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深圳:對不起,重慶成都,能和珠三角掰手腕的只有長三角

2020-11-26 騰訊網

廣州深圳:對不起,重慶成都,和珠三角掰手腕的只能是長三角!一種觀點認為,現在內循環,美國持續和中國脫鉤,沿海優勢會下降。未來是一帶一路和中西部的天下,多關注下中西部,重慶GDP今年勝過廣州就是個預兆,以後這邊勢必要崛起,像沿海地區的太高房價先別急著接盤……

重慶

對此觀點不敢苟同,沿海很難降,在資金找不到更高收益率的標的物前,沿海一二線房子是投資保值品。重慶那個是媒體的噱頭,人口多一倍,面積11倍大,不能單純比較。中西部會作為產業轉移,城鎮化偏低的目的繼續政策扶持,但一線城市、珠三角長三角還是國家的重中之重,每年的財政轉移遠遠高於其他省份。

應當看到,內循環是不得已的,即使美國脫鉤,歐洲、東南亞、日韓等一樣要做貿易,要吸引外資的,這一點沿海優勢還是非常大的。

世界上本沒有中心城市,吸血吸得多了, 也變成了中心。以前沿海地區左手吸內地,右手吸外貿,當然發展最快。現在內循環為主,大家互相吸,就看誰吸血能力強。

深圳

就城市群來看,成渝片區可以集聚西南二億人口的資源,是三大城市帶以外最強的第四極,但跟廣州深圳短期內還是沒法比的。像深圳吸全國資源,各類人才源源不斷湧入,成渝無法蓋其鋒芒。

廣州深圳:對不起,重慶成都,和珠三角掰手腕的只能是長三角!應當看到,外貿縮減不是暫時性的,外貿在中國經濟中的佔比和地位,2008年以後就開始顯著下降了。

無非是相對下降還是絕對下降的問題。但即便少吸點外貿的血,珠三角繼續可以吸華中、華南幾億人,對手是長三角,根本不是成渝。

深圳

以上觀點你有異議嗎?

