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看李白筆下的壯美河山,清淺光陰

2021-01-08 網易

  歷史的風煙裡,氤氳著千古江山的無限過往,王朝興廢,世事滄桑,都已塵封在漫長的時光裡。

  夜讀太白詩篇,忽覺河山靜美,光陰可人。他有「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的兩小無猜,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的深情,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邁,有「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的奇詭想像,有「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的踟躕,有「日色慾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的相思。

  

  時間帶走了一切,那年的王朝,那年打馬看花的少年郎,那年的愛恨與情仇;時間又記錄了一切,秦漢的風煙,魏晉的逸事,南朝的古寺,唐人的詩,宋人詞。

  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容世態人情,心中留存萬千景象,自然不輸於河山,不敗於歲月。

  

  《長門怨二首其一》

  天回北鬥掛西樓,金屋無人螢火流。
月光欲到長門殿,別作深宮一段愁。

  微涼的秋夜,還是那輪舊時的月亮,那年在此等待的寂寞女子卻早已隨歷史風煙散去。

  那悽冷的月色,深深的宮殿,曾見過多少衰退的故事,見過古人的寂寞,又遇見今人的孤獨。還是那扇軒窗之下,還是那舊日的宮殿,誰還會踏風煙而來,叩響沉重宮門上生鏽的銅環?

  幾百年的光陰,仿佛只是剎那,那灑落在宮門裡的月光,亦是舊識。幾百年前,長門宮的月色下,有痴心守候的女子;幾百年後,還是那片月色,還是一樣的寂寥。

  

  《 清平調》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

  一枝穠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傾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

  那該是李白最為風光的時候,供奉翰林,伴君左右,楊國忠為其捧硯,高力士為其脫靴。

  那年的唐玄宗倜儻風流,儒雅多情,那年的楊妃面若滿月,色如春曉之花。

  名花傾國兩相顧,花在闌外,人倚闌幹,楊玉環如一枝嬌豔含露的牡丹,春風拂過霓裳羽衣,美不勝收;牡丹在風中輕輕搖曳,花的清露搖搖欲墜。

  燈火盡,笙歌冷,那年開過的花早已凋零,那年看花的紅顏也在馬嵬坡下香消玉殞。那流光溢彩的城,成了殘照裡的風景;那名花傾城盡歡顏的時光,也隨歲月流轉,化作悲壯蒼涼。

  是誰在三月的春風裡,依然在傾國傾城的牡丹旁,輕歌慢吟: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子夜吳歌·秋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徵。

  如水的月光,照古人,也照今人;照長安,也照邊關;照徵人,也照思婦。

  秋風不息,要等到何年何月,那戍守邊關的人才會踏著月色,平安歸來。月光輕盈地流瀉在長安千家萬戶的青瓦、窗臺、迴廊和石徑上,也落在澄淨的秋水裡,隨輕風靜靜蕩漾。

  今夜的月,帶著離別的愁緒,註定被封存於記憶裡;今夜的長安,註定了多少人的不眠。

  

  《下鍾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醉我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一山翠色,一輪清月,一戶幽竹深處的田家小院,一壺老酒,一簾清風,一曲長歌,這就是一個美好的夜晚。把酒言歡,長夜闌珊,白雲佐酒,清風寄情,陶然忘機。

  這世上哪有什麼桃花源,我們要學會的是放過自己。既然有了清風明月,就開一壺酒,或對月獨酌,或邀一二知交;既然改變不了世界,就學會取悅自己,白日放歌,紅塵為歡。

  紙上功名,曲中情思,話裡漁樵,都將付於流水輕煙,縹緲無痕。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訪人不遇,原本該是一件落寞而惆悵的事,可是,在詩人筆下,這失落裡卻帶著意趣,原本枯燥的等待也變得生動。

  泉水淙淙,犬吠隱隱,桃花帶露,濃豔耀目,林深路長,麋鹿出沒,溪聲潺潺,鐘聲杳然。綠竹上縈繞著蒼翠的山嵐,一道飛瀑掛於碧峰之上。

  若說不遇是一種惆悵,而此間悠悠山色便是一種補償。別讓匆匆的腳步,錯失了沿途的風景;別讓心中的霧霾,遮蔽了看風景的眼睛。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暮色迷離,遠樹含煙,客居他鄉的人,心生惆悵孤寂。倦鳥已歸巢,而那遠行的人,卻不知歸期。

