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不高、粗放養魚的水庫,冬天為什麼還會泛塘死魚?來年如何預防?

2021-01-11 水產養殖網
密度不高、粗放養魚的水庫,冬天為什麼還會泛塘死魚?來年如何預防?2021-01-11 09:5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養魚經        瀏覽量: 225 次 我要評論 今年是我們寫養魚經的第6個年頭了,今天也是新年第一天,今年我們的內容也想做下改進,想寫更多案例。

昨天我們去了樂山犍為的勝利水庫,這個水庫兩百畝,老闆姓曾,主養的是花白鰱,有少量的鯉魚和草魚。

出現的問題是大量的魚浮頭,浮頭時間已經超過了兩周時間。開始只是少量的魚在二層水裡浮,慢慢的魚增多,浮出水面,從前天開始,就陸續出現死魚。據水庫的管理員段老師反饋,前天死了有幾千斤,昨天又死了有幾千斤,當我們在水庫四周查看時,還不斷有瀕死的魚浮在下風口的水庫岸邊,在水庫四周的淺水處,可以看到還有很多沉在水底還未浮起來的死魚。初略估計,實際死魚量已經超過了一萬斤了。

冬天的水庫,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應該是不會出現問題的。尤其是像勝利水庫這種接近粗放型養殖的水域,魚的密度稀,二十多米的水深,實際每畝水體的載魚量可能還不足100斤,按正常情況來看,水庫這麼大水量的自淨能力與緩衝能力,完全能保證這麼低密度魚的溶氧。

可實際情況是,魚就是出現了缺氧浮頭,而且據水庫管理員段老師反應,這種現象,去前年也發生過,只是當時沒有這麼嚴重,浮了幾天,用了點淨水的硫代硫酸鈉,魚就下去了;可今年,量比去年用得還多,足足用了800斤,現在魚仍然沒有下去。



面對這種情況,大多數人都會想是缺氧引起的,此前給水庫做技術服務的技術員,也提供了一些數據,水質檢測溶氧偏低;然後我又親自做了溶氧檢測,取的水庫下風口邊上兩米處的淺水,溶氧2毫克每升。

正常情況下,冬天的水庫溶氧怎麼會這麼低呢?我想只要過去看過我們養魚經的養殖戶,都會知道,這其實就是水體對流引起的。

四五年前,成都周邊很多挖沙留下的沙坑塘,水很深,基本上都在十幾米,老百姓在裡面養魚,養著養著就發現,一到冬天魚就開始泛塘,開始還以為是有人投毒,還報了案,可每次都沒有查出投毒者,當報案的次數多了,連警察都知道,這不是投毒,是水體對流引起的泛塘。

冬天裡要引起水體對流,有兩個前提,一個就是形成穩定的水溫分層,另一個就是大幅降溫,水溫分層被打破,引發水體對流。而這兩個前提,其實質就是由於水溫不同,水的密度不一樣。

像犍為的勝利水庫這樣,水深達到了二十幾米,極易形成穩定的水溫分層,相對更難被打破,尤其是在冬天,蓄積大量的有機物碎屑在底部,消掉水體的溶氧,在厭氧情況下,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質。這一點從我們現場水質檢測,和水顔色的變化,也能說明這一點。當時檢測的氨氮是1.2,亞硝酸鹽0.3。

據老闆曾總反映,魚浮頭前,水色還是偏黃色的,但我們去看時,卻已是綠油油的,冬天裡能達到這種水色,那說明水中氮、磷等營養物質濃度是非常高的。而這營養物從哪裡來?就是水體對流,把這些原本沉積於水庫底部的大量耗氧的營養物質帶至水體中上層,消耗了水體中的溶氧,也同時帶來了營養物質,促進了藻類的生長,才有了水色的變化。

冬天裡水庫裡的水色,是極難培養的綠油油的,這種情況,我們以前也遇到過。

四五年前,我還去過貴州習水的一個水庫,當時也是在大冬天裡,魚浮頭不下去,和這個勝利水庫的情況一樣,在水庫的底部沉積有太多的營養源。通過水庫周邊的調查得知,大量的場鎮生活汙水,通過一條水溝,都排進了這個水庫,那能不肥嗎?

