淨,有光澤。劣質塑料杯會發粘發澀並有異味。

  功能杯要選負極

  對於喜歡在辦公室泡茶的上班族,保溫杯比較受歡迎,它相對其它杯子較貴一些。在鑑別它的偽劣時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將開水倒入保溫杯內,順時針旋緊瓶塞或杯蓋2~3分鐘後,用手觸摸杯身外表面,如果杯身有明顯的溫熱現象,說明已經失去真空度,不能達到保溫效果。內蓋的塑料,只要聞起來沒有味道就可以。

  在水杯家族中還有一類比較龐大的隊伍,就是「磁化杯」、「能量杯」。據南坪沃爾瑪超市的銷售人員稱,杯子裡面的磁鐵能改善人體生理功能,起到保健的作用。「不是所有的磁化水都對人體有益。只有負極的磁化水才用作用。」市面上的磁化杯大多採用普通磁鐵,正負極不分,因此在選購時要仔細鑑別,選購單極磁片(負極)作為磁化功能的磁化杯.

  紙杯第一杯水最好別喝

  一次性紙杯只是看起來衛生、方便,其實產品合格率無法判斷,是否乾淨、衛生,用肉眼也無法辨識。從環保的角度來講,還是應該儘可能少用一次性紙杯。

  有的紙杯生產廠家為使杯子看上去更白,加入大量螢光增白劑。而就是這種螢光物質可使細胞產生變異,一旦進入人體就會成為潛在的致癌因素;其次,那些不合格的紙杯一般杯身都很軟,倒入水後容易變形,有的紙杯則密封性差,杯底容易滲水,這都很容易讓熱水燙傷手;更有甚者,當你用手輕輕觸摸紙杯內側,能感覺到上面沾著細細的粉末,手指的觸摸處也會變成白色,這是典型的劣質紙杯。

  紙杯,在家庭和辦公室中常用到。需要提醒的是,使用一次性紙杯時,第一杯水最好不要喝,先拿開水燙一下,過了四五分鐘將水倒掉,讓紙杯中有害物質充分揮發。在購買紙杯時,發現表面有雜質,杯子很軟,輕輕一撕就破,並且散發出刺鼻的油墨味道,說明這種紙杯中含苯超標,通過這種方法鑑別紙杯十分有效。此外,如果摸著的紙杯感覺是軟軟的,或者對著光看有雜質的,則最好不要購買。

  杯子的清洗問題

  杯子大家每天都要用,可你是否每天都清洗呢?清洗時的重點在哪裡,用什麼清潔劑最好?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和健康密切相關。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預防保健科主任蔡春教授建議,杯子每次用完如能即刻清洗最好,若覺得太麻煩,至少應每天清洗一次,可以在晚上臨睡前洗乾淨,然後晾乾。清洗杯子時,不僅要清洗杯口,杯底和杯壁也不應忽略,尤其是杯底,平時不常清洗,可能會沉澱很多細菌及雜垢。蔡春教授特別提醒女性朋友,口紅不但含有化學成分,而且極易吸附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和病原體,喝水時會將有害物質帶入體內,因此杯口殘留的口紅一定要清洗乾淨。清洗杯子時用水簡單衝洗是不夠的,最好用刷子刷。另外,由於洗潔精的重要成分是化學合成劑,使用應慎重,要注意用清水衝洗乾淨。若要清洗沾有大量油膩、汙垢或茶垢的杯子,可以在刷子上擠上牙膏,在杯子內來回擦刷。由於牙膏中既有去汙劑,又有極細的摩擦劑,很容易將殘留物質擦去而又不損傷杯體。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兒科孫新副教授指出,杯子中可能有大量肉眼不可見的細菌繁殖,尤其是飲用含糖飲料之後,細菌繁殖速度之快是非常驚人的。比如1個大腸桿菌在最佳條件下8小時後可以繁殖到200萬個,因此,如果清洗不及時,雖然杯子可能看上去不髒,但其中會藏有大量細菌。

  杯子不乾淨,發生腸道感染等病症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因此,應該勤洗杯子,把好「病從口入」這個重要關卡。

  十個最壞的喝水習慣

  塑料名稱--------代碼與對應的縮寫代號如下所示:

  聚酯——— 01—PET ( 寶特瓶)

  高密度聚乙烯—— 02—HDPE

  聚氯乙烯———— 03—PVC

  低密度聚乙烯—— 04—LDPE

  聚丙烯————— 05—PP ( 能耐100度以上的溫度)

  聚苯乙烯———— 06—PS ( 耐熱60-70度,裝熱飲料會產生毒素,燃燒時會釋放苯乙烯)

  其他塑料代碼—— 07—Others

  「1號」PET

  礦泉水瓶、碳酸飲料瓶

  飲料瓶別循環使用裝熱水

  使用:耐熱至65℃,耐冷至-20℃,只適合裝暖飲或凍飲,裝高溫液體、或加熱則易變形,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融出。並且,科學家發現,1號塑料品用了10個月後,可能釋放出致癌物DEHP,對睪丸具有毒性。

  因此,飲料瓶等用完了就丟掉,不要再用來做為水杯,或者用來做儲物容器乘裝其他物品,以免引發健康問題得不償失。

  「2號」HDPE

  清潔用品、沐浴產品

  清潔不徹底建議不要循環使用

  使用:可在小心清潔後重複使用,但這些容器通常不好清洗,殘留原有的清潔用品,變成細菌的溫床,你最好不要循環使用。

  「3號」PVC

  目前很少用於食品包裝

  最好不要購買

  使用:這種材質高溫時容易有有害物質產生,甚至連製造的過程中它都會釋放,有毒物隨食物進入人體後,可能引起乳癌、新生兒先天缺陷等疾病。目前,這種材料的容器已經比較少用於包裝食品。如果在使用,千萬不要讓它受熱。

  「4號」LDPE

  保鮮膜、塑料膜等

  保鮮膜別包著在食物表面進微波爐

  使用:耐熱性不強,通常,合格的PE保鮮膜在遇溫度超過110℃時會出現熱熔現象,會留下一些人體無法分解的塑料製劑。並且,用保鮮膜包裹食物加熱,食物中的油脂很容易將保鮮膜中的有害物質溶解出來。因此,食物入微波爐,先要取下包裹著的保鮮膜。

  「5號」PP

  微波爐餐盒、保鮮盒

  因微波爐餐盒一般使用微波爐專用PP(聚丙烯,微波爐專用PP耐高溫120℃,耐低溫-20℃),因造價成本,蓋子一般不使用專用PP,放入微波爐時,需將把蓋子取下方可使用。因各類卡口型保鮮盒大多使用透明PP而非專用PP,一般不能放入微波爐使用。

  使用:唯一可以放進微波爐的塑料盒,可在小心清潔後重複使用。需要特別注意,一些微波爐餐盒,盒體的確以5號PP製造,但盒蓋卻以1號PET製造,由於PET不能抵受高溫,故不能與盒體一併放進微波爐。為保險起見,容器放入微波爐前,先把蓋子取下。

  「6號」PS

  碗裝泡麵盒、快餐盒

  別用微波爐煮碗裝方便麵

  使用:又耐熱又抗寒,但不能放進微波爐中,以免因溫度過高而釋出化學物(耐溫70℃時即釋放出)。並且不能用於乘裝強酸(如柳橙汁)、強鹼性物質,因為會分解出對人體不好的聚苯乙烯,容易致癌。因此,您要儘量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滾燙的食物。

  其它類:水壺、水杯、奶瓶

  PC膠遇熱釋雙酚A

  使用:被大量使用的一種材料,尤其多用於奶瓶中,因為含有雙酚A而備受爭議。香港城市大學生物及化學系副教授林漢華稱,理論上,只要在製作PC的過程中,雙酚A百分百轉化成塑料結構,便表示製品完全沒有雙酚A,更談不上釋出。只是,若有小量雙酚A沒有轉化成PC的塑料結構,則可能會釋出而進入食物或飲品中。因此,小心為上,在使用此塑料容器時要格外注意。

  對付雙酚A的清潔措施

  PC中殘留的雙酚A,溫度愈高,釋放愈多,速度也愈快。因此,不應以PC水瓶盛熱水,以免增加雙酚A(萬一有的話)釋放的速度及濃度。如果你的水壺有編號為7,下列方法可降低風險:

  ●使用時勿加熱。

  ●不用洗碗機、烘碗機清洗水壺。

  ●不讓水壺在陽光下直射。

  ●第一次使用前,用小蘇打粉加溫水清洗,在室溫中自然烘乾。因為雙酚A會在第一次使用與長期使用時釋出較多。

  ●如果容器有任何摔傷或破損,建議停止使用,因為塑料製品表面如果有細微的坑紋,容易藏細菌。

  ● 避免反覆使用已經老化的塑料器具。

  塑料杯子相對於紙杯來說更安全一些;

  代號為5的塑料製品耐溫達130度,可裝熱水、用微波加熱;

  顏色越深的吸管越不安全;

  喝熱飲不宜用塑料吸管;

  儘量少用一次性筷子;

  不要使用深顏色的塑料碗;

  仿瓷餐具不能盛酸性物;

  礦泉水瓶、純淨水桶代號「1」;

  塑料瓶可以儲放乾性物品;

  代號為5的水瓶耐高溫,可重複使用;

  合格的塑料餐盒標有「5」pp,並盒蓋上有個透氣小孔。

  總結:通過以上小編的敘述相信大家對於瓶蓋數字暗藏健康大學問有所了解了吧,其實不必訝異數字瓶蓋可能和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其實健康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小編希望本文的知識能夠幫助你認識到這點。

(鳳凰健康綜合)

