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世界的明星 二連巨盜龍

2021-01-15 內蒙古晨網

【年代】白堊紀時期

【發現】2005年

【地點】內蒙古二連浩特二連盆地

【收藏】內蒙古自然博物館

  二連巨盜龍是目前世界上體型最大、長羽毛、有喙,沒有牙齒的似鳥恐龍。

  二連巨盜龍的很多特殊結構特徵,改變了此前恐龍向鳥類演化的某些基本規律,是竊蛋龍類家族中的神奇異類,是恐龍世界中的恐龍明星。

  被意外發現的二連巨盜龍

  2005年夏天,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教授在二連浩特採訪拍攝時,意外地發現了這具不知名的恐龍化石。這具恐龍化石的60%被發掘出來後,在徐星主持下,經過兩年多整理、修復、研究,最終確認了恐龍的身份。

  經專家研究鑑定,這具恐龍化石屬於竊蛋龍類的一個新屬種,因產於內蒙古二連盆地,體型異常大,竊蛋龍又叫盜蛋龍,便命名其為二連巨盜龍。

  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恐龍化石,大部分都是恐龍意外死亡後形成,因衰老正常死亡的恐龍非常少。專家推測二連巨盜龍是在8000萬千前,因巨大洪水衝毀部分流河堤岸而死亡的。

  2007年,二連巨盜龍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全球科技十大發現之一;2009年,二連巨盜龍化石被評為十大重大化石發現之一。

  陳列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中的二連巨盜龍化石複製骨骼和裝架的完整骨架(上)。新華網 徐紅梅攝

  龐大的二連巨盜龍

  這具在專家指導下,工作人員根據二連巨盜龍化石複製骨骼並裝架的完整骨架,可以看出二連巨盜龍具有超大身軀。它的臀高接近4米,頭部伸起來有5米多,體長超過8米,體重估計超過1400公斤,大小可與暴龍相比;在顯微鏡下,其骨骼化石中可清晰看到生長紋,由此可推測二連巨盜龍在死亡時不到12歲,剛進入成年期。專家推測,二連巨盜龍成年後,身高也許會長到6—7米,體重也許會達到2噸。

  通過生長紋不僅可以判斷出恐龍的年齡,還可以判斷出其生長速率。不到12歲的二連巨盜龍體重1400多公斤,由此可以計算出,它的體重每個月增加10多公斤。因此,二連巨盜龍的軀體比竊蛋龍要龐大很多。

  另外,從二連巨盜龍的身體結構分析,它腦袋較小,脖子很長,屬於吃植物恐龍結構。但長長的爪子,又表現出肉食恐龍的特徵。目前來看,二連巨盜龍有可能是雜食性的,但到底食性如何還不是很清楚。另外,二連巨盜龍是不是群居,也還無法判斷。

  專家對二連巨盜龍的龐大軀體感到意外,還發現了許多在其它竊蛋龍身上沒有發現的奇特現象。這些現象不僅與以前得出的結論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二連巨盜龍雖然軀體龐大,但它的腿部結構非常靈巧、善於奔跑。根據以往經驗,專家們發現,當恐龍軀體變得龐大時,四肢會變得更加粗壯,行動會比較緩慢而笨拙。二連巨盜龍卻是一個例外,它的後肢不僅沒有變粗壯,而是變得更加纖細,小腿也變得更加修長。這標誌著它的奔跑能力肯定強於其它恐龍,奔跑速度可能像鹿一樣快。

  一頭龐大的恐龍能夠在大地上奔跑如飛,這令人難以想像。二連巨盜龍的奔跑姿態與鴕鳥很像,但也有很顯著區別。它們奔跑時的支點不同,鴕鳥以膝關節為支點,而二連巨盜龍以髖關節為支點。

  陳列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中的二連巨盜龍化石複製骨骼和裝架的完整骨架(左圖)。新華網 徐紅梅攝

  鳥一樣的二連巨盜龍

 

  恐龍向鳥演化是一個軀體尺寸逐漸變小的過程。這意味著,恐龍與鳥的親緣關係越近,軀體尺寸就越小;親緣關係越遠,軀體尺寸就越大。這是過去發現的一個基本規律,早已被學術界廣泛接受。