後來水庫老闆就充分利用原本這些沉積在水庫裡的營養物質。到現在水庫裡的花白鰱都是高產,而且花鰱的佔比比白鰱還高,花鰱生長的個頭比白鰱還要大,當年投放的半斤到一斤的魚苗,年底就是四五斤。

而與之相對應的,勝利水庫的上遊也是有一個豬場,在旁邊我還看到了一個養鴨場,豬場是才關停不久,那這些排洩物,都會匯集到水庫,然後沉積到庫底。而這個物質,把它利用好了,它就是財富,沒有解決好,它就是垃圾,就是一顆隨時引發泛塘死魚的定時炸彈。

不是有句話嘛,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財富,這些營養物質在庫底是垃圾,可要是能想辦法把它一點一點的釋放到水庫的中上層水體。就像現在一樣,冬天裡還能把水肥的綠油油的,既解決了泛塘的問題,還能促進花白鰱的生長。

為了驗證這一個問題,還得考慮,是不是水庫底部有大量的營養源。這一點,通過我在水庫周邊的查看,也找到了答案。我看到了水庫周邊隨意丟棄的死魚,在這些死魚裡,鯉魚居多,而水庫主養的魚花白鰱卻很少,而且還有少部分草魚。

那這說明什麼問題?假如是缺氧引起的死魚,怎麼會鯉魚死得多,而花白鰱死得少呢?不是鯉魚更耐低氧嗎?魚的浮頭,通常與溶氧相關,而溶氧又與水溫、鹽度、氣壓等相關。

通常情況下,要讓白鰱因為缺氧浮頭,那溶氧要低於1.75毫克每升,花鰱要低於1.55毫克每升,草魚要低於1.5毫克每升,鯉魚要低於1.45毫克每升,鯽魚則要更低,要低於1.0毫克每升。在死的魚品種裡,我們看到的是鯉魚最多,尤其在冬天裡,魚類對溶氧的耐受比通常情況下還要低。

要說是缺氧的話,那就應該白鰱死得最多,其次是花鰱,然後才是草魚和鯉魚,現在怎麼是鯉魚最多呢?那說明這不是單純的缺氧問題。

說得簡單點,就是缺氧疊加了中毒。鯉魚由於是底層魚,所以最先接觸到底部泛起的有毒物質,才出現了死亡量最大的現象。那有沒有其他因素呢,不是說去前年也出現過,但為什麼今年死得最歷害呢?最終又要怎麼解決呢

當我們把水庫裡的魚,拿來進行鏡檢時,才又發現了新的問題。不論是鯉魚還是花白鰱,從其鰓上和體表境均檢出了大量的寄生蟲,在400倍的視野下,轉換到7英寸的顯示屏上,能數出至少60-70條車輪蟲,還有少量的斜管蟲,假如是用眼睛通過目鏡觀察,其同一視野下的寄生蟲數量還要多很多,按照我們對寄生蟲數量的判斷標準,那就是四個加號了。

這麼多的寄生蟲數量,雖然是在冬天,也足以影響到魚鰓對水體中溶氧的吸入,無疑在引起這次水庫冬天死魚的因素中,這肯定是疊加因素之一。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去年同樣的情況下,用點藥,魚就下去了,可是這次,加量使用卻不管用。

對於這種水體對流,又疊加有寄生蟲的因素,在用藥上,雖然有很多寄生蟲,但這種情況下,肯定是不能進行殺蟲的。因為原本魚的體質就弱,假如用殺蟲藥,會進一步降低魚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很有可能還會因為更多的死魚。

所以曾老闆問起怎麼辦時,我沒有推薦先殺蟲,而是先使用外用藥,考慮當地就是鹽廠,工業鹽易購得,而且成本低,所以就建議曾老闆用鹽來外潑,這樣既可以達到解毒的目的,還可以幫助緩解魚的缺氧症狀,同時也有消毒抑菌的功效。

