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在人類文明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正因為文字的產生,使得人的事跡、思想能夠被記錄下來,從而形成歷史證據。那麼歷史上最早的文字是什麼呢?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甲骨文上的文字是中華文化最早的文字。這是一種刻寫在甲骨上的文字,近現代研究表明,這種文字非常有研究價值,但是甲骨文的發現也有一段曲折的過程。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最早發現甲骨文的是清朝末期一位名為王懿榮的國子監,他同時對中藥醫理有所研究,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發現了當時被人們稱為「龍骨」的藥材上存在一些奇怪的刻痕。王懿榮認為這些刻痕應該有其內容含義,於是找到了出售這批龍骨的藥鋪,委託相關的藥材商大量購買龍骨。
王懿榮一方面聯繫藥商購買龍骨,一方面尋找能夠識別龍骨上刻痕的人,最終有專門研究金石學的人認出了龍骨上的刻痕是早期文字,這就是揚名中外的甲骨文。甲骨文被發現後,許多學者都對這方面的研究感興趣,在大家的努力研究下逐漸揭開了甲骨文的一部分謎題。王懿榮所收集到的甲骨文都來自商朝時期,這說明中華文字最少也從商朝開始了。
好在王懿榮通過大力購買龍骨,拯救下了一大批龍骨,否則它們將會變成普通人家的中藥材。因為根據王懿榮委託的山東藥商的說法,他在河南安陽一個名叫小屯村的村莊裡收購了大量的龍骨。而那裡的村民根本不知道他們手上的龍骨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只知道將龍骨磨碎後用來做藥引,能夠治療很多疾病。
那麼龍骨治病有科學依據嗎?還是只是人們的心理作用在作祟?對此現代醫學專家表示,所謂的龍骨一般是古生物的化石或骨骸,它們自身就包含了大量的碳酸鈣,再加上化石在形成的過程中也會形成碳酸鈣和其它物質,所以龍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臨床醫學證明,碳酸鈣確實在治療胃酸等疾病方面能發揮作用,但並不能直接吃下碳酸鈣。
因此民間就出現了許多搭配龍骨服用下去的偏方,有些人因為這個偏方而藥到病除,而有的人病情則加重了。這些故事告訴我們,用藥最好遵循醫囑,不要私自用藥,也不要輕信偏方。實際上並非中國古代的人們有食用龍骨的習慣,國外許多地區在更早期也出現了食用古生物化石的情況。
說回甲骨文,它的發現對中華文化來說是一個驚喜,但同時也是一種損失。驚喜的是王懿榮的直覺拯救了甲骨文,讓它不再埋沒在中藥材中。損失的是,王懿榮發現甲骨文的時候,民間食用龍骨的現象由來已久,也就是說,有很多可能刻有早期文字的珍貴文物就這樣被白白糟蹋了,這對後人是一種提醒,保護文物要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