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光、CT輻射致癌?華西放射科伍兵:真相和你想的不同…

2020-12-04 紅星新聞

人人都接觸過放射檢查,比如CT、X光檢查等等。

放射檢查雖不陌生,但這些經典問題,常把放射科醫生搞得哭笑不得:

患者A:醫生,我不做CT,你給我開那個更貴的磁共振,肯定更準確撒~患者B:我好不容易請假一次,醫生,你就給我開個從頭檢查到腳的多好,啥子問題都能發現。患者C:我不得去做放射檢查,輻射大得很喔!

在上周二的名醫大講堂講座現場,來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放射科副主任 伍兵博士帶了一場純乾貨科普。

CT、X光、磁共振…應該咋選?

輻射傷身,會不會致癌?

如何避免輻射危害?

01

X光、超聲、CT、磁共振區別是?

X光:把麵包壓扁了看

伍兵博士介紹,X光通過穿透人體,將人體內的組織結構重疊,影像打到底片上。遇到遮擋的部位底片不會曝光,出片後,被遮擋的部位就是白色的。

就像是把一片麵包壓扁了,讓內部的纖維和紋理清晰一些。

優點是快捷、便宜。

缺點是組織的影像會相互影響,有時需多次、多角度拍攝才能看清。

CT:把土豆切成片來看

「CT檢查就像是切土豆片,看看是哪一片出了問題。」伍兵博士比喻道,CT的原理,是X光分層穿過人體,可以做到分層檢查,顯示出更多信息。

16排、36排、128排的CT檢查是什麼意思?

伍兵博士介紹,這些排數代表了探測器的寬度,一般來說,數越大,代表掃描寬度更寬,掃描速度更快,掃描範圍更廣,因此價格越高。

優點是可以斷層看,能顯示更多信息供醫生參考。

缺點是價格相對X光更貴。

磁共振(MRI):能看形態,還能看組織功能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收集磁共振現象所產生的信號而重建圖像的成像技術,簡單說就相當於用手搖一搖,讓氫質子振動起來,再平靜下來,感受一下裡面的振動。

伍兵教授介紹,MRI是一種功能成像,比如通過MRI檢查大腦,不僅可以檢查出大腦形態是否正常,甚至還能判斷出大腦在想什麼。

優點是與CT相比,它沒有放射輻射,沒有骨性偽影,能多方面、多參數成像,有高度的軟組織分辨能力。

孕婦、嬰兒也可以做磁共振檢查。

缺點是費用相對比較昂貴。

02

對待輻射危害,應該怎麼看?

說到放射檢查,與之相伴而來的就是對輻射的擔憂了,我們應該怎麼看輻射?伍兵博士對此給出了專業的建議。

輻射危害大,不做檢查?不能因噎廢食。

沒人能感受到輻射,但輻射是無處不在的。宇宙的射線、地殼運動、建築物中的水泥也有輻射,甚至食物空氣中也有輻射……

一年下來,一個人大概要接受的這種無可避免的輻射量大概是:2.4mSv。

醫療射線帶來的輻射屬於電離輻射,電離輻射攜帶巨大的能量,能對人體DNA造成損傷。

普通人一年接受的電離輻射上限是1個單位。

醫療照射輻射:胸片0.02 mSv;頭顱CT < 2mSv;胸部CT < 4mSv;腹部CT < 6mSv。

所以,只要不是天天做放射檢查,就沒有必要對X光、CT過度焦慮,而且,設備越好,輻射的劑量越低,去正規醫院沒錯的。

伍兵教授說,對已經得了病的患者來說,接受醫療輻射的副作用和忍受生病的痛苦是一個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過程,醫療照射不是核災難,是醫生基於健康,權衡利弊後做出的選擇,不該過度恐慌。

況且,如何最大限度的避免輻射傷害,醫生都幫你想好措施了。

輻射對三個器官傷害最大:性腺/甲狀腺、造血系統、眼睛。

所以,在檢查時通常會被穿上厚重的「馬甲」,在脖子上圍起沉重的「圍巾」,甚至還有「褲衩」,他們都是用鉛做的,可以防輻射,要乖乖聽醫生的話,穿好哦。

伍兵博士提醒,電離輻射還有這樣的規律:輻射強度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說距離越遠,輻射的強度越弱;年齡越大,對輻射越不敏感。

生活中真正要注意的輻射是……

最需要注意裝修的石材,因為有些石頭來源不明,可能存在輻射危害,最好入住前檢測一下,確定沒問題再入住。輻射對人體的眼睛、造血系統、性腺/甲狀腺傷害很大哦。

說了這麼多,相信大家對放射檢查和輻射問題有所了解吧,不過還有一些檢查的注意事項伍兵博士要提醒大家:

