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地球上存在時間最長的物種之一。雖早在6500萬年前就已滅種絕跡,但對其遺蹟的發掘和形象的復原一直吸引著人類的目光。人類總是對未知充滿了好奇。
恐龍的遺蹟及復原後的形象,除能在博物館中看到,很多科幻電影和動畫片中也多有塑造,如《金剛》、《變形金剛》、《侏羅紀公園》和《豬豬俠》等。其中塑造次數最多的要數霸王龍了。驚人的力量、威猛的形象和傑出的捕食能力,讓霸王龍深受人們,尤其是男性群體的青睞。但說起恐龍,只知道霸王龍是遠遠不夠的。
霸王龍——電影《侏羅紀公園》
恐龍的種類很多,有食肉的、食草的,有生存在陸地的、海洋的和天空的,有體型大到「有三層樓高,比一輛公交車還要長」的,還有體型小至高度僅有0.8米的。「據估計,迄今為止只發現了10%的恐龍物種。」可見其數量之繁多,種類之豐富。有關恐龍的探究工作還在不斷進行中。
作為在地球上生存了1.6億年的恐龍,與其相關的知識內容必然多不可數,如何有趣又快速地學習了解關於恐龍的知識呢?萬物編輯部最近編輯出版的這本《神奇的恐龍世界》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輕鬆有趣又知識點滿滿。
《神奇的恐龍世界》
《神奇的恐龍世界》將與恐龍相關的知識進行了細緻地梳理和嚴謹地概括,如恐龍的種類有哪些,它們是如何在地球上生存的等等,為我們呈現出一個多彩而有趣的恐龍世界。全書內容共有三部分,分別是「史前世界」,講述什麼是恐龍、恐龍生存的世界及其變化如何;「恐龍能力大比拼」,分別對霸王龍、劍龍、三角龍、伶盜龍等不同種類的恐龍在攻擊、防禦和破壞力方面進行比較,為我們描述了恐龍們的生存技能;「走近恐龍」,對恐龍的繁衍進行了介紹,對幾種最具代表性的恐龍做了進一步地介紹,以使我們能夠對恐龍這一在地球上生存了一億多年的物種建立一個整體的認知。
二疊紀末期的生物大滅絕事件使約70%的陸地物種和95%的海洋物種消失。究其原因可能是大陸漂移、海平面下降和海底CH4的大規模釋放。此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中,最先消失的是海洋裡的小部分生物,接著是陸地生物遭受嚴重打擊,最後是海洋裡大部分物種的滅絕。到三疊紀早期,所有大陸聚集為一個被稱作盤古大陸的陸地,陸地氣候炎熱乾燥,大部分為沙漠所覆蓋。就是在這一時期這種環境下,恐龍出現了,最早出現的第一種恐龍是腔骨龍。腔骨龍擁有較長的後腿和擴大的鼻竇腔,這使得它有高速度、靈活性和很好的嗅覺,這些特質對於在開闊的沙漠環境中生存和捕獵是非常關鍵的。
隨著地球環境的穩定,植物開始繁茂起來,這為食草動物提供了食物,而食草動物數量的增多又為食肉動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因此地球上的物種開始日趨興盛起來。憑藉龐大的體型、驚人的力量和出色的捕食能力,恐龍的種群也開始繁盛起來,並逐漸成為地球上的頂級捕食者,開始「統治」地球。
前面已經提到過,恐龍有很多種,那麼具體都有哪些種類,各自都有哪些特徵呢?《神奇的恐龍世界》中就介紹了20多種特徵和代表性都非常明顯的恐龍,有霸王龍、劍龍、三角龍、伶盜龍、腕龍、梁龍等。不僅有復原後的形態展示,還對它們各自不同的本領和技能進行了簡單的概括和比較,讓我們可以對不同種類的恐龍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
對梁龍的全面介紹
在介紹的恐龍種類中,我對地震龍、梁龍和阿根廷龍分辨不太清楚,三者都是食草類恐龍,而且外形非常接近,都有長長的頸部和尾巴。此外還有極地恐龍,真真讓我開了眼界。「2015年在阿拉斯加偏遠地區出土的9米長的食草動物化石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遠的北極恐龍標本。」「食草動物北極鴨嘴龍可能是極地地區的永久居民。」它「能夠忍受數月的黑暗和冬季氣溫的下降,甚可能是下雪。」恐龍的習性和生存技能等相關知識,還有待我們進一步的挖掘和發現。
長毛的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