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木求魚】
因了不長記性而被人諷刺,雖然確實有點兒「活該」,但倚仗了自己記性好而諷刺人者,倒也大可不必著急驕傲。
如果說人類也有什麼一以貫之的愛好的話,大約污衊動物(人類之外的)無論如何都算得上一個。
雖然污衊動物往往是手段,要達成的目的大多是打擊同類,但這種打擊方式,天然蘊含了一種異常頑固的認知邏輯,即其他所有動物都低人一等。這樣的認知邏輯,平心而論,還是「叢林邏輯」,就此而言,人類遠未從潛意識層面文明起來。
人類對動物的污衊,例子實在不勝枚舉,比較新鮮些的,「魚的記憶只有7秒鐘」算一個。
同其他例子一樣,如此污衊魚類的記性,目的其實是譏諷、批判一部分同類的記性過於糟糕,魚類不過因「取材方便」,被粗暴地隨手抓過來吃了瓜落兒罷了。其實,站在魚類的角度上,被人如此埋汰,冤屈委實就比天大。據說,早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幾個又有閒、又好事的科學家,就通過實驗證明,魚類具備長期記憶的能力,記憶力甚至長到以月計,遠大於7秒。
這個為魚類翻案的實驗倒也簡單:用光束照亮魚缸的一端,然後,在亮光處放電,那條倒黴的金魚被電擊後馬上逃離。如此反覆,金魚似乎就長了記性,只要看到亮光,即使沒有電擊,也馬上躲得遠遠兒的。實驗暫停。一個月之後,科學家繼續「點燈」,那條金魚的記性很好,馬上逃之夭夭。於是,這幾個科學家得出了結論:魚類的記性不是那麼糟糕。
其實,但凡養過寵物魚的人都知道,投餵幾次之後,魚就長了記性,只要有人走到魚缸前,別管是否投喂,也別管有沒有投餵的舉動,馬上就聚到一起激動地翻水花兒。
這些例子,似乎足以證明魚類的記憶力還是很不錯的,遠不是「僅有7秒鐘」那麼糟糕。不過,在一部分思維頑固者的眼裡,魚類的這種行為,還不足以證明其記憶力遠大於7秒,不過是條件反射罷了。好像也有道理。確實,只要從來不投喂,不建立食物與人的「同步」關係,人在魚缸前面站多久,魚兒大約也會熟視無睹。這也可以理解——「你跟我一點兒關係沒有,既無益於我,亦無害於我,你站在那兒,我為什麼要理你?」
不過,即使確實是條件反射吧,追根溯源,也與記憶力脫不了干係,若記憶果真只有7秒鐘,相應的反射大約也很難建立得起來。如此看來,「7秒記憶」,還真算得上對魚類的污衊了。比較有意思的是,雖然魚類於此受到了相當深的侮辱,但對那些被喻之人而言,卻未必很冤枉。
何出此言呢?無論是犒賞還是傷害,因了一定記憶力的存在,魚類都會很快建立起相應的反射機制,犒賞的信號一出現,立即蜂擁而上,傷害的信號剛露頭,馬上一鬨而散。按說人比魚高級得多,臨事應該更有預見性,但很不幸,美食一來,馬上忘了傷害,傷害甫至,立即忘了美食,記憶力只能照顧到眼前那一點兒,從這個意義上說,還真比不上「7秒魚」。
因了不長記性而被人諷刺,雖然確實有點兒「活該」,但倚仗了自己記性好而諷刺人者,倒也大可不必著急驕傲,此地此時記性好,並不意味著彼地彼時記性還好,難道你忘了嗎?叫不醒的人永遠叫不醒,記性差的人也絕不會因了你的諷刺而記憶力有所改善。這個道理永遠記不住,當然就難免自歸到被諷刺者的隊伍裡。在記性「差」這件事情上,人和「7秒魚」其實也難分伯仲。
這段時間以來,股市出奇得好,尤其最近這幾天,好得讓人心尖兒顫。股市一好,許多人被刺激得「嗷嗷叫」,另一些人也就被刺激得「叫嗷嗷」。其實,都大可不必,還是先管好自己為好;有了如此心念,面對市場的變化,大約才能照顧得到,何處何時可能是美食,何處何時可能是電擊。
(作者系證券時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