回過頭來,總結下這次水庫在冬天泛塘死魚,給我們帶來的啟示。假如我們就是水庫老闆,那明年、後年,往後又該怎麼預防,就成了不得不考慮的事情,當時我還到水庫老闆的庫房裡走了一圈,一看了一些一公斤的裝的微生物製劑,從水庫管理員提供的信息,他們在今年也用了許多微生物製劑,顯然這些微生物製劑的使用,並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

以此前我們處理的成都周邊的沙坑塘為例,老闆只需要在清明節後、國慶節前,這段時間裡,水溫達到15攝氏度以上時,每間隔一到兩周,使用一次魚康酵素,再間隔一到兩周,輪流使用一次魚康芽孢原粉,就基本上可以杜絕此類問題再次發生,即便發生,也不會一年比一年更嚴重,只會一年年好轉,像現在成都周邊的沙坑塘,好多都已不再在冬天發生死魚。

前幾天,綿陽一水庫的老闆,羅強羅老闆,還給我們反饋,他今年水庫用了我們6桶魚康芽孢酵素,水庫就沒有往年那麼缺氧浮頭,而且花白鰱的產量還提高了,總的魚藥成本還降下來了。

所以,最好的處理方案還是預防。只是要待到明年水溫適宜的時候,進行提前的處理,把這些原本沉積在水庫底部的廢物,提前釋放出來,把它變廢為寶,轉化成花白鰱的產量。這裡,可能有的人會有擔心,水庫二十向米深,能行嗎?幾個月前,省外一水庫客戶,大壩幾十米高,從大壩底部放出的水,惡臭燻天,在用了二十多桶魚康芽孢和酵素後,終天通過了當地政府部門的環保檢查,老闆是十分滿意。魚康公司的微生物製劑,是我們的優勢產品,推廣這幾年,有許多養殖戶給我們反饋信息,這裡隨便例舉一些,供大家借鑑。

