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霸王嶺位於海南島西南部,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豐富的植被形成了熱帶雨林,孕育著多種多樣的生物。霸王嶺發現一種漂亮的鳥類,叫海南孔雀雉,是瀕危物種,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01科學家確認為海南特有物種,因棲息地破壞而瀕危
海南孔雀雉是雉科、孔雀雉屬的一種,在孔雀雉家族中,分別有8個種,在中國有分布的是灰孔雀雉和海南孔雀雉兩種,都是十分迷人的雉科鳥類。
1903年,日本人勝間田善作在五指山採集到孔雀雉。海南孔雀雉體態漂亮,外形與灰孔雀雉極為相似,曾被眾多鳥類學者們歸入灰孔雀雉的亞種。
然而,它們外形相似,但基因卻不同。2004年,科學家通過DNA測序和分子遺傳標記等科學手段研究,發現海南孔雀雉和灰孔雀雉的遺傳距離為3.1%。可知海南孔雀雉並非灰孔雀雉的亞種,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動物科學》雜誌。
海南孔雀雉經過長期獨立進化,以獨立的全新的面貌,出現在大家面前。海南師範大學汪繼超教授在接受採訪時,介紹說:「海南孔雀雉是珍稀瀕危雉類之一,是海南特有種。」
海南孔雀雉棲息於海南島的熱帶雨林裡,主要生活在霸王嶺、尖峰嶺和黎母山等茂盛的林區,悠閒自在,一代代繁衍,但是仍然逃不過「瀕危」的命運。
由於人類對自然的過度開發,砍伐熱帶雨林和季雨林,導致海南孔雀雉的棲息地遭到破壞,進而影響到海南孔雀雉種群繁衍。
不少人都關心,這個海南特有的孔雀雉數量多少?近年來,人們對自然環境的重視,有意識的保護,海南孔雀雉種群密度已呈上升趨勢,但並未有比較準確的數據統計。
我們能做的就是保護自然,還給海南孔雀雉一個安全的生態環境。
02張開尾羽像孔雀,收起尾羽像野雞
海南孔雀雉擁有平凡卻漂亮的外貌,體型不大,體重約460-710克,由於羽毛的獨特之處,它給人的印象就是張開尾羽像孔雀,收起尾羽像野雞。
雄性與雌性外表有所區別,雄鳥全身羽毛烏褐色,頭上還長有蓬亂的關羽。比較吸引人目光的是,它的背部與尾巴,在褐色的羽毛底色上,遍布著金屬綠色眼狀斑紋。
它的尾巴有20-24枚尾羽,收起時並不夠顯眼,潛入山林裡難以辨認,而且很容易被人誤認為是山雞、野雞。
但當它張開翅膀、翹起尾巴、散開尾羽時,猶如孔雀開屏,身上綠紫色的眼狀斑紋,星星點點,簡直美輪美奐。雖然沒有孔雀的尾巴那麼大,卻可以與孔雀媲美。
相對來說,雌鳥的長相低調許多,羽毛色彩較暗,背上與尾巴上的眼狀斑也比較稀少,尾巴較短的甚至看不到有美麗的斑紋。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海南孔雀雉與灰孔雀雉外形極為相似,那麼如何區分兩者?首先,海南孔雀雉身上的眼狀斑呈金屬深綠色,也比較小塊;其次,海南孔雀雉的腳具二個短銳的距。
這種既像孔雀又像野雞的美麗生靈,無論外形,還是習性,都有其與眾不同的地方。
03會飛卻很少起飛,被青鼬追捕就鑽入密林
海南孔雀雉生活在熱帶雨林裡,與世無爭,也沒什麼戰鬥力,但卻喜歡單獨活動,而不是「報團取暖」。
科學家通過無線電遙測跟蹤研究海南孔雀雉,發現了它們一些有趣的行為習慣,通常有1雄1雌兩隻個體的活動範圍是重疊的,但是它們卻不是成雙成對活動,而是偶爾相遇,大多時候還是分散活動,也許是為了能找到更多吃的吧!
在日常活動中,海南孔雀雉最怕遇到最大的天敵青鼬了,那傢伙體型不大,但卻很厲害。
海南孔雀雉還算機警,如果遭到青鼬的追捕,會飛快地竄入密林裡,藉助稠密的枝椏躲藏起來。
有人認為,海南孔雀雉的這個行為很奇怪,因為科學研究發現,它其實會飛翔,但是卻很少起飛,哪怕遇到青鼬追捕,也不會選擇飛到樹上逃避,而是第一時間跑到密林裡逃命。
是不是它平時太懶飛翔了,在關鍵時刻忘記自己會飛?還是因為別的原因,有待科學研究。
04生活過得津津有味,每天都會進行沙土浴
海南孔雀雉其實是一種挺會享受生活的鳥,白天在地上活動,晚上在隱蔽的樹上或巨石下休息。睡覺的時候,安全是首要的考慮因素。
它們性情機警,對環境的變化比較敏感,以昆蟲和蠕蟲類為食,也會吃高山榕、懸鉤藤、雞毛松等植物的果實。
海南師範學院生物系的汪繼超與史海濤跟蹤並記錄下海南孔雀雉一天的生活規律:
清早6點就開始活動了,9-11點是活動高峰期,邊走邊玩邊覓食,偶爾叫幾聲表達興奮;到了中午12-15點這段時間,它們會選擇一個有光照的,土質比較疏鬆的地方,進行一場沙土浴,真是愜意極了;下午16-17點是海南孔雀雉的第二個活動高峰期,之後便會停止覓食。
研究發現,海南孔雀雉雖然每天棲息的地區不同,但活動的範圍相對穩定,也因為海南島林區氣候溫暖,食物充裕,所以不會進行季節性遷徙。海南孔雀雉認為,生活過得舒適,在一個地方待著好了,何必折騰呢。
05雄鳥求偶時展示漂亮的羽毛,雌鳥看不上就離開
春季,2月下旬至3月初,海南孔雀雉的雄性開始了求偶,鳴叫頻繁,面對雌鳥時會張開翅膀,翹起尾羽,展示自己的美麗。
求偶期的雄鳥是最活躍的,也是最漂亮的,經常會展示自己美麗的尾羽。羽毛上綠色的眼狀斑紋美得奪目。
如果雌鳥看不上這隻雄鳥,沒待多久,就會直接離開。當沒有雌鳥在場時,它也懶得展示美麗的羽毛了,因為沒有鳥來看啊!如果雌鳥與雄鳥對上眼了,就留下來。
交配後,雌鳥會在密林中的溝谷地築巢,通常會選擇在大樹的根旁,利用地面的凹坑作為巢的原型,鋪墊一些枯草、樹葉、羽毛就算是窩了。通常,每窩產卵2-5枚。
研究人員曾在霸王嶺的溝谷雨林裡,發現過一個孔雀雉的巢穴,正是尾羽樹根基部,裡面有兩枚灰黃白色的卵,表面沒有斑點。
雌鳥需要經過21天的孵化,雛鳥就會破殼而出,新奇地探出小腦袋,沒過多久就能與鳥媽媽一同出巢去活動了。
結語
海南孔雀雉是中國的特有種,但很多人都沒見過。希望它們能在海南的雨林裡,自由生活,穩定繁衍,能有更多人認識並去保護這種美麗的生靈!
雪靈谷動物實驗室/出品參考資料:海南日報、中國科學報、北京科普之窗網、中國動物志、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