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到有些人說:冬天的魚不容易養活,夏天的魚比較好養,冬天氣溫比較低,魚難以存活,死亡率比較高,所以買魚要到夏天,氣溫升起來以後比較適合養魚,這種說法對嗎?事實上,養魚相對好養的季節應該是冬天,比較難養的季節是春夏季,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是溫度,養魚人都知道溫度對魚的健康有直接影響,溫度變化會使魚生病,短時間內溫差過大甚至導致魚死亡。就拿我們比較熟悉的錦鯉來說,錦鯉能適應的溫度在2°~30°,但短時間內溫差超過5°就會導致錦鯉死亡。而春夏最大的特點就是天氣的不穩定,持續的氣溫升高或者持續的氣溫降低,或者反覆的晴雨天氣會導致水溫不斷變化,這不僅會使魚在不斷變化的水溫中抵抗力下降,還會使魚出現各種病狀,比如腸炎,爛肉,白點,爛鰓等一系列的疾病。此外降雨也會改變水質,影響水的酸鹼平衡,硬度等。
其次,溫度升高會使細菌滋生和藻類的大量生長。細菌的滋生往往是導致魚生病的一個重要因素,細菌的大量滋生還會導致另外一個問題,生病的魚傷口難以癒合,當魚出現擦傷,爛肉的時候是最明顯的,常常會使得用藥難以實現藥效。夏天的藻類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生長快難以清洗,藻類的大量生長不僅影響魚缸的美觀,同時會大量消耗水中的 氧氣,使水質變差。藻類的難以清除和快速生長也影響魚缸或者魚池的美觀。
對於大部分養冷水魚的人來說,上面所說的這些因素是不可控的,溫度的變化和細菌的滋生會導致魚生病,藻類和新雨水的注入也會導致魚生存環境的改變從而引發一系列的問題。這也就是為什麼說春夏的魚難養。對於春夏來說,冬天的環境相對比較穩定,沒有較大的溫差,沒有過多的雨水,有利於維持魚缸中的生態平衡。
當然所謂的冬天好養魚,春夏魚難養是相對的。當你的魚缸生態生態系統足夠穩定,魚很健康,這些問題將不會存在。但對於很多人而言,魚缸的生態只能保持微弱的穩定,環境的一點點(比如加入兩條魚)改變都會導致魚生病。我們能做的就是:注意觀察魚的變化,及時發現,早治療;調節水質,酸鹼度以及硬度;完善魚缸過濾系統,減少換水次數,避免頻繁的換水導致魚生病。發現魚生病了,儘快採取治療手段,對症下藥,必要時隔離治療,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