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路,不僅深刻記載二十世紀的壯麗史詩,還是中國最美麗的風景地帶,長徵路上的風景是有魂魄的。今天橘丸又帶大家重走長徵路,來到美麗的巴丹和小金,看看紅軍們翻過的山。
丹巴:美人谷的遐想
丹巴犛牛河
新都橋到八美鎮,一路風光很美。於雅江—新都橋一帶,過了東俄洛,仍是緩坡:草原,田野,藏民居,坡上的犛牛,民居旁的溪水。路過塔公寺。塔公的熱鬧不亞於康定,塔公寺的香火更是一路上見所未見的,入寺廟的藏民極多。再行,到八美鎮。路分岔,一往道孚,一往丹巴。
八美鎮到丹巴,緩綠的山坡漸少,車漸行在高峻的山谷間,湍急的溪水一路伴我們到丹巴,後來到了丹巴春鵬賓館問這條溪水,才知是犛牛河。犛牛河在高山間急流,路一直伴在它的兩旁。
漸漸地,車行在兩高山間樹木濃密,紅色的花椒果出現了,山腰間的藏民居出現了。有一段為八美石林風景區,灰色成林,隱現在山間。近丹巴時,路旁有野蘋果樹和野石榴樹。
過大橋,入丹巴縣城。丹巴是大渡河發源地,又稱「千碉之國」,著名的「美人谷」也在這裡。春鵬賓館前是大渡河和犛牛河交匯處,兩水湍急,並匯向東,景色壯觀。
甲居藏寨
甲居是百戶(實為160多戶)之意,甲居藏寨在距離丹巴縣城很近的山上,車程不到30分鐘。甲居藏寨散現在綠色的山腰間很美。樓碉相連,樓內藏居還有外住宿部。此處藏居的確很美,乾淨漂亮,2005年被評為「川藏最佳民寨」。遠處還有紅四方面軍第五團政治部遺址。
美人谷
美人谷位於丹巴縣城約26公裡的巴底鄉,再往一條山谷上行10多公裡的邛山村,由無數漂亮的藏寨相連而成。整個山谷非常漂亮,但路途非常艱辛,幾乎不能行車,完全靠步行,要行走約2個小時才能到達。
丹巴美人谷原為東女國。民間有言:東女國因美色而招致亡國。傳聞東女國女王愛將梨花放進溫泉香薰,女王因此天姿國色,於是,國內的女子皆仿效。
一時間,東女國美女如雲,而戰鬥力也因此瓦解了,最終留給後人無限遐想。
小金:不僅有四姑娘山
關於小金
小金這個地方是藏族、羌族同胞聚居較多的地區。流經境內的河流有大小金川,明朝末朝,朝廷在大金川和小金川流域分設土司衙門,開始有「大金」「小金」之稱。小金,藏名音譯,含「小河之濱」的意思,這裡為小金川流域。
清乾隆年間,大金川土司稱霸金川流域,奪了小金川土司的印信,朝廷出兵平息了動亂。不久,這個地方又興亂,朝廷再次出兵平息戰亂。乾隆皇帝好大喜功,自詡為「十全武功」,兩次平定金川之亂則為其兩大武功。
為表彰這兩大武功,將原「美諾直隸廳」改名為「懋功屯務廳」。「美諾」,也是藏語,意為低洼地方。懋功,即盛大的功績之意。這個改名,一是為了炫耀自己;二是為了給平定後的少數民族造成某種心理上的壓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了《關於處理帶有歧視或侮辱少數民族性質的稱謂、地名等的指示》, 1952年經縣各族各界代表大會討論,提出改「懋功縣」為「小金縣」的建議。
1953年年底經政務院批准,懋功縣正式更名為小金縣。
兩河口鎮的關帝廟
位於小金縣城北70公裡兩河口鎮的關帝廟,主體建築已毀無存,現僅餘後部馬房,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35年6月26—28日,中共中央在此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關於一、四方面軍會合後戰略方針的決定》,否定了張國燾的錯誤主張,決定集中主力向北進攻,在運動中大量消滅敵人。
會議為創造川陝甘革命根據地奠定了中央北上戰略方針的基礎,同時也拉開了同張國燾「右傾」路線鬥爭的序幕。
四姑娘山風景區
四姑娘山風景區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等5項桂冠。正因為如此,這裡的遊客眾多,但價格也是較高的。
從康區一路走來,來到這裡,感受到這裡的旅遊環境建設的比康區其他地方要成熟許多。但鑑於遊人口味不同,也許有得有失吧。
夾金山風景區與兩河口風景區
夾金山海拔4 114米,是當年紅軍長徵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小金的夾金山風景區,是融合紅軍長徵史跡、自然生態觀光、愛國主義教育為一體的生態和紅色文化旅遊區;兩河口風景區,將嘉絨藏族民俗、紅軍長徵遺址和自然生態完美融合,值得停留一段時間,觀賞、比較、遐想。
美興鎮風景區
美興鎮風景區,是小金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小金縣境內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2處:兩河口政治局會議遺址、達維會師橋及天主教堂。轄區內的三關橋、觀音閣、清真寺等人文景觀保存完好,具有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
我們在這裡盤桓了半天,走一走下面的達維會師橋,又來到天主教堂,望著它發呆半晌。
猛固橋我們前往達維,路過三岔路口的猛固橋—「刑天舞幹戚,猛志固長在」,猛固橋的名字,我疑心是從這句詩中來的。
這兒是當年紅四方面軍的李先念迎接中央紅軍的地方,有藏文字,兩處鐵索道橋仍在,間有一白塔。到達達維,路上有達維會師紀念碑,下有會師橋,上有喇嘛廟。
到紅軍走過的地方,你不單單是要看風景,還要去聽聽當地的來人講講那些年的故事。 每每聽完故事,我心緒難平,夏風甚健,夜幕下的眼前正是大渡河和犛牛河交匯處,兩水湍急向前,而故事裡那熊熊的烈火仿佛還在我眼前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