  看罷長亭短亭,輕舟已過萬重山,我們都周旋在悲歡離合之中。那時年輕,或為詩酒年華,或為去遠方尋夢,或為謀生,遠離故土。

  後來,歷經世態炎涼,看過紅塵繁華,他鄉成了故鄉,而故鄉,卻成了回不去的遠方。

  早已記不清,曾經過多少次離別,說過多少次再見,登上過多少漂流的客船。每當暮色降臨在城市上空,每當秋風吹起一地落葉,總有鄉愁凝結於眉間心上。

  忽然想起三毛的那段寫給自己的話:

  如果有來生,我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蔭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如果有來生,在自己喜歡的土地上,長成一棵樹,站成永恆,任陽光透過枝葉,任流年輕輕走過,不必思念,沒有悲歡,更不必樓高望斷天涯,卻不見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詩詞|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心靜下來,閱讀這些文字,「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仿若魔力一般,默默一讀,就可感受到歲月靜好。壹《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唐·李白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此詩是李白二十歲以前的作品,風格清麗,通篇著意於寫景,真實自然,並生動形象地再現了道士世外桃源的優美生活境界。貳《酬張少府》唐·王維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
  • 「林深時見鹿,海深時見鯨」?現代人這麼亂改,詩仙李白能同意嗎
    其中最讓人難以言表的是一句:城南有舊事, 城北有信使, 林深時見鹿, 海藍時見鯨,夢醒時見你。要知道"林深時見鹿",可是出自李白的《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現代人這麼亂改,詩仙李白能同意嗎?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古代沒有手機電話,約朋友見面要麼謝謝,要麼託人帶話,再要麼就只能靠碰了,所以古代有很多"不遇詩",比如最有名的《尋隱者不遇》。李白寫此詩,正是因為沒能跟道士友人相遇,所以有感而發。
  • 我先來: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美酒飲教微醉後,好花看到半開時。 ——邵雍《安樂窩中吟》阿***偉:最幸福的事,莫過於剛剛好,太過了,不好,太淡了,也不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詞》@洪***生:每當夜晚時,我總會低低吟唱這句詩,希望遠方的他可以聽見。願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閒。
  • 「樹深時見鹿」在文藝圈爆紅,可你知道下一句嗎?這才是真文藝
    曾幾何時,古風句子開始在文藝圈瀰漫開來:浮生如夢,白雲蒼狗,歲月靜好,相忘江湖,一入紅塵深似海,歸來仍是少年。其中李白有一名句被許多人引用到社交網絡,曰「樹深時見鹿」,其後往往跟隨著一句「海藍時見鯨」。乍看果然古風濃濃,然殊不知此二者風馬牛不相及。
  • 「林深時見鹿」這句話,竟化用了李白的一首詩,原文美得讓人心醉
    如今很多人都有一些個性的籤名,其中我們最常見的一句網絡流行語是「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這句話成為了文藝青年最時髦的心靈寄語之一。而我們每次讀到這句話,心中都會生發出一種美感,好似到了人間仙境,這裡沒有紛爭和困擾,只有林鹿踱步,海鯨遨遊,此情此景,讓我們流連忘返,陶醉其中。
  • 「林深時見鹿」出自哪裡?原來是出自李白20歲前寫的詩
    網上有三句很流行的話:「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夢醒時見你。」這三句話,後兩句是網友原創,第一句卻是出自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詩《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訪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 你只知道林深時見鹿,但你知道它其實出自於李白的一首詩嗎?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根據清代黃錫珪《李太白年譜》,李白在十八、九歲時,曾隱居在大匡山,即詩題中的戴天山大明寺中讀書,這首詩應是當時所作,全詩譯文如下:隱隱的犬吠聲夾雜在淙淙的流水聲中,桃花帶著幾點露珠。樹林深處,常見到麋鹿出沒,正午時來到溪邊卻聽不見山寺的鐘聲。