作者:肖建聰&nbsp羅鴻&nbsp肖健聰
來源:養魚經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養魚不死魚的三個絕招,個人經驗,沒有之一
    我家在長江上遊的支流,曾經在庭院做過金魚、錦鯉等觀賞魚繁殖,也在河流附近開挖過魚塘,也和同學一起見證了水庫養魚,有多年養殖經驗。關於養魚不死魚,總結起來有三大絕招:1.合理的水源是養魚最基礎的條件淡水魚類總體分為常規魚類和冷水魚,特別是冷水魚要求的水溫不超過25度,所以很多地區養殖冷水魚都會失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水溫過高引起,選擇冷水魚的地址應該在溫度較低的區域,或者是泉水、流量較大的溪水裡進行。養魚必須進行水質檢測。
  • 夏季養魚怎樣應對魚類各種突發疾病及死亡?
    2.清晨缺氧泛塘死魚成因 一是在水質較肥、密度較大的池塘,午後或傍晚雷陣雨或急暴雨,致使第二天凌晨嚴重缺氧死魚。
  • 新手養魚,如何能夠擺脫不斷死魚的煩躁,這篇文章告訴你
    怪不得養魚老道在自媒體發文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在這近萬篇的文章中,哪篇文章能出爆文,哪篇文章閱讀量高,哪篇文章能中獎,我自己心裡那可是一清二楚的,通過這麼多文章的閱讀量來分析的話,我得出了以下結論:為什麼最實用的文章,閱讀量反而低?
  • 夏天的時候,有些魚塘有活水流入,還需不需要增氧機呢?
    從事魚塘養殖行業的人都知道,每逢夏天的時候,特別是下雨天,早晚有霧的時候,魚經常性的缺氧而浮頭,如果是長時間的浮頭,得不到很好救治措施的話,最後會泛塘而死亡,造成很大的損失,這就是養殖戶最頭疼的事。那麼這個問題可以有很好的預防措施嗎?有些魚塘有活水進入,還需要配置增氧機嗎?圍繞這些問題,我們來做一下簡單的分析。
  • 一養魚就死魚的魚缸,會存在嗎?這是不可能的事
    所有的魚缸都不會有毒的,這一點絕對沒錯首先來講,我們的魚缸都是玻璃做的,咱也甭管它是浮法玻璃、超白玻璃還是亞克力,暫且把它們統稱為玻璃吧,至少沒有一個魚缸在出廠之後,它是有毒的,這個絕對不可能,為什麼人家在這樣的魚缸裡都能飼養好觀賞魚呢?
  • 魚類為什麼會浮頭?如何防止和減輕浮頭?應該採取什麼措施?
    這是池塘養魚日常管理中最突出的工作。 二.如何預測浮頭 魚類浮頭前有一定的預兆,掌握這些規律有助於作好預測和預防。因水中耗氧因子急速增多,常會造成嚴重浮頭以致泛塘。 4.根據魚類的攝食情況進行預測 如果投餌時,攝食的魚群片小、吃食不旺;投餌量比往天少,又沒發現魚病可以斷定水質不好,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不高,氧氣條件較差。一般早上第一頓表現明顯。
  • 已有人死魚數百斤
    前段時間,溫度高,密度大,即使大量投餵飼料時,一座水庫今年累計死魚都還不到500斤魚,現在都臨近冬天了,怎麼還會死魚呢? 憑經驗,我估計問題很有可能出在投餵上,當老闆把剛死的魚的照片發過來時,更加確定了我的判斷。 於是我讓老闆把治療腸炎的藥拌上,可幾天過去了,反饋的結果卻是死魚在增加,我就納悶了,怎麼會增加呢?
  • 養魚的方法,如何養不死魚?
    你看平時我們如果把手指點在魚缸的玻璃上,缸裡的魚會立馬遊過來隔著玻璃啃你的手指,它還以為你給它東西吃呢;但是,如果魚缸裡的鯽魚在旁邊,若是你把手指伸到玻璃上去,它會驚慌失措地掉頭就跑,甚至還會碰壁。要想養活它們,必須模仿出它們各自不同的自然生存環境。
  • 濟南臥虎山水庫出現大量死魚 水庫方面稱是缺氧導致
    ,這些死魚漂浮在岸邊,開始腐爛,也使整個水庫上的空氣變得惡臭。不少市民擔心,作為濟南主要飲用水源之一的臥虎山水庫,是不是遭到汙染,才導致魚的死亡?探訪:水庫出現大量死魚23日下午,記者趕到位於仲宮鎮的臥虎山水庫,並很快找到了一個被割開的隔離網鑽進去。由於今夏少雨,臥虎山水庫目前呈乾涸狀態,水庫裡的水已無法連成片。一下到水邊,記者就聞到一股腥臭味,並發現岸邊有幾條死魚,這些死魚多是白鰱魚,離這些死魚越近,腥臭的味道就越明顯。
  • 發展小型水庫養魚,意義及前景
    水庫養魚雖然誕生晚、跨學科、跨部門,養殖技術尚不完臻,但利用水庫水體大、深、活、水質好等優勢進行立體開發,卻具有池塘、河溝等小水面無可比擬的優勢,目前由於生產水平較低,所以增產潛力很大。據80年代末統計,全國水庫總數達8.4萬多座,其中小型水庫佔水庫總座數的96%。由於大型、中型和小型水庫的水域生態條件有所區別,則其漁:生產方式也不盡相同。
  • 條件最差的養魚人,水溫不恆定、水質無保證,為什麼不死魚?