      二連巨盜龍接近兩層樓高的龐大軀體、和看起來遠比駱駝還要粗壯的骨骼,的確使人難以把它與鳥類聯繫起來。從二連巨盜龍的骨骼形態來看,它與鳥類共有100多處相似,許多相似性只在二連巨盜龍、似鳥恐龍和鳥類中發現,而不存在於其它動物中,為二連巨盜龍與鳥類有近親緣關係提供了證據。比如,二連巨盜龍前肢結構和鳥類翅膀很像。鳥類翅膀可以收疊,二連巨盜龍前肢結構也可以摺疊。另外,通過恐龍蛋結構分析發現,竊蛋龍蛋的結構與鳥類蛋非常接近。

  根據專家研究結果復原的二連巨盜龍可以看到,二連巨盜龍除了不能飛,翅膀上有爪子,還長著長長的尾巴,除了羽毛還不夠豐滿,已經很像一隻鳥了。

  復原的二連巨盜龍動畫形象。(資料圖)

  有一種似鳥恐龍 最終演化成鳥

  在向鳥演變的漫長過程中,二連巨盜龍越變越大,是對原有自然規律的一種顛覆。

  早在1.2億年前,二連巨盜龍的祖先類恐龍尾羽龍就已經有了似鳥特徵。按已知規律,當恐龍軀體變大後,似鳥特徵往往會消失。比龍尾羽龍又多進化了4000萬年的二連巨盜龍,比它的祖先類尾羽龍大了300倍,似鳥特徵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變得更多更明顯,比尾羽龍更像鳥。

  二連巨盜龍的演化模式與祖先的演化模式不同,這無疑增加了恐龍向鳥演化的複雜性,也豐富了人類對恐龍向鳥演化的認識。在繪製的恐龍向鳥演化樹示意圖上,可以清楚看到恐龍向鳥演化的走向。二連巨盜龍處於演化樹這一位置,到一定時候它可能停止演化,並沒有演化成鳥。但在似鳥恐龍中,肯定有一種恐龍最終演化成為鳥。

  雖然科學家對二連巨盜龍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但仍有一些問題目前仍屬於推測或假設。專家發現,二連巨盜龍骨骼化石中還有一些奇特的結構特徵,在其它恐龍身上都沒有發現過,像謎一樣無法解釋。

 