1.若患者裝有心臟起搏器、或體內有彈片、金屬植入物、「胰島素泵」等是磁共振檢查的絕對或相對禁忌證,必須要提前告知醫生。

2.能做局部檢查就不要做全身檢查,因為「把100塊錢放在柜子裡很好找,但放到整棟屋子裡找的話就不好找了。」這「100塊錢」就像是病灶。

紅星新聞記者 樂康

編輯 張超

相關焦點

  • 體檢照CT和x光有多傷身體?輻射會致癌?這3點希望你能早知道
    這不僅讓人納悶了,照CT和x光對身體的傷害真的很大嗎?這期就讓醫生告訴您真相!第一點真相:CT和x光存在輻射,可能會致癌?我們知道輻射主要分為兩類: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它的特點是輻射能量大,大到可以直接損傷人體細胞或者改變 DNA 結構,所以這類輻射的確可能造成細胞癌變,提高患腫瘤的風險。第二點真相:體檢照一次CT和x光有多傷身體?
  • CT致癌?人一輩子身體能承受幾次CT輻射?醫生給出了具體數據
    隨著人們的知積越來越豐富,對放射線的相關知識也有了一些較初步的理解,但是大家所接受到的有關放射線的信息通常都是負面的,如二戰時投在日本廣島、長崎的原子彈,前蘇聯車諾比核電站、美國三裡島、還有最近的日要福島核電站爆炸事故等等,都不同程度地造成核洩漏,對廣大人民群眾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在人們的心理留下了陰影。
  • 輻射致癌?B超、核磁共振、CT和X射線,哪種檢查方式輻射更大?
    如果輻射和癌症相關,不是意味著人人都會得癌?輻射是分種類的,生活中的輻射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電離輻射,一種是非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對於身體的危害是不大的,類似於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形成的輻射,就屬於非電離輻射。自然物如水、空氣存在的輻射,就更不是電離輻射了,其危害性顯然要比電子產品更少。
  • 做一次CT檢查,其中的輻射能致癌?那為什麼醫生還給患者開CT?
    有很多朋友都會在做體檢的時候感到擔心,CT輻射這麼大,自己身體本來沒什麼問題,做個CT會不會給自己出毛病來?因為大家都聽說過輻射會致癌,所以對於輻射都表現出一種避之不及的狀態。然而,CT確實是有一些輻射,但這和我們生病時用藥一樣,如果離開了劑量就不能夠隨意說危害。
  • 科學生活:CT掃描造成的輻射真會致癌嗎?
    日前,記者就使用CT掃描是否安全的問題,採訪了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醫學影像研究所王駿先生,他是中華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中青年委員和全軍醫學會影像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    CT致癌風險不大    「CT可以被理解為用X光從多角度拍攝。」
  • 做CT會致癌?能不做就不做?一次CT傷害有多大?真相在這裡
    生活中像張先生這樣的患者很多見,都擔心做CT的輻射大,擔心做CT會致癌,很多患者拒絕進行CT檢查。CT檢查的作用。CT檢查是現代一種較先進的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利用X線束對人體的某一部位進行掃描的一種檢查方法,一般包括平掃CT、增強CT掃描和腦池造影CT。
  • 「查癌神器」PET-CT檢查費過萬 專家:不支持健康人盲目做
    pet/ct是pet和ct兩種醫學影像學檢查儀器的合稱,它可以說是目前最昂貴的檢查儀器和項目了,一臺pet/ct儀器花費幾千萬甚至上億,檢查一次需要1萬元左右。但是pet/ct的優點很明顯,既具有pet「早期發現腫瘤能力強」、和正常組織的差別大的優點,又具有ct「圖像清晰、定位準確」的優勢。
  • 揭開PET-CT檢查的輻射真相
    被隱瞞和被忽略的風險​ 事實上,PET-CT異常火爆之下,從業者隱瞞了PET-CT的風險。PET-CT的安全性一直受到質疑。2009年4月《放射醫學》雜誌的一篇文章指出,在對香港和美國進行的放射劑量研究表明,目前全身PET-CT掃描伴隨著大量的輻射劑量和致癌風險。​
  • B超、MRI、X光片、CT……到底哪些檢查有輻射?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很多人每年至少都會做一次體檢,比如B超、MRI、X光片、CT等都是人們常做的一些檢查項目,但由於有些人對這些項目不夠了解,誤以為做這些檢查都有輻射,其實非也。今天安安就給大家捋一捋,一次性告訴你哪些檢查有輻射,讓大家在做檢查時更加安心。
  • 做CT會致癌嗎?哪些人最好別做?這回終於弄懂了
    但如今卻有輿論說,CT是有輻射的,輻射可致癌。這是怎麼回事? 做CT真的會致癌嗎? 做CT會致癌,其論斷無非出在輻射上,那麼CT的輻射到底有多大? 我們可以做一個對比來說明:坐飛機超過20小時接受輻射量可達0.1mSv;做一次胸片輻射量為0.2mSv;而一次CT掃描的輻射量大約為:0.1~0.2mSv。
  • 手機信號越強,輻射越大?接觸久了,到底會不會致癌?
    可是這樣用久了,我很擔心手機輻射的問題。請問,手機信號越強,輻射是不是越大?手機輻射,到底會不會致癌?睡覺時手機放枕頭邊,是不是影響更大?手機輻射是一種電磁輻射,它主要來自於信號接收天線和發射天線。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將手機定義為「可能致癌物」,其中提到神經膠質瘤。至今仍有人將其作為手機輻射致癌的證據。
  • 拍過X光片又讓我做CT 醫院是不是有啥「貓膩」?
    除了王伯伯做的CT和x光以外,在日常就診中,容易混淆的還有核磁共振和B超這兩項檢查。胸部CT檢查顯示出的結構更清晰,對胸部病變檢出敏感性和顯示病變的準確性均優於常規X光胸片,特別是對於早期肺癌確診有決定性意義。但是CT檢查的輻射劑量高於X光。核磁對於肺部疾病的診斷,應用非常有限。 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椎間盤疾病,則需要觀察椎間盤與相應的神經根,要更好觀察這些軟組織,最優選擇就是核磁。
  • 並不是輻射致癌,而是這4個壞處
    媽你就別管了。」莉莉母親還想多說兩句,女兒卻戴上了耳機。手機輻射致癌的說法可信嗎?相信大家也沒少聽到類似莉莉媽媽這種關於手機輻射致癌的謠言。手機輻射真的會導致腦癌嗎?首先我們要明白,輻射是以波動形式向周圍空間或物質傳播的能量,它包括:聲輻射、熱輻射、電磁輻射、核輻射等。電磁輻射又可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
  • 做CT能致癌?CT還敢不敢做?
    大部分情況下,人體對於輻射損害有一定的耐受程度,這是人類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獲得的能力,但這個耐受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就會出現一定的症狀或者病理改變,輕則出現頭暈,乏力,噁心,嘔吐,重則導致血液細胞下降,心臟等重要臟器損害,腦功能下降甚至癲癇昏迷等,當輻射足夠大時,甚至會導致短時間內人體功能衰竭而死亡。
  • 身邊電磁輻射到底有多危險?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手機輻射會損傷腦細胞,引起DNA突變,導致某些腦部腫瘤的高發」、「電線發出的輻射對身體有害,例如令兒童患上可怕的白血病」、「照CT致癌!輻射堪比原子彈 」的報導也紛紛冒出,究竟我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電子物品是否真的致癌?醫療檢查為防癌還能不能做?39健康網請來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腫瘤科姜武忠教授為39健康網網友一辨真偽!
  • 做CT會致癌?醫生揭秘:一年內千萬別超過這個數!
    一般檢查胸部、四肢、骨骼以及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篩查等檢查項目,都會採用CT手段進行。然而儘管CT檢測有這麼多的好處,卻有人說CT檢測有致癌的風險。做CT檢測可致癌的說法到底靠譜不靠譜?之所以說CT會致癌,這是因為CT成像的原理是採用X射線,當X射線穿透人體時,與體內物質作用產生「次級粒子」,使物質電離,這一現象稱為電離輻射。從事醫學工作者的朋友都清楚,負責CT檢測的同事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進行換崗一次。
  • 科普:X光、CT和核磁共振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要想通過手術取出來,首先得準確判斷異物在骨幹精確到毫米的位置。醫生怎麼判斷呢?異物在骨頭內對X光的吸收量不同,那個點就會與周邊骨幹呈現出明顯色差,一般是白色的骨幹當中出現明顯的黑點。通過這一異常醫生就可以鎖定異物位置。萬事萬物都有它的兩面性,X光有便於人類檢查身體的物理特性,同樣,它也有著可能對人體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傷的物理特性。
  • X光、CT、MRI、B超有什麼區別呢?
    周六的早晨,吃完早餐,明明突然想起來一件事:周五放學前,班主任給每位同學發了一張回執單,原來,下周一學校要組織同學們去市醫院體檢,需要家長同意籤字。明明拿出書包裡的回執單,問道:「媽媽,周一我們要去體檢,好像要拍片。小王說有輻射,對身體不好,這是真的嗎?」
  • 吃烤焦的食物會致癌?真相在這裡
    要點一:光說「致癌」不談量,就是耍流氓焦黑食物,理論上能夠致癌,然而實際上非常難。原因有兩個:1、焦黑物並不會上癮焦黑物和菸草、酒精都算「致癌物」,但是菸草和酒精能夠使一些人上癮,從而沉湎其中、日久天長不斷接觸,最終引發癌症。
  • 買房子靠近變電站,有輻射?真相在這裡
    近期,長江網不斷接到網友反映,買房子還遇到一個糾結的問題,就是房子靠近變電站,網上都說變電站有電磁輻射,房子靠近了對身體不好。真相是什麼?長江網記者在第45個世界環境保護日到來之際,到武漢市環保局調查走訪,為您查清真相,澄清謬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