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山雞野化訓練,古木蜂場野化環頸雉群

2021-01-10 古木參天養蜂號

七彩山雞,學名:環頸雉,是中國最常見的雉雞,從東北到廣東,從山東到青海,幾乎是遍布中國80%的國土

灌叢中休息的山雞

可惜我們蕉嶺縣東四區沒有這種漂亮的雉雞,但梅州的五華,大埔,平遠等地都有,蕉嶺縣徐溪鎮也有

出來覓食的山雞

今年8月份,我突發奇想,從網上買來這種環頸雉種蛋,並用微型雞的母雞去孵化,然後讓母雞帶著它們長大,因為經常逗它們玩,所以它們並不甚怕人,會與人保持一定距離

出來覓食的山雞

也因為從小母雞帶大,它們對生存的本能鍛鍊的非常好,能夠自行採食野草野果,對鬼針草嫩葉尤其喜愛

飽食休息中的山雞

現在已經離開母雞開始分家了,也希望它們能夠保持對人類的警惕,能夠不被人抓去,並在春季順利繁衍生息,壯大種群,如果今年試驗成功,明年我將繼續購入種蛋孵化並作野化訓練,也可以為日後其他珍稀鳥類重返大自然的野化訓練工作提供參考。

【歡迎購買】有興趣的朋友們也可以弄些種雞來下蛋,然後用母雞孵化從小跟著母雞到野外學習生存,喜歡的朋友點下面【購買】即可

相關焦點

  • 長沙生態動物園啟動野化訓練 虎獅豹狼撒"野"
    周柏平 攝  為儘可能地激活動物的天然野性,長沙生態動物園昨日起啟動動物「野化訓練」項目,本報記者有幸成為該項目的第一批遊客,與動物園專業飼養員一起和老虎、獅子、豹子、惡狼等猛獸們來了一次「親密」接觸。據介紹,春節期間每天不定時地安排4趟「野化訓練車」入車行區進行食物投放活動,生態動物園方面提醒市民,給野生動物餵食需注意安全。
  • 現在農田野生動物越來越稀少,野山雞更是難覓蹤跡
    有人說農村有很多野山雞?套用時下比較流行的一句話就是因——他想騙你回農村。其實現在農村的野山雞已經沒有以前多了,我老家過去就有挺多的野山雞的,現在幾乎上很少見到了。野山雞是保護動物嗎?野山雞到底是不是保護動物呢?因為野山雞的種類比較多,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的就是,野山雞屬於保護動物,根據種類的不同野山雞的保護等級也是不同的,有的屬於一級保護動物,有的種類屬於二級保護動物。所以說想要吃點野味的還是到正規的途徑購買的好,不要自己捕捉,不然就觸碰法律了。現在其實也有很多的人工養殖山雞的,這些人工養殖的山雞則是可以食用的。
  • 王從標:把野山雞養成「招財雞」
    6月17日,說起近一年來養殖野山雞逐漸擺脫貧困的可喜變化,萬年縣汪家鄉昌港村民王從標快人快語。提起養野山雞的事,王從標便一陣激動:「我是去年7月份開始養野山雞的,當時是彭書記幫我從七步輝孵化基地那裡聯繫的雞苗,我一邊到浙江寧波參加培訓,一邊自己養殖摸索,養到年底圈裡有700多隻雞。去年年底賣了200隻,扣去雞苗、飼料等成本,賺了8000塊錢,總算是安安穩穩過了個年,我是打心眼裡感謝彭書記他們!」
  • 山雞和環頸雉的區別
    環頸雉的肉質堅實而鮮嫩,味道鮮美,蛋白質、胺基酸含量均高於家雞,脂肪和膽固醇含量比家雞低,因而深受歡迎。目前在人工飼養雄雞方面已取得很大進展。我國於1986年從美國內華達州引進了七彩山雞,並先在沿海地區養殖成功,後又擴展到內地。七彩山雞體型大、生長快、成熟早、產蛋率明顯高於本地環頸雉,一般年產80—100枚卵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保健意識的增強,對禽類產品的消費觀念漸漸朝高蛋白、低脂肪、湯清味美的方向發展。
  • 車八嶺齊看「七彩山雞」——環頸雉
    因雄雉頸部有較寬的白色羽毛環繞,故學名「環頸雉」,又名山雞、雉雞,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雞形目鳥類。車八嶺較常見。雄性環頸雉。通訊員供圖雌性環頸雉。通訊員供圖 環頸雉的特徵環頸雉屬於大型雉類,體長58-90cm。
  • 農村野山雞和野豬破壞農田,偷吃糧食,農民該怎麼辦?
    近年來農村老鼠少了,但其他的危害農業的那些禽獸又多了,如野豬和野山雞。有些地方這些禽獸非常猖獗,群體數量又多,危害程度非常嚴重,糧食產量大部分都遭受了禽獸的損壞,消耗了大量的農產品,使農民只有微乎其微的收成,造成農民無法種植土地,無法生產糧食。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農民種田是要有收穫的。
  • 新疆福海縣:三個泉野馬成野化最成功野馬群
    圖片由張赫凡提供  天山網訊(記者趙梅 通訊員張赫凡報導)近日,從阿勒泰地區福海縣三個泉野馬野放點傳來消息,該野放點野馬群放歸野外12年以來,從未在冬天回到野放點找吃的,其家族從最初1群6匹野馬發展到2群19匹野馬,已完全適應了大自然環境,成為野化最成功的野馬群。
  • 當年被送到非洲接受野化訓練的華南虎,現在怎麼樣了?
    2003年時,我國兩隻小老虎「國泰」和「希望」抵達非洲老虎谷,並在這裡接受野化訓練。當初的協議規定是,如果國泰和希望能夠在2006年繁殖成功,那麼在2008年時我國舉辦奧運會時它們的後代將會被運回國內。在當時,我國的華南虎已經被宣布野外滅絕,只有人工飼養下的動物園中有為數不多的一些個體。
  • 雲南首隻人工輔奶滇金絲猴「康康」開始野化訓練
    2019年4月底,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救護站救助了一隻被遺棄的小滇金絲猴寶寶——康康,救護站工作人員通過人工輔奶方式精心飼養,滇金絲猴寶寶健康成長,現在康康已經一歲八個月了,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開始進行野化訓練。
