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各指標全面超越珠三角 重返經濟舞臺中心

2020-11-26 搜狐網

  [提要] 長三角區域經濟的一體化發展一直不乏民間的鼓動和政府的意向表達,但是整個區域經濟的融合發展並沒有實質性的突破。最近10年,在私營經濟的推動下,這種融合正在前所未有地展開。

  重返經濟舞臺中心:長三角衝動前所未有

  早報記者 劉秀浩

  今天的長三角在各個經濟總量指標上都已經超過了珠三角,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引擎之一。

  雖然長三角區域經濟的一體化發展一直不乏民間的鼓動和政府的意向表達,但是整個區域經濟的融合發展並沒有實質性的突破。最近10年,在私營經濟的推動下,這種融合正在前所未有地展開。

  在國務院《長三角地區區域規劃綱要》出臺前夕,一部歷時三年,針對長三角區域經濟提出田野實訪和戰略分析的學術調查報告《重返經濟舞臺中心———長三角經濟區融合轉型研究》於近期問世。

這份報告由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和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多位教授參與主持和研究,計劃對象涵蓋了長三角地區16座經濟發達城市,針對域內29種行業的中高層企業管理者進行面訪,獲得2405個有效樣本。

  這也是目前針對長三角企業經營現狀、產業集聚形態和企業對宏觀投資環境評價最權威的調研報告。

  報告指出,長三角區域經濟近十多年來突破性發展的基本和主要的動力來自於市場的力量,對於江蘇而言就是大規模引進外資後所形成的面向國際市場的外向型經濟,對於浙江而言就是活躍的民營經濟,而上海的開放給了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重新布局的機會,經濟資源和生產要素的流動突破了行政區劃的阻隔,使經濟活動的內在關係得到聯接,促進了區域經濟的融合和活力的噴發。

  政府為長三角經濟的活力重現和蓬勃發展積極創造了適宜的宏觀環境,包括吸引外資的低稅收政策、鼓勵民營經濟的優惠和折讓、大規模現代化基礎設施的興建、切合實際的產業規劃的引導和多種開發區的設立、市場統制和經濟管制的放鬆等等。

  長三角區域經濟的一體化還遠未完成,而且還只是剛剛起步而已。一體化的進程必須基於政府的意願和作為,但又不能僅僅依賴於政府的意願和作為。它的起始需要促進市場的自由化,以釋放經濟的內在潛能,而它的實質性演進必須依賴於企業和企業家追逐利潤的意願和作為,以此形成資本和生產要素在更大的地理範圍和市場空間進行配置和重新配置,以形成區域經濟的活力,逐步形成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經濟結構的互補與改善,從而促進整體區域經濟的融合與發展。來源:東方早報

(責任編輯:馬俊茂)

