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長三角強還是珠三角強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息過,如今珠三角升級為粵港澳大灣區,與長三角一起角逐世界級城市群,那麼珠三角對比長三角,到底有何異同,優勢和劣勢分別是什麼?今天蔣老師就給大家深入探討下:
第一,長三角不斷擴容,珠三角「無地自容」
2019年長三角經濟協調會在安徽蕪湖召開,會上作了一個決定,長三角擴容,將安徽全省納入長三角範圍內,屆時,長三角的面積已經增加到21.17萬平方公裡。而粵港澳大灣區的總面積是5.6萬平方公裡,主要是廣東省的9個城市加上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相比之下,長三角的面積是粵港澳大灣區的3.78倍。
長三角橫跨上海、浙江、江蘇、安徽三省一市,還有很大的擴張面積,而粵港澳大灣區僅僅為廣東省的一部分,以及香港和澳門兩個面積狹小的特別行政區,所以,面對長三角的不斷擴容,珠三角已經「無地自容」。
第二,經濟數據對比
從人口來看,長三角2.25億人,粵港澳大灣區7264萬人口。無論是人口還是面積,長三角都是粵港澳大灣區的3倍。
但從人口和面積來看,長三角是遠超大灣區,但是我們能說長三角就比大灣區強嗎?
顯然不是,城市群不是攤大餅,主要還是看經濟效率:
首先我們來對比GDP和人均GDP,根據2019年GDP數據統計顯示,長三角GDP為20.1萬億,大灣區GDP為10.86萬億。大灣區經濟總量約佔長三角的54%。
其次我們來看人均GDP,長三角是8.9萬,大灣區是14.95萬。從人均GDP來看,大灣區是長三角的1.67倍。
最後我們來看地均GDP,長三角每平方公裡的經濟產值是0.94億,而大灣區每平方公裡經濟產值是1.94億。大灣區的地均GDP是長三角2.06倍。
第三,結論
長三角勝在經濟規模,大灣區勝在經濟效率,兩大城市群都是中國衝擊世界級城市群的先鋒代表,隨著兩大城市群的滲透式發展,長三角越來越像一個「省」,而這個「省會」就是上海,而大灣區越來越像一個「市」,城市之間的交流和聯繫會越來越緊密。
兩個城市群,分別代表了城市群的不同經濟發展模式,長三角未來最大的阻礙是產業協同,因為橫跨三省一市,很多產業無法協同式發展,所以在經濟生產效率上,比不上大灣區,而大灣區目前最大的「麻煩」是,群龍無首,大家都知道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都有龍頭,而粵港澳大灣區有香港、深圳、廣州三個中心,要想粵港澳大灣區衝擊世界級城市群,甚至走向領先位置,那麼勢必要打造一個超級中心,這個超級中心,會落在哪個城市呢?歡迎參與話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