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是一种放射性檢測,是醫院對病患進行身體檢測較為常用的重要手段之一。CT檢測有很多的優點,它在醫學界被稱為X光的加強版,它成像比X光更細緻,並且可以從多個平面觀察組織結構,反映骨骼的立體形態。一般檢查胸部、四肢、骨骼以及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篩查等檢查項目,都會採用CT手段進行。
然而儘管CT檢測有這麼多的好處,卻有人說CT檢測有致癌的風險。
做CT檢測可致癌的說法到底靠譜不靠譜?
之所以說CT會致癌,這是因為CT成像的原理是採用X射線,當X射線穿透人體時,與體內物質作用產生「次級粒子」,使物質電離,這一現象稱為電離輻射。
從事醫學工作者的朋友都清楚,負責CT檢測的同事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進行換崗一次。這是因為有相關規定明確指出,從事檢測類相關工作的醫護人員在五年內所接受的平均輻射量不能超過20mSv,並且要求其中任何一年的有效輻射量都不能超過50mSv。
這也恰恰說明CT機器在運作的過程中確實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傷害。但要確定做CT能不能致癌,首先我們得明確一點:做一次CT,我們能接觸到的輻射量是多少。
為此,生活菌查詢了大量了相關資料,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做一次胸透的輻射為1.1msv,拍一次胸片的輻射為0.2msv,做一次胸部CT的輻射為8msv。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算,一年做胸部CT的次數控制在2次以內就是安全的。
由此可見,日常生活中,病患因病情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做一次CT不會致癌。
如果因為病情需要而作CT的話,怎樣才能做到把傷害降到最低呢?
1、 做CT的時候不要攜帶金屬配件
金屬之類的物品,比如說耳環、項鍊、含金屬的衣物、手機、錢包和鑰匙等,以防對人體造成其他的傷害。
2、 遵醫囑
在做CT的時候,病患者應注意聽醫護人員的安排和要求,按照要求擺好姿勢,保持不動一直到聽到醫護人員說檢查完畢;如在檢查過程中發生意外或不適,應及時告訴醫護人員。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於CT檢測有一定的輻射量,因此孕婦以及有嚴重器官功能衰竭(如心、肝、腎等)的朋友應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