相關焦點

  • 珠三角超越長三角的跡象越來越明顯!珠三角時代來了?
    珠三角強大的金融實力將踏平長三角的優勢;珠三角超越長三角的跡象越來越明顯,這種趨勢將深刻的改變我國經濟、城市發展。 此次廣州成立期貨交易所,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種類,但這是我國對新局勢之下的「大嘗試」;同時這將極大的增強珠三角的金融能力,要知道珠三角與長三角的差異在於「上海是我國金融中心」; 隨著我國經濟開放的步伐,這也意味著我國要爭取成為全球定價中心
  • 預計長三角第二大經濟城市蘇州將超越珠三角第二大城市廣州GDP
    蘇州是長三角第二大經濟城市,廣州是珠三角第二大經濟城市,今年兩座城市的競爭更加激烈。 本人預測蘇州經濟五年內超越廣州,上半年蘇州經濟增速比廣州高出3.5%,最近三年廣州先後被深圳重慶超越
  • 長三角VS珠三角,如果一定要分出個勝負,你希望是誰?
    目前揚州高鐵站預計2020年年底開通,南通高鐵站也即將在2020年開始動工建設,因此在未來幾年內蘇中地區高鐵也即將全面覆蓋。 不過,為什麼經濟發展還不錯的蘇中地區高鐵建設卻落後了很多中西部城市呢?
  • 未來十年,長三角會被珠三角超越嗎?看完這個你就知道了!
    雖然名字都帶三角,然而長三角是三省一市全域,面積35.8萬平方公裡,相當於兩個廣東省的面積。而珠三角僅僅只是沿珠江兩岸分布的廣東省內9個城市,面積僅有5.6萬平方公裡。俗話說雙拳難敵四手,珠三角經濟發展再好,也難以匹敵長三角幾十個城市,幾億人口的體量。
  • 面積是珠三角的3.78倍,人均GDP只佔其60%,長三角經濟如何破局?
    關於長三角強還是珠三角強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息過,如今珠三角升級為粵港澳大灣區,與長三角一起角逐世界級城市群,那麼珠三角對比長三角,到底有何異同,優勢和劣勢分別是什麼?
  • 長三角與珠三角企業搶人才 珠三角招工優勢漸失
    信息時報記者 趙西東 攝  長三角來搶人才 佛山企業急提薪資  長三角企業悄然現身佛山招聘會,業界稱珠三角吸引力下降,人才流失不可避免  春節假期後,佛山各大人才市場求職者爆滿,然而,大多數企業依然無法滿足用工需求。
  • 葉檀:50年一次的大機遇 年輕人 扛上包去長三角珠三角城市新區!
    我們繼續看好重要城市群,長三角、珠三角、成渝。長三角和珠三角是中國最耀眼、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集群,閃爍在地球城市群星之列。現在,長三角、珠三角已經是重要城市群,未來會更大,如果我現在是年輕人,一定會進入這兩大城市群,分享未來發展的紅利。請注意上述文件重點,推動建設用地資源向中心城市和重點城市群傾斜,鼓勵盤活低效存量建設用地,控制人均城市建設用地面積。
  • 千億元磁懸浮高鐵的背後,是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大競賽-虎嗅網
    長三角與珠三角,進入了史無前例的大競賽。長三角萬億出籠,搶跑未來長三角是中國經濟的心臟。在中國經濟版圖大洗牌之後,長三角正在變成一個省。交通強國的進程上,浙江、上海和江蘇搶先放大招,做了其他城市想都不敢想的未來布局。
  • 全國經開區營商環境指數排名發布 長三角、珠三角營商環境水平最高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21日訊 (記者 周琳)京津冀的經開區營商環境為何不如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全國開發區軟環境前十強怎麼會有哈爾濱?北京在30個經開區所在城市中建成區綠化率最高意味著什麼?蘇州工業園區市場容量指數憑什麼居首?
  • 廣州深圳:對不起,重慶成都,能和珠三角掰手腕的只有長三角
    廣州深圳:對不起,重慶成都,和珠三角掰手腕的只能是長三角!一種觀點認為,現在內循環,美國持續和中國脫鉤,沿海優勢會下降。中西部會作為產業轉移,城鎮化偏低的目的繼續政策扶持,但一線城市、珠三角長三角還是國家的重中之重,每年的財政轉移遠遠高於其他省份。 應當看到,內循環是不得已的,即使美國脫鉤,歐洲、東南亞、日韓等一樣要做貿易,要吸引外資的,這一點沿海優勢還是非常大的。 世界上本沒有中心城市,吸血吸得多了, 也變成了中心。
  • 長三角珠三角最具就業吸引力
    從工作地域選擇上,2019屆高職畢業生在長三角地區就業的佔比最高,其次是珠三角地區。 數據顯示,2019屆高職畢業生就業比例較大的行業類是建築業(就業比例為11.1%)、教育業(就業比例為7.8%)。與2017屆相比,到「教育業」就業的高職生比例增幅也較高,為20%。
  • 全國296城開發投資吸引力:上海第一 長三角佔50強3成
