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3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綠會中國傳統文化MOOC小編在整理傳統文化思想與典故時,讀到了《莊子·至樂》中關於《魯侯養鳥》一文的解讀,發覺其中蘊含深刻的生態保護理念,因此將其收錄。那麼,《魯候養鳥》到底體現了怎樣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觀呢?請容小編淺析整理如下,供讀者思考:
《魯侯養鳥-莊子》原文:昔者海鳥止於魯郊,魯侯御而觴之於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圖:魯侯養鳥 來源/夫紀
譯文:從前,有一隻海鳥停留在魯國國都的郊外,魯王用車迎接它並在宗廟裡給它敬酒,演奏《九韶》使它高興,準備牛、羊、豬的肉作為它的食物。海鳥於是雙目昏花,心情悲傷,不敢吃一塊肉,不敢喝一杯酒,三天後就死了。這是以自己的生活方式來養鳥,而非以鳥的方式來養鳥啊!
故事中順應自然的道理:把自己的愛好強加於人,違背客觀規律的做法,必然會導致相反的結果。三江源地區,三十多年前水草豐美,但由於人口超載、過度放牧、開山挖礦等原因,導致湖泊銳減、草場退化、沙化加劇、鼠害泛濫,最終牛羊無草可吃,大自然的活力與平衡被嚴重破壞。發展經濟的道路上,我們一定要吸取這些深刻教訓,儘快做出改變。
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文中末句「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正是感嘆出了人類市場按照自己的理解與方式去改變,「保護大自然」,而基於科學和自然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修護才是「以鳥養養鳥」的正確方式。綠會2019年完成多次卓乃湖科考,調研卓乃湖潰壩對三江源生態屏障及整體下遊生態系統的影響和威脅。
圖:中科院空間信息研究院提供的:2011年12月21日卓乃湖及下遊區域的沙塵暴影像(MODIS AQUA)
「三江源地區的生態環境重要性,其意義不言而喻,我們反覆前往高原進行實地科學考察,就是想儘可能弄清楚生態環境變化的原因和趨勢,及其對其未來可能帶來巨大生態破壞的現象,做到未雨綢繆,提前做好充分的綜合預案」,周晉峰秘書長呼籲社會各界高度重視三江源地區正在發生的生態變化,並爭取集合更多的政府、科研和社會公眾的力量,一起來保護三江源生態環境,推進我國「中華水塔」地區的生態健康與安全。積極了解生物多樣性現狀和生態問題,順應自然規律推行治理方案,從宏觀視角為人類未來進行謀劃,這是一場對人類生存基礎的挑戰與調研。
整理/JH 審/Lei 編/Angel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