  • 兩隻石虎遭車撞傷,救援2年後野化訓練,第一步竟是減肥
    專家們起初並不確定,但在測試了它們對獵物的反應後,它們決定開始減肥和野化訓練。依靠自身能力在野外生存的野生石虎,必須擁有輕柔的腳步和敏捷的身手,才能順利捕獲獵物。在訓練捕捉獵物的過程中,兩隻石虎個頭實在太大了,雖然自認為是在小心翼翼地前進,但實際上它們在這個過程中發出了很大的聲響,獵物不僅不害怕,還大聲歌唱。
  • 江蘇句容境內發現野化獼猴種群
    新華社南京2019年11月1日電(記者秦華江)記者1日從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獲悉,南京農業大學句容生物多樣性調查團隊近日在句容茅山山脈發現了100餘只高度野化的獼猴種群。據了解,獼猴是國家II級重點保護靈長目動物,也是江蘇唯一野外有分布的靈長目物種。
  • 當年在非洲野化訓練的華南虎,現在怎麼樣了?何時回國?
    2001年的時候全莉和她的外籍丈夫共同出資,在南非建立華南虎野化訓練基地,這是由17個破產的農場,一共有330公頃的土地的動物保護基地。2003年兩隻華南虎「國泰」和「希望」被送到南非,它們來自於上海動物園,按照計劃這一公一母兩隻小老虎會在2008年啟程回國重歸野外。當然前提是它們可以完成繁殖任務並且已經適應了野外環境的生存。
  • 大熊貓的野化放歸路
    為拯救大熊貓孤立小種群,改變其瀕臨滅絕的狀態,同時也為了整個大熊貓種群持續繁衍,從2003年起,我國陸續建成位於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培訓基地、天台山野化培訓基地,以及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自2009年起,慄子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始承接大熊貓放歸工作,並於2014年獲批成為全國首個「大熊貓野化培訓放歸基地」。
  • 野化放歸 復壯小種群
    野化放歸,雅安勇敢地挑起了這一重擔。  2009年,慄子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始承接大熊貓放歸工作,並於2014年獲批成為全國首個「大熊貓野化培訓放歸基地」;2018年,成都大熊貓野化個體「星辰」「和雨」順利入住四川大相嶺大熊貓野化放歸基地,這標誌著四川大相嶺大熊貓野化放歸基地正式成立並投入使用。  從科學發現到回歸山林,大熊貓與雅安的緣分著實不淺。
  • 湖南省林業局召開華南虎野化放歸論證座談會
    12月11日,湖南省林業局在壺瓶山自然保護區召開華南虎野化放歸論證座談會,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胡長清出席會議並講話。胡長清指出,華南虎野化放歸工作是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一項重要舉措,有關地區和部門要高度重視,穩妥推進。要明確目標,堅定信心,大膽邁出第一步。要科學論證,精心操作,實幹而不亂幹,善幹而不蠻幹。要認真履職,積極推進,以「做作品而不是做作業」的態度妥善開展各項工作。要加強匯報,爭取支持,凝聚各方力量把這項工作做成功。
  • 被解救海龜經野化訓練後放歸大海,這一幕讓人驚嘆不已
    而且,這99隻海龜中有29隻是江蘇司法機關在辦案中移送救助、經專家救治和野化訓練後放生的,其餘的則是海南有關機關罰沒、救助的。那只在黑老大辦公室中救出的玳瑁,就在其中。經諮詢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計翔研究員、中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李彥亮會長、陳芳秘書長、農業農村部漁業管理局張宇、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徐剛等專家和領導,海龜需要進行救助和一定程度野化訓練後放生,以保證成活率。
  • 南嶽第一批經過野化訓練的成年白鷳放歸森林
    11月4日上午,南嶽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將第一批經過野化訓練的成年白鷳在南嶽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放歸自然。這是保護區首次對人工繁育的白鷳實行放歸,也是擴大該種群數量的一次嘗試。
  • 野斑鳩變成野鴿子 酒店銷售野味花樣百出(組圖)
    「那是野鴿子!」看到執法人員現場查處野味,嶗山區某酒店的廚師趕緊解釋。昨天上午,嶗山區農林局與市野生動物保護站、工商等部門聯手清查轄區餐飲酒店,結果發現3家酒店銷售野味。  斑鳩愣說成「野鴿子」  昨天上午9時許,記者跟隨執法人員趕到了嶗山區一家酒店,在點菜區,執法人員一眼就看到了一個圓盤裡裝了5隻斑鳩,旁邊的盤子裡有兩隻褪掉毛的山雞,「那是我們賣的野鴿子!」旁邊的一個廚師連忙解釋,市森保站副站長王玉祥拿起一隻斑鳩聞了聞,「你看看這鳥爪子、鳥喙,怎麼可能是野鴿子,這就是斑鳩,我們沒有看走眼。」
  • 朱䴉將首次在秦嶺以北野化放飛
    新華網西安6月24日電(記者 陳晨)23日,32只經過野化訓練的朱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