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頭匠發現「龍骨」,土夫子當藥材賣,專家卻視為「寶貝」高價收

2021-01-19 微醉說歷史

喜歡考古文物的朋友或許知道,圈內大抵分為「銅玉金瓷」四大類,即為先秦青銅器、漢唐玉金器、元明瓷器和木器,當然這只是大體概括;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更為珍貴的文物,它的形制則比較特殊,非銅非金,而且本身還是一味中藥材,名字叫做「龍骨」。說到這或許有朋友已經猜到了,珍貴的並非是這種藥材,而是「骨頭」上的文字,即俗稱的「甲骨文」,今天還成立了專門的「甲骨學」;可誰能想到,如此珍貴的「甲骨文」最初會是一位剃頭匠發現的,而且土夫子拿它當藥材賣,專家卻視為「寶貝」高價收。

說這話還要回到清末光緒年間,當時中西方正在進行激烈碰撞,無論是軍事還是文化都處於白熱化的狀態,結果搞的烽煙四起,民不聊生;時有北京一位手藝人,祖傳以理髮剃頭為生,可光景不濟,剃髮扎辮的人越來越少,無奈只能一邊耕種,一邊街頭擺攤。也不知怎的,剃頭匠生了疥瘡,渾身疼癢難耐,卻又無錢醫治;這天他正在田裡耕種,偶然在地裡刨出不少「骨頭」,或許也是湊巧,身上疼癢又起。也是無處使力,剃頭匠竟拿著土裡刨出來的「骨頭」往身上蹭,沒想到這麼一來竟真的緩解了疼癢之症;不僅如此,後經「研究」發現,這種骨頭居然還有止血的功效,於是剃頭匠就將這些骨頭磨成粉常伴身邊,每當給人剃頭時,操作不慎劃破了客人頭皮,敷上一點這種藥末就能立即止血。

古有「兵災伴瘟年」之說,或是古代醫療不發達,一旦打仗死人就會發生瘟疫之類的疾病,因此清末百業蕭條,「藥鋪」卻是少有的興旺行業;剃頭匠發現「骨頭能治病」後也引起了藥材商人的注意,於是通過各種手段打聽來歷,並開始大量收購這種「骨頭」。後來這種「骨頭」就成了藥鋪中的緊俏貨,時人還給它起了個響亮的名字「龍骨」,而且掀起了一股「刨龍骨」的熱潮;熟悉中醫藥的朋友或許知道,所謂「龍骨」指的是遠古時期脊椎動物的骨骼化石,據說有「安神消炎,生肌止血」的功效,不過目前醫藥界對此仍有爭議。

這裡插上一句,當時除了藥鋪相對興旺外,還有一個職業同樣盛行,那就是名聲不怎麼好的「土夫子」;據史料記載「謂某年某姓犁田,忽有數骨片隨地翻起。視之上有刻畫,且有作殷色,每耕耘或見稍奇之物,隨即其處掘之,常得銅器、古泉、古鏡等」。這段文字相對容易理解,大抵是說,挖到「龍骨」時地下多會出現古墓,再向下挖掘就會有青銅器等意外收穫;就當時來說,百業蕭條,民困病飢,無論是「刨龍骨」還是盜墓都是維持生計的一條出路,因此土夫子在當時頗為流行也就不奇怪。但是,真正的「龍骨」數量很少,而古墓中出土的也不具備藥效,因此藥鋪收購「龍骨」就有一個規矩:帶有刻畫得不要。

說明一下,藥材中的「龍骨」指的是遠古時期脊椎動物的遺骨化石,至少也有數萬年之久;但古墓中出土的卻是龜殼或其他動物的骨頭,出土時和「龍骨」頗為相似,較為明顯的區別就是古墓中出土的骨頭,上面多帶有各種奇形怪狀的「符號」。當時人們並不知道骨頭上的「符號」就是甲骨文,僅是單純的當成是一味中藥;因此就有投機者用刀將「骨頭」上的符號剃掉後仍舊賣給藥鋪,這就是「人吞殷商」的典故,今天看來這也是考古史上的重大損失。直到清末「國子監祭酒」王懿榮身染疥疾,抓藥時才發現這種帶有「符號」的龍骨;今天來看,這或許能證明當時藥鋪中充斥著大量假龍骨,同時也能想像有多少「甲骨文」被人吞進了肚子裡。

