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生活中很多人都是等到牙壞了、牙痛了才想起來關注牙齒健康。牙齒上的「小黑點」是怎樣一口一口「吃」掉整顆牙齒的?根管治療好可怕,我一定要做嗎?……針對大家普遍存在的口腔健康問題,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口腔專家「組團」來解惑。
牙齒「小黑點」
或能「吃」掉整顆牙
「從蛀牙到只剩一顆爛牙根,其實是一個長期不斷演變的過程。」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東風西院區頜面外科周麗斌副主任醫師指出,牙齒剛發生齲壞時,往往能夠在牙面上細小的溝紋裡看到黑點,如果不及時處理,齲壞的範圍越來越大,爛到足夠深時可能侵犯到牙神經,牙神經發炎,出現牙痛症狀,牙髓炎也就發生了,此時需要做根管治療。如果還不處理,壞掉的牙神經會讓牙齒繼續腐爛,直到牙齒沒辦法保留。
周麗斌解釋,所謂根管治療,就是把感染髮炎的牙神經「掏掉」,讓它變成一個 「死牙齒」,不再發炎,「死牙齒」仍然可以繼續使用。「早期齲壞發生在牙齒的硬組織上,只需要挖掉補上就行了,一旦侵犯到牙神經,就需要做根管治療了。」
該院東風西院區牙體牙髓科楊會肖主治醫師強調,牙齒發生牙髓炎後一定要做根管治療,否則可進一步演變成根尖周炎,同時可能導致牙齒的內吸收,如果感染順著根尖口蔓延,還可能導致根尖周膿腫。
牙齦出血
別一拖再拖
牙周炎是最常見的口腔疾病之一。第四次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牙周炎的發病率高達80%~90%。
很多人不把牙齦出血當回事兒,也不會及時去處理。「小毛病一拖再拖,可能會造成牙周硬組織損傷,越來越嚴重,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最好的。」該院東風西院區牙周科於淼副主任醫師提醒。
發生牙齦炎時,牙齦紅腫,呈暗紅色;刷牙出血、咬硬物出血或者早上起床時發現口腔有血絲。牙齦炎還會表現出口臭的症狀。如果炎症累及到硬組織,牙槽骨萎縮,則表現為牙齒鬆動、移位,咬東西無力、疼痛等。
牙周疾病的治療主要針對病因,祛除牙結石、牙菌斑。洗牙是牙周疾病治療的一部分,定期洗牙也有助於預防牙周疾病,建議每年洗一次牙,牙周炎患者每半年一次。
種植牙後
尤需警惕種植體周圍炎
「拔完牙三個月就要開始修復了。」該院東風西院區種植科魏永祥醫師介紹,目前國內缺牙後修複方式主要有三種:種植牙、活動牙、固定橋,其中種植牙是最推薦的方式。
種植牙可以用多久?一般來說,種植牙可以使用30年,其具體使用期限跟個人口腔健康狀況及維護情況有關。
「牙周炎是種植牙面臨的最大挑戰。」魏永祥說,種植牙本身不會發生「蛀牙」,但是可能會鬆動,因此種植牙並非一勞永逸,尤其要警惕種植體周圍炎。日常護理也有講究:首先刷牙要到位;輔助使用口腔清潔工具;每半年到一年複診一次,有牙周炎者每半年複診一次,口腔衛生條件較好的可以每年一次,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種植牙後也應定期洗牙。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種植體材質的原因,種植牙和天然牙所使用的洗牙儀器有所區別,因此建議種植牙患者到口腔專科或專業口腔機構進行洗牙,並在洗牙前告知醫生。
牙刷選擇有講究
三個月就需更換
市面上牙刷種類很多,應該如何選擇?周麗斌表示,什麼類型的牙刷不重要,關鍵看怎麼使用。
總的來說,挑選牙刷時,注意刷頭小一點、刷毛中等硬度、刷柄便於把持、刷頭頂端圓鈍一些這些細節就可以了。很多人認為,牙刷不變形就不需要更換。對此,於淼表示,牙刷一般三個月就需要更換一次,一旦變形就建議更換。牙刷應將刷頭朝上放置。(全媒體記者王婧 通訊員彭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