相關焦點

  • 保溫杯泡茶會致癌?專家:泡茶最好用玻璃杯
    核心提示:寒冷冬日,泡杯熱茶在手邊,最能為工作提神,不少白領入冬後就開始用上保溫杯。不過,最近網上卻流傳一則「白領健康須知」,其中提到,保溫杯泡茶有致癌危險。對此,食品安全衛生專家表示,這一說法有點危言聳聽,用一次性紙杯泡茶待客更危險。
  • 長期使用塑料水杯會致癌?聽聽專家建議
    原標題:長期使用塑料水杯會致癌嗎 專家建議杯子一旦出現裂紋要及時更換塑料水杯在生活中隨處可見,雖然塑料水杯方便攜帶,但往往容易讓人和有毒物質聯繫起來。有網友將塑料水杯列為4種易致癌的水杯之一,也有傳聞說杯底的數字越大,表示杯子越安全。今天的「是真的嗎」,我們邀請到食品塑料製品的專家來為您分辨這些傳言的真假。
  • 切菜的砧板千萬別用錯,會致癌!木質、塑料哪種材質的砧板最好?
    砧板若是用不對,可是會影響全家人的健康,甚至還有致癌風險! 缺點: 吸水性強,保養不當容易發黴;產生的刀痕易藏汙納垢;使用時間久會產生木屑。 你們最關心的一點:木質砧板發黴,會致癌嗎? 有可能!
  • 樟腦丸會致癌?——專家澄清:低毒不致癌
    剛剛過去的梅雨季節讓申城樟腦丸賣到脫銷,但就在這些防蛀劑賣得最紅火的時候,有外地媒體報導稱,市售防蛀劑中含有的對二氯苯屬於有毒物質甚至致癌,西安、杭州、南京等地的超市賣場相繼採取下架措施。那麼樟腦丸等防蛀劑會不會致癌呢?我們又該怎麼辦呢?樟腦丸致癌?滬上防蛀劑險些下架用來防蛀殺蟲的防蛀劑不但有毒還致癌?
  • 逛宜家家居,千萬別買這10件東西,不然被坑了好難用
    今天給你搜集了10件最不值得買的宜家商品,看好了千萬別掉坑。一、博克爾 杯子 ¥4.94.9元一個的價格真是超低,讓人無法抗拒,每次忍不住買幾個回家。不過用這個杯子要注意了,千萬不能裝熱水,不然超級燙你根本握不住,網傳如果高溫還可能會爆炸。估計這個杯子是外國人設計成用來喝溫水或者冰水的。
  • 最新曝光:這種野菜列入「致癌」名單,提醒家人,千萬別往嘴裡送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對於大魚大肉已經吃膩,開始對一些野菜情有獨鍾,大街上隨處可見的野菜館,不少家庭還會親自去挖野菜,但是有些野菜食入過多,可能會有致癌的風險,特別是以下這種野菜,有很大的致癌風險。上個星期,張阿姨突然覺得肚子劇痛,在家人的陪同下到醫院檢查,結果被查出宮頸癌早期。醫生無奈,並不是所有的野菜適合天天吃。最新曝光:這種野菜列入"致癌"名單,提醒大家,千萬別忘嘴裡送這種野菜指的就是大家所常見的蕨菜,蕨菜含有的營養價值是比較高的,含有多種藥用成分,具有排毒、潤腸的功效,偶爾吃一次是沒有危害的,但是經常食用,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危害。
  • 保溫杯泡綠茶易致癌?專家:用玻璃杯喝茶最健康
    保溫杯泡綠茶易致癌?近日,「保溫杯泡綠茶會致癌」這種說法在網上熱傳,眼看著春茶即將上市,這種說法正確嗎?到底用什麼樣的杯子泡茶效果最好?怎樣喝茶最健康?昨日,記者通過實驗告訴您。  網上流傳 保溫杯泡綠茶易致癌  記者昨日百度關鍵字「保溫杯泡綠茶易致癌」,共出現30多萬條相關結果,上百篇相關報導。
  • 市場上有這種特徵的韭菜,儘量別買了,有中毒甚至致癌的危險
    市場上有這種特徵的韭菜,儘量別買了,有中毒甚至致癌的危險 韭菜也是我們在生活中常食用的一種蔬菜,但是不能韭菜所具有的味道是不一樣的,韭菜對我們身體有很大的好處,它可以使條甘細,促進我們的消化,但是市場上的酒菜種類五花八門,有的韭菜由於非要比較多,不適合我們服用,所以說我們在挑選韭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些特徵
  • 喝隔夜水、千滾水會致癌?孩子真正需要警惕的是這種「瓶裝水」
    有一種說法認為我們每天需要喝掉「八杯水」,其實這種參考是按照一次性紙杯的大小計算的,需要喝掉八隻紙杯那麼多水。喝隔夜水、千滾水會致癌嗎鄰居小秦家的寶寶,每天上幼兒園都從家裡帶水喝,從不喝幼兒園飲水機的水。小秦覺得多次煮沸的水不健康,隔夜的水有毒,即使寶寶每天帶的水喝不完,晚上也都統統被小秦倒掉了。
  • 塑料瓶底竟暗藏這些秘密 用錯致癌?
    我們每天都在接觸各種各樣的「塑料製品」,我們現在的生活有多便利,它的用途就有多廣泛。要說用途最多的那當屬塑料瓶莫屬,很多飲料都會用塑料瓶來盛裝。正是因為它的廣泛用途,所以網上關於「塑料瓶致癌」的言論不在少數。最近網上就有人說,塑料瓶底部標有「1」的字樣就是一次性塑料瓶,千萬不能再二次使用,會增加致癌風險。