    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城市排名普遍上升,全國投資吸引力前50名城市中仍有多數位於這兩區,東北、西北地區僅3個城市進入全國前50名,多數城市吸引力較弱。   經濟發展:長三角仍明顯領先於其他地區 東北經濟增長乏力   報告稱,2015年,長三角平均GDP為5597億元,增速為8.6%,經濟規模仍明顯領先於其他地區,且保持旺盛的增長活力;東北地區人口流出嚴重,需求明顯不足,房地產市場庫存量大,經濟增長乏力,GDP
  • 未來十年,長三角會被珠三角超越嗎?說出來你別不信
    長三角城市群範圍包括3省1市,共計26座城市+1個直轄市,面積35.8萬平方公裡,人口2.25億,2018長三角覆蓋的區域包含4個省級行政區,覆蓋的人口佔全國七分之一,國土面積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接近7倍。僅數據上的對比,粵港澳大灣區就處在下風了。 從發展潛力來看,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兩個一線城市、兩個自貿港城市,在過去"前店後廠"的時代大放光芒,但這種模式在現在來看已經逐漸落後。
  • 來自長三角和珠三角的一線觀察
    新業態、新工廠、新研發中心接連落地,在經濟熱土長三角和珠三角,外資企業來華投資的熱情不減。這不僅體現了外資企業對中國不斷提升的營商環境的認可,更是對中國經濟未來的長期看好。
  • 為什麼說珠三角超越長三角已無懸念?
    你有沒有想過,長沙是中國為數不多的GDP萬億俱樂部成員之一,經濟發達,但是長沙卻是永恆的省會房價窪地,現在二手房均價就1萬上下,比起存在感很弱的廊坊、漳州低得多。明明實力這麼強悍,為什麼長沙房價一直漲不起來呢?
  • 長三角文化競爭力報告發布,專家認為,長三角可成為我國高品質文化...
    六個城市排名領先 為了準確把握與客觀反映長三角地區城市文化發展的實際進程與發展水平,從而為長三角城市的高質量發展及區域文化軟實力打造提供決策依據,由華東師範大學和上海師範大學共同組成的課題組,通過建立文化競爭力指標體系,對長三角27個中心城市的文化競爭力水平進行了評測,上海、杭州、蘇州、南京、寧波和合肥位列前6位——而這一排名,顯然與以上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大致相符,體現了經濟與文化互動發展的基本特徵
  • 不局限於長三角和珠三角!廣州人才入戶獲累計認可
    在此前廣州市人民政府提請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條例》草案稿中,相關表述為「推動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戶籍準入年限在我市累計認可」。與草案稿相比,《條例》表決稿弱化了長三角和珠三角表述,戶籍準入年限累計認可的城市範圍將不局限於長三角和珠三角。
  • 房產投資的終極目標 就是要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布局房產
    大家都知道我從今年3月份就開始預警上海樓市啟動,那麼現在年底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上海樓市正在進入全面普漲,並且年底會有翹尾行情,2021年上海的小陽春會非常火熱。有需求有計劃的朋友,請看清局勢,正確規劃。
  • 福建正式開啟強省會時代,福州有望重回福建經濟第一城
    第三經濟大省的山東地處京津冀和長三角之間,過去全省吃虧在沒有一座中心城市的帶動,導致這三年人口淨流出70萬,其中大部分流向了發達地區。為了對抗發達地區的虹吸效應,山東意識到必須加快打造一座有影響力的中心城市。因此,山東從去年開始舉全省之力做大做強濟南。福建人口分布圖福建全省人口僅有3973萬,比山東還要少幾千萬人。
  • 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熱詞:G60、人才、數字城市
    在中國,有個超過1.5億人口的膏腴之地,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兩成多,經濟增速和發展質量都位列前茅,那就是長三角。昨天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第二十次會議在江蘇連雲港召開,41個成員城市市長、上海16個市轄區相關負責人,還有三省一市的企業家、學者濟濟一堂,共話長三角一體化與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