王懿榮不僅是當時的「朝廷命官」,而且是一位著名的金石專家,他對龍骨上的「符號」頗感興趣,初步判斷應是上古時期的一種文字,但形狀非籀(大篆)非篆(小篆);為進一步研究,王懿榮以每塊「符號龍骨」二兩銀子的高價收購,至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共得1508片,同時他也帶動了當時一大批人研究和收購,由此民間再次掀起「刨龍骨」熱潮。幾乎與此同時,八國聯軍攻佔北京,王懿榮自殺殉國,關於「甲骨文」的研究也由此停滯,但今天的專家依然尊稱其為「甲骨文之父」;王懿榮殉難,他所藏「符號甲骨」由好友,同樣是著名專家的劉鶚繼承,並在其基礎上繼續對「甲骨文」進行研究。

劉鶚為獲得更多「符號甲骨」,通過各種渠道搜集帶有文字的甲骨五千餘片,並拓印了《鐵雲藏龜》一書,這也是甲骨文相關資料第一次公諸於世;甲骨文被發現後引起學術界轟動,同時也引起了龍骨供應者的注意,他們為壟斷財源,對甲骨來源秘而不宣,以後又謊稱出自河南湯陰、衛輝等地。直到1908年,學者羅振玉才首先訪知甲骨出土於河南安陽小屯村一帶,1910年羅振玉釋讀出10位殷王的名諡,證明這些有字甲骨確為殷王室之遺物,並進一步推斷安陽小屯村就是古文殷墟遺址,並於1913年編成《殷墟書契》,為甲骨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簡單的說,繼羅振玉之後,如王國維、郭沫若、董作賓、唐蘭、陳夢家、容庚、於省吾、胡厚宣等都進行了考釋和研究,並形成了系統的「甲骨學」;同時形成了「甲骨四堂」,即羅振玉(號雪堂)、王國維(號觀堂)、董作賓(號彥堂)、郭沫若(號鼎堂),由於羅振玉年齡最長,接觸甲骨文也最早,因此後世又稱其為「四堂」之首。以今天的研究成果來看,「甲骨文」是華夏民族的一種古老文字,也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是現存殷商時期一種成熟文字;由於文字形狀,它又被稱為「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等,內容主要為盤庚遷殷至紂王二百七十年之卜辭,這也是現存時間最早的先秦書跡。

以今天的考古統計來看,目前共出土甲骨154600多片,上刻單字約 4500個,迄今釋讀約2000個;當然,這裡對甲骨文的內容介紹過於簡單了,由於殷商歷史和卜卦的複雜性,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通過更多文獻深入了解一下。