  • 從星巴克的杯子之路,到喜茶吸管杯的杯子經濟
    千萬別小瞧了紙杯這種細節,看似不值錢的紙杯,可是星巴克形成杯子文化的基礎。星巴克推出假日限量紙杯,迄今已有20 多年歷史。這樣緊跟時代、喜歡玩點花樣的星巴克,讓即使不那麼喜歡喝咖啡的人,也願意在這個時候走進店裡買上一杯飲料。數據顯示,每到聖誕假日季,星巴克的銷售數字都會格外好看。
  • 這種杯子不適合用來喝水,趕緊換掉,每個人家裡都有...
    早之前有篇題為「千萬別用不鏽鋼杯子泡茶!有毒!」的文章在朋友圈頻繁出現,說是不鏽鋼杯泡茶,會溶解出大量的重金屬鉻!——是事實還是謠言?特別是那些胃不好的朋友,千萬不要用劣質的不鏽鋼杯子喝茶、果汁等酸性飲品。如何判斷不鏽鋼製品好壞?
  • 做CT會致癌?醫生揭秘:一年內千萬別超過這個數!
    CT檢測有很多的優點,它在醫學界被稱為X光的加強版,它成像比X光更細緻,並且可以從多個平面觀察組織結構,反映骨骼的立體形態。一般檢查胸部、四肢、骨骼以及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篩查等檢查項目,都會採用CT手段進行。然而儘管CT檢測有這麼多的好處,卻有人說CT檢測有致癌的風險。
  • 千滾水、隔夜水,會致癌嗎?不妨了解一下
    雖然大家都知道要喝水,不過對於喝什麼樣的水還有一定爭議,一些人認為喝了千滾水或者隔夜水就會致癌,所以生活中往往就不喝,那麼真實的情況究竟是怎麼樣,這兩種水真的不能喝嗎?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醫生:千滾水和隔夜水不會致癌,不用過於擔心一些覺得千滾水和隔夜水會致癌往往是自己道聽途說,或者自己看到一些沒有科學依據的報導,其實這兩種說完全不會致癌,也不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一些影響。有人說千滾水裡面確實有亞硝酸鹽,怎麼就沒有科學依據了。
  • 這10個致癌兇手快看看你家裡有沒有
    不妨您來猜一猜,除了沙發,這張圖中還有哪些致癌的「兇手」沙發可以稱得上是個「溫柔殺手」了,長時間坐著不動對身體健康的危害不言而喻。 但你可能不知道,你的沙發也許是個致癌的「兇手」。當然,這並不是說你得把家裡的沙發扔掉,因為,沙發並不是真兇,真兇是磷酸三(1,3-二氯異丙基)酯(英文簡稱為TDCIPP)。TDCIPP是一種致癌性阻燃劑,常用於家具,嬰兒用品和其他家居用品,許多有墊子的家具都用TDCIPP處理過,它也是家庭灰塵中最常見的10種化學物質之一。
  • 這些野菜可能含有致癌物質,小心選擇,即使再新鮮也別貪吃
    但是這種在野外生長的野菜當中其實是含有一定的致癌物質的,如果人們吃太多的野菜,裡面的致癌物質會破壞我們的健康細胞,給我們的健康帶來一定的傷害。所以說,即使吃野菜有一定的好處,但也不能吃太多,特別是當你分不清楚哪種野菜含有致癌物時,最好就別吃。這些野菜含有很多致癌物質,如果吃太多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損害,小心中招,還要告訴你的親人朋友也要儘量別上餐桌,即使再新鮮也別貪吃。
  • 用這種材質的餐具吃飯會致癌?到底該怎麼選……
    >有毒還致癌這是真的假的?生產廠家為了塑形,會在密胺樹脂中加入增塑劑。增塑劑是一類用於改善產品的質量的小分子,使塑料製品加工時流動性更好,但同時也會使產品中游離的甲醛更容易析出,具體的量將根據不同的用料會有差別。比較安全的做法就是通過正規途徑(如超市、商場)購買,而且切記不要逮著便宜的就買。
  • 常見的34條「癌症謠言」:剩菜剩飯、隔夜菜致癌
    謠言6:自來水中的氯可致癌「用鍋蒸煮東西時,一定要用開水,或是過濾後的水。因為如果直接用自來水,自來水裡有氯,加熱後,由於蓋著鍋蓋,氯全部包覆在食物上,而氯有致癌的危險。」這則署名齊教授的謠言在朋友圈裡廣為流傳。
  • 貓:我該用什麼姿勢把這杯子打下去?
    只要鏟屎官的杯子放到桌子上,立馬就能吸引到貓咪的注意力,一定會對杯子「痛下殺手」,要麼是先替鏟屎官品嘗下味道,要麼秋風掃落葉般無情的將杯子揮下地。 貓:喵的,我到底該用什麼姿勢把這杯子打下去?
  • 早春時節,4種野菜最好別碰,堪稱「致癌大王」,別不聽勸莫忽視
    到了春季,人們就會去郊外,去地裡挖一些野菜回來吃,可是並非所有的野菜都適合我們吃,研究發現,某些野菜中成分,不僅會增加身體負擔,甚至也會含有致癌物質。 提醒:4種野菜已經被加入「黑名單」,寧願挨餓也別碰,以免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