線索徵集:內蒙古晨報現面向社會各界朋友徵集新聞線索,熱烈歡迎大家撥打本報新聞熱線18047123456,分享您身邊的新聞。

相關焦點

  • 【草原寶藏】恐龍世界的明星 二連巨盜龍
    【年代】白堊紀時期【發現】2005年【地點】內蒙古二連浩特二連盆地【收藏】內蒙古自然博物館  二連巨盜龍是目前世界上體型最大、長羽毛、有喙  二連巨盜龍的很多特殊結構特徵,改變了此前恐龍向鳥類演化的某些基本規律,是竊蛋龍類家族中的神奇異類,是恐龍世界中的恐龍明星。  被意外發現的二連巨盜龍  2005年夏天,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教授在二連浩特採訪拍攝時,意外地發現了這具不知名的恐龍化石。
  • 像鳥類的祖先又不是鳥的恐龍,它的特徵和其他恐龍都不一樣!
    科學家在一次對內蒙古二連盆地進行的科學考察中,發現一種巨大的獸腳類恐龍化石,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研究,最終確定這是一具當今世界上最大的似鳥恐龍化石,並把它命名為二連巨盜龍(Gigantotal torerlianensis)。這一發現;引起世人關注。因為,二連巨盜龍的許多奇特形態特徵未見於其他任何恐龍。
  • 內蒙古發現36種恐龍,它們如何被發現的?這幾大發現堪稱世界之最
    據統計,內蒙古發現的恐龍有巨嘴龍、內蒙古龍、巴克龍、古似鳥龍、阿拉善龍、二連龍、耀龍、巨盜龍、計氏龍、戈壁龍、臨河盜龍、足羽龍、繪龍、竊蛋龍、原巴克龍、鸚鵡嘴龍、中國鳥腳龍、中國似鳥龍、蘇尼特龍、鴨嘴龍、古似鳥龍、巨盜龍、臨河盜龍、內蒙古龍等等。它們是如何被發現的?
  • 大腦比一顆豌豆還輕的食肉恐龍——布氏盜龍
    一隻生活在2.33億年前的食肉恐龍——布氏盜龍,大腦卻比一顆豌豆還輕。近日,一篇發表在《解剖學雜誌》上的論文,還原了一個完整的恐龍大腦圖像。而在此之前,人類還沒有看到過如此清晰的恐龍大腦圖像。圖片:《紐約時報》布氏盜龍是長頸蜥腳類恐龍的祖先。它們重約六公斤,體型和狐狸差不多。
  • 恐龍之馳龍科:馳龍,伶盜龍,小盜龍,猶他盜龍,中國鳥龍
    位置:恐龍\蜥臀目\獸腳亞目\堅尾龍類\虛骨龍類\手盜龍形態類\馳龍科馳龍科的恐龍特點,後腳的每第二個腳趾都是銳利鐮刀狀趾爪,著地只有第三第四2個腳趾,見下圖。好多品種發現都有羽毛,推測可能馳龍科都有羽毛覆蓋。馳龍Dromaeosaurus,又名 奔龍 ,是種小型肉食性恐龍,大小如狼,身長約1.8米,重量約15公斤。
  • 中國有哪些地方發掘出了恐龍化石?哪些地方被稱為恐龍之鄉?
    圖·自貢恐龍博物館四川省自貢市出土的恐龍化石有永川龍、和平中華盜龍、建設氣龍、沱江龍、華陽龍、峨眉龍、鹽都龍、楊氏馬門溪龍、合川馬門溪龍、巨刺龍等著名的恐龍化石。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市雖然也發掘了一些恐龍化石,但這裡發現的恐龍化石的名氣、種類、體型、外觀都沒什麼特色可言,其中比較著名的就二連巨盜龍這種竊蛋龍,此外就是楊氏內蒙古龍、鷹龍、姜氏巴克龍等在學術上沒有名氣的恐龍化石。
  • 中國恐龍化石群篇:遼西群「龍」&小盜龍的天空
    國慶就要到了,也是時候該講一講我們中國的恐龍文化了。先欣賞一下摘自《博物》的小盜龍的天空。小盜龍的天空在遼西熱河生物群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或許就是小盜龍了。這種比烏鴉大不了多少的小型恐龍,不但身披羽毛,還有像鳥一樣的翅膀:不單單是有翅膀,它是有兩對翅膀!
  • 伶盜龍:長得像火雞的迅捷小獵手
    伶盜龍 May 21, 2020 還記得電影《侏羅紀公園》、《侏羅紀世界 伶盜龍是蜥臀目獸腳亞目馳龍科恐龍的一員,生活在距今7500萬年至7100萬年前的白堊紀中晚期。伶盜龍目前只有兩個種:模式種為蒙古伶盜龍(V. mongoliensis)(前面講過什麼是模式種了,忘記的小朋友請自覺去複習哈),化石常發現於蒙古國及中國的內蒙古附近地區。
  • 《怪物獵人》與真實的恐龍有聯繫麼?
    然而有了這個「偷蛋」這個惡名以後,偷蛋龍就無法洗清自己了,《怪物獵人 世界》的開發者們乾脆將錯就錯,設計了一種好吃蛋的怪物。偷蛋龍本是一種體型很小的動物,比遊戲裡的搔鳥小多了。但偷蛋龍的一些親戚卻有非常大的體型,其中最大的就是發現於內蒙古二連浩特的二連巨盜龍,體長8米,體重大約1.4噸。這種恐龍的發現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 地獄溪惡魔—達科他盜龍--中國數字科技館