相關焦點

  • 藥材「龍骨」變為國寶「甲骨」?近代甲骨的發現傳奇
    據說,最早將甲骨作為藥材賣給中藥鋪的人名為李成,他是居住在河南安陽小屯一帶的剃頭匠。有一次,李成渾身長滿膿瘡,由於他家境貧寒,沒錢買藥,於是便將自己挖出來的甲骨磨碎成粉後敷在膿瘡上,沒想到,甲骨磨成的粉末竟然可以吸膿止血。從此以後,李成便將甲骨作為「龍骨」賣到中藥鋪。
  • 河南安陽挖出3車「龍骨」,小夥以為是中藥,專家:價值數億
    甲骨文發現於河南安陽的殷墟,是商朝的珍貴的文化產物,屬於古漢語文字,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價值十分珍貴。然而,在清朝時期,有一位河南小夥挖出3車「龍骨」,上面刻有奇怪文字,小夥以為是中藥,大肆削字販賣,對文物造成極大損失,有專家稱:至少損失幾個億。時間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緒年間,那時候的河南安陽的小屯村,讀書人並不多。世代以農耕為主的農民們,在這黃土地上耕耘了無數代人。
  • 長疥瘡的剃頭匠 把中國帶入四大文明古國
    李成靈光一現,這肯定是一劑好藥,把田野中的白片片兒收集起來,研磨成粉末,分成小包到集上、廟會上售賣,一邊賣還一邊吆喝:「刀槍跌打藥,生津止癢,一包用好。」  同樣受瘡廯折磨的鄉鄰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去買,沒想到還真有效,一傳十十傳百,李成的買賣紅火了起來。  李成一看效果不錯,就用白片片做了另一項贏利活動,把白片片拿到藥店去賣。
  • 中藥材:龍骨
    藥材名稱:龍骨採收加工:挖出後,除去泥土及雜質。
  • 賣古玉、收藥材 這夥騙子業務不少
    5月9日左右,在邢某家中,公某假意低價賣手中的「古玉」,李某帶著邢某找到假意要高價買這塊「古玉」的尹某,並以當場交定金等方式讓邢某相信參與買賣該「古玉」能賺錢。  之後,李某誘騙邢某共同出資買「古玉」倒手賺錢,讓邢某出資5萬元錢,邢某信以為真但因確實沒有錢而沒有出資。李某又以請生意對象吃飯為由,騙取邢某1500元。
  • 中藥龍骨是化石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龍骨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味甘、澀、平,無毒,入心、肝、腎、大腸經。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瀉痢膿血,女子漏下,癥瘕堅結,小兒熱氣驚癇。澀可以去脫,龍骨入肝斂魂,收斂浮越之氣。其治咳逆,瀉痢膿血,女子漏下,取澀以固上下氣血也。
  • 含苞待放的野芍藥,根子像鞭子一樣長,切片炒熟一斤能賣幾十元
    各位朋友大家好,在農村的山裡有很多的寶貝,所以每到一定的時節村裡人就會開始上山,如果運氣好的話,沒準就能挖到一些很有用的東西,比如:靈芝、樺樹茸、地龍骨什麼的,這些東西可都價格不低,而且聰明的村裡人都會把這些好東西留下來自己用,或者是送給重要的人,那也是非常有面子的。
  • 清朝末年民間食用的龍骨,竟是珍貴文物!它有一種神奇效果
    這是一種刻寫在甲骨上的文字,近現代研究表明,這種文字非常有研究價值,但是甲骨文的發現也有一段曲折的過程。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最早發現甲骨文的是清朝末期一位名為王懿榮的國子監,他同時對中藥醫理有所研究,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發現了當時被人們稱為「龍骨」的藥材上存在一些奇怪的刻痕。王懿榮認為這些刻痕應該有其內容含義,於是找到了出售這批龍骨的藥鋪,委託相關的藥材商大量購買龍骨。
  • 農村有人高價收土狗,尤其5年以上的,收去幹啥?看完你不會賣了
    第一:收購去是為了做成狗肉菜餚,放到餐桌上供人品嘗。第二:年紀大一點的狗狗肚子中有一種叫做狗寶的,生於腹中,形狀長得像白色的石頭,是一種難得的好東西,有被記載在本草綱目當中。看完以上的兩個原因,是否明白了為什麼現在會有人要高價收購土狗呢,一般就是為了賣到城裡人供人家品嘗,要麼就是為了肚子中的狗寶。
  • 老家村子裡的剃頭匠
    文:孫延兵圖:來自網絡元旦期間,回家參加了外甥女的婚宴,順便去了一趟農村的老家,聽旁邊的堂嫂說剃頭匠死了,就在前一個星期,享年75歲。我的心中一驚,又一個熟悉的老人走了。如今的村莊再也不像我們以前那樣熱鬧,到處都是小孩、年輕人。如今剩下的基本上是老弱病殘的老人。