    那麼,為什麼養魚老道不把如此多的文章或者視頻來個分類和總結?也去系統性的講講呢?都是想到哪裡寫哪裡?因為飼養觀賞魚的很多問題,全在於細枝末節。我是看到某些新魚友出現了某些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或者是我的觀賞魚出現了什麼問題,根據實際情況去予以文章或者視頻講解,這樣比較真實、有效罷了。而很多的所謂的系統文章,有沒有用?
  • 天津美國工廠化高密度養魚_廣州環控
    天津美國工廠化高密度養魚,廣州環控,廣州環控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l下簡稱公司)是一家聚焦前沿水產養殖技術的發展,專注於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池塘工業化生態養殖技術、海洋館維生系統和生物絮團養殖南美白對蝦技術的研髮型公司。
  • 新手養觀賞魚,為什麼總是不久死魚?原來竟是這些原因造成的!
    其實,就算是老手也有這種情況發生,因為無論如何你在挑選新魚的時候,總有走眼的時候,畢竟這些觀賞魚我們並不了解,水族店的養殖和家庭養殖終究還是不一樣的。當然,老魚友的經驗要豐富的多,死魚的情況自然相對較少,小編雖然養魚幾十年,但新進的一些魚,也是經常會死亡,只要在一定的死亡率以內,小編認為是正常的。名貴的觀賞魚是要另當別論的,畢竟會分更多的精力去照顧,這是不容有任何閃失的。
  • 網箱養魚致灤河兩大水庫嚴重汙染 跨省治汙遭遇踢皮球
    網箱養魚等嚴重汙染水質,跨省治汙遭遇「踢皮球」——灤河兩大水庫汙染調查  「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無序擴張的網箱養魚,庫區周邊汙染和上遊排放汙染,造成灤河兩大水庫水質不斷惡化,對流域供水安全和引灤工程水質造成威脅,亟待以新思維破除治理機制障礙。
  • 養魚池塘水深好還是水淺好
    養魚池塘水該深還是該淺很多人大都會說深水當然好得多。然而,任何一個事情都有兩面性,水深不一定都好,水淺也不一定就沒好處。水深在一定的範圍內可以增加單位面積的水體容量,若溶氧有保障、水溫分層能有效避免,是可以提高產量或載魚量的。
  • 老魚友或養魚高手,之所以養魚水平高,原因不是新魚友想的那樣
    為什麼我們養魚就這麼費勁呢?他們養魚到底有什麼訣竅,是不是過濾就是很強大?魚飼料的質量就是好,或者都會治療觀賞魚的各種疾病呢?養魚老道今天簡單和大家聊聊這個問題,看看是不是像新魚友們想的那樣。養死的魚,比我們養活的魚多得多不要以為老魚友們養魚就不死魚了,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所謂的不死魚,只是相對的,在英語中不是有一個時態,叫做現在進行時嗎?
  • 觀賞魚能否養好,就看如何對待病魚和死魚,有些人不適合養魚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能夠把觀賞魚養好的魚友,並不一定就是自己的水平有多厲害,也不是看他們如何會飼養狀態好的觀賞魚,如果人人都能買到狀態很好的觀賞魚,都能夠提供很好的條件來飼養它們的話。
  • 【養魚好方法】小池塘也能養出「水庫魚」
    【養魚好方法】小池塘也能養出「水庫魚」2015-06-16 14:3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        瀏覽量: 14165 次 我要評論   ■《海洋與漁業》實習記者&nbsp黃嘉榮/文圖  水庫養殖出來的草魚因個頭大、肉質堅實、味道清香、質嫩不膩,每斤魚的價格比普通池塘養出的要貴2~3元,且供不應求。
  • 明明是低密養魚,金魚為啥還是缺了氧?溶氧高不代表剛剛好|闢謠
    也有一部分魚友認為,只要是低密度養魚,有沒有增氧泵是無所謂的。從大概率上來講,他們都是對的。可是,觀賞魚群體很大,什麼怪事都會發生。怪事發生了,魚友總想問個為什麼。這就是魚友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不怕死魚,就怕不明不白的死魚。就拿缺氧這件事來說,莫名其妙的缺氧事故從絕對數上來說,其實是不少的。
  • 最懶人的養魚方式,永遠不換水,水質清澈不死魚
    我偶爾也發養魚的視頻,也有人懟我,說怎麼可能養魚不換水,但是這些年我就是這麼過來的丫。我不是啥名牌大學畢業的,理論不懂,只有實踐。今天剛好看到一個視頻,結合我自己的養魚經驗,算是明白為什麼了。大家有沒有發現,我養魚絕對不是單單養魚,我會整水草泥以及水草,還會搭建一個儘可能接近原生態的環境。我比較追求生態,魚缸裡有泥土,有水草,有魚。泥土養育水草,水草吸收氨氮並且釋放氧氣,魚則吸收氧氣並且排出糞便,糞便則又是水草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