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狗和患有威廉士症候群的人可能都會將他們的社交個性歸功於相同基因的變化。
談到純粹的友善,很少有人可以匹配狗。但威廉士綜合症患者可能會接近,他們不同尋常的遺傳學使他們對社交互動充滿了熱情。現在,科學家已經發現兩種物種的極端友好可能具有共同的遺傳根源。威廉士綜合症,也稱為威廉士比倫綜合症,發生在人們缺少含有約27個基因的大塊DNA時。該綜合症影響約10,000人中的一人,它與一系列精神和身體特徵有關,包括起泡,外向性格,寬闊的額頭,滿臉頰,心臟缺陷,智力殘疾和對音樂的親和力。
連結的第一個提示狗與威廉士綜合症之間出現在2010年,當時進化生物學家Bridgett vonHoldt及其同事檢查了225隻狼的DNA和來自85個品種的912隻狗。他們正在尋找基因組的一部分,這些部分是由於狗與狼分開而形成的。突然出現的一個基因是WBSCR17,表明它或其附近的其他基因在犬進化中很重要。基因組的這個區域在狗和人類中是相似的,並且WBSCR17的人類版本位於威廉士症候群患者中缺失的序列附近。罕見的人類綜合症可以解釋為什麼狗是如此友好。
在新的研究中,現在是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vonHoldt和她的同事們仔細研究了WBSCR17周圍的區域。首先,他們測試了18隻狗和10隻狼的友好性,所有這些都是由人類看護人員定期關注的。他們測量了每隻狗或狼在1米半徑範圍內花費的時間,以及動物解決拼圖盒的難度。正如預期的那樣,狼人在人類附近花費的時間較少,而且無論人類是否存在,大多數人都在努力解決他們的拼圖盒。相比之下,狗傾向於看人而不是拼圖盒,只有在單獨留下時才專注於拼圖。
雖然狗平均比狼更善於交際,但個體變化多端,有些狼表現得更友好,有些狗表現得更冷漠。當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16隻狗和8隻狼的DNA時,行為差異與3種基因的變異相關。在2010年的研究中突出顯示了WBSCR17基因,而在犬的等同物中有兩個基因。威廉士綜合症區。對於這三個基因中的每一個,研究人員發現了多種結構方式不同的變異,例如它們是否含有額外的DNA序列。一些基因變種主要在友好的狗和狼中發現,而其他基因變種更多地發現在不友好的動物身上。罕見的人類綜合症可以解釋為什麼狗是如此友好。
vonHoldt表示,雖然友善等人格特質可能是由數百或數千個基因決定的,但這三個基因似乎在控制社會行為方面發揮了驚人的巨大作用。些結構性變體中的一些可以解釋行為特徵的巨大轉變,你從一個像狼一樣的超然生物變成一個痴迷於人類的東西,當研究人員對來自13個品種的201隻狗中的這3個基因進行檢測時,他們發現傳統上與友好行為相關的品種之間存在相似的遺傳變異模式,並且品種通常被認為更加冷漠。
其中兩個基因GTF2I和GTF2IRD1先前與小鼠以及威廉士症候群患者的社會行為有關。2009年,Uta Francke和她在加利福尼亞州史丹福大學的同事們發現,當老鼠錯過這兩個基因時,他們非常渴望社交。但是在弗蘭克看到這項新研究之前,她並不知道她所研究的基因可能有助於解釋她自己的狗,一隻名叫明娜的伯爾尼山犬的行為。這些發現與目前的狗馴化理論是一致的。有一次,研究人員認為古代人類故意馴養狗,採用狼崽並將它們培育成有用的特性。生物學家Ray和Lorna Coppinger開創了一種不同的觀點,將早期的狗視為人類垃圾的清道夫。
根據這個理論,害羞的狼繼續在森林裡捕獵,而能夠容忍人類的大膽的狼則在村裡的垃圾堆中居住。當提到這些祖先的狗時,Ray Coppinger本人避免使用像「友好」這樣的詞。但亞利桑那州坦佩市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行為科學家克萊夫·韋恩和新研究的作者之一認為,社交能力可能是幫助早期狗獲取人類殘羹剩飯的關鍵特徵。這項新的研究表明,狗通過改變與威廉士症候群患者相同的基因來實現這種友好。
總結:現在判斷研究中發現的基因在犬馴化中的重要性還為時尚早。但馬裡蘭州羅克維爾國立衛生研究院研究貓馴化的遺傳學家卡洛斯·德裡斯科爾說,它們可能起到了關鍵作用,不僅對狗而言,對其他物種也是如此。下一步是測試其他國內物種,看看同樣的三個基因是否有助於馴服從貓到山羊的各種氣質。所有馴養家中唯一普遍存在的是他們善於交際 - 他們與人相處。這非常強烈地表明這個區域和這些基因在馴化中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