  • 平價理髮店紮根老街25年 街坊離不開的剃頭匠
    60歲的理髮椅 陪伴兩代剃頭匠 楊新蓮的小店十分簡陋,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張理髮椅。踏板上鑲嵌的銘牌,字跡已經模糊,隱約能看出「紅光發具廠,中山大道680號」的字樣,其中「發」字還是繁體,暴露了這張椅子的歷史。49歲的楊新蓮,老家在孝感。當地盛產剃頭匠,她的父親、舅舅都從事這個行當。
  • 四川一老人上山挖竹筍,挖到2顆血紅色雞蛋,專家鑑定後提了要求
    因為封建王朝的隕落,各種歷史文化遺產遭到了破壞,甚至很多作品流入了海外,如果不是有心人花高價買回來歸還給國家的話,恐怕短時間內是收不回來的,所以這也讓人感到深深地悲痛。除了那些被保護好的文物、文獻,還有一些文物被埋在地底下,需要文物專家長時期的探索,才能最終追尋到它們的足跡。
  • 龍骨功效與作用
    [br]5.陶弘景:龍骨,今多出益州梁州間,巴中亦有,骨欲得脊脛,作白地錦文,舐之著舌者良,齒小強,猶有齒形,角強而實【拼音名】Lónɡ Gǔ【英文名】Drgonsbones, Fossilizid, Drgon's Bone【來源】藥材基源:為古代哺乳動物如象類
  • 山東女子帶「屠龍刀」捐給國家,鑑定後,專家:博物館都不敢收!
    畢竟我國歷史上下5000年,寶貝確實不計其數,但沒有專業知識的普通老百姓又怎麼知道自己手裡的寶貝是真是假?於是鑑寶節目應運而生。 比較出名的有2003年央視的《鑑寶》、2003年的《藝術藏拍》、河南臺的《華豫之門》、王剛主持的《天下收藏》,可以說節目裡出現的寶貝讓觀眾們大開眼界。
  • 在農村,經常有小販收土狗,只要賣他就收,他們收去幹什麼?
    有的農民發現,在農村,常有小販收土狗,只要賣他就收,他們收去幹什麼? 經常有小販在村裡的大街小巷裡騎著摩託車叫喊,收土狗,收土狗。而且不管是什麼樣的土狗他們都收,就算是十年左右的土狗,狗販子也是要的,價格還不低,這樣的老土狗,收去有什麼用呢?有的人家因為要搬家,或者是出於其他什麼特殊原因不能再養狗,就有打算將土狗賣出去,狗販子也是高價回收,這是為什麼呢?
  • 寧夏同心「龍骨」盜採成風 中藥廠變成最大買家
    人們在農忙之餘收集到的龍骨,只能統一到縣裡的藥材收購站交售,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了上世紀70年代末。由於沒有其他的銷售渠道,龍骨在10餘年間的價格波動不大。  從1977年開始,本地的少數村民開始轉變身份,由最初的採掘者變成初級龍骨販子。龍骨販子的介入激起了龍骨價格的大幅上漲,在販子與政府指定收購站、販子與販子之間引發價格競爭。
  • 信鴿龍骨是作育中的重點
    信鴿龍骨是作育中的重點龍骨是骨架中的重點,附著的肌肉跟龍骨有極大的關係,所以,賽鴿的快慢和有無耐力跟龍骨有相當大的關係。當然,高位入賞鴿除了龍骨外,還有其他方面的重大影響,此處重點討論龍骨。因此,速度鴿的龍骨形狀會呈前「低」後「高」的趨勢,耐力鴿的龍骨形狀走勢則相對比較平緩。  2、三種龍骨型狀的分析  (1)長龍骨型:多為長距離型賽鴿,體形偏大,龍骨末端幾乎接近恥骨。這類賽鴿的肌肉缺乏彈性,收縮性差,速度則相對較慢,但歸巢率較高,它們在中長距離賽中奪魁的機率會大一些。  (2)中龍骨型:龍骨末端的上收弧度比長龍骨的弧度小,多為中短程賽鴿。
  • 男子發現「羊寶」,價值幾百萬?專家:一克十幾萬完全是無稽之談
    男子發現「羊寶」,價值幾百萬?在內蒙古赤峰市的黃先生,她在宰殺羊的時候發現羊的胃裡有一顆「羊寶」,他的父親說這是羊糞沒有用,但黃先生堅信這是網上人們經常說的藥用價值極高的藥材,認為自己撿到寶了,他自稱這塊羊寶每克價值十幾萬,而且也稱了它的重量是16.4克,換算成人民幣就是幾百萬的高價。
  • 龍骨是作育中的重點
    龍骨是骨架中的重點,附著的肌肉跟龍骨有極大的關係,所以,賽鴿的快慢和有無耐力跟龍骨有相當大的關係。
  • 龍骨是作育中的重點(圖)
    ,附著的肌肉跟龍骨有極大的關係,所以,賽鴿的快慢和有無耐力跟龍骨有相當大的關係。當然,高位入賞鴿除了龍骨外,還有其他方面的重大影響,此處重點討論龍骨。  1、龍骨的選擇:以厚、硬為主,其次再選角度與長短。厚硬的龍骨,肌肉的附著力、韌性強。而硬龍骨的鴿子,其全身骨架亦較堅硬緊實。當然,還要考慮本地的賽事地形和氣候等因素,來選擇龍骨的厚硬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