相關焦點

  • 預計長三角第二大經濟城市蘇州將超越珠三角第二大城市廣州GDP
    蘇州是長三角第二大經濟城市,廣州是珠三角第二大經濟城市,今年兩座城市的競爭更加激烈。 本人預測蘇州經濟五年內超越廣州,上半年蘇州經濟增速比廣州高出3.5%,最近三年廣州先後被深圳重慶超越
  • 珠三角超越長三角的跡象越來越明顯!珠三角時代來了?
    但許多人都沒有意識到,一場區域風暴正悄悄拉開帷幕;國家對珠三角的「賭注」越來越大,珠三角未來將同時擁有:廣州期貨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澳門版納斯達克;一場經濟重心的變更正在來臨
  • 未來十年,長三角會被珠三角超越嗎?看完這個你就知道了!
    根據國家去年出臺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文件公布,長三角再次擴容,將面積擴大到上海、江蘇、浙江和安徽全部區域;而珠三角僅包含廣東省內(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肇慶)9市;而粵港澳大灣區才包括香港和澳門。
  • 不局限於長三角和珠三角!廣州人才入戶獲累計認可
    在完善人才引進和積分落戶政策上,表決通過的《條例》要求推動人才城市的戶籍準入年限在廣州累計認可。在此前廣州市人民政府提請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條例》草案稿中,相關表述為「推動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戶籍準入年限在我市累計認可」。與草案稿相比,《條例》表決稿弱化了長三角和珠三角表述,戶籍準入年限累計認可的城市範圍將不局限於長三角和珠三角。
  • 千億元磁懸浮高鐵的背後,是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大競賽-虎嗅網
    長三角與珠三角,進入了史無前例的大競賽。長三角萬億出籠,搶跑未來長三角是中國經濟的心臟。在中國經濟版圖大洗牌之後,長三角正在變成一個省。交通強國的進程上,浙江、上海和江蘇搶先放大招,做了其他城市想都不敢想的未來布局。
  • 深圳大手筆:1500億元,要讓深大和中山掰一掰手腕
    ,這個意思倒不是說深圳沒有大學,只是以深圳的發展狀況,還有現在深圳的地位來說,深圳現有的大學配不上現有的實力。深圳是可以與北上廣比較的大城市,但是大學的實力,不要說與北京上海相比,就算是武漢和西安,深圳都遠遠比不過,在幾年前深圳甚至沒有一所211大學。
  • 在大城市漂泊 多少人能有底氣喊出「我是本地人」?
    深圳、廣州、成都、重慶等多個城市,常住人口增量均超過100萬。對外來人口來說,成為常住人口不難,難的是成為有當地戶口的市民。這種難,也造成了國內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之間高達16%的差距。在大城市漂泊 多少人能有底氣喊出「我是本地人」?
  • 超越香港、緊逼深圳,甩開重慶天津,這座逆襲的城市,絕對不容低估
    曾經最強的對手天津,增速只有4.6%,經濟還在療傷;直轄市重慶6.3%、蘇州6.0%和杭州6.7%,也未見明顯提振的跡象……曾有聲音說廣州「將被踢出一線城市」,如今可以徹底消停了。歷經十年的激烈競爭,老大哥始終未曾被省外的對手挑下馬來。現在看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北上深廣的四大一線城市格局無可撼動。
  • 長三角與珠三角企業搶人才 珠三角招工優勢漸失
    在南海人才市場首場招聘會上,佛山市力普電器有限公司行政人事部經理黃武告訴記者,其實長三角的發展對珠三角的影響很大,珠三角的人才流失不可避免。「因為長三角地區企業不僅在管理理念、管理體系更加與國際接軌,而且在用工制度也遠比廣東地區規範,我們公司的核心技術人才就被長三角企業挖去了不少。」黃武表示。
  • 葉檀:50年一次的大機遇 年輕人 扛上包去長三角珠三角城市新區!
    長三角和珠三角是中國最耀眼、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集群,閃爍在地球城市群星之列。現在,長三角、珠三角已經是重要城市群,未來會更大,如果我現在是年輕人,一定會進入這兩大城市群,分享未來發展的紅利。請注意上述文件重點,推動建設用地資源向中心城市和重點城市群傾斜,鼓勵盤活低效存量建設用地,控制人均城市建設用地面積。這意味著政策的大改變。
  • 面積是珠三角的3.78倍,人均GDP只佔其60%,長三角經濟如何破局?
    關於長三角強還是珠三角強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息過,如今珠三角升級為粵港澳大灣區,與長三角一起角逐世界級城市群,那麼珠三角對比長三角,到底有何異同,優勢和劣勢分別是什麼?
  • 長三角VS珠三角,如果一定要分出個勝負,你希望是誰?
    圖(2)珠三角衛星圖 從圖(2)我們很直觀的可以看出珠三角城市群已趨向於融合,尤其是廣州、佛山、東莞、中山、深圳、珠海六大城市的趨同發展更為明顯,這裡我總結出三個原因: [1].顯然,珠三角城市群均在廣東省的行政區劃內,融合發展並沒有省域行政壁壘。
  • 一些現象的出現,正在層層剝落珠三角的老底
    珠三角珠三角的相對衰落就在這十年,廣州略顯老邁,深圳地域狹促,成本高企,很多中低端企業甚至部分高端企業外遷(周邊省份已經接收了好多了),只有東莞和佛山還有上升的趨勢,之前的先發優勢已經基本耗盡。另外,珠三角本地人很多都已經是富二代或富三代,過著收租的悠閒舒適生活,喪失了吃苦精神和競爭力(大量的工廠老闆多是外省人,本地人佔比越來越低)。
  • 房產投資的終極目標 就是要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布局房產
    但是你發現沒有,在許許多多不穩定因素之中,只有一樣是最為恆定的,不是GDP,不是CPI,不是M2,不是進出口貿易,更不是國際關係,而是中國樓市。不論世界風雲變幻,中國的房地產投資額和商品房銷售額永遠是保持平穩健康增長的。樓市才是那個最大的確定性。
  • 深圳漲破8萬,比...
    其中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前三是銀川、唐山、徐州,均漲超10%,銀川新房價格漲幅15%居首;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前三是深圳、唐山、成都,漲幅均在9%以上,深圳二手住宅價格同比漲14.6%居首。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15新政之後,深圳不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價格依然維持著上漲態勢。不過,深圳二手房價格上漲幅度,或許不及隔壁的東莞。
  • ...發布Q3中國城市活力研究報告 高新技術企業偏好「扎堆」長三角
    在全國遷徙線路中,廣州——佛山、深圳——東莞、西安——鹹陽依次位列Q3熱門遷徙路線的TOP3。從城內出行強度看,全國9成以上城市的城內出行強度在第三季度已恢復至去年同期的90%以上,其中深圳、西安、成都的恢復程度排名前三。伴隨著城市遷徙規模和城內出行強度的復甦,城市活力也在逐步回升。
  • 全國經開區營商環境指數排名發布 長三角、珠三角營商環境水平最高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21日訊 (記者 周琳)京津冀的經開區營商環境為何不如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全國開發區軟環境前十強怎麼會有哈爾濱?北京在30個經開區所在城市中建成區綠化率最高意味著什麼?蘇州工業園區市場容量指數憑什麼居首?
  • 來自長三角和珠三角的一線觀察
    新業態、新工廠、新研發中心接連落地,在經濟熱土長三角和珠三角,外資企業來華投資的熱情不減。這不僅體現了外資企業對中國不斷提升的營商環境的認可,更是對中國經濟未來的長期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