  • 答案藏在李白的詩裡
    正是在道家思想的影響下,李白的詩風以飄逸見長,而用來描寫尋仙訪道的遊仙詩,則在他的詩歌中佔據了主要位置。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寫的就是李白與道士之間的趣事。戴天山位於四川江油縣,少年時的李白曾在山上的大明寺攻讀詩書,在這裡度過了一段無憂無慮的歲月。長久的山居生活,難免會有幾件有趣的事情發生,而李白則用詩歌把它們一一記錄下來。這就是《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誕生的原因。
  • 閱武漢 拍武漢 讀武漢 定向讀書下一站:「時見鹿」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時見鹿,我們來了!(攝影/漢口光達)4月20日,參加2019武漢「讀書之旅」定向行攝影活動,我們隨二號線的大部隊乘公交趕往馬鞍山森林公園,按點標任務直奔「時見鹿」。「時見鹿」——武漢首家森林書店,也是武漢市的最美書店之一。書店位於馬鞍山森林公園(喻家湖畔、東湖綠道森林道的入口處),幽靜的中式庭院依山傍水,契合著「時見鹿、不聞鍾」的意境。
  • 小隱隱於山水之間,時見鹿書店開啦
    書店名取自詩仙李白的「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好書配好飲,在時見鹿你會遇見最專業的咖啡製作師和茶藝人,無論你喜歡中西飲品,在這裡都能找到同好者。時見鹿東湖店店長丁煒宇說,我們借鑑日本的輕食文化設計菜單,在這裡你會品嘗到應和四季的輕食料理。
  • 鹿: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而在文人心中,鹿則是世外桃源的象徵,接下來我們在李白的一首詩中去了解一下。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唐)李白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山徑旁溪澗環繞、流水潺澴,偶爾能夠聽到幾聲犬吠,想必附近有山居的農家。路兩邊盛開的桃花沾滿了露水,露潤花顏,格外嬌豔。再往前走,山林逐漸幽深,不時有鹿的身影隱現在樹間。時間已近中午,離友人所居的道觀越來越近,可是卻聽不到一點鐘聲,他去了哪裡呢?
  • 「林深時見鹿」,原來下句不是「海藍時見鯨」,竟出自李白一首詩
    在文藝青年的空間,總會看到「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這樣的句子,人們總以為這樣具有小資情調的話,一定是現代某位不知名的文藝青年所作。然而並不是,「林深時見鹿」其實是李白寫的一首詩的其中一句,當然後人稍加改動,成了現在備受歡迎的名句。可是又有幾個人知道這首詩詞本來的面目呢?
  • 見鹿醬酒:給濟南一瓶有故事的酒
    「見鹿這個名字很雅,是怎麼起的?  邵凱告訴記者,「見鹿」取自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詩作《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是李白早年在戴天山讀書時所作的五律。
  • 海藍時見鯨,林深時見鹿
    海藍時見鯨,林深時見鹿。 無論是在洋洋大觀的西方文化裡,還是在神秘悠長的東方文化中,鹿往往帶有一種神秘、祥瑞的色彩。《白鹿原》中,白嘉軒看中田家的地這一情節是由一隻鹿引出的。 鹿有著靈動清澈的眼睛,善聚善散,皆體健壯,但性膽尤怯,飲水見影則奔。《春秋運鬥樞》中有這麼一句話「瑤光散為鹿」。瑤光即祥瑞的光,把鹿比作祥瑞的化身。
  • 林深時見鹿,夢醒時見你——翡翠鹿牌的寓意
    林深時見鹿,夢醒時見你——翡翠鹿牌的寓意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夢醒時見你。這是一句在網上很流行的話,當然我們今天的重點是鹿。林深時見鹿,夢醒時見你——翡翠鹿牌的寓意在神話傳說中,鹿其實是一種仙獸,一千年的鹿是蒼鹿,二千年的鹿是玄鹿,很多長壽的神仙都會將鹿作為自己的坐騎。
  • 美麗中國 • 陝西篇丨壯美河山 多彩三秦
    美麗中國 • 陝西篇丨壯美河山 多彩三秦 2020-12-21 1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