    從地層上看,暴龍生活在地獄溪組,而這個地層中發現的許多恐龍都是恐龍家族中的大明星,比如三角龍、甲龍、腫頭龍等等。儘管地獄溪的恐龍化石發現已經超過100年,但是每年仍然有新物種被發現,近幾年更是驚喜連連,從冥河盜龍到安祖龍,再到最新命名的達科他盜龍。
  • 迅猛龍、伶盜龍和恐爪龍,傻傻分不清楚
    迅猛龍、伶盜龍和恐爪龍是三種恐龍,我之所以拋出這樣的疑問,是因為大多時候官方都把它們弄混淆了。就比如下面這張圖片,相信看過《侏羅紀世界》電影的人,對這個場景並不陌生,主人公面對三隻個頭跟自己差不多大的「迅猛龍」,但是,這裡面卻出現了兩個錯誤。
  • 伶盜龍與阿根廷龍,誰更厲害?為什麼?
    在遊戲的世界裡,刺客殺掉肉盾是極有可能的,如果畢竟肉盾就算防禦再高也會受傷,而刺客就是不斷用自己的靈活性磨死肉盾的。那麼,「刺客」伶盜龍和「肉盾」阿根廷龍誰更厲害呢?能不能上演刺客磨死肉盾的戲碼呢?我們先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兩種動物。
  • 看過《侏羅紀公園》的伶盜龍嗎?伊朗發現了兩趾恐龍足跡
    2017年7月13日,中伊等國古生物學者宣布他們在伊朗北部的厄爾布爾士山脈區域的中侏羅世地層發現了神秘的二趾型恐龍足跡,這意味著一類長有羽毛的兇猛恐龍在1.7億年前曾經漫步在伊朗大地上。恐爪龍類的代表——伶盜龍。繪圖:劉毅兩趾的恐龍足跡非常特別,它們讓古生物學家馬上聯想到一類著名的恐龍——恐爪龍類。恐爪龍類中最著名的成員,是出演過《侏羅紀公園》系列的伶盜龍(又名迅猛龍)。
  • 科學家復原小盜龍等帶羽毛恐龍的羽毛顏色
    研究者將小盜龍黑色素的形狀與密度與現代鳥類黑色素資料庫進行對比,發現小盜龍羽毛主要為黑色,間或有光亮的藍色出現。因此,小盜龍黑藍相間的彩色羽毛表明展示作用在羽毛進化的早期就很重要了。進一步的研究指出,鴿子大小的小盜龍的羽毛在陽光的照射下,會發出黑色和藍色光芒,這與現在的烏鴉或者美洲黑羽椋鳥類似。這項研究表明,這一發現是有關古動物鳥或者恐龍具有彩虹色光澤的最早證據。
  • 恐龍是世界上比較早出現的動物,那麼最早的一批恐龍是什麼樣?
    地球上第一批恐龍恐龍在化石記錄中最早出現於晚三疊世早期。其中的一小部分恐龍化石保存非常完整,但許多都只有零碎的遺骸保存下來。在大多數情況下,對早期恐龍的了解都是很不完整的。雖然早期恐龍的化石記錄零散,卻足以表明它們大概在同一時期,生活在相隔甚遠的世界各地,包括現在的巴西、美國和印度。
  • 讀《神奇的恐龍世界》——了解神秘的恐龍,了解神奇的恐龍世界
    「據估計,迄今為止只發現了10%的恐龍物種。」可見其數量之繁多,種類之豐富。有關恐龍的探究工作還在不斷進行中。 作為在地球上生存了1.6億年的恐龍,與其相關的知識內容必然多不可數,如何有趣又快速地學習了解關於恐龍的知識呢?萬物編輯部最近編輯出版的這本《神奇的恐龍世界》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輕鬆有趣又知識點滿滿。
  • 《侏羅紀世界3》曝新料,棘背龍回歸,長羽毛的恐龍首次登場
    《侏羅紀世界3》即將正式在英國復工,目前還不清楚耽誤的這段時間對於電影目前的檔期是否有影響。作為一部恐龍大作,經典IP的續作,以及新時代《侏羅紀》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侏羅紀世界3》當然受到無數觀眾的關注,而關於影片的一些設定也是大家比較好奇的內容,特別是影片會登場些什麼樣的恐龍。
  • 《侏羅紀世界2》恐龍種類大盤點,第七個是龍中哈士奇
    大家都知道,《侏羅紀世界2》今天在中國大陸上映,該影片作為《侏羅紀世界》的續集,主要講述了在侏羅紀世界主題公園及豪華度假村被失控的恐龍們催後四年後,那布拉爾島已經被人類遺棄,島上倖存的恐龍們在島上肆意生活,而島上的休眠火山開始甦醒活躍,此時歐文(克裡斯·帕拉特飾)與克萊爾(布萊斯·
  • 竊蛋龍類代表恐龍,竊蛋龍,葬火龍,巨盜龍,天青石龍等
    位置:恐龍\蜥臀目\獸腳亞目\堅尾龍類\虛骨龍類\手盜龍形態類\竊蛋龍類,也叫盜蛋龍類,他們和現在的不能飛的鳥類比較接近,比如鴕鳥,鴯鶓,鶴鴕。大多數物種已經進化成沒有牙齒的獸腳類恐龍,嘴部接近現代的鳥喙,少數有牙齒的物種牙齒數也比較少,大多數可能都是雜食性的,身上都覆蓋有毛髮,羽毛。安祖龍 Anzu,外型近似縴手龍,甚至一度被認為是縴手龍,體長約在 3 至 3.5 米間,臀部可達 1.5 米高